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構筑黨群連心橋———臺安縣基層黨建創新工程紀實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在臺安縣每個村的黨員活動室都可以看到縣委在基層黨委中構筑黨建金字塔的示意圖:以年培養萬名以上的要求入黨積極分子,年發展千名新黨員,34個基層黨委,734個黨支部,1.8萬名黨員為基體,樹立百名實踐“三個代表”的模范和黨建工作十面旗幟為主體,爭創省級以上標桿單位,開展“個十百千萬”黨建創新工程。同時,臺安縣各級黨組織在黨員和群眾之間建起連心橋,通過自己的努力,切實增加黨組織在基層工作中的創造力和凝聚力。
做大綠色產業
桑林鎮茨于村黨支部書記李寶陽,帶領三個兒子發展肉雞養殖,年獲利5萬余元。在鎮黨委的號召下,他組建養雞協會,帶動全村群眾發展肉雞養殖,并在飼料、防疫、銷售等方面提供一條龍服務,現在全村已發展為養雞專業村,年飼養量突破百萬只。
加速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形成地方主導產業,發揮規模效益是大勢所趨。新開河鎮雷屯村黨支部在原高效農業園區的基礎上,引導農戶入園經營。為解決農民的后顧之憂,村黨支部在鎮黨委、政府的幫助下,主動與農村信用社聯系,為農戶聯系農業貸款,而且從西佛等地聘請專業人員到村內授課,到棚內現場指導,極大地調動了農戶的生產積極性。今年全村冷棚西瓜的種植面積由原來的50畝發展到300畝,畝可獲純利8000元,成為農民增收的新亮點。
拓展新視角
要充分發揮黨組織和黨員的作用,以新的視角幫帶群眾是有效途徑之一。六間村黨支部書記盧繼祥兼六間村勞務輸出服務站站長,談到幫帶群眾致富這個話題,他認為只要真抓實干,沒有抓不出來的成效;只要意志堅定,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縣職介中心把去大連務工的信息傳送到該村后,他當天主持召開村民小組長、黨小組長和中心戶長會議,進行用工信息并研究如何落實,當晚,村干部分頭宣傳到組、到戶,工作到人。經過努力工作,僅兩天時間就有10多名符合條件的人報了名。為了使這項工作切實抓出成效來,給村民一個滿意的答復,盧繼祥兩次赴大連送外出務工人員參加面試、體檢。經過努力,全村有7名農民被大連一外商獨資企業錄用,人均年收入在1萬元以上。
轉變思想觀念
黨建連心橋帶給群眾的不只是有形收益,思想觀念的轉變更為重要,這其中凝結著黨組織和黨員的心血和智慧。今年53歲的常福和,原在新開河鎮天海服裝廠經營部從事國際貿易工作。因業務需要,他時常同外商打交道,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在同日方服裝廠開展經營過程中,他了解到,具有一定服裝加工技術基礎的工人到日打工所得是國內打工收入的近10倍。同時,對外開展技術交流,也可為當地培養高技術人才。因此,2002年,他與鞍山國際貿易合作公司合作,與日本岡山縣笠岡市一服裝廠達成勞務輸出協議。然而在本地招工時,卻遇到了難題:思想觀念上的保守意識,使很多人望而卻步。為轉變家鄉人的觀念,常福和多方做工作,并奔波于外貿、外事等部門,跑簽證,搞培訓,聘請老師進行出國前的日語強化。經過他的努力,首批13名技術工人順利抵達日本,闖出國門掙外匯。這些工人憑借良好的技術與吃苦耐勞的精神,得到了當地廠商的認可。每人的月薪約在8000元人民幣左右,很多人還初步掌握了日本的日常用語。這些出國打工人員家庭成為本地的富裕戶。
加入先鋒隊伍
在黨建創新活動中,村民中的優秀分子深切地感受到先鋒隊伍巨大的吸引力。桑林鎮桑林村七組村民王偉是黨支部書記孫學生的包聯戶,幾年前他在村黨支部的大力扶持下,靠發展棚桃成為了遠近聞名的致富大戶,并被培養為入黨積極分子。他富了以后根據孫學生的建議和市場需求,又果斷投資蛋雞養殖,帶動周邊農戶20余戶。去年非典期間,蛋雞養殖受到很大沖擊,王偉一度想放棄這個項目,孫學生了解情況后,主動上門,幫他分析非典疫情的階段性,并鼓勵他堅持住,由此不僅避免了近萬元的經濟損失,更帶動其他養殖戶挺過了難關。現在王偉已光榮入黨,帶動全村發展蛋雞養殖200余戶。
桑林鎮嘉禾公司經理黃斌是全縣十佳經紀人之一,也是鎮黨委書記肖安的培養對象。在日常的工作接觸中,肖安總不忘給他上政治課,促使其在思想和行動上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去年“七一”,黃斌以帶動八百群眾共同致富的生動實踐成為了黨組織的光榮一員。
辛勤的工作換來一串飽含欣慰和光榮的數字:2003年,臺安縣共發展新黨員845名,培養要求入黨積極分子1.2萬名,新開河鎮雷屯村黨支部被省委命名為先進村黨支部,桑林鎮黨委等5個基層黨委被鞍山市委命名為“六個好”先進黨委標兵,高力房鎮歐力村黨支部等9個村黨支部被鞍山市委命名為“五個好”村黨支部標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