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政府報告重點任務通知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政府報告重點任務通知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政府報告重點任務通知

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屬各單位:

為認真貫徹省十屆人大三次會議決議,全面完成省政府*年各項工作任務,根據省政府常務會議意見,現將省《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若干重點工作任務(結合浙委辦〔*〕15號文件有關內容),分解落實給有關領導和相關責任單位。

一、省長負責的重點工作

(一)按照全面履行政府職能的要求,根據省委關于我省“十一五”規劃和2020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研究“十一五”時期事關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組織編制我省“十一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研究全面推進我省經濟社會發展轉型模式,提高經濟競爭能力,確保社會快速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思路和舉措。

(二)積極推進政府管理創新,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在不斷加強和改善經濟調節和市場監管的同時,更加注重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全面推行政府重大決策專家咨詢制度、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和聽證制度,健全科學民主決策機制;加強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工作體系和機制建設,抓緊制定和完善各類應急預案,加強應急知識的宣傳培訓和應急預案的演練,進一步完善應急工作體系和工作制度,落實應急措施,提高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能力。

(三)加快公共財政建設,推進公共財政體制改革,加大對社會保障、社會事業等方面的投入,完善部門預算制度,開展財政專項資金立項評審和績效評價工作,重視防范和化解財政風險,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加強政府投資資金的財政財務管理,對政府投資項目的資金實行全過程監管。

(四)建立健全為民辦實事的長效機制,努力為民辦實事、辦好事,圍繞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突出抓好十個方面的實事;繼續加強機關效能建設,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于深入基層調查研究、解決問題,完善和落實面向社會的各項服務制度,進一步精簡會議和文件,加強督查和績效考核,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

二、常務副省長負責的重點工作

(一)切實做好維護社會公共安全和社會和諧穩定工作。積極防范和打擊境內外敵對勢力的滲透破壞活動,切實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政治穩定。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特別是嚴重暴力犯罪、黑惡勢力犯罪和搶劫、搶奪等多發性侵財犯罪,加強禁毒、禁賭工作,遏制重大刑事案件發案率上升勢頭,努力維護良好的社會秩序;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社會矛盾的有效機制,推廣和創新“楓橋經驗”,加強基層基礎工作,努力把矛盾解決在基層和萌芽狀態。宣傳貫徹信訪條例,健全信訪工作機制,提高信訪工作實效,著力解決廣大群眾關心和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嚴肅查處土地征用、房屋拆遷等領域嚴重損害群眾合法權益的各種事件。

(二)加強國土資源管理,提高土地集約利用水平。強化土地資源的保護和節約,完成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研究制訂土地開發利用和保護規劃,搞好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嚴格規劃執行和用地計劃管理,加強集體建設用地和農民宅基地管理;優化土地資源配置,實行年度用地指標集中和分地區管理相結合的辦法,優先保障經濟社會發展關鍵領域和重點項目的用地需要;合理開展灘涂和荒坡造地,積極開展土地整理,增加土地資源;采取有效措施促進企業盤活用地存量,挖掘用地潛力;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完成新增100萬畝標準農田建設任務;完善土地征用辦法,保障農民合法權益。

(三)積極參與長三角區域規劃制定工作,主動接軌上海,把長三角地區合作與交流推向深入;深入開展與上海、江蘇在交通、旅游、環保、科技、人才、信息和市場管理等領域的合作,努力促進長三角地區大交通、大市場、大城市群的加快形成。

(四)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加大國有經濟布局結構的戰略調整力度,推進公司制規范改造,規范國有產權轉讓行為。推進地方金融改革,辦好地方性股份制銀行,搞好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進一步做好與金融機構的協調和信息溝通,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小企業和技術改造貸款,爭取信貸供給保持適度增長。推動企業境內外上市。進一步完善市場體系,積極推進資本、土地和產權等要素市場建設。

