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加快阿里發展的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今年,阿里地區開展了“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與時俱進,加快發展”的學習討論活動。開展這項活動,目的是要在思想解放中實現思想統一、觀念更新和思路創新,為推進阿里跨越式發展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這是我地區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的重大舉措。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不斷地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是我們開創工作新局面,推進事業發展的前提。思想的解放程度決定改革的力度、開放的跨度和發展的速度。當前,從全地區干部群眾的思想和工作實際出發,本著破在要害上、立在關鍵處的原則,在“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與時俱進,加快發展”學習討論活動中,我們應當突出解決好“八破除、八強化、實現八突破”的問題。
破除保守思想,強化發展意識,在加快發展上求突破。阿里的發展變化有目共睹,但一些干部群眾也因此淡化了發展意識,滿足于現狀,滿足于過去的成績,滿足于用老經驗看待新問題。“三個滿足”的保守思想嚴重影響、阻礙著阿里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越來越成為阿里地區實現“一加強、兩促進”歷史任務的思想桎梏,形勢的發展迫切需要廣大黨員干部克服保守思想,進一步樹立并強化新的發展觀念。我們要在阿里地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就要牢固樹立起“發展是解決阿里所有問題的基礎”的思想,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始終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用新的發展觀指導各項工作,力爭在“三個加快”上有新的突破:一是加快特色經濟發展,重點打造旅游業和畜牧業優勢,盡快把自然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二是加快非公有制經濟和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大膽探索公有制的多種實現形式;三是加快以市場為取向的改革步伐,從根本上消除束縛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性障礙。
破除封閉思想,強化開放意識,在擴大開放上求突破。阿里地區高寒缺氧、地域封閉,長期受自然經濟和計劃經濟的影響,這些客觀條件作用于人,容易使我們產生“重眼前、輕長遠,重習慣、輕理性,重縱比、輕橫比,重情感、輕法制”的封閉的思想觀念?!八闹厮妮p”的封閉思想觀念勢必限制我們的眼界,束縛我們的手腳,成為制約我們擴大開放的思想障礙。適應經濟全球化和我國加入wto后的新形勢,我們要在中央的關懷和全國人民的支援下,在新時期西藏工作指導方針的指引下,面向阿里地區之外的國際、國內兩個大市場,以“你發財、我發展”的寬廣胸懷和開放光榮的思想,努力沖破封閉觀念的束縛,堅持“好起來”與“引進來”、“走出去”相結合,努力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實現開放工作的新突破:“好起來”,就是大力改善經濟和社會環境,在國內外樹立“誠信阿里”、“祥和阿里”的形象;“引進來”,就是不斷擴大對外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吸引有識之士到我區投資、建設、合作聯營“雙贏”項目;“走出去”,就是積極參與區域經濟交流與合作,鼓勵和支持有比較優勢的企業直接對外投資,縮短市場距離。
破除守舊思想,強化創新意識,在勇于創新上求突破。著名的經濟學家諾斯曾指出“路徑依賴”的作用,即“人們過去的選擇決定了他們現在可能的選擇”。這種作用在我們一些干部群眾思想上也有所體現,他們習慣于用舊思想、舊觀念、舊方法來認識和對待新形勢、新情況、新問題。用這種因循守舊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來工作,無異于刻舟求劍。思想守舊是阻礙阿里跨越式發展的深層次原因。在阿里地區這樣特殊的條件下加快發展,工作上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借鑒,機械地照搬別人的經驗不行,簡單地模仿發達地區的模式不行,僵化地執行現成的規定也不行,只有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才能用新的思路和舉措去縮小差距,才能發揮后發優勢跨越式發展,才能走出一條具有阿里特色的發展之路。同志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眲撔戮褪歉锍f的、過時的、無用的甚至有害的阻礙阿里經濟社會發展的舊事物,堅決摒棄守舊思想的影響,努力鍛造創新思維,強化創新意識,加大創新力度,在建設阿里的實踐中創新,在創新工作的實踐中發展,力求在“三個創新”上有新的突破:一是創新思路,即圍繞“一加強、兩促進”歷史任務不斷創新工作新思路,推進“一加強、兩促進”歷史任務的進程;二是創新制度,革除那些不合時宜、阻礙投資和建設的規章和條條框框,以積極的舉措和行之有效的辦法為阿里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不斷完善新的工作運行機制;三是創新工作,以新起點、新招數、新內容推動工作開展,不斷提高工作的質量和層次,推動經濟增長方式從資源拉動型、投資拉動型向創新拉動型轉變。
