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縣政良種補貼實施方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根據省農業廳、財政廳《關于印發省年小麥良種補貼項目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穩定面積、提高單產、優化結構、改善品質”為出發點,按照“全面覆蓋、整體推進、因地制宜、補貼農民”的原則,對農民種植小麥良種采取售價折扣補貼的方式進行補貼。通過實施良種補貼項目,加快良種推廣步伐,穩定小麥種植面積,增加小麥產量,提高良種覆蓋率、統一供種率和技術推廣到位率,促進節本增效,實現全縣小麥生產的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品質和效益,增強市場競爭能力,加快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
二、任務目標
年小麥良種補貼實行種植面積全覆蓋。按照每畝10元的標準補貼。各鄉鎮要在確保去年補貼面積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補貼面積,力爭年我縣小麥良種補貼面積達到22.3萬畝以上。
三、補貼品種、補貼標準和補貼方式
立足提高優質專用小麥生產效益和市場競爭力,按照“項目要求、專家推薦、市場認可、農民歡迎”的原則,根據省市要求,確定我縣主推補貼品種是良星99、青麥6號、煙農24號、濟麥22號。每個鄉鎮因地制宜地選擇1-2個優質專用小麥品種作為主要推廣的補貼品種,實行區域化種植。凡是農民種植自購種、購買非中標供種企業小麥種子以及補貼品種范圍外的品種均不能享受補貼。未經審定的品種(系)不得作為補貼品種進行推廣。我縣優質小麥良種推廣補貼項目區,標準供種量為機械包衣種子每畝7.5公斤,小麥良種中標價3.87元/公斤,補貼后價格為2.53元/公斤。補貼方式是財政部門按照供種任務將補貼資金直接撥付供種單位,農民按補貼后的價格購種。
四、工作步驟
(一)落實供種面積。各鄉鎮(街道)、風景區管委根椐良種補貼面積規劃要求,按照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的思路,對補貼面積進行層層分解,及早將實施面積落實到村、到戶、到地塊。在面積落實上,要堅持以鄉鎮(街道)、村為單位整建制實施,做到集中連片。首先規劃區域化種植片,然后將規劃的區域化種植片落實到村,再落實到戶。
(二)張榜公示。經縣農業局審核各項目區供種面積和供種數量后,以村為單位將各戶供種面積、供種數量、供種價格及國家補貼金額等進行張榜公示,接受群眾監督。要嚴格工作程序,陽光操作,加強監督,實行補貼公示、公告制,提高工作透明度。各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風景區管委負責以村為單位,進行公示、公告,切實做到“四個公開”,即補貼政策公開、補貼面積公開、補貼標準公開和補貼農戶公開,將補貼農戶、供種價格、補貼數量、補貼金額等進行張榜公示,并通過設立舉報電話等多種形式,切實加強社會監督,杜絕違規行為發生。
(三)良種準備及供給。供種單位由省農業廳、財政廳通過公開招標確定。縣農業局要在中標單位自檢的基礎上,進行全面檢查,堅決杜絕不合格種子下地。確保供種時效,督促供種單位按照中標合同要求,依照任務分解表和供種清冊,按時、保質、保量供種到村、到戶。各鄉鎮(街道)、風景區管委負責按補貼后價格向農民收取種子款,并及時將購種款交供種企業。
(四)分級建立供種檔案。按照“縣有區域圖,鄉鎮有落實表,村有供種清冊,戶有供種(訂單)卡”的總體要求,建立良種補貼項目到村、到戶明細檔案。各鄉鎮(街道)、風景區管委面積落實表一式兩份,分別由對應鄉鎮(街道)農技站、風景區管委農稅科和縣農業局保管。村級供種清冊由供種企業按照清樣要求統一印制,一式三份,分別用于編制計劃、行政公示和補貼資金結算,并在良種供應時填寫農民聯系電話,由購種農民或購種農民代表簽名并按手印,確保良種和國家補貼同時落實到農民手中。各項目鄉鎮(街道)、風景區管委將供種清冊制成電子表格(EXCEL格式),經縣級農業部門審核匯總后,于月底前報省農業廳備案。
五、配套服務
(一)全面推廣配套技術。農業部門按照確定的補貼品種和良種良法配套原則,制定適合本地特點的小麥標準化生產技術規范,抓好各項技術措施落實,提高農民生產技術水平。
