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質檢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通知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各縣(區)人民政府、金巢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市政府有關部門:
根據《食品安全法》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規定,為切實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結合我市實際,現就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強對農業投入品的源頭治理。要加強農產品產地環境保護,禁止向農產品產地排放或者傾倒超過國家規定標準的廢水、廢氣、固體廢物和有毒有害物質。用于農業生產的污水和固體廢物,要經過無害化處理,并符合國家規定標準。要建立健全農業投入品安全使用制度,指導農產品生產者合理使用化肥、農藥、獸藥及農用薄膜等產品,防止對農產品產地造成污染。要加強農業投入品監管,對可能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農業投入品依法實行許可制度;組織開展對農業投入品的監督檢查工作,并及時公布抽查結果;采取有效措施,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農業投入品行為,凈化農業投入品市場。
二、加快農業標準化生產進程。在蔬菜、南豐蜜桔、生豬、崇仁麻雞、茶樹菇、*白蓮、茶葉和水產品等大宗農產品產地,選擇20個農產品生產區開展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各縣(區)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本地的優勢產業試行示范區建設,每個示范區都要制定標準化生產實施方案和技術操作規程,認真執行國家標準,積極制定、修訂地方標準,加大標準化實施力度,不斷提高農業標準化水平。要以創建農業標準化生產示范區為突破口,積極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識的認證工作。要依法實施農產品生產記錄制度,逐步實現農產品生產記錄可存儲、產品流向可追蹤、儲運信息可查詢,建立完善從田頭到餐桌的全程監管系統。
三、加大農產品市場監管工作力度。重點是加強對農產品定點市場和農貿市場的日常監管,包括對市場農產品來源進行登記、對市場銷售的農產品例行質量安全檢測及對農產品價格和銷售量的調度等。要嚴格依法執行農產品流通環節的檢驗檢測制度,禁止不合格的農產品進入市場銷售。對銷售不合格農產品的銷售者,要依法嚴厲查處,堅決杜絕重大農產品質量事件的發生。要建立包裝標識制度,按照規定應當包裝或者標識的農產品,必須經過包裝或者標識后才能銷售。同時,要努力促進產銷銜接,強化營銷促銷服務,提高優質農產品的市場份額。
四、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測工作。在例行監管、檢測的基礎上,按照突出重點品種、重點環節和重點對象的原則,對蔬菜、生豬、家禽、禽蛋及淡水產品等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查和抽檢。對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市城區農貿市場的農產品進行快速抽檢,及時通報合格率,對不合格的產品要督促其及時整改,并做好后續質量跟蹤工作。督促農產品銷售企業建立健全進貨檢查驗收制度,以便對農產品進行查資驗質。建立舉報獎勵和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追究制度,鼓勵單位和個人對農產品質量安全進行監督。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報告制度,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應急處理機制,有效應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
五、加強農產品消費環節的規范化管理。加強對飯店、賓館和集體食堂、盒飯快餐集體配送店等單位的食用農產品原料進貨檢查驗收,確保食品原料衛生安全。飯店、賓館和集體食堂、盒飯快餐集體配送店,應從實行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的場所采購質量合格的農產品,不得采購無質量檢測合格報告或來路不明的農產品。
六、凝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合力。成立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市直相關部門為成員單位,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市農業局)。各縣(區)要成立相應機構,制定具體工作方案。市直各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通力協作,按職責分工,全力以赴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農業部門負責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具體工作,加大農業投入品的監管,把好農產品市場準入關。工商部門負責農產品流通環節的質量監管,查處農產品虛假廣告、商標侵權等違法行為。質監部門負責對以農產品為原料的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的監督管理,同時負責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中執行標準和操作規范的制訂、審核與工作。衛生部門負責農產品生產加工、消費環節的衛生監管。商業部門負責對生豬定點屠宰和肉類市場的監管。食品藥品監督部門負責農產品安全監管的綜合協調,負責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公布,組織協調有關部門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重大事件的查處。財政部門負責安排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抽檢工作專項經費,并將其列入同級財政預算。環保部門負責對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和農村環境的保護,控制工業“三廢”對農業生產環境的污染。監察機關負責對相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履行農產品安全管理職責實施行政監察。*部門要積極配合和支持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工作。
七、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教育。充分利用電視、網絡、報紙等大眾媒體,廣泛宣傳《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和農產品安全知識,進一步開展“送放心農資下鄉進村”、“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年”、“贛*農產品質量安全行”等宣傳活動,增強公眾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加強對農產品生產與經營主體的質量安全知識的培訓和教育,引導農產品生產者、銷售者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樹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第一責任人的意識。建立違法行為信息披露制度和有獎舉報機制,營造公眾參與的群眾性監督氛圍。開展優質農產品展示展銷活動,加大名牌農產品的宣傳力度,形成良好的營銷氛圍,引導消費者樹立正確的消費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