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抓住機遇盤活三個優勢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州委、州政府提出“堅守三個一、用好三個優、瞄準四個目標”科學推進富民強州。作為勞動保證部門如何搶抓機遇,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潮流涌動。省委、省政府傾全省之力支持湘西州加快發展。力促民生改善?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就盤活“資源優勢、政策優勢、組織優勢”進行初步探討,供交流。
一、要注重開發。
特別是勞動力資源,西部大開發的關鍵詞是開發”堅持合理開發和利用好資源。將極大促進生產力的提高和經濟社會發展。就我州而言,勞動力資源較為豐富,必需注重開發,盡快改變其無技術、無技能,從事苦、臟、累活多,工資收入低,工作不穩定,賣青春、賣血汗、賣健康的歷史。一要對市場“口味”堅持技能跟著市場走,培訓圍著產業轉,走校企合作、訂單培訓、委托培訓之路,根據市場用工趨勢,主動跟進我州錳、鋅、釩、生物、光伏“五個百億產業”農業支柱產業、旅游業等發展和承接產業的工業園區、龍頭企業、州外用工需求及農村實用技術、科普實用技術開展免費培訓,讓勞動者掌握一技之長,實現技能提升就業。二要打特色“品牌”打造品牌就是打造核心競爭力。全州基本形成以吉首“貨運司機”龍山“電子(焊)裝配工”保靖、永順“電車縫紉工”花垣“冶金冶煉工”古丈“茶藝工”瀘溪“餐飲服務員”和鳳凰“特色土菜廚師”旅游導購員”等為代表的勞務品牌”勝利打入了沿海發達地區用工市場。三要提技術“品位”這個“品位”就是勞動者的技術等級。有技術等級與沒有技術等級大不一樣,州有近1000人進入三一重工集團、中聯重科集團兩大知名企業,從事機械裝配、塔吊制造工作,月工資收入2500元以上。但我州這類人員在勞動力細分市場上占有份額不大,仍然是勞動力資源開發的一塊“短板”須進一步建立健全以職業院校為重點,定期或不定期舉辦各類職業技能大賽、行業技能比武的覆蓋全體勞動者的社會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體系,不時促進我州勞動力技術等級的生長”實現勞動力資源的充分開發,合理利用,使其真正成為促進發展的重要經濟資源。
二、要突出州情。
無論是從基礎設施建設,作為一個冠有民族地區、自治地區、貧困地區、革命老區、西部地區五塊“牌子”地方。還是從民生事業投入都具有巨大的政策優勢。要抓住西部大開發機遇,盤活政策優勢,特別是民生政策優勢,要突出州情,不時促使政策的實施契合實際。一要“打捆團購”州申報新農保試點項目的做法值得總結。2009年申報國家新型農村養老平安試點,州人口最多的龍山縣入圍,中央財政按每人每月55元給予補貼,每年可無償增加地方財政收入近5000萬元直補農民。若全州整體納入,滿打滿算只涉及200多萬人口,僅相當于其他地區1-2個大縣,但解決的土家、苗、漢7縣1市的農保問題。年,州以整體方式,集團“出征”3縣市已經“塵埃落定”全州65%以上農民將納入新農保,其他縣則力爭1年內全部納入。二要“筑巢引鳳”就是要打破“等、靠、要”善于“借勢做事、借人做事、借錢做事”充分發揮團隊精神,主動反擊,率先作為,事不過夜,筑工作的巢”引政策的鳳”以實在工作,實際的需要,博取政策傾斜、項目落地、資金支持。三要體現自治。用好用活政策優勢,自治是最大的牌”要“硬化”民族區域自治性,防止與非民族區域自治地區同等、同質、同化,力爭在國家、省公共政策上尋求最大程度的公平,對民族貧困地區的優惠政策上尋求最大程度的傾斜,特殊扶持政策上尋求最大程度的突破。如,妥善解決國有困難企業養老平安欠費嚴重問題上,過來一籌莫展,正是打好這張“牌”從年開始我州可按照20%比例繳費,直接優惠8個點,勝利化解了州未改制的企業需補繳2.9個億,涉及2000多人的巨大壓力。
三、要強化服務。
主要是各項軟硬件建設跟不上發展的要求,西部地區的相對落后和封閉。要通過盤活組織優勢,提升執行力,不時強化服務,以推行月工作計劃月工作總結的做法,建設與西部大開發相匹配的服務窗口、信息網絡和交流通道。一要建設“大窗口”就是建好州、縣市、鄉鎮(街道)社區綜合服務,特別是民生服務“大窗口”明確建設規范,制定考核細則,做到機構、編制、人員、工作、場地、經費“六到位”搭好“窩子”搶占位置,抓實工作,為資金項目入駐和人才技術交流服好務。二要建設“大通道”建設好政策、協作、訴求“大通道”打破封閉,溝通內外,連接有無,讓機遇來得了抓得住、用得好。年,拉通了對接湘西(廣州)工業園的勞動保證政策“通道”通過“免、保、提”服務園區、服務企業、服務百姓。免”就是企業開工前,為園區企業組織免費培訓;保”就是為企業所招員工,特別是失地農民和失業人員續接養老保險;提”就是提供崗位、工傷平安各項補貼,以此推動工業園城鄉統籌,實現“以工富農”和諧共建。同時,打通了對接州外發達地區,特別是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勞務協作“通道”雙方互設勞務辦事處,適時舉辦就業服務活動,開展勞務洽談,實現了勞動力與就業崗位對接。三要建設“大網絡”就是實行工作信息化,通過完善門戶網站,健全數據庫,形成聯網互通,資源共享,定位導航的信息服務“大網絡”實現政策、資源、項目的快速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