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縣委領導教育會議講話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怎樣看待**教育工作的形勢;怎樣認識教育優先發展這樣一個戰略地位;怎樣優化環境,深化改革,促進教育事業快速健康發展,對縣委領導教育會議講話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第一要深化五項改革、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經濟就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知識經濟已經成為全黨全社會議論的熱門話題、我到**工作的時間比較短,去年9月17日到任,到任后接觸的第一個敏感話題就是教育工作、落實好雙高普九工作,這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今后我們的主攻方向,具體材料請詳見:
同志們:
在第十九個教師節來臨之際,我謹代表縣委、縣政府、縣人大、縣政協四個班子的領導,向辛勤工作的全縣教育工作者和退休教師,向關心、支持**教育事業的各屆賢達致以節日的祝賀、親切的問候和衷心的感謝。
剛才,**同志做了一個很好的報告,報告對前一段教育工作進行了全面客觀的總結,對今后的工作做了詳盡周密的安排,我都贊同。希望全縣各級黨政組織特別是教育部門,要按照國祿同志的講話要求,認認真真地抓好落實。下面,借此機會與大家交流一下思想,談一談我個人對**教育工作的看法和想法,有不當的地方請同志們指正。我講三個問題。
第一,怎樣看待**教育工作的形勢。我到**工作的時間比較短,去年9月17日到任,到任后接觸的第一個敏感話題就是教育工作。從過去工作中可以看出大家非常向往**過去教育的輝煌,也對當時**教育工作面臨的嚴峻形勢表示深深的憂慮。但是,經過近一年的努力,**教育工作的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直觀感覺和聽到的社會議論看,有這樣幾個變化:一是師德師風有了較大的轉變。很多同志說現在老師比過去關心學生了,排擠差生的現象有了很大的改變,對差生比較熱心了。教師也都有危機感,教師應該有這種想法。大家都看過這樣一部電視劇,其中有個叫徐大力的說過非常感人的話:“沒有學生就沒有學校,沒有學校就沒有校長”。所以,學生是學校的主體,應該得到愛護。教師真正熱愛學生了,師生的關系大大改善了,這是第一個變化。第二個變化是“三亂”問題基本得到控制。過去幾乎是各屆都在指責教育的“三亂”問題,即“亂辦班、亂收費、亂補課”。通過一年的治理,這種現象基本得到杜絕。我們也是揮淚斬馬謖,中間處理了三名教師,這個方面的社會反響是相當好的。第三個變化是教育教學質量明顯提高。今年中考的入取分數線比方正、通河、延壽等縣的都高。大學一表、二表入取的學生也比較多,教育教學質量同過去相比確確實實有了長進。第四個變化是考風考紀有了明顯的進步。考風考紀問題是一個讓**人丟盡了面子,非常令人惱火的問題。大家知道,有一年的高考中,全省的兩張雷同卷都出現在**。其中一個考生的學習非常好,據說他出現雷同卷的那一科不算分,也能走上一個相當好的學校。但由于是雷同卷,使這個學生失去了三年考大學的機會。這件事也使**聲譽掃地,記得剛到**時省教育部門的一位領導跟我說,你到**來要好好抓抓教育,特別是考風考紀,足見這件事在全省造成了很大影響。但客觀分析,也不能說這兩個學生的雷同卷就全面代表**考風考紀,但畢竟這事情發生在**。今年我們的中考和高考工作,毛臣同志抓的非常有力,幾乎下了死令。我們的教師也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今年的考風考紀非常好。省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對我們的考風考紀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第五點是城鄉的教育環境得到明顯改善。高中、一中和回民學校還有城鄉其它幾所學校,都是通過靈活的辦法和大膽的改革措施,使辦學載體不足的問題得到解決。原來大家都擔心高中辦學載體不足,現在看出現了相對過剩。這個問題的解決也算是給全縣人們心頭去了一塊病。總的看,今年的教育形勢很好,我說的都是實實在在的事情,實實在在的轉化。但也存在不容忽視的問題,比如一些校舍還比較破舊,還跟不上教育形勢發展的需要,教學質量還不盡如人意,特別是我們還沒有扣開北大、清華、南開、復旦等名牌大學的校門。這些問題將通過今后的努力得到解決。我對**的教育工作、對**的教育工作者是滿意的。
