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沒膽識思想解放是空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在推出特別報道《血路》,重溫歷史的同時,本報開通新聞熱線40088-66166或(0755)83325000,面向深圳乃至全國征集線索,聚焦曾經公開或未曾公開報道的銳意改革之人和事,回放30年改革開放蕩氣回腸甚至充滿悲壯色彩的崢嶸歲月。本報也歡迎廣大讀者通過新聞熱線和登錄奧一網“改革開放30周年”專題,參與“思想大解放,深圳再出發”大討論,誠懇地討論理當改革的領域中改革不夠的地方,以及養成更有膽略的批判精神,直面不夠開放或開放得不好的地方,只為向前向內再沖鋒,以完整的改革促進一個健康社會的形成,以世界的眼光參考世界文明的普世原則,闖出一條推動科學發展的新路。
本報訊對25年前的深圳而言,物價和人事制度都是困擾蛇口工業區和深圳特區繼續前進的難題。在被稱做改革“地雷”和“禁區”的物價和人事制度面前,梁湘說“這個關,我們闖定了”,袁庚的姿態是迎上去改變它。
物價和人事制度在計劃經濟年代,無疑都是國家控制得很死的領域,但也是改革、攻堅必須要克服的領域。梁湘在深圳興起物價改革,在之后的兩到三年,全國范圍內的物價改革開始試水。而蛇口更是開創內地人才公開招聘先河,第一次拆掉了人才合理流動藩籬,在全國各地招賢買馬、廣納精英的方式今天已在各地盛行。早年,特區就是以一系列特立之行成就其無可爭議的“特區”之位。
時評人士認為,在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的新時期,在“思想解放”又一次吹響的號角聲中,深圳要再立潮頭,再做示范區,像拓荒牛一樣做改革尖兵的勇氣必不可少,在走向改革深處之時必須要帶上的是“這個關,深圳闖定了”的雄心以及堅定的向前的腳步。否則,再高調的“思想解放”也不過是一句空談。
袁庚往事
公開招聘突破人事禁區
當年,蛇口工業區開發,面臨的一個嚴重困難是人才匱乏。根據當時組織部人事部門的規定,蛇口所需人員,只能由其上級部門調配、任用。但調配、任用的領導干部上任后,鬧出了一個著名的笑話―――在接待來訪商務代表團時,問其中英國劍橋大學訪問團:“你們建橋大學,主要建造多大的橋?”由此,袁庚想到在用人問題上進行一次改革,采取香港企業用人的辦法―――實行公開招聘。袁庚的建議,得到了谷牧的支持。
攜“尚方寶劍”全國攬才
1980年3月26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谷牧在“廣東福建兩省匯報會”講話談到蛇口用人問題,他說:“我看,勞動指標和技術力量,可以允許他們登報招考,條件符合要求的錄用,不符合的不要。”袁庚在當年3月28日即起草了一份突破中國幾十年來“人事禁區”的報告。
谷牧同志:關于蛇口工業區自營、合營企業所需之中方專家(包括董事長)、工程師、技師、懂外文的財務會計等專門人才的羅致問題,根據您三月二十六日講話,“可以登報招聘、招考、不合格的不要;錄用后違反勞動紀律、經教育不改,最后達不到要求的可能解雇”。我們對此完全擁護……此外,是否要加上一條,即對各應聘應考專業人才,其所在單位在其本人自愿原則下應予支持鼓勵,不要加以為難。上述人數不多,不致影響各企業、單位,而對蛇口工業區則極大支持,使新生事物得以迅速成長……
當日谷牧批示同意,并要求各方支持袁庚的要求。之后袁庚持此“尚方寶劍”派人赴京、滬、鄂、穗等地,采取組織推薦、自薦,公開登報招賢等渠道,選拔了一批愿意獻身特區事業的“小冒險家”。
親赴名校“挖”尖子
然而,事情并非一帆風順。一些考了高分的“尖子人物”,原單位不放。袁庚又將目光投向清華、交通大學的應屆畢業生。于是其又向中組部請求支持,獲谷牧同意。在中組部支持下,蛇口工業區從全國各地招聘來一批批人員。之后,這些“新兵”被安排進了南山上被稱為“黃埔軍校”的企業管理干部培訓班學習。所學課程包括政治經濟學、企業管理、外貿實務、英語、粵語、汽車駕駛等。
招商局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顧立基還記得26年前的1982年春天,袁庚站在清華園他的宿舍門前自我介紹的情形。在宿舍一號樓前的露天長椅上,袁庚說,中國目前的體制,就像一筐互相鉗住的螃蟹,你鉗住我我也卡住你,誰也動不了,誰也不想動……