(二)廣泛開展技術培訓。由縣農業局牽頭,結合新型農民科技培訓項目實施,分區域、按季節系統培訓技術骨干和帶頭戶。各項目鄉鎮(街道)、風景區管委要注重實際,層層舉辦各類培訓班,明確規范化技術要點,確保每戶一張明白紙。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等媒體進行技術宣傳,提高基層農技人員傳播先進適用種植管理技術及農戶科學種田的水平,加快規范化生產技術的普及推廣。
(三)大力開展小麥高產示范活動。認真貫徹落實《省人民政府批轉省農業廳等部門關于開展小麥高產創建活動的意見的通知》精神,提高認識,明確目標,落實措施,充分挖掘小麥增產潛力,大力開展小麥高產創建活動,積極組織實施“十、百、萬”小麥高產示范工程,充分發揮小麥高產示范帶動作用,實現優質專用小麥均衡增產、穩產高產,為提高全縣小麥生產水平做出積極貢獻。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協調配合,落實工作責任。各級各有關部門切實把良種補貼項目實施作為穩定糧食生產、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舉措來抓,加強領導,明確分工,落實責任,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推動項目順利實施。農業部門重點負責項目申報、組織實施、技術培訓等工作,成立由農技、種子管理、土肥等站所技術人員組成的項目技術指導小組,負責技術指導和培訓。財政部門重點負責落實補貼資金申請、撥付、管理和監督。要與成交供種企業密切合作,做到指導協助到位、監管服務到位,確保供種企業嚴格履行供種合同,及時全面做好良種供應和相關服務工作。財政部門根據工作需要,適當安排所需配套推廣工作經費,保證補貼品種推介展示、補貼面積核實、補貼資金發放、補貼檔案建立和項目實施監督檢查等管理支出,嚴禁擠占、挪用補貼資金用于工作經費。
(二)強化項目公示,嚴肅工作紀律。全面建立小麥良種補貼公示制度,以村為單位,將補貼農戶、補貼面積、供種數量、中標價格、補貼標準、補貼金額、折扣售價等進行供種前和供種后兩次公示,公示時間不少于7天,并收集和保存各村兩次公示影像資料。縣農業部門要密切配合供種企業落實政府采購合同,嚴禁向成交供種企業提出任何政府采購合同以外的條件和要求,嚴禁向供種企業收取任何費用。任何地方、單位和個人不得虛報良種補貼面積,不得套取、擠占、挪用補貼資金。
(三)加強監督管理,實行專項督查。切實加強補貼項目實施關鍵時期和關鍵環節的督導、檢查和監管。供種期間,農業和財政部門對項目實施情況進行全面追蹤,及時發現和解決項目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供種結束后,農業、財政部門對項目實施情況進行全面自查,并寫出總結報告;收獲前,農業部門組織相關力量對補貼面積落實、種子質量和價格、檔案建立、工作經費落實等情況進行全面檢查。對在檢查監管中發現的問題,農業、財政部門要及時提出整改意見,督促項目鄉鎮和供種企業及時整改糾正。對執行政策重大偏差、重大違約行為和種子質量事故,及時上報并記錄在案。農業、財政部門對項目實施情況進行檢查和不定期抽查,加強群眾來信來訪案件的重點查辦,實地走訪基層干部和農戶,認真了解良種補貼面積落實、種子質量和價格等有關情況,及時糾正項目實施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確保良種補貼政策不走樣,農民實惠不減少。
(四)強化種子市場和種子生產監管,保證良種補貼項目順利實施。農業部門要會同工商、質檢、公安等部門,加強農作物種子市場監管,堅決打擊坑農、害農等違法行為,切實保障種子供應市場渠道暢通、規范有序;要強化小麥良種供種監管,指導供種企業嚴格按照小麥良種生產技術規程生產、加工、包衣、包裝,保證良種質量,促進小麥良種補貼項目順利實施。
(五)建立情況交流報告制度,強化項目宣傳。農業、財政部門及時總結項目實施中的好經驗、好做法、好典型,大力推廣;及時研究處理項目實施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重大問題及時上報。要積極利用電視、報紙等媒體,向廣大農民群眾、基層干部宣傳良種補貼政策,提高農民群眾對小麥良種補貼項目的認識,調動農民使用優良品種、發展小麥生產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