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地方財稅金融匯報大會上的發言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同志們:
我們這次會議是虎年春節過后召開的第一次全縣性的重要會議,市委常委、縣委書記趙應云從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出席會議并將作重要講話,充分體現了縣委、縣政府對財稅金融工作的高度重視,也充分說明了財稅金融工作舉足輕重的地位作用。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全省財稅工作會議和縣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分析研判當前財稅金融形勢,安排部署今年財稅金融工作。下面,我講五點意見。
一、要充分肯定財稅金融工作取得的顯著成績
剛剛過去的2009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嚴竣挑戰,全縣上下特別是財稅金融系統以強烈的責任感和擔當感,深入貫徹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全力以赴抓收入,千方百計保增長,為推動全縣經濟社會科學跨越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1、財政收入大幅增長。全年地方財政總收入首次突破2億大關,達到2.35億元,同比增長43.67%,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2個百分點,增幅居全市第一;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54億元,增長33.1%,高出全市平均水平8個百分點,超過預期目標6.8個百分點,增幅居全市第二。其中:國稅部門完成1900萬元,增收436萬元,增長29.78%;地稅部門完成6750萬元,增收2241萬元,增長49.7%;財政部門完成6736萬元,增收1146萬元,增長20.5%。
2、財政運行質量顯著提高。全年完成稅收收入1.08億元,增長46.42%,占一般預算收入的70%,高于去年同期7個百分點,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6個百分點。特別是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和耕地占用稅等主體稅種增幅較大,全年累計完成8242萬元,占一般預算收入的53.5%,分別同比增長21.69%、22.04%、150%、36.28%;完成非稅收入4623萬元,占一般預算收入的30%,同比下降7個百分點,低于全市平均水平5個百分點。
3、財政支出結構明顯優化。全縣財政一般預算支出5.65億元,同比凈增支出1.24億元,增長27.57%。財政投入向“三農”、衛生、教育、文化、社保等民生領域傾斜,向城鄉基層傾斜,公共財政的職能日益凸現。全年安排農業專項經費7052萬元,增長51.8%,其中發放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和家電、汽車、摩托車下鄉補貼等涉農補貼3330.8萬元,增長37%;安排衛生專項資金5207萬元,增長98.8%,其中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助資金1853萬元,使全縣86%的農村人口享受到醫療保障;安排教育專項資金4498萬元,增長33%;安排文化事業專項資金309萬元,增長77.5%;安排社會保障和就業專項資金5313萬元,增長32.9%;安排村(居)級運轉經費870萬元,全縣各行政村和居委會的運轉經費分別達到4萬元和2萬元,村專職干部工資提高到每年4800元,同比增長100%。
