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鐵路系統青年工人的心聲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我們還能做什么”
——來自一名青工的心聲,
作為一名參加工作不久的青年職工,我把自己比做一顆螺絲釘,深深地扎根在了鋼軌上,溶進了混凝土中,我愿意用我學到的知識,為鐵路事業的發展貢獻一份綿薄之力,不管等待我從事的工作是繁冗、辛苦亦或平凡,我都將一如既往、不遺余力的為之努力。
進入鐵路工作以來,我一直忙碌于本職,工作雖談不上精細但也做到了兢兢業業。工作之余我一直都在思考:“是不是到點上班、打鈴下班、認真工作就是一名好職工的表現?”,“是不是專心做好份內的事情就是對本職工作的一種推動”?帶著這樣的疑問與困惑,我請教了很多從事鐵路事業多年的老職工,這其中也包括我的父母,他們的答案是肯定的,但對于這樣的回答我卻并不滿意,難道我們能做的僅僅只有這些?保守的思想加上傳統的觀念,長此下去我們如何能推動鐵路跨越式發展的車輪?在這樣焦急的心理驅使下,我完成了這篇文章,我沒有寄希望于它能夠幫助我們的職工打破傳統、轉化觀念,但我由衷地希望它能夠為我們鐵路事業的前進發展起到些許幫助。
一、以人為本,廣納人才、留住人才。
鐵路事業的發展有賴于大批人才的發現和真正地發揮作用,但從近幾年鐵路向高等院校招生人數的逐年遞減上可以看出“人才流失嚴重”和“人才后備力量不足”已經成為擺在鐵路事業發展面前的一個棘手問題,因此我們在引進現代化的管理體制時,是否真正有效地、正確地選用人才?是否在人才流失的時候真正做到了苦心挽留人才?我們的很多單位總說缺少人才,而事實是很多優秀的職工在長期得不到重視的情況下都選擇了“離開”另謀高就,而有一些是心灰意冷,再也無心向上,此外我們用人單位的一些老職工對于新分配回來的大、中專院校的新人都會提防三分,生怕等他們熟悉了業務就會對自己的位置造成威脅,所以通常只讓他們做些繁雜事物,把他們放置一段時間。這種做法就是傳統觀念的一種體現,需要明白的是,這種做法只會澆滅新人的熱情、消磨他們的斗志,長此以往這些新人即使對工作再有熱情、再有想法,終有一天他們會喪失為單位輸送新鮮血液的能力,這期間有些年輕人會趁自己年輕毅然地選擇離開,也有些人在失去了斗志以后變得軟弱不堪、再無抱負,長此以往,這樣的一個惡性循環勢必會阻斷我們鐵路事業的蓬勃發展呢?隨著社會體制的變革,眾多高學歷人群開始轉變了保守的思想,“鐵飯碗”對他們的吸引已遠遠不及市場激烈地競爭與挑戰來的兇猛和誘人,再加上相對企業和公司,鐵路早年的工資優勢早已一去不復返,這就更加使得鐵路在對高學歷人才的招聘和吸引上缺乏“自信”顯得底氣不足,甚至是在一些地區、單位出現了“顆粒無收”的現象。分析上述問題的產生,我們不難看出,適應鐵路跨越式發展的改革出臺,已經迫在眉睫,當然我們也欣喜地看到,在一些單位已經對新分配的高學歷畢業生制定了新的用人制度和培訓計劃,比如安排他們在見習的一年時間,到不同的車間和部門學習工作,這樣的安排不僅幫助他們熟悉了環境,更可貴的是磨練了他們的意志,最后通過他們見習期間的實際表現,進行合理的分配。另外,鐵道部也出臺了不允許單位、站段浪費人力資源的文件,同時重新對大、中專畢業生的工資在原有基礎上進行了翻一番的調整。這一系列措施的出臺,必然會在一定時期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但我相信這只是鐵路改革過程中的冰山一角,更大的體制改革一定不遠了。另外我也想對那些已經選擇投身到鐵路建設事業中的青年人說:不要對你尚未付出的工作期望太多奢侈的回報,不切實際地幻想只會讓你從一個“人才”變成一個“無為者”,放下那些幻想吧,腳踏實地的工作于本職,相信當你在經歷了生活、工作帶來種種磨練后,你會通過自身創造出的更高價值來服務于你的工作和生活。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等待你們的明天一定會比帶著幻想的今天更加美好。