(五)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完善地方糧食儲備體系,支持糧食批發市場和倉儲、運輸設施建設,穩定與糧食主產區的購銷合作,落實糧食安全的各項應急措施,對種糧大戶按訂單交售糧食實行預付定金制度,落實糧食工作責任制,努力維護糧食市場穩定,確保糧食安全。深化農村稅費改革,落實全面免征農業稅等政策。

(六)積極穩妥地推進事業單位改革;進一步落實和完善實施人才強省戰略的各項政策,加強多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培養、引進和用好各類專業技術人才、高級經營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積極開展勞動技能培訓和競賽活動,建立健全便捷、高效的人才服務體系;建立健全鼓勵科技人員、教師、醫生等專門人才到欠發達地區任職制度。切實做好軍人退役和轉業安置工作。

(七)切實做好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辦理工作,進一步完善省政府領導定期聽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意見制度,全面推行政府領導領辦人大代表重點建議和政協重點提案制度。

(八)深入推進政務公開,進一步深化完善縣以上行政機關政務公開工作;建立健全政務信息公開制度,繼續推進電子政務建設。

三、副省長負責的重點工作

(一)根據省委關于我省“十一五”規劃和2020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研究“十一五”時期事關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組織編制我省“十一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加強規劃實施和項目推進工作,落實環杭州灣產業帶、溫臺沿海產業帶、金衢麗地區生產力布局與產業帶規劃,組織開展“十一五”重點專項規劃的編制;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用地投資強度控制標準;抓好一批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重大工業項目的推進工作,爭取開工建設100萬噸大乙烯工程。修編第三產業發展綱要,制定出臺配套扶持政策;研究制訂服務業及其重點行業專項發展規劃,完善推進政策,大力提升商貿、會展等優勢產業,重點推動現代物流、信息和技術咨詢等行業加快發展,積極發展金融等服務業。

(二)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組織編制循環經濟發展規劃,研究制定相應的促進政策,組織實施一批循環利用、清潔生產等重要項目,引導和鼓勵綠色消費。加快實施電力、水資源和交通等發展規劃,合理安排“五大百億”工程年度計劃,抓好一批重大項目的報批和建設。加強電源電網建設,努力增加電力供給,爭取投產電力裝機容量500萬千瓦;整合港口資源,加快推進寧波、舟山等港口的一體化發展,深化溫州、臺州、嘉興等地港口資源的統籌規劃和開發,加強岸線和海島資源的管理,構筑布局合理、功能互補、形成整體競爭優勢的港口群;加快實施杭州灣跨海大橋、舟山大陸連島工程、溫州洞頭半島工程等重點項目;加快煤炭、油品、糧食等物流基地建設;新增高速公路300公里以上,實施完成6000公里省道、縣道砂石路面改造,建成10000公里以上的通村公路。

(三)制定并實施對口支援和幫扶年度計劃,主動參與中西部開發和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開展與資源富集地區的戰略協作,多形式推進重要資源的合作開發。

(四)依靠科技、人才力量,大力提升“塊狀經濟”產業層次和競爭力,做優做強保留的開發區、園區,支持技術、物流、質檢、培訓等公共服務組織發展,完善產業配套環境,引導和推動制造業集聚發展。

(五)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全面落實國務院關于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規范政府投資行為,加強政府投資項目管理,加快建立市場引導投資、企業自主決策、銀行獨立審貸、融資方式多樣、中介服務規范、宏觀調控有效的新型投資體制;加快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在更大范圍內推動國有、集體、個私、外資等各類資本的流動、重組和融合;進一步放寬民間資本進入服務業領域的準入條件,加快形成服務業市場競爭機制。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社會信用體系,積極推進全省統一的企業和個人征信系統建設,規范和加強信用信息應用工作。