4、財源建設進一步加強。2009年縣財政安排新型城鎮化引導資金1500萬元、現代農業發展引導資金390萬元、新型工業化引導資金260萬元,有力地撬動了產業發展和財源開發。全縣招商引資項目17個,新增規模工業企業4家,規模工業企業總數達到35家。全年完成工業實繳稅金1.14億元,占地方一般預算收入的74.7%,工業對地方財政的貢獻能力大大增強,特別是金大地公司、銅電公司和中方電力公司三家骨干企業分別完成稅收2340萬元、1548萬元、221萬元,其中金大地公司和銅電公司稅收增幅分別達到2.1倍和1.1倍,成為推動全縣財稅收入大幅度增長的中堅力量。
5、爭資融資工作取得較大突破。搶抓中央實施4萬億新增投資計劃的重大機遇,積極爭取各類項目專項資金。全年累計爭取上級項目資金1.8億元,其中縣發改局口子爭取的項目到位資金就達9091萬元,項目資金過1000萬的有水利、衛生、交通3個部門,上100萬的有教育、農村能源、房產、畜牧、林業5個部門。注重融資平臺建設,致力于做大做強縣經濟建設投資公司和縣工業園農業產業化建設投資公司,融資功能顯著增強,全年完成銀行融資6800萬元。大力推動政銀企合作,實行地方存貸款掛鉤制和駐縣金融機構放貸目標管理責任制。各類金融機構在國家宏觀調控力度加大、放貸控制趨嚴的形勢下,堅持有進有退、有保有壓,努力擴大信貸投放,互利共贏效應初步顯現。截止2009年末,駐縣金融機構存款余額達8.2億元,貸款余額達5.8億元,分別增長32%和52%;駐縣各類金融機構累計發放貸款9.7億元,新增2.7億元,貸款增量居全市前列,其中:建行中方支行累計發放3.5億元,新增11706萬元;縣農村信用聯社累計發放5.3億元,新增6705萬元;2009年初落戶中方的農行中方支行、農發行方園支行分別放貸4750萬元和3900萬元。
6、財稅金融改革邁出新步伐。部門預算編制改革不斷深化,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扎實推進,實行政府財經領導小組集體理財制度,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明顯提高。“鄉財縣管”體制逐步完善,實現了鄉鎮財權事權的基本統一。政府采購規模逐漸加大,2009年全縣政府采購4787.98萬元,同比增長32.5%,節約資金788.35萬元,綜合節約率達14.12%。引進農發行方園支行和農行中方支行,駐縣金融機構達到4家。
7、財稅征管力度不斷加大。一年來,各級財稅部門從規范管理、夯實基礎入手,堅持科技興稅,創新征管方式,建立健全了稅源監控、納稅評估、納稅服務、征管考核等一系列管理機制,優化了征管業務流程,不斷加大稅務稽查、代收代繳、以票控稅、稅法宣傳、退稅管理的工作力度,征管質量和效率進一步提高。在稅源監控上,建立健全了財稅分析聯席會議制度,初步建立了“聯合辦公、稅檢同步、源泉控稅、協同管理”的征管機制,加大對重點稅源、重點稅種、重點項目和新增稅源的監控力度,堵塞了跑冒滴漏。全年協助征稅366.8萬元,清繳往年欠稅1645萬元,做到了應收盡收。在服務行業全面推行稅控收款機,新增稅金達680萬元。
取得這些成績,是全縣各級各部門齊抓共管、協同作戰的結果,是全縣財稅金融系統干部職工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結果,我們誠摯感謝,深表敬意。希望全縣財稅金融系統干部職工乘勢而上,加壓奮進,再接再厲,再創佳績。
過去的一年,我縣財稅金融工作雖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也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一是財政總量不大。2009年,盡管我縣地方財政總收入增幅居全市第一,但總量排名第六,位居沅陵、鶴城、溆浦、辰溪、洪江等縣(市區)之后,比排名第一的沅陵縣相差2.4億元。同時,我縣財政仍為“吃飯財政”,去年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僅占財政總支出的27.4%,意味著我縣財政總支出的72.6%來自上級財政的轉移支付;全縣干部職工工資支付總額達2.2億元,占到全縣地方財政總收入的93.6%,總體水平仍然停留在保工資、保運轉、保穩定上,可用財力非常有限。二是財稅結構單一。我縣財稅收入主要依靠少數骨干企業,例如:2009年金大地公司、銅電公司、中方電力公司等3家企業(金大地公司2340萬元、銅電公司1548萬元、中方電力公司221萬元),分別占一般預算收入的15.2%、6.6%、1.4%。過于倚重少數骨干企業的財稅結構,致使我縣財力風險較大。三是財政支出壓力大。