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安監局基礎設施安全隱患排查通知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各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一、充分認識開展重大基礎設施安全隱患排查工作的重要性
確保我省重大基礎設施的安全建設和運行,事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各級、各部門一定要站在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高度,進一步增強抓好安全工作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切實樹立“安全發展”的理念,結合《*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在重點行業和領域開展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專項行動的通知》(*政辦發明電〔2007〕68號)要求,把重大基礎設施安全隱患排查作為當前安全工作的重點,切實抓緊、抓細、抓好。
二、重點排查對象和工作分工
各市、各有關部門要按照統一領導、分工負責、突出重點、密切配合的原則,堅持重大基礎設施隱患專業排查與群防群治相結合、集中排查與日常監管相結合、全面普查與分類抽查相結合、政府督查與單位自查相結合,重點做好以下九個方面的排查工作。
(一)公路交通設施。以橋梁為重點的所有在建和投入使用的公路、橋梁和隧道工程,包括:(1)長大隧道和跨黃河跨海特大橋梁;(2)大跨徑圬工砌體橋梁;(3)地質、地形條件復雜的橋梁和隧道;(4)交通繁忙特別是超限超載車量較為集中的橋梁;(5)高路堤、深路塹、地質復雜路段的公路和橋梁。排查工作由省交通廳牽頭,會同省發展改革委、建設廳和各市人民政府組織實施。
(二)鐵路交通設施。包括:(1)正在建設的鐵路橋梁、隧道和站房;(2)已經投運的鐵路干線和其他客運量較大線路(支線、地方鐵路)的橋梁、隧道和站房;(3)鐵路輪渡渡船。排查工作由濟南鐵路局牽頭,會同省發展改革委和有關單位組織實施。其中,地方鐵路和地方控股的合資鐵路由省地方鐵路局會同所經過市人民政府組織自查,自查情況報濟南鐵路局。濟南鐵路局對鐵路交通設施的自查情況要組織復查并進行匯總。
(三)水運交通設施。以港口為重點,包括:(1)500噸級以上內河港口碼頭和1萬噸級以上沿海港口碼頭;(2)通航500噸級以上船閘。排查工作由省交通廳牽頭,會同省發展改革委、*海事局及有關市人民政府組織實施。
(四)民航交通設施。包括:濟南、青島、煙臺、威海、東營、濰坊、臨沂、濟寧機場。上述機場按飛行區等民航專業工程和航站樓等其他附屬工程組織排查,工作分別由民航*監管辦公室和省建設廳會同省發展改革委及有關市人民政府組織實施。
(五)大型水利設施。包括:(1)大型水庫(總庫容1億立方米以上);(2)大型攔河水閘工程(過閘流量1000立方米/秒以上);(3)大型排灌泵站工程(裝機流量50立方米/秒或灌溉面積50萬畝以上);(4)一、二級堤防工程(防洪標準超過50年一遇);(5)大型引調水工程(設計流量5立方米/秒以上)。排查工作由省水利廳牽頭,會同省發展改革委和各市人民政府組織實施。
(六)大型煤礦。包括設計能力或核定能力120萬噸/年以上的煤礦。排查工作由*煤礦安監局牽頭,會同省煤炭局和有關市人民政府組織實施。
(七)重要電力設施。包括:(1)火力發電廠(單機容量30萬千瓦以上或規劃容量80萬千瓦以上);(2)水電站(裝機容量30萬千瓦以上或水庫總容積1億立方米以上);(3)核電廠;(4)停電會造成重要設備損壞和危及人身安全的工礦企業自備電廠;(5)變電所(330千伏、500千伏);(6)輸電線路大跨越塔(500千伏);(7)不得中斷的電力系統通信設施;(8)電力樞紐(匯集多個電源和聯絡線或連接不同電力系統的重要變電所);(9)經主管部門批準,在地震時必須保障正常供電的其他重要電力設施。排查工作由濟南電監辦牽頭,會同省發展改革委、*電力集團公司等企業和各市人民政府組織實施。