四、副省長負責的重點工作

(一)研究制定“教育強省”建設規劃,推進素質教育,完善十五年普及教育體系,抓好高教園區和重點學科建設,積極發展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等各類教育,推廣現代教育技術;全面加強以農村為重點的基礎教育,切實落實各項政策,實施農村教師素質提升計劃,進一步改善農村教育條件,提高農村教育水平;重視幼兒教育工作,力爭通過三年努力,使農村所有適齡兒童少年都能接受十五年良好教育;進一步擴大對困難家庭子女實施免費接受基礎教育的覆蓋面,做到不使一個中小學生和大學生因家庭困難而失學、輟學;省級農村教育專項資金從每年5000萬元增加到1億元;積極推進省與教育部的*大學二期共建,加大省屬高校重點學科建設和職業技術教育投入,省財政在今后幾年每年投入1億元專項資金推動省屬高校重點學科建設;創新職業教育管理體制,優化職業技術教育專業設置與人才培養方式;進一步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加強在職人員培訓;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二)研究制定“衛生強省”建設規劃,深化衛生體制改革,加大政府衛生投入,建立健全公共衛生體系,擴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面。加快城鄉公共衛生設施建設,加強艾滋病、傳染性非典型性肺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疾病預防控制工作;以提高農村公共衛生服務水平和推進新型合作醫療為重點,實施“農民健康工程”,加大財政對農村公共衛生服務和大病統籌的投入,改善農村公共衛生狀況,提高農民健康水平;在全省11個市各確定一所公立醫療機構作為惠民醫院,為生活困難群眾提供基本醫療優惠服務。

(三)實施文化精品工程、文化人才工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和基層文化陣地工程,扶持和保障公益文化事業發展,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深入推進文化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加強城鄉社區文化設施建設,加快推進數字電視發展和廣播電視“村村通”;積極發展傳媒、演藝、影視等文化產業,增強文化綜合實力;建立健全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加強文化市場管理。

(四)深化人口發展戰略研究,開展對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實行獎勵政策試點,進一步加強計劃生育管理,努力降低出生人口性別比。

(五)研究制定“體育強省”建設規劃,努力構建全民健身服務體系,積極推動體育產業發展,進一步提升競技體育水平。

五、副省長負責的重點工作

(一)落實國務院《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加強對《行政許可法》和《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等法律法規貫徹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全面開展公務員依法行政知識培訓;加強政府立法和執法工作,抓緊起草和制訂一批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地方性法規草案和政府規章;加強和規范行政執法,深化市縣兩級的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積極探索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行政執法績效評估和獎懲辦法。

(二)深入實施生態省建設規劃綱要,扎實推進“百億生態環境建設”工程項目建設,落實生態公益林保護措施,進一步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全面實施“811”環境污染整治行動,分解落實年度整治目標和任務,完善污水處理收費制度,加大環保執法力度,加強重點流域水污染排放總量的控制和削減,堅決關停整治不力的重污染企業,嚴格禁止在重要生態屏障區域和水系源頭地區新建有污染項目,全省地表水八大水系中有50%以上的監測斷面水質達到國家三類以上標準;加大城市大氣污染源控制;重視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力爭通過三年努力,全省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趨勢基本得到控制,突出的環境污染問題基本得到解決,在全國率先全面建成縣以上城市污水、生活垃圾集中處理設施,率先建成環境質量和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網絡,環境污染防治能力明顯增強,環境質量穩步改善。

(三)繼續推進覆蓋城鄉的新型社會救助體系建設,規范完善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實現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即征即保”,穩步實施以大病統籌為主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基本實現農村五保和城鎮“三無”人員集中供養的全覆蓋;確保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對象應保盡保;大力發展社會福利和社會慈善事業。

(四)積極推進勞動力市場建設;落實就業再就業各項扶持政策,大力開發就業崗位,大規模開展城鄉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新增城鎮就業崗位52萬個,幫助30萬名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繼續加大社會保險的擴面和基金征繳力度,加快建立社會保險資金多渠道籌措機制,逐步做實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繼續完善政策,落實各項配套改革措施,合理確定保障水平,積極擴大企業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的覆蓋面,落實破產關閉企業退休人員醫療保險政策,確保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等社會保險可持續發展。