從年初的財政收支預算看,財政預算收入計劃完成37460萬元,而支出預算中干部職工工資支出達21412萬元、專項支出達15389萬元,僅此兩項支出就占全年預算收入的98.24%。同時,還有幾筆大的支出未列入支出預算,比如:2009年財政掛賬3400萬元、中央擴內需項目配套資金、第二步規范公務員津補貼、縣城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等。因此,我們的預算盤子是一個很緊的盤子,承受的支出壓力超乎想象。四是金融服務網絡建設滯后。目前縣城雖然設有金融機構4家,但行政中心辦公區僅有建行中方支行一家,工商銀行、郵政儲蓄銀行等金融機構尚未在縣城設立支行,金融機構不健全,服務網點不完善,金融服務縣域經濟的功能亟待加強。
二、要切實增強做好財稅金融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全縣各級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加強財稅金融工作是職責所在、大勢所趨和發展所需,以更加強烈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做好財稅金融工作。
從財稅金融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看,加強財稅金融工作是職責所在。財稅金融工作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晴雨表”。一個地方經濟發展快不快、發展質量高不高,除了看經濟增長的速度、GDP的規模等指標,更重要的是要看綜合反映社會經濟效益情況的財稅金融水平。財稅金融工作是經濟工作的“生命線”。財稅金融工作既是體現區域經濟發展水準的主要標志和綜合反映,又是保障區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政策工具和調控手段。中方經濟屬于典型的投資拉動型經濟,科學跨越關鍵靠加大投入,加大投入關鍵在財稅金融。這就要求我們要善于用足用夠財政貨幣政策,用足用夠財稅金融手段。財稅金融還是檢驗領導干部駕馭市場經濟能力的“試金石”。對于地方政府來說,不懂財稅、不懂金融的領導不是合格的領導,不抓財稅、不抓金融的領導不是稱職的領導。各級政府和領導干部一定要牢固樹立“經濟發展看效益、效益提高看財稅、財稅增長看入庫”的效益觀和質量觀,牢固樹立“拉動發展靠投資、擴大投資靠融資、加大融資靠信貸”的投資觀和理財觀,善于用財稅金融的視角審視經濟運行情況,用財稅金融的杠桿撬動縣域經濟發展提速。
從當前所處的宏觀經濟環境看,加強財稅金融工作是大勢所趨。從有利條件看:全球經濟大環境趨暖,預計2010年世界經濟發展形勢總體好于去年。國家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加大對民生領域、社會事業、欠發達地區、中小企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安排全國財政赤字10500億元,地方債券2000億元并列入省級財政預算,明確新增人民幣貸款2.5萬億元左右,等等。今年省委、省政府全面啟動“省直管縣”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出臺了一系列擴權強縣的政策舉措。比如,加大對困難地區的支持力度,省財政因調整財政體制集中的收入增量,全部用于減免財政困難縣市的財政體制上解和增加對財政困難縣市的轉移支付補助;建立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激勵機制,加大“五獎二補”政策實施力度;調整省對縣市的“兩稅”返還,省財政不再按0.1系數集中各縣市的“兩稅”返還;轉移支付資金和專項資金將由省財政廳會同省直相關部門直接分配下達給縣市。這有利于我們向上爭取各類項目資金和政策扶持,為做好今年財稅金融工作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從不利因素看:全球經濟復蘇的基礎還不穩固,國內經濟結構調整壓力巨大,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依然不足。