第二,怎樣認識教育優先發展這樣一個戰略地位。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經濟就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知識經濟已經成為全黨全社會議論的熱門話題。***同志針對我們這個時代曾經說過,我們這個時代是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初見端倪,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時代。由于知識經濟的悄然而至,使教育的地位顯得越來越重要,越來越突出。革命導師馬克思曾經說過,科學知識是生產力。時代偉人鄧小平也說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些論斷都是和知識經濟的本質特征相一致的。知識經濟和教育的關系是什么樣的呢?教育是科技的基礎,假如沒有教育,沒有人才的培養,沒有人的素質的全面提高,怎么會有科學技術和生產力的發展。沒有教育,沒有人才,科學技術不會憑空產生,生產力也不會提高。今后知識的競爭,知識經濟的競爭,科技創新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實際上是教育的競爭。只有經過良好的國民教育,才能產生人才,培養人才。所以說科教興國教育優先發展這樣一個戰略,就必將成為我國加快發展的必然選擇。早在1988年,小平同志就曾講過,要千方百計地抓好教育,在別的地方忍耐一點,甚至犧牲一點速度,也要把教育問題解決好。我們領導人早就把教育看得更重要,早就認識到教育先行這樣一個偉大戰略。革命導師的論斷也具有充分的歷史依據。我們中國是世界上文明古老的國家之一。中國的發展經歷一個獨特的歷史變遷過程,從公元元年到2000年的時間里,我們國家有80-90%的時間經濟總量都占世界首位。特別是公元元年到19世紀中葉,中國的經濟總量占世界經濟總量一直在20%以上,最高時達到1/4。最低的時候是從1000年到1500年,中國的經濟總量占世界的23%。也就是到明王朝中葉,中國的經濟總量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也是綜合國力最強,政治、文化、意識形態高度發展的國家。這是國力最興,國運最盛的時期。1500年以后的300年時間里是世界分化起步的階段。1500年前西歐經濟的總量一直未達到中國經濟總量的一半。直到18世紀中葉,西歐經濟總量才第一次趕上中國,而且是在和中國經濟相持100年以后,才遠遠的落下中國。中國經濟總量在1913年占世界的8.7%,到1950年變成4.5%。這時與1500年前占世界經濟總量的20%相比,中國經濟處于下滑階段。在19世紀最后的十幾年時間里,美國的經濟總量超過了中國。1820年美國占世界經濟總量1.8%,到1870年時是8.9%,到1913年時是19.1%。從數字上看美國經濟在后十年上升的特別快。中國經濟下滑的時間一直持續到1973年,到1978年出現了一個快發展階段,經濟總量占世界經濟總量的11.5%,這個數字標志著中國經濟進入了一個掘起的時代。縱觀中國經濟兩千年來馬鞍型的發展和西方國家跨越式發展過程,再聯系一下這些國家和我國教育發展過程,我們就會對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有一個更充分、更深刻的了解。在教育上,除了英國這樣的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是在工業化發展以后大力發展教育的之外,其它象美國、法國、亞洲四小龍這些新興的工業化國家,都是采取教育先行的發展戰略,而且取得了成功。所以,在70年代聯合國就曾經總結這些國家的經驗,提出了教育先行的發展觀點。這個觀點具有充分的理論依據,就是人力資本理論,這個理論認為教育不是消費系統,而是生產系統,教育投資是生產的要素,人力資本講的是教育投資和教育的支出。自1840年以來,現代教育開始在西文一些國家興起,顯著的特征是平均教育水平大大提高。比如1820年之前,很多國家的人口都是文盲和半文盲。到19世紀后半期,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初等教育先后都變為義務教育。比如美國是在19世紀50年代,英國是在70年代,法國是在80年代。而德國是在1763年開展義務教育,日本是在明治維新時期,即1872年左右實行了義務教育。到了20世紀以后,這些發達國家就進入了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人口比例穩定提高的階段。這些國家的經濟之所以發展很快,就是因為教育先行,教育優先發展,義務教育發展相當快。為什么19世紀中國經濟下滑這么利害,這與中國當時的教育是分不開的。中國的近代教育直到20世紀初葉才真正實行。1900年,開始建立了學校系統的新教育制度,在此之前,都是私塾。1912年,國民政府在北京召開了臨時教育會議,建立了新學制。到1915年,新式教育經過十年的發展,各級政府出資建學校一共12萬所,在校生400萬人,占人口的0.9%,在校生比例相當低。1922年,北京政府公布了學校系統的改革案,提出了四年義務教育的目標,但由于當時是戰亂之年并未得到真正實行。到1935年,全國適齡兒童的入學率為22.1%。