破除小農思想,強化商品意識,在發展市場經濟上求突破。這幾年隨著阿里經濟社會的發展,阿里部分干部群眾中算小賬不算大賬、小富即安不思進取、小進則滿不求跨越等小農思想也有所抬頭,束縛了干部群眾干大事業、求大發展的手腳。我們要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必須針對這種“因小廢大”的小農思想,大力強化競爭觀念、效益觀念、風險觀念、科技觀念、品牌觀念,堅持“三個下功夫”,在不斷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上有新的突破:一是下功夫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從市場需求出發,堅持在發展中調整結構,在調整中加快發展,發揮比較優勢,讓“好的多起來,多的好起來”,積極向特色化、規?;?、優質化、效益化方向發展;二是下功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樹立起以市場為導向的發展觀、資源觀、優勢觀,面向市場,依靠科技,不斷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三是下功夫改進領導方法,由過去直接抓指令性計劃和采取一般號令、依靠行政手段的領導方法,轉到圍繞市場強化服務上來,通過搞好市場調查、分析、預測、預報為生產經營者提供準確的市場信息,減輕生產經營者特別是農牧民進入市場的風險。
破除囿權思想,強化全局意識,在服務大局上求突破。不容否認,各部門在圍繞經濟發展方面都做了不少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在一些部門和單位還確實存在著囿權思想嚴重的問題,突出表現在國家權力部門化、部門權力個人化、個人權力利益化這“三化”上。他們不考慮服務大局而只把國家權力當作自己部門的領地,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上級決定采取實用主義的態度,合乎自己心意的就執行,否則就拖延甚至抵制;謀部門利益多,想全局發展少,有錢有利的事搶著干,無錢無利的事躲著走;甚至有的人將單位的權力當作謀求個人利益的手段,如果能滿足個人利益,不該辦的事也辦,否則該辦的事也不辦。這種“三化”的囿權思想是阿里加快發展的絆腳石,市場經濟不是“權力經濟”,而是“服務經濟”,阿里“一加強、兩促進”的歷史任務要求堅決沖破囿權思想,進一步強化全局意識。解決“三化”問題,根本是政府職能轉變,關鍵是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重點要做到“三個到位”:一是減量要到位,對現有的審批項目,凡上級明令取消的要堅決取消,凡沒有法律依據、又不符合實際需要的要堅決取消,現在保留、一段時間后實踐證明不適合的也要取消;二是提速要到位,實行備案審核制、委托審批制、辦結限時制和統一收費制這“四制”,縮短辦事時間,提高工作效率;三是“監管”要到位,完善審批、監督、評議、考核、投訴等規章制度,嚴肅工作紀律,確?!瓣柟狻辈僮鳎瘮‖F象。破除迷信思想,強化科學意識,在科技進步上求突破。由于阿里特殊的人文條件和自然環境的影響,廣大農牧民群眾理解掌握科技知識的程度偏低,接觸科技知識的渠道狹窄,獲取科技知識的方式單一,在生產、生活中應用科學技術的意識和能力不強,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響,尤其是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響,對牲畜惜殺惜售的思想特別嚴重。這是與時代的發展相違背的。科學和迷信是對立的,我們要破除封建迷信思想,就要崇尚科學,大力開展“三個普及”活動,不斷強化科學意識,用科學戰勝迷信,努力在科技進步上有新的突破:一是普及科學理念,在農牧民群眾中廣泛深入開展馬克思主義唯物論、無神論教育,幫助群眾劃清唯物論與唯心論、無神論與有神論、科學與迷信的界限,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二是普及科技知識,圍繞與群眾日常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自然科學、醫療衛生、科學健身和生老病死等方面的熱點問題進行宣傳,幫助群眾選擇科學的生活方式,用科學思想指導生產、生活和工作;三是普及實用科學技術,樹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觀點,高度重視和發揮科學技術在經濟發展中的促進作用,加強在阿里高原管用、有效的科學技術篩選、試驗、示范和推廣應用工作,努力提高科學技術的覆蓋率、應用率和貢獻率。
破除懶惰思想,強化主動意識,在主動開拓上求突破。阿里地區海拔高,在阿里工作確實要比在條件好的地區付出得多,但我們也要堅決摒棄那種“在阿里工作就是奉獻”的錯誤認識和只等國家投資、靠上級幫扶、達不到滿意就怨天尤人的“等、靠、怨”的懶惰思想。市場經濟是競爭經濟,勤奮者生,懶惰者亡,小康社會離不開上級的幫扶,但最終要靠我們自己來建設。浙江溫州等自然條件并不很好的地方經濟能搞上去,并領先于人,關鍵還是溫州人能主動為發展經濟“想千方百計,走千山萬水,說千言萬語,吃千辛萬苦”。阿里要在改革發展上求突破,干部群眾要進一步強化主動意識,發揚“三種精神”:一是發揚“老西藏精神”,以孔繁森為榜樣,牢記“兩個務必”,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降標準,扎根高原,奮發向上,勤奮開拓,建功立業;二是發揚爭先創優精神,我們在加快發展的同時,別的地方也在你追我趕,因此我們更應該大力發揚爭先創優精神,只爭朝夕,時不我待,努力形成上下一心搞建設、真心實意干事業、千方百計謀發展的社會氛圍,在各條戰線上形成你追我趕、爭當先進、不甘落后的奮進態勢;三是發揚勇于改革的精神,改革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開創各項工作新局面的必由之路,只要符合“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符合“三個有利于”標準、符合加快發展要求的,我們就要大膽試、大膽闖、大膽干,敢為天下先,勇于深度突破。