財政實行“省直管縣”后,原屬于縣級的增值稅和營業稅將實行省與縣分享,分享比例為25﹕75,按照改革收入分享比例,預計2010年我縣稅收上劃與返還存在300萬元左右的差額。由于增值稅和營業稅收入在我縣稅收份額中占比重大,這一差額今后隨著我縣經濟的發展還將不斷拉大。面對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我們既不能盲目樂觀,也不要被困難嚇倒,而是要提振信心,積極作為,以財稅金融為抓手,充分利用有利條件,積極化解不利因素,鞏固擴大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的成果。
從富民強縣科學跨越的內在要求看,加強財稅金融工作是發展所需。經過建縣11年的艱苦創業,我縣財政收入由小變大,經濟實力由弱到強,縣域經濟實現了“量”和“質”的全面提升。在這個過程中,財稅金融部門功不可沒,財稅金融工作業績可嘉。當前,我縣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立足新起點、實現新跨越的關鍵時期,縣委三屆四次全會明確提出“一年一大步、三年一大變”的階段性目標,縣委經濟工作會議和縣三屆人大三次會議明確提出今年要樹立“五新”標桿、跨好關鍵一步的目標任務,要求全縣地方財政總收入增長25%以上,達到2.9億元,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增長30%以上,登上2億元的臺階。具體分解到征收部門,組織收入的任務分別是:縣財政局8630萬元,增長28%;縣國稅局2470萬元,增長30%;縣地稅局7820萬元,增長35%;湖天地稅局1080萬元,增長12%。同時,今年要全面啟動創建金融生態縣,務必實現銀行融資新突破,確保各類金融機構新增貸款4億元以上,增長38%,力爭達到4.5億元以上。其中:建行中方支行1.2億元,農行中方支行1億元,農發行方園支行1億元,縣信用聯社8000萬元。這是一個“跳起來摘桃子”的目標任務,是實現“一年一大步、三年一大變”的新的起點。實現上述目標任務,必須進一步提升工作標桿,堅定發展信心,以大干、苦干、實干的精神開創財稅金融工作新局面,使更多的財政資金和金融資本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以更強的經濟實力和物質基礎支撐財稅金融事業的振興。
三、要積極探索構建效益財政創新財稅工作的有效途徑
1、圍繞效益財政,轉變發展理念。效益財政是以追求財政運行效益最大化為取向的生財觀、理財觀和用財觀,其本質是要逐步使財政增長方式從過去重規模、重速度轉向重質量、重效益。構建效益財政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客觀要求,是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必然要求,更是新形勢下推動我縣財政經濟轉型升級的內在要求。樹立效益財政理念,一是要把提高綜合效益作為構建效益財政的出發點。效益財政所追求的效益,不但包括經濟效益,還包括政治效益、社會效益。要始終堅持一切從效益出發,在財政收入組織上,既要做到應收盡收,嚴防跑冒滴漏,又要堅持勤征細管,降低征管成本;在財政支出安排上,既要做到財盡其用,確保效率優先,又要堅持以人為本,講求社會公平。二是要把增收節支作為構建效益財政的著眼點。要堅持開源節流,既要支持經濟發展,加強產業建設,完善財源體系,把財政增收的基礎夯實,把財政收入的“蛋糕”做大,讓一切創造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又要倡導厲行節約,嚴格控制支出,做到少花錢、多辦事,把好鋼用在刀刃上,把財政收入的“蛋糕”分好,讓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的社會成員。三是要把培植財源作為構建效益財政的根本點。要不斷堅持和完善財源建設激勵政策,最大限度地調動鄉鎮、縣直機關、廣大企業和社會力量發展經濟、創稅增收的積極性。同時,充分發揮財政引導資金的乘數效應,吸引社會投資,推動財源建設。四是要把改革創新作為構建效益財政的突破點。要繼續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激發財政活力,提高財政管理精細化和集約化程度。建立財政資金使用績效評價體系,完善財政績效評價機制,推動效益財政建設。