后來出臺了一個義務教育暫行辦法大綱,計劃用10年時間使適齡兒童入學率由1-2年教育提高到4年教育。因此說,中國現代代教育體制確立的比較晚,如果認定的話,應當是1935年才剛剛確立。新中國成立后,中國教育得到了普遍發展,到1978年,取得中國教育史上重要意義的史績,建立了門類齊全的教育體系,兒童適齡入學率從1950年的49.%上升到95.5%。20世紀末,中國教育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基本普及了9年義務教育,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了世界的平均水平。從以上情況看出,中國的教育發展或者是現代人力資本積累具有兩個特點:一是起步晚。實際開始于1950年,比英美晚大約100年時間,比日本也晚80年左右。二是起點低。1949年,中國80%的人口是文盲、半文盲,相當于日本明治維新前的水平,低于英美1820年的水平。據資料統計,1949年。中國10萬人口中在校生人數為4759人,而日本1890年的同比為7785人。引用這此歷史資料,就是要用這些數字證明一個事實,國家要強大,經濟要發展,必須實行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我們歷史的沉痛教訓在于教育的落后,今后經濟要想快發展,要想實現全面進入小康的社會目標,也必須實行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這是落實“三個代表”的需要,同時也是發展**經濟的需要。只有從理論上,從歷史和現實的結合上,真正認清教育的戰略地位,才能真正做到尊重教育尊重人才,使教育達個職業在國民經濟的發展中起到真正的作用。
第三,怎樣優化環境,深化改革,促進教育事業快速健康發展。第一要深化五項改革。一是體制改革。中央已經明確以縣為主分級管理的體制,國祿同志的報告中說得很明確,關鍵是抓好落實,縣里要承擔起應當承擔的職責,鄉村兩級也要切實負起責任,誰的事情誰來管各級的事情都要主動管。二是抓好控輟保學制度改革。落實好雙高普九工作,這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今后我們的主攻方向。這方面縣里已經出臺了導向性的、制度性的、甚至是強制性的意見。要落實好責任制,開辟好捐資助學的綠色通道,抓好貧困生費用的減、免、緩、墊、助等工作。開展好強有力的督查,強化監督監控。同時,抓好后進生的轉化。控輟保學是我們當前面臨的十分嚴峻的問題。我不敢相信各級報上來的數字,我縣的輟學率是百分之十幾。如果真是這個數字,我寧愿相信是這個數字,也希望這個數字是真的,但也又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因為我有一個切身的經歷,在五常當市長時,下鄉檢查植樹造林,到村子時看到有幾十個小學生在植樹,這些學生都是輟學的學生,類似他們這種情況的在他們班占一半以上的比例。按照以往的工作慣例,我想進行一次詳盡周密的調查但是后來經過思考,沒有敢進行調查,盡管不相信有30%的輟學率是真的,但是那個點的調查使我感到那個點決不是孤立的。**的學生輟學率怎么樣,是不是百分之十幾,我沒有經過調查,不敢否定。但愿這個數字是真的。最擔心的是,這個數字是經過層層加工,是為了逃避責任,是為了一級蒙騙一級而制造的數字。所以,我希望各級黨委和政府各個部門,各級組織的負責人,要認真對待輟學這個問題。有一句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吾以及人之幼”。就是說,愛護人家的孩子,要象愛護自己家的孩子一樣。我們正處在一個經濟突飛猛進的時代,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一個知識經濟的時代。小學生正處在長身體的階段,世界觀定型期。我們的后代如果沒有知識,怎么成才他們怎么就業,怎么生活。所以提醒大家注意,一定要把這個問題當作一個社會性問題,當作各級組織的己任。不僅僅看作是教育系統的事情,要幾項承包,幾項負責,學校要負責。學校中老師、校長發現了不報告,今后要對教師和校長有個說法。單位領導知道了不幫助,這個單位的領導不稱職。所在地方的黨政組織不采取措施,也是不負責任的,這樣的領導只能是短視的領導。要下最大力氣把控輟保學問題緊緊抓在手上,要當作一個戰役來搞,實實在在解決問題。確實有困難的,要發動全社會力量進行資助。在上學的問題上,我們要向朝鮮這個民族的人民學習,朝鮮族人幾乎是沒有輟學的。朝鮮族人求知的欲望,對知識的向往力比漢族人要好。在五常時,隨便走進朝鮮族家庭搞社會調查,都可以看見他家的墻上掛有幾種適用的刊物,都有幾份雜志和報紙。想要使全民族科學素質得到提高,控輟保學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工作,這一點,請各位領導,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教育行政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