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整合有效資源 形成黨建合力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你是共產黨員嗎?你經常參加黨組織的活動嗎?”在招聘面試現場,沈陽同聯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陳敏嫻一上來就先問了應聘者這么兩句話。應聘者叫張文,1996年加入黨組織,幾年前從家鄉黑龍江省來到沈陽發展。幾年間,張文進出好幾家民營和外資企業,見過世面,有應聘經驗,可還是被陳敏嫻的兩句話給問懵了。“同聯集團不是民營企業嗎?怎么還問我是不是黨員……”張文有些驚奇。陳敏嫻認真了解張文的應聘筆試情況,又通過交談考察,認為他有較高的政治素質和一定的業務能力。“我們錄用你了”,陳敏嫻最后告訴他。就這樣,共產黨員張文走進了同聯集團。
同聯集團的總裁并不是黨員,為什么他能夠大力支持黨組織的工作?還把企業的用人權交給了黨委?“黨的領導是非公有制企業健康發展的保證”,集團總裁姜恩鴻如是說。 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各級黨組織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創造性地開展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成效顯著。目前,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中的黨組織數量大幅度增加,影響力明顯增強,成為人民群眾信任和擁護、認真貫徹黨的方針政策的堅強戰斗堡壘。
多措并舉扎實推進
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進展顯著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非公有制經濟蓬勃發展,已經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六大第一次把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職責任務寫入黨章。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都對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提出明確要求。
根據中央的部署和要求,中央組織部把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作為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重要內容來抓。各級地方黨委自覺把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放在突出重要位置,不斷推動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取得新進展。
單獨組建、聯合組建、村(社區)企聯建、依托行業協會組建……各地采取多種方式推進非公有制企業組建黨組織工作,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數量大幅躍升,黨的工作覆蓋面迅速擴大。從2002年至2006年,全國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數量由9.9萬個增長到17.8萬個;全國有3名以上正式黨員的非公有制企業建立黨組織比例達到94.2%。截至2007年6月底,全國規模以上非公有制企業有18.7萬戶,已建立黨組織的企業16.4萬戶。截至2006年底,全國非公有制企業中黨員達到286.3萬人,個體工商戶中有黨員81萬人。
四川各級黨組織廣泛開展了“黨員示范車間”、“黨員示范班組”、“黨員示范崗”、“黨員責任區”等活動,建立各類示范崗1.6萬多個,參與黨員4.1萬多人。浙江、山東、湖北等地企業黨組織深入開展“創新為先、誠信為本”、“活力和諧”等企業文化創建活動,企業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黨旗在企業飄揚,黨員在崗位發光。職工群眾普遍反映,非公有制企業中的黨員“平常能夠看出來,關鍵時刻能夠站出來,危急關頭能夠豁出來”。許多業主和外商稱贊共產黨員是“最優秀的員工”、“可靠的合作伙伴”。
同時,廣大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還積極推動建立和諧勞動關系。浙江臺州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實施“關愛員工”計劃,通過企業補貼、員工捐獻等方式,募集愛心基金2000多萬元,落實幫扶資金1550萬元,幫助5萬余名黨員和職工解決生病住院、子女上學等困難。
分類指導有序推進
社會中介組織黨建工作在探索中推進
社會中介組織是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成果,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近年來,各地采取措施,加強領導和工作指導,著力組建黨組織,取得了一定成效。
按照“全覆蓋、凝聚力和組織化”目標,上海主動介入,多方參與,齊抓共管,加強社會中介組織黨建工作。浙江明確各級黨委主要負責人是社會中介組織黨建工作第一責任人,組織部門、登記機關、業務主管部門黨組織和所在地黨組織是社會中介組織黨建工作具體責任單位,著力構建責任明晰、運轉協調的工作機制。
一些地方按照有利于加強黨的領導、有利于開展黨的工作、有利于促進社會中介組織健康發展的原則,區別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理順黨組織隸屬關系。同時,把建立黨組織并發揮其作用放在重要位置,做到成熟一個建立一個,建立一個鞏固一個,鞏固一個帶動一批。
結合特點探索途徑
社會團體黨建工作進一步引起重視
黨的十六大以來,社會團體黨建工作已引起各地各部門黨委的重視,各地在社會團體黨建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一是抓組建,擴大黨的工作覆蓋面,二是抓黨組織和黨員作用發揮,三是努力探索新的工作途徑。
一些地方提出凡符合建立黨組織條件的必須按照黨章規定建立黨組織,對暫時不具備條件的,由主管單位黨組織指派聯絡員,聯系社會團體黨的工作,保證社會團體黨建工作有人抓。
一些社會團體黨組織通過參與社會團體重大問題決策和組織一些重要活動,發揮政治核心作用。一些地方和部門積極開展對社會團體黨員的思想政治教育,使黨員較好地發揮了先鋒模范作用。同時,一些社會團體中的黨組織堅持從社會團體本身特點出發,在黨組織活動內容、方式方法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為社會團體發展起到把關定向、監督協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