2、加強財源建設,壯大財政實力。財源是財政之本,增強財政實力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構建效益財政的中心任務。一要充分發揮財政投入的杠桿作用。要充分利用新型工業化引導資金,加快產業轉型升級,著力培育壯大金大地材料股份、恒裕實業等一批稅收過千萬的骨干財源企業,確保全年完成工業投入11.5億元,增長35.3%;完成規模工業增加值10億元,增長25%;規模企業實交稅金1.5億元,增長45%。要充分利用新型城鎮化引導資金,抓住強勢推進旺市融城的契機,加快縣城房地產、商貿物流、文化娛樂、金融保險等現代服務業繁榮發展,提高縣城第三產業的稅收貢獻能力。要充分利用現代農業發展引導資金,培育特色經濟,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實現鄉鎮財源建設由速度型、數量型向效益型、質量型轉變。要充分利用招商引資專項資金,大力開展招商引資,確保引進縣外資金10億元,增長25%,力爭達到11億元;引進規模工業企業5家以上,其中加工貿易企業2家,投資過1億元的企業1家,過2000萬的企業2家。二要加大向上爭資力度。抓住“省直管縣”財政體制改革的機遇,突出抓好一般轉移支付、省財政獎勵、企業自主創新項目開發等項目資金爭取工作,尤其要確保一般性轉移支付到位資金增長10%,達到7410萬元。三要強化財源建設激勵機制。這次會議印發了《中方縣財源建設獎勵辦法》,對為財源建設、財政增收作出突出貢獻的鄉鎮及縣直部門、納稅大戶將按不同標準予以獎勵,并對縣國稅局、縣地稅局、縣財政局、縣鄉財局、縣國土局、縣工業經濟局、縣商務局、縣工業園、縣經建投公司等9個單位實行財源建設目標管理責任制,將遞交責任狀,年底按責任狀嚴格考核、兌現獎懲。
3、堅持依法治稅,強化稅收征管。強化稅收征管是增加財政收入、構建效益財政的關鍵所在。今年,要按照一季度開門紅、二季度“雙過半”、三季度趕80%、四季度保全年的進度要求,實行旬評比、月考核、季通報,確保月月達到收入進度,實現稅收均衡入庫。一要完善治稅體系。要實行財稅聯席會議制度和收入動態報告制度,每月召開一次聯席會,每季度向縣委、政府報告一次財稅征收進展情況。各鄉鎮和有關部門要建立健全協稅護稅網絡,優化征稅環境。各企業要忠實履行納稅義務,積極配合財稅部門,做到主動申報,定期繳納。二要強化財源監控。積極開展稅源專項調查,進一步摸清摸透全縣稅源底子,強化源頭控管。要突出稅源監控重點,加強房地產、建筑安裝、交通運輸、餐飲服務、文化娛樂以及商貿流通等行業的稅收征管。加強稅收薄弱環節征管,對微利申報企業、個體重點稅源,要適時調整定額,確保應收盡收。改進監管征收手段,推廣普及網絡報稅、委托代收、以票控稅等措施,采用現代信息技術,抓好稅收征管,堵塞收入漏洞。三要強化稅收綜合執法。加大稅法宣傳和執行力度,國稅、地稅、財政部門要有重點地開展專項稽查行動,集中力量對征管基礎相對薄弱、稅收管理偏松、稅負偏低的區域、行業和企業開展專項檢查和整頓。對惡性偷逃騙稅的重大案件要公開曝光,及時提交公檢法部門予以嚴厲打擊,依法作出處理、處罰。
4、嚴格監督管理,提高資金效益。加強財政資金監督管理,是構建效益財政的重要保障。一是嚴格預算管理。要建立預算績效評價體系,各級各部門要嚴格按照財政批復的預算執行,不得擅自突破單位經費預算,不得隨意打報告向財政要錢,更不得以各種名目擠占挪用建設性專項資金和亂發津貼、補助、獎金。二是優化支出結構。各級財政部門要按照厲行節約的原則安排支出,倡導勤儉節約,大力壓縮一般性支出,最大限度地集中資金用于事業發展。要把效益財政建設作為財政工作的方向,能夠由市場解決的問題,政府不再投入,著力解決用市場手段無法解決的問題。要保證規范津貼補貼等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政策的落實,加強資金調度,確保干部職工工資及時按標準發放;繼續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確保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全民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障支出需要。三是健全監督機制。要把財政監督貫穿于財政運行的各個環節,實現對財政資金運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過程監控,充分發揮財政監督在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等方面的積極作用。要充分發揮財政投資評審的作用,切實提高投資評審質量。要積極研究推進財政政務公開工作,自覺接受各方面的監督,推動財政管理的規范化和科學化。
