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黨旗街道社區飄揚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街道社區黨組織是黨在基層的執政基礎。增強社區黨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凝聚社區各類組織和廣大黨員群眾參與“三個文明”建設是社區黨建工作的目標。
青島市市北區面積28.6平方公里,50.4萬人口,有街道黨工委16個,社區黨工委1個,社區黨組織107個,全區有社區黨員16274名。近年來,社區以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為目標,不斷創新社區黨建領導體制和工作運行機制,著力構建社區大黨建格局,為全區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體制創新:一個核心三套體系
社區黨組織是社區內各類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在新形勢下,探索建立新的社區黨組織領導體制是發揮黨的作用的根本保證。
近年來,我們圍繞夯實黨在街道社區的執政基礎這一目標,注重在完善街道社區領導體制上下功夫。2000年將全區16個街道黨委、紀委改建為街道黨工委、紀工委,區街兩級成立了社區黨建工作指導委員會和社區黨建工作聯席會。2001年將全區居(家)委會黨支部全部改建為新型社區黨組織,實現了“一社區一黨組織”的目標。在居民樓院、樓座單元、樓層家庭廣泛建立黨支部、黨小組、黨員活動小組,設立流動黨員聯絡站,實現了黨的工作在街道、社區的全面覆蓋。
2001年,我們在浮山后居民新區創建了全國第一個社區自治組織———浮山后社區委員會。確立了“一個領導核心三套工作體系”的新型社區構建模式。在社區黨工委的領導下,把原來街道辦事處屬于社會性、群眾性、公益性的社會服務工作,交給居民群眾自己辦;屬于行政管理和行政執法的職能,由社區事務受理中心來承擔,初步實現了“小政府、大社會、廣服務、高效率”目標的同時,根據老城區社區人口密度高、黨員數量多的實際,成立了青島市第一個社區黨委———黃臺路街道登州路北段社區黨委,并逐步建立健全了一套社區黨委工作新機制,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三個四”(落實四個民主、理順四個關系、實現四個自我)工作模式。登州路北段社區黨委先后榮獲山東省、青島市“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
機制創新:分類管理分類評價
黨員“屬地化”管理后,社區黨員數量增加很快,全區107個社區平均每個社區有黨員近160名,且情況復雜,過去的老辦法難以達到有效的管理要求,我們實施了社區黨員分類管理辦法和分類評價標準體系。對年大體弱、行動不便的黨員以服務管理為主;對身體尚好、能夠參加正常組織活動者則以教育活動管理為主;對下崗失業黨員以教育培訓、服務管理為主,并把教育管理和排憂解難結合起來;對務工流動黨員,以協調服務、跟蹤管理為主,使其與黨組織經常保持聯系;對在職黨員實行雙重管理黨建資訊網,根據新經濟社會組織、支部、樓宇支部、家庭支部的不同情況實行不同的評價標準。通過實施分類管理和評價,提高了社區黨員管理實效性和服務水平,激發了全體社區黨員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
讓群眾掂出“黨員”分量
社區黨員是社區黨建工作的主體,社區是社區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陣地。要使黨員能在社區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創新載體、搭建平臺是極為重要的。近年來,在實踐中我們相繼探索了三個方面的載體。
一是深入開展社區黨建“星級示范街道”、“星級示范社區”創建活動,圍繞“抓規范、促發展,抓典型、帶全盤”的總體思路和硬件建設標準化、基礎工作規范化、創新工作特色化、環境建設和諧化目標,廣泛組織開展創優工作。二是讓黨性在社區閃光,我們不斷拓展社區黨員發揮作用的渠道黨建資訊網,形成“一個黨員一面旗、黨員作用進社區”的良好氛圍。三是設立了“書記區長信箱”和“民情室”,認真傾聽群眾呼聲,真心實意為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密切了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提高了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
社區黨的建設不斷加強,促進了全區“三個文明”建設的大發展。近年來,全區經濟一直保持20%以上的增幅勢頭,現代商貿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迅猛發展,沃爾瑪、家樂福等10家世界500強企業落戶市北青島中央商務區,小港灣改造、市北膠州灣新產業區等一批重點工程和大項目開發建設,為實現5年內再造兩個“新市北”,率先實現小康城區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市北區先后獲得全國科技工作、文化工作、科普工作和計劃生育工作先進區,山東省精神文明建設、社區服務、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區等一批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