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有關村居賬鄉街道代管方法的通告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現印發給你請認真貫徹執行。區村(居)賬鄉(街道)管理方法》已經區人民政府同意。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促進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財務管理規范化、制度化。根據農業部《關于進一步規范和完善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委托的意見》農經發〔〕4號)財政部《關于開展村級會計委托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財會〔〕8號)和《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市村財民理鄉監管辦法的通知》政辦發〔〕35號)等有關規定,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實行村(居)賬鄉(街道)。加強民主理財,嚴格開支審批,規范報賬程序,強化會計監督職能,維護集體和農民利益,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第三條實行村(居)賬鄉(街道)。村級所有會計業務由鄉(街道)經管站(財政所)進行的一種財務制度,即村級財務賬目、資金委托鄉(街道),實行備用金制度。村級集體經濟組織不再設會計、出納,只設一名報賬員。
第四條村級集體財務實行財務公開、民主理財的管理制度。監督村級資金的運行。
第五條鄉(街道)經管站(財政所)負責對村級集體經濟的審計工作。
第六條本方法適用于本行政區域內村級集體經濟組織。
第二章基本原則
第七條堅持“四權不變”原則。
第八條堅持“五統一”原則。
第九條堅持獨立核算原則。一村一賬,獨立核算,自負盈虧,自清債權債務。
第十條堅持村級組織委托的原則。由村(居)委會出具委托書,委托鄉(街道)經管站(財政所)記賬和核算管理。
第三章基本內容
第十一條實行村(居)賬鄉(街道)。統一設置總分類賬、明細分類賬,統一計賬方法,統一會計科目,統一記賬時間,實行財務報表和財務收支情況定期反饋制度,以便村級財務及時公開。
第十二條實行資金管理制度。納入鄉級會計核算,包括村級集體經營、發包和租金收入,村(居)民“一事一議”籌集的資金,土地征用征收彌補款,有關部門撥款和轉移支付資金,各級財政性資金和社會捐贈,以及其它屬于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的各項收入。
第十三條實行村(居)賬鄉(街道)前的村級會計賬本、憑證等會計資料檔案仍由各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自行保管。實行村(居)賬鄉(街道)后的會計檔案資料在年度終了后15天內由辦公室將統一會計檔案分別移交給相關村(居)核算單位保管。會計檔案保管年限依照《會計檔案管理方法》執行。
第四章操作順序
第十四條實行村(居)賬鄉(街道)制度。包括盤點現金、核實收款收據、清查收支、落實債權債務、清查集體財富物資等,并及時公開,接受群眾監督。財務清理后,必需做到賬賬、賬表、賬簿、賬款、賬物、賬證相符,方能進行財務移交。
第十五條嚴禁任何單位或個人擠占、平調、挪用的資金。
第十六條各村(居)年初要制訂收支計劃。報辦公室備案。
第十七條資金支出應取得合法的原始憑證。凡在經營性場所的支出均需取得正規票據。
第十八條財務審批時。然后由村(居)委會主任審批。
第十九條各村(居)報賬員和辦公室的工作人員要對原始憑證的合法性、真實性、完整性進行認真審核。凡未經民主理財小組簽字蓋章的支出票據不得入賬;對手續不全的票據要退回重新補辦手續;對違反財務制度的不予入賬。
第二十條辦公室須于每季度終了后10日內如實填寫好各村(居)季度財務收支公開表》并于每年度終了后10日內如實填寫好各村(居)年度財富、債權、債務、農民負擔公開表》經村(居)委會主任、民主理財小組組長、鄉(街道)經管站(財政所)主管會計、報賬員審簽后。
第二十一條實行備用金制度。由報賬員料理借款手續,經村(居)委會主任審批后方可支出,并由報賬員負責現金收支保管。
第二十二條報賬員每月底應及時與辦公室核對賬戶余額。
第二十三條嚴格執行專項資金使用制度。否則一律按規定追究當事人的責任。
第二十四條村級支出應嚴格執行有關財經紀律。專款專用,接受監督檢查。
第五章審計與監督
第二十五條村級財務審計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審計規定》執行。審計內容主要包括財務預決算、財務收支、集體資產的管理使用、生產經營和建設項目的發包管理、村級債務管理、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及財政獎補資金管理。
第二十六條村級財務審計要規范化、制度化。對發包收入、土地征用征收彌補費、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及財政獎補資金、集體資產處置、集體資產負債或收益、國家政策性補貼等。應主動聽取群眾和民主理財小組意見。審計工作結束后,應及時公布審計結果,落實處置意見。
第二十七條鄉(街道)對村級財務、資金、資產、資源的監管。經管站(財政所)具體負責,其他相關機構配合,并及時進行公開。
必需經村級集體研究和村(居)民大會或代表會議討論通過,發包、出租、拍賣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林地、土地等固定資產。由鄉政府(街道辦事處)監督,報區經管部門備案。開發利用土地、山林、水面、灘涂等自然資源時,須在鄉(街道)監察機構的監督下實行公開競價或招投標。
第二十八條村級財務審計中發現的違規行為。由監察機構負責監督執行;村(居)主要負責人、直接責任人和其他有關人員違反規定構成違紀的由審計機構建議有關部門追究其紀律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