5、推進改革創新,增強財稅活力。財政改革是深化效益財政建設的力量源泉。一要扎實推進“省直管縣”財政體制改革。抓緊摸清原屬于省級稅收企業名單,核準營業稅、企業所得稅等稅種基數,全面清理縣與市上解、市補助于縣的專項撥款及其他結算事項,逐項提出劃轉意見,確保我縣財政既得利益不受影響。二要進一步推進部門預算改革。圍繞提高預算管理精細化科學化水平,進一步深化部門預算改革,健全公用經費定額管理標準體系,完善專項資金項目庫管理辦法,強化預算編制、執行與監督相互分離、相互銜接、相互制約的機制。嚴格控制預算外追加,繼續實行政府財經領導小組集體理財制度。穩步推進非稅收入年度預算編審工作,加快實行非稅收入全口徑預算管理和統籌安排。三要繼續深化鄉鎮財政綜合改革。深入推進鄉村財政財務精細化管理,積極推行村級會計委托制度,建立健全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機制,大力推進“鄉財縣管鄉用”改革,擴大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范圍,積極清理化解農村債務。深化財政補貼農民資金管理和發放方式改革,實現縣級統一打卡發放,全面實施惠民直達工程。四要切實抓好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要按照“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工作要求,擴大國庫集中支付范圍,力爭今年將全縣所有預算單位的財政性資金納入改革范圍,年內完成縣會計集中核算向國庫集中支付轉軌工作,全面推行公務卡結算,提高資金運行的透明度。加強銀行賬戶管理,進一步完善國庫單一帳戶體系。五要積極推進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適時啟動第二步規范公務員津貼補貼工作,全面實施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改革,推動獎勵性補貼管理規范化。同時,抓緊制定完善金財工程建設規劃,進一步完善項目建設、網絡安全、軟件準入、硬件采購、運行維護及統一數據庫平臺管理等制度,確保金財工程建設穩步推進。
四、扎實推進“金融生態縣”創建工作
縣委、縣政府決定,從今年開始,在全縣上下深入開展創建“金融生態縣”活動,力爭用3年左右的時間,把我縣建設成為全市乃至全省內外環境和諧、金融服務優良、支持經濟有力、良性互動發展的金融安全區。
1、加強信用環境建設。誠信是金融生態縣創建的靈魂。大力開展誠信宣傳教育。組織開展金融知識“進鄉鎮、進企業、進村組”等活動,加強全社會誠信意識宣傳教育,使誠信觀念深入人心,增強社會各界積極維護誠信的社會責任感和自覺性。構建社會信用體系。建立信用支持體系,成立中方縣誠信協會,切實維護會員合法權益。健全中小企業資信評級體系,制定中小企業資信等級評估辦法,推動全縣企業提高資信水平。完善信用整治體系,加大對金融犯罪的預防和打擊力度,強化社會信用獎懲機制,對誠實守信的企業和個人實行獎勵和重點扶持,對逃廢債務企業和個人實行聯合制裁,提高防范金融風險能力。廣泛開展信用創建活動。深入推進信用企業、信用鄉鎮、信用戶創建評審活動,引導金融機構優先滿足誠信者的信貸需求。
2、提高金融服務水平。加強和改進金融服務是創建金融生態縣的重要抓手。健全金融服務網絡體系。積極引導鼓勵懷化市金融部門來中方設立分支機構,加快村鎮銀行組建進度,不斷拓寬金融服務網點。推進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金融機構要抓住國家繼續實施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重大機遇,及時調整營銷策略,創新信貸產品,主動向各自的分行匯報好、推介好中方的發展態勢、優勢產業和重點項目,盡可能增加信貸投放總量。加強擔保體系建設。鼓勵支持重點行業和骨干企業創建擔保公司,加快構建多元化、多層次的信用擔保體系,充分發揮中介機構在銀企合作中的橋梁紐帶作用。上半年爭取設立1家小額貸款公司進行試點,積極探索金融服務“三農”的新辦法、新途經,切實解決“中小企業難貸款”和“銀行貸款難”的“兩難”問題。