(八)石油天然氣設施。包括:(1)輸油管道設施(跨省干線輸油管網);(2)天然氣輸氣管網(跨省或年輸氣能力5億立方米以上);(3)油氣田集輸處理設施(高溫、高壓、高含硫油氣田井場,集輸場站)。排查工作由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牽頭組織落實,有關市人民政府積極配合。
(九)城市基礎設施。包括軌道交通、燃氣供應、供水、集中供熱、道路橋梁隧道等。排查工作由省建設廳牽頭,會同省發展改革委和各市人民政府組織實施。
除石油天然氣設施外,上述重大基礎設施安全隱患排查具體實施均由省各牽頭單位負責落實。各市、各部門已經做出專項檢查安排的,可根據本通知要求和實際情況,對排查范圍進行適當調整,并與正在進行的檢查工作合并進行。
三、排查主要內容
(一)使用中的重大基礎設施的管理、運營維護和安全監管責任主體是否明確,承擔維護保養、檢查評估等日常管理的單位是否確實履行了職責,設施狀況記錄(臺賬、檔案、數據庫等)是否健全。
(二)在建重大基礎設施的立項審批程序是否完備并依法辦理相關審批手續,勘察、設計、建設施工、監理單位是否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要求的資質,是否履行了職責,工程質量是否存在問題,質量和安全監管是否到位。重大基礎設施是否按要求完成“環境影響評價”、“安全評價”、“職業病危害預評價”,是否按要求進行了“三同時”(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和使用)驗收,是否取得了安全生產許可證(適用于要求取證的行業)。
(三)重大基礎設施產權單位是否建立制度化的安全隱患排查評估機制,對涉及安全的重要參數是否長期堅持監測跟蹤和定期分析;對結構、材料、環境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風險是否進行過全面、系統的分析并做出結論;對存在的重大隱患是否能夠及時發現,是否采取了有效防范、補救措施。
(四)重大基礎設施設計、施工、維護依據的國家或行業標準、規范、規程,與當前實際運行狀況是否存在明顯的差異,強制性標準、規范是否嚴格執行。
(五)重大基礎設施應急管理體制和機制建設是否到位,防范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和其他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是否齊全,應急措施和救援力量是否滿足快速響應和緊急處置的需要。
四、工作要求
(一)各市、各部門要高度重視重大基礎設施安全隱患排查工作,切實加強領導,制訂周密的排查工作方案,明確具體工作目標,落實責任追究制。要堅持實事求是,堅持依法辦事,堅決杜絕走過場、敷衍搪塞、形式主義等現象。省各牽頭單位要制訂具體工作方案。
(二)省各牽頭單位要針對排查中發現的隱患組織一次技術安全方面的評審,對重大安全隱患要根據情況及時采取有效辦法加以防范,可分別采取警示警告、加固、防護、拆除、封閉等措施。要組織梳理歸納不能滿足實際需要的標準、規范、規程,有關歸口管理部門要盡快組織修訂。
(三)各市、各部門和相關單位要結合排查情況加大資金投入,確保重大基礎設施維護所需資金,防止安全隱患釀成事故。要結合實際,進一步健全重大基礎設施維護資金保障制度。同時,重大基礎設施監管和運行維護單位要建立健全突發事件應急機制,落實監管責任,完善應急預案,充實救援隊伍,儲備必要物資,為重大基礎設施發生事故后能夠快速和妥善處理提供有效保障。
(四)本次重大基礎設施安全隱患排查工作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2007年10月底前完成),10月10日—20日,省各牽頭單位組織排查;10月22日,省各牽頭單位將第一階段總結情況分別報國家對口部門和省發展改革委,省發展改革委將匯總情況向省政府匯報。第二階段(2007年11月底前完成),由省各牽頭單位配合國家牽頭部門和單位對突出問題和重點地區組織復查、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