二、發揚“團隊精神”,和諧求得勝利。,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團隊精神”;單位的發展離不開“團隊精神”,可以說存在于這個社會的方方面面都依賴著“團隊精神”。一道很有意思的題這樣問到:“1+1在什么時候大于2?”這讓被問到的很多人都啞然了,這時一個人站出來說“1+1”在兩個通過協作完成的事情面前是大于兩個人獨立完成的,他答對了,當然這個結果可以是遠遠的大于2的!正所謂“沒有完美的人,只有完美的團隊”,在市場經濟蓬勃發展的今天,“團隊精神”無疑是各企業單位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重要砝碼,在奧運會賽場上女排姑娘胸前沉甸甸的金牌,不正是恰恰證明了這一點嗎?在賽前中國女排的第一主力、身高1.97米的趙蕊蕊因傷下場,這時全球各大媒體都驚呼中國女排的網上“長城”坍塌,大家對女排姑娘們的奪冠前景變得更加擔憂,但就是在這樣嚴峻的形勢下,我們的女排姑娘將這枚金牌牢牢地握在了自己的手中,那么是什么樣的精神和動力讓我們戰勝了世界上的那些強隊呢?陳忠和賽后說:“我們沒有絕對的實力去戰勝對手,只能靠團隊精神,靠拼搏去贏得勝利”。一切事實證明了,在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在我們的單位乃至鐵路事業這個大的“團隊”中,如果我們過分的強調分工,不愿意多做一點“份外”的事,這樣的做法無意于“各掃自家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份內”的事,“份外”的事,勢必會導致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的淡漠,單位與單位之間變的孤立,這種以局部凌駕于整體之上的錯誤做法,只會讓我們的工作“雪上加霜”長此以往,我們又怎么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下去?在機遇面前一拔頭籌呢?!由此可見,“團隊精神”同樣也是我們鐵路事業發展中離不開的一個重要砝碼。
三、讓“與全段共命運”“與全局共命運”“與全路共命運”在職工心里生根落戶。
“與全段共命運”“與全局共命運”“與全路共命運”應該作為我們鐵路職工的標語長期的扎根在心中,讓大家都有一種責任感,讓大家在效益不景氣的時候有的不是抱怨,而應該是一種對自我深深地自責與反省,讓大家都在捫心自問:“對自己的崗位、自己的單位乃至自己從事的這項事業,是不是我們在工作中真的盡了力?是不是我們每一個人都真的把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到了工作之中?”要讓每一名職工都明白如果全路的工作不振興,那么全局的工作就不能有序的進行開展,相應的局管內的各個站段更不會有景氣的效益,作為這個單位一份子的你也就同樣不會得到想象中可觀收入。付出幾分的汗水才有可能得到幾分的回報,但是如果你不付出,那么答案肯定是你將一無所獲,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的職工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并且能夠不時地問自己:“我還能做什么”,“我要怎么做才能讓它好起來”,那么我們沒有理由不去相信一切的一切都會越來越好,“萬丈高樓平地起”地基打好了,樓沒有理由不會越蓋越高,我們的鐵路事業也必將在我們自己的鋼軌上以全新的姿態、高速度的駛向更為寬廣的明天。
最后,由衷祝愿我們的鐵路事業,在穩扎穩打、求新求變、順應改革、加速發展中求突破、求創新、求成績,在鐵路跨越式大發展的滾滾車輪中,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發展中,披荊斬棘創造更高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