(五)著手修編省域城鎮體系規劃,編制完成并深入實施環杭州灣、溫臺地區、金衢麗地區城市群空間發展戰略規劃,指導各地按照市縣域總體規劃的要求,做好城市總體規劃的修編工作;建立和完善以城鄉規劃編制體系、城鄉規劃監管體系和城鄉規劃法規與標準體系為支撐的城鄉規劃空間管治制度,提高城鄉規劃的科學性和嚴肅性;嚴格執行建筑容積率控制標準,嚴格控制工業用地綠化率。

(六)以完善城市功能為重點推進城市化,進一步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有條件的地區開展城鄉公共交通、消防安全、給水排水、環境衛生、文化體育等設施的統籌規劃和建設,促進城市服務功能向農村延伸,發揮好城市對農村的輻射帶動作用。按照總量基本平衡、結構基本合理、價格基本平衡的要求,積極調控房地產市場,開工建設經濟適用房面積300萬平方米,實施廉租房制度的市縣覆蓋率達到80%以上,享受住戶達1萬戶以上,基本完成2004年底以前已在外過渡2年以上的城鎮房屋拆遷戶安置工作,促進房地產業健康協調發展;制定政策措施,加快發展提升我省建筑業。

(七)加強企業勞動用工管理,建立健全防止拖欠農民工工資的長效工作機制,按照全國到2006年完成建設領域拖欠工程款清理的要求,今年我省建設領域清理拖欠工程款比重達到80%,力爭實現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不發生新的拖欠。

六、副省長負責的重點工作

(一)深入實施“四個多元化”,努力保持外貿出口持續穩定增長,加快轉變對外貿易增長方式,優化出口商品結構,支持高新技術產品、機電產品出口,積極發展加工貿易;加快完善對外貿易預警體系,加強應對對外貿易壁壘的法律與信息服務;鼓勵企業進口能源、緊缺原材料、關鍵技術和重大設備。

(二)進一步拓展利用外資領域、擴大利用外資規模、提高利用外資質量,把引進外資與促進結構優化升級更好地結合起來,推動利用外資由引進資金為主向資金、技術、人才、管理和市場營銷網絡全方位引進轉變,由引進制造業為主向制造業、農業、服務業和研究開發等多領域引進轉變。高度重視“以民引外”、“以外引外”,吸引重點國家和地區的優勢企業來我省投資,著重引進世界500強企業到*投資落戶。大力推進與港澳地區的多領域特別是在服務業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將“東引臺資”的決策落到實處,進一步加強對臺經貿合作;深入實施“走出去”戰略,支持*企業到境外投資興業,開發資源,拓展國際市場。

(三)統籌整合資源,調整完善規劃,明確建設重點,進一步抓好全省開發區、園區建設與發展力度。充分發揮開發區、園區在招商引資中的“主戰場”和重要平臺作用。

(四)進一步提高旅游優勢產業的發展水平,抓好*省旅游發展規劃及“三帶十區”規劃的制訂工作。根據我省實際,啟動一批重點旅游項目開發與建設工作。加強與境內外旅游界之間的合作,提升我省旅游業的發展水平。

(五)全面啟動“大通關”建設,圍繞“一個目標、二個平臺、三個機制、四個重點”,開展公共信息平臺構建工作,在寧波、杭州、義烏分別建設以海港、空港、陸港為主的業務操作平臺,抓緊制訂全省性“便捷通關”規定,積極推進長三角通關一體化。

(六)進一步加強民族宗教工作。切實做好《宗教事務條例》的貫徹工作,完成《*省宗教事務管理條例》的修訂工作;開展城市少數民族和欠發達少數民族地區的專題調研工作,著力解決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中和少數民族群眾生產生活中所遇到的突出困難,維護社會穩定和民族團結。