3、完善政銀企合作長效機制。深化政銀企合作是金融生態縣創建的“生命線”。建立健全聯動機制。推行經濟金融分析聯席會議制度,堅持每季度定期召開會議,聽取金融運行情況匯報,分析經濟金融運行形勢,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繼續推行政銀企合作洽談會制度,建立重大項目推介和資金需求資料庫,定期向金融機構推薦企業產品、項目資源和資金需求等情況,加強金融機構與企業、項目業主的溝通。完善考核激勵機制。為鼓勵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放力度,我們出臺了《中方縣金融機構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獎勵辦法》,對各類金融機構為我縣建設項目當年發放貸款期限一年以上的新增貸款按不同標準予以獎勵。同時,繼續實行地方存貸掛鉤制度,根據年內新增貸款總量調整財政性存款。
4、傾力打造融資平臺。核心是要做大做強縣經濟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確保全年完成銀行合同融資總額不少于1.2億元,其中到賬不少于8000萬元。要充實公司優質資產,年內配置土地不少于500畝,資產總額突破12億元,增長20%以上。要優化公司組織結構,加快宏翔房地產公司、中方鎮城建投公司等子公司資源整合和資產重組進度,盡快實現企業集團化。要研究出臺政府投資項目管理辦法,從今年開始,凡由政府全額投資和由政府主導投資的建設項目,均由縣經建投公司作為業主單位統籌實施。要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完善公司經營機制,提高內部管理水平。要嚴密防范縣經建投公司的信貸風險和財政風險,加強對公司財務運行情況的財政監督和審計監督。縣經建投公司要建立健全項目投資決策機制和財務管理制度,定期向縣財政局報送財務報表。同時,要抓好縣工業園農業產業化建設投資公司融資平臺建設。
五、進一步加強對財稅金融工作的組織領導
一要擺正位置。各級政府和各個部門要把財稅金融工作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到高看一眼、厚愛一層,全力支持,竭誠服務。縣政府成立由縣長任組長、常務副縣長任副組長的財經領導小組和創建“金融生態縣”工作領導小組,強化財稅金融辦公室的綜合協調和牽頭作用,并實行定期研究財稅金融工作制度,切實幫助財稅金融部門解決改革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同時,要加大對財稅金融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這次會議印發的兩個《實施意見》和兩個《獎勵辦法》,一定要遵照執行,并在實踐中探索完善。各級領導干部要認真學習財稅金融知識,努力掌握財稅金融工作的基本特點和規律,提高運用財稅金融手段推動經濟發展的能力。
二要強化責任。要將財政收入和銀行放貸任務逐級分解到單位,分解到企業,分解到人頭,形成人人頭上有指標、個個肩上有擔子、齊心協力抓落實的局面。要明確時間任務,堅持按月通報、按季總結、半年初評、年終總評,確保財政收入均衡入庫,銀行放貸如期到位。要嚴格按照獎勵辦法和考核結果,兌現獎懲措施。
三要凝聚合力。大力發揚團隊精神,加強財政、國稅、地稅、金融部門的配合與協作,形成信息共享機制和協調工作機制。各級各部門要切實履行協稅護稅職責,財稅部門要積極主動向縣委、政府匯報情況,努力提高聚財理財水平;金融部門要配合財政部門,依法調度資金,實現收入及時入庫;宣傳部門要運用媒體大力宣傳財稅金融政策法律法規,大力推介依法納稅、培植財源和金融支持服務縣域經濟發展的好典型、好經驗,為財稅金融工作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紀檢、監察、審計等部門要加強財政監督,嚴肅財經紀律;公、檢、法、司等部門要依法規范財稅征管秩序,嚴厲打擊暴力抗稅等違紀違法行為,為財稅工作保駕護航。