―――摘自《袁庚之謎》(陳禹山、陳少京著)
■專家點評
破舊,創造讓人才有活力的氛圍
本地政經時評人士金心異認為,要是沒有當年的蛇口人事制度改革,就吸引不了大批優秀人才來深。袁庚當年除第一次拆掉了人才合理流動藩籬之外,一系列人事制度改革,也使大量有理想和冒險精神的人,看準深圳這個機會,來深搏一把。當年的招商局人才薈萃。這也為其后的蛇口乃至深圳的發展儲備了大量人才。事實上,之后“招商系”的中集、招商銀行、平安等企業在全國的迅速崛起也證明了這一點。蛇口給很多企業成長的機會,給很多人才成長的機會。創造這樣一個小環境,袁庚功不可沒。
當年的改革主要是破舊的過程,而現在政府正在建一個更新的運作模式。有意打造“創業樂園”的深圳或可從當年的往事中受到啟發,在行政管理標準化的同時,別忘了城市創業環境最大的源泉還是要有自由的空氣,允許每個人發揮自已的活力。少一些條條框框,人盡其才。
梁湘往事
取消票證排解物價雷區
物價,從我國實行計劃經濟體制起,就一直是個神圣不可侵犯的“禁區”。但梁湘在那時率先在全國踩了取消票證放開物價的“地雷”。
因為物價不僅僅是經濟問題,也是個政治問題。調整某種商品的價格,往往會涉及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稍有差池,就會引起搶購潮,招致社會動亂。政府對物價問題歷來采取十分謹慎的態度。改革要動到物價頭上,在早期改革開放年代,無疑是一次趟向深水區的舉措,其風險和難度可想而知。
物價要跟內地市場脫鉤
1982年春天,梁湘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個關,深圳闖定了”的決心讓深圳特區闖進了物價這個“雷區”。
試辦深圳特區幾個月后,特區人口由辦特區前的2萬余人一下膨脹到幾十萬人。在那個指標憑票證供應副食、日用品的年代,深圳的供應指標只有2萬余人。省有關部門后來雖給深圳增加了成倍指標,但仍是“杯水車薪”。
梁湘急得坐上火焰山,忙派干部四處求救。還從江西、湖南等地要了一部分議價豬肉來深圳,議價進貨,牌價出售,中間差價由市食品公司補貼。即便如此,每天早晨肉檔前排長龍,仍有大量群眾買不到肉。
另一方面,伴著大規模城市建設到來,水泥鋼筋等建材奇缺。當時的需要超過百萬噸,而國家物資部門只供給2萬噸指標。對此,梁湘和他的班子成員們認為:特區既以市場經濟為主,物價也要跟內地市場脫鉤,要與國際市場基本掛鉤,逐步實施放開。
深圳帶頭取消一切票證
當年春,在國務院和廣東省委的支持下,深圳勇闖“禁區”,大膽開始了物價體制改革的試驗。在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少數重要商品及其他商品由物價部門規定一定幅度的浮動價格,以及物價保持相對穩定的條件下,逐步建立以市場調節為主的價格體制。允許計劃價格、浮動價格和自由價格三者并存。
水泥鋼筋等首先突破國家計劃價格的框框,生產資料亦隨行就市。取消票證,肉終于夠吃了,副食品日用品都有了,但隨后部分副食品價格上升,又開始引起一些居民不滿。上級部門開始擔憂,但深圳挺過去了,價格杠桿作用亦開始發揮作用。直至1984年11月1日,深圳副食品全部敞開供應,價格放開,取消一切票證。成了全國第一個將糧,肉、魚、布、香煙、火柴等票送進博物館的城市。與此同時,取消國家對糧、油、肉、水等商品的補貼。
■專家點評
在本地政經時評人士金心異看來,那個年代大部分商品是由市場來定價的。1986年前后,在還沒有告別短缺經濟的年代,中央仍將物價改革稱做“闖關”,甚至一點信心都沒有,這也被視為一個很大的歷史關口。很擔心市場化之后,價格全都猛漲,引發通貨膨脹。
現在的人也可能完全無法理解,當時梁湘在提出這個問題時需要多大的勇氣和膽識。無論是政治風險或經濟風險都是非常之大的。但他知道改革必須走這一步,中國必須做這一步。
對于今天一再重申要“思想解放”的現行政府,從歷史汲取的營養就是當年梁湘的勇氣和膽識。中國改革的試驗田要有敢于做改革尖兵的勇氣。這是思想解放的一個大前提,有了這種改革的動力,營造好一個改革的氛圍,才有可能去做一系列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