責任單位:省民宗委。

以上重點工作協調人為省政府副秘書長樓小東。

七、茅臨生副省長負責的重點工作

(一)加強城鄉統籌規劃,全面實施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綱要,分解落實《*省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綱要》各項任務;編制市縣域的城鄉一體化規劃體系。

(二)穩定糧食生產,調整農業結構。穩定和完善扶持糧食生產的各項政策,確保160億斤以上糧食總產量;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和技術推廣,推進產業化經營,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積極支持特色優勢農業發展,推廣有機農業、設施農業、休閑農業等高效生態農業模式,發展現代畜牧業和水產養殖業;繼續扶持農業龍頭企業,培育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加強農產品品牌建設和現代營銷體系培育,實行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繼續實施種子種苗工程;加快推進農業信息化、標準化建設,實施農業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加快構建完善的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檢驗檢測體系;加強生物安全工作,保護生物多樣性;鼓勵農民承包土地使用權“依法、自愿、有償”流轉,促進農業規模經營;整合各項政策性農業發展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積極穩妥地改革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加強農技人員隊伍建設。推動農業保險試點工作。

(三)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繼續抓好全省水資源優化配置工作,編制實施全省水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總體規劃;抓好浙東引水工程建設;積極實施海水淡化應用示范項目;抓好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改善110萬人飲水條件,解決11萬人飲水困難;完成200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作;完成“萬里清水河道”建設2000公里。深入實施“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累計完成400個示范村、4000個環境整治村建設任務。開展農業面源污染整治,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污染治理率達到80%以上。

(四)完成《*省海洋功能區劃》的編制工作,依法加強海洋管理;積極推動海洋運輸、海洋旅游、海水產品深加工、海洋生物醫藥等產業發展;進一步做好漁業結構調整和漁民轉產轉業工作。

(五)深入開展欠發達地區的基本情況調研,探索欠發達地區發展新的有效載體。進一步加大引導和扶持力度,增強財政轉移支付,優先考慮欠發達地區的項目安排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繼續抓好“百億幫扶致富建設”、“山海協作”、“欠發達鄉鎮奔小康”工程的實施,積極推動欠發達地區加快發展;下山脫貧5萬人,對吸納我省失地農民、欠發達地區農民就業的企業給予政策優惠;開展對我省失地農民、欠發達地區農民和轉產轉業漁民進城務工提供廉租房試點;加快烏溪江庫區等貧困集中區群眾的異地脫貧,繼續通過“大島建、小島遷”,逐步改善海島漁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深入實施“千萬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程,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55萬人。

責任單位:省農辦、省協作辦牽頭,省政府直屬各有關單位參與。

(六)深入實施科技強省戰略,不斷強化科技對經濟的支撐能力。編制完成科技強省建設綱要和“十一五”科技發展規劃并組織實施;積極引進大院名校,建設一批公共科技基礎條件平臺,支持一批重大關鍵和共性技術研發項目,進一步加強國內外科技合作,不斷增強自主研發能力;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確定和組織實施一批重大科技項目,積極引導企業加大R&D投入,提高科技經費使用效率;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研究制定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的促進政策,重點支持一批為“塊狀經濟”服務的孵化器建設,全面實施科技特派員制度,加大技術成果推廣應用力度。

八、金德水副省長負責的重點工作

(一)大力推進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研究工業經濟增長方式轉變途徑,加強產業政策引導,整合和利用好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專項資金。突出重點領域、關鍵技術和產品的導向,實施“*省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重點領域關鍵技術及產品導向目錄”,進一步加大技術創新、技術改造力度,積極培育擁有自主核心技術、知名品牌和國際競爭力的優勢企業和產品;重點支持一批為“塊狀經濟”提供技術支撐的服務機構、一批企業技術研發機構、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實施技術趕超計劃;合理布局石化、船舶等臨港型工業發展;大力引導和支持企業強化品牌意識,爭創自主品牌,努力打造“品牌大省”。建立和完善產業損害預警機制。