四要轉變作風。財稅金融部門要善于從大局出發,緊密結合當前財稅金融改革與發展的實際,深入基層調查研究,為領導決策當好參謀。認真履行崗位職責,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增強“為民聚財、為民理財”意識,提高辦事效率。加強監督檢查,用法律和制度規范財稅干部的行為,大力倡導艱苦奮斗、勤簡辦事、厲行節約的良好風氣,努力塑造財稅金融工作人員昂揚的精神面貌和良好的對外形象。
五要帶好隊伍。財稅金融部門干部職工要不斷加強學習,特別要加強財經理論、財稅業務和金融知識的學習,積極開展崗位練兵和業務競賽,培養業務能手,努力提高綜合素質和工作能力。要加強黨風廉政建設,認真貫徹落實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的各項規定,正確對待和運用手中的權力。財稅金融部門主要領導要切實履行好“第一責任人”的職責,嚴于律己,率先垂范,抓好班子,帶好隊伍,打造一支精干的財稅金融隊伍。
最后,我要特別強調一下當前安全維穩工作。昨天下午,市委、市政府緊急召開全市安全維穩工作座談會,鵬飛市長主持會議,億龍書記出席會議并作了重要講話。會上通報了溆浦縣“2.12”火災事故情況,要求全市上下警鐘常鳴,嚴防死守,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今年,我縣的安全維穩壓力也非常大,2月15日正值大年初二,花橋鎮龍陽山煤礦發生3名留守人員擅自下井檢查,不幸窒息死亡的事故,雖然初步認定為非生產性意外事故,但也暴露了安全生產工作中的薄弱環節,為我們敲響了警鐘。眼下,全國、全市“兩會”召開在即,安全維穩顯得尤為重要,尤為緊迫,大家務必要高度重視,確保實現“七個堅決防止”的目標,即:堅決防止發生大規模的群體性事件,堅決防止赴省進京群體性非正常上訪,堅決防止發生暴力恐怖事件,堅決防止發生危害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政治事件,堅決防止發生重大治安案件,堅決防止發生群死群傷的重大惡性事件和安全事故,堅決防止發生重大疫情事件。下午,縣委、縣政府還要召開專題會議,南蛟、政安同志將作具體安排部署,希望大家認真抓好落實。這里我簡要強調三點意見:要有鐵的意識。牢固樹立安全維穩無小事的理念,下定寧可死守、不可失守的決心,準確把握年初是安全生產事故多發期、高發期和全國、全市“兩會”期間是安全維穩敏感期、特防期的特點,清醒認識當前安全維穩的嚴峻形勢,堅決克服麻痹松懈思想,以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寧可虛驚一場不可追悔莫及的政治責任感和敏銳感打好安全生產攻堅戰。要有鐵的手腕。要抓好隱患排查,按照“屬地管理”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立即開展全縣性的安全生產大檢查,對排查出的隱患和問題,要建立工作臺賬,并限時整改到位。要抓好專項整治,各相關業務主管部門,要迅速抽調精干力量,突出抓好交通運輸、危險化學品和煙花爆竹、礦山開采、森林消防安全等專項整治行動。要認真做好信訪排查工作,繼續開展“大接訪”活動,確保全國、全市“兩會”期間安全穩定。要有鐵的紀律。各級各部門要按照下午安全維穩專題會議的要求,明確責任,狠抓落實。凡是行動遲緩,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縣委、縣政府將嚴格追究責任,絕不姑息。
同志們,新年孕育新希望,新年當有新作為。全縣各級各部門一定要切實增強做好財稅金融工作的使命感和光榮感,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縣委、縣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攻堅克難,開拓創新,狠抓落實,不折不扣地完成全年各項財稅金融工作目標任務,為實現“一年一大步、三年一大變”階段性目標開好局、起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