破除愚昧思想,強化文明意識,在樹文明新風上求突破。阿里地區廣大農牧民群眾長期生活在以自然經濟為主體的社會,并長期處于商品經濟發育程度很低的社會經濟環境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樸素的價值觀。農牧民群眾淳樸、善良、吃苦、耐勞、熱情、好客,但不講科學、不講衛生、不講文明的問題也很突出。這種“三不講”的問題雖然在阿里特殊的地理和歷史條件下有其不可避免性,但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是背道而馳的,阻礙著廣大農牧民群眾接受現代文明的洗禮和步入小康社會的進程。同志在十六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建設是小康社會的一項重要內容,我們應該在大力加強物質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的同時,堅持精神文明重在建設的方針,切實加大“三個力度”,引導廣大群眾在參與“講文明、樹新風”為主要內容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不斷破除愚昧思想,樹立并強化文明意識,使阿里高原在勁吹文明新風方面有新的突破:一是加大教育力度,切實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著力抓好黨員干部隊伍的道德建設,引導群眾按照“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塑造新世紀阿里人的嶄新形象;二是加大創建力度,積極探索運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充分調動廣大群眾參與文明單位、文明行業、文明城鎮、文明鄉村創建活動的積極性,推廣日土縣“十看十講”的做法,大力倡導健康向上的群眾文化活動和社會公益活動;三是加大投入力度,把精神文明基礎設施建設納入阿里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繼續加大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為開展精神文明建設提供必要的硬件設施。
我們要在“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與時俱進,加快發展”學習討論活動中解決上述思想觀念問題,克服制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觀障礙,就必須立足于研究新情況——從實踐到認識,解決新問題——從認識到實踐,特別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四點:一是要在解放思想中統一思想。解放思想與統一思想是辯證統一的,解放思想是統一思想的重要前提,統一思想是解放思想的必然結果同時又是新的思想解放的起點,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沒有思想的大解放,就沒有思想的大統一,就不能正確認識、衷心擁護、堅決貫徹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提出的新觀點、作出的新決策、實行的新政策,就難以實現廣大干部群眾的思想統一、行動一致、力量凝聚。解放思想是我們在新的認識基礎上達到思想統一的必由之路,所以我們要在解放思想的過程中注意把全地區黨員干部群眾的思想統一到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上來,統一到黨中央、自治區和地委、行署的重大決策和各項工作的總體部署上來。
二是要在更新觀念中轉變觀念。觀念是人對客觀事物抽象思維活動的結果的概念性認識,它一旦形成就會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但客觀事物卻是永恒發展變化的,并不因為觀念穩定而裹足不前,這樣就使曾經正確的觀念變成僵化的觀念。不塞不流,不破不立。一種觀念過時了,我們應認真地加以清除,同時要適應形勢的發展變化,不斷深化對新事物的新認識,及時學習、樹立新的觀念,以觀念的更新實現觀念的轉變。
三是要在與時俱進中不斷創新。與時俱進是一個內涵豐富、新穎獨到的馬克思主義命題,它要求我們的思想與行動應該緊跟時展的要求,努力掌握事物發展的規律,積極探究事物發展的趨向,不斷適應事物發展的變化,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不斷增強我們思想與工作的預見性、前瞻性、創造性,在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中堅決破除那些不符合時展要求的思想觀念,不斷實現觀念與工作的創新。
四是要在改革創新中促進發展。阿里地委下這么大力量深入開展“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與時俱進,加快發展”學習討論活動,目的非常明確,就是為了推進阿里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進程,所以我們一定要把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的成果轉化為改革創新的效果,在改革創新中促進發展,在促進發展中檢驗改革創新的成敗,實現改革創新與加快發展的良性互動,努力完成“一加強,兩促進”的歷史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