(二)積極開展工業領域的循環經濟推進工作,研究制訂工業領域循環經濟規劃和具體的實施政策,選擇并組織一些地區、工業園區和企業進行試點。促進清潔生產和資源節約,制訂和實施工業領域節電、節水、節材政策,推進節約技術的推廣,加強對高消耗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引導和監管,探索建立高能耗、高物耗設備和產品強制淘汰制度,積極開發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大力推廣應用多層廠房和標準廠房。

責任單位:省經貿委牽頭,省發改委、省建設廳、省水利廳、省環保局、省電力公司參與。

(三)加強對工業經濟運行的綜合協調和監測分析。及時發現經濟運行中的傾向性、苗頭性問題,并提出政策建議。做好煤電油運等協調工作,千方百計幫助和協調煤炭、成品油的供應來源及重要生產資料、重要企業需要物資的調運。加強電力運行和需求側管理,抓好電力合理調配和有序用電,切實保障居民基本生活和重要領域用電。

責任單位:省經貿委牽頭,省發改委、省交通廳、省統計局、省電力公司、杭州鐵路辦事處參與。

(四)研究制訂商貿服務業發展規劃和政策,發揮現有優勢,提升商貿服務業層次。深入開展商貿流通現代化工作,推動連鎖超市、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的發展。加快推進市場改造、升級工作。繼續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加強食品安全和知識產權保護等工作,繼續嚴厲打擊制假售假等違法犯罪行為。加快建設和完善農村現代流通網、監管責任網和群眾監督網;實施“千鎮連鎖超市”、“萬村放心店”工程的鄉鎮和行政村的覆蓋面達到50%。

(五)推動民營經濟“五個轉變、五個提高”,引導民營企業加快制度、技術和管理創新。切實落實推動民營經濟新飛躍的各項政策措施,研究制訂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在市場準入、要素配置、政策扶持、監管服務等方面依法實行與其他經濟類型企業一視同仁的政策,繼續抓好企業家素質提升、企業管理信息化和品牌經營三大工程,鼓勵和支持企業并購重組和管理創新,加強企業家和職工的職業技術培訓。

(六)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安全生產監督與管理,加強道路交通、消防、危險化學品、礦山和建筑等行業領域的安全生產監管,防范各類重特大事故發生,力爭實現安全生產事故次數、死亡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零增長。

省政府要求,各責任單位要高度重視省《政府工作報告》若干重點工作任務的分解落實工作,按照職能和職責要求,積極主動地把各項重點工作任務在本單位、本系統內作進一步的分解和落實,主要領導親自抓、負總責,形成完善的工作責任制體系,確保重點工作任務分解落實責任到人、措施到位。各市、縣(市、區)政府也要高度重視,認真按照上述各項重點工作任務,進一步明確責任,理清思路,對職責范圍內的工作進行細化分解,積極采取措施,確保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完成。各地、各部門要在省長和各位副省長的領導和重點工作協調人的組織協調下,盡心盡責,高效工作,圓滿完成省《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各項目標和任務,為切實維護我省的社會和諧穩定,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作出積極努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昭通市| 大连市| 基隆市| 措勤县| 北票市| 澄城县| 西丰县| 青岛市| 河间市| 平阴县| 柳州市| 建湖县| 获嘉县| 宁明县| 临夏县| 时尚| 乌兰浩特市| 南郑县| 兴仁县| 彭山县| 德清县| 宁津县| 沾化县| 马关县| 大洼县| 专栏| 泽州县| 卢龙县| 东丽区| 邮箱| 新昌县| 大田县| 盐源县| 手游| 新宾| 安溪县| 马鞍山市| 米易县| 普兰县| 自贡市| 东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