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環境保護大檢查工作方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認真貫徹國家、省、市關于加強環境保護的重要決策,切實加強環境監管執法,按照“全覆蓋、零容忍、明責任、嚴執法、重實效”的原則,集中力量全面排查全縣排污單位污染排放狀況,各類資源開發利用活動對生態環境影響情況,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三同時”制度執行情況,群眾舉報投訴重點案件以及突出環境問題的解決及整改情況,依法嚴肅查處環境違法行為,全面整改突出環境問題。通過環境保護大檢查徹底摸清底數,清理廢除阻礙環境監管執法的“土政策”,落實部門環境監管責任,夯實環境保護工作的基礎,全面整治環境風險隱患,鞏固和改善環境質量,保障全縣環境安全。
二、檢查內容及職責分工
(一)對排污單位污染排放狀況進行全面排查
1.重點檢查全縣工業園區和重點工業企業、園區集中式污水處理廠等排污單位污染防治設施運行情況是否正常、污染物是否達標排放。
2.重點檢查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小區)廢棄物綜合利用情況;污染防治設施運行情況是否正常、污染物是否達標排放。
3.重點檢查城區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場運行情況及污染物是否達標排放。
4.重點檢查轄區內工業園區和重點排污單位的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處置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存在環境風險隱患等情況。
5.對涉及危險化學品的單位和企業是否規范管理危險化學品,是否存在次生環境風險隱患等情況進行重點排查。
6.強化對我縣采選、水泥、冶金、化工、球團、鈦白粉、涉重金屬等重點行業、企業以及工程減排項目排污企業環境守法情況檢查。
7.對全縣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治理情況開展監督檢查。
8.全面開展危險廢物產生(經營)單位環境守法情況檢查。
9.對全縣塑料包裝廠進行全面整頓和排查。
(二)對各類資源開發利用活動生態環境影響情況進行檢查
1.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一級、二級保護區內違法違規排污口是否取締。
2.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一級、二級保護區內違法違規建設項目是否取締。
3.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規劃是否按照管理條例制定和實施。
4.飲用水水源污染事故應急預案是否按照管理條例進行編制。
5.自然保護區內是否存在違法開發和建設活動等。
(三)對違法違規建設項目情況進行清理
1.對轄區內工業園區、重點排污單位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三同時”制度執行情況進行全面排查,清查是否存在違法調整建設項目環評文件審批權限和審批部門等情況。
2.根據《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排查結果,清理整頓違法違規建設項目,對工藝設備落后、產品質量不合格、能耗排放不達標的項目,列入淘汰落后年度任務,加快淘汰。
(四)對阻礙環境監管執法“土政策”清理廢除情況排查
重點排查是否存在以實行“封閉式管理”、以預先報告或限制環境保護部門執法次數等方式,阻礙現場執法檢查的地方“土政策”和行為;重點檢查違反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規定及征收新標準,擅自減免征收排污費或采取協議收費、定額收費等形式降低收費標準等行為。
(五)對群眾舉報投訴重點環境污染案件或長期未得到根治的突出環境問題的解決及整改情況開展檢查。
(六)淘汰落后產能
按照要求,加強落后產能檢查力度,進一步推進淘汰落后產能,有效化解過剩產能,促進結構調整。
三、檢查方式
(一)縣政府負責牽頭組織全縣環境保護大檢查工作,指導、督促縣級相關部門、各鄉(鎮)開展環境保護大檢查,調度工作進展情況,抽點地區,對檢查過程中遇到的共性問題提出解決意見,督促落實整改措施。
(二)縣級相關部門、各鄉(鎮)應切實落實大檢查方案,要認真履行法定環境監管職責,密切協調配合,全面細致開展檢查工作;要在強化日常管理的基礎上,全面、深入、細致、徹底地采取專項檢查、專題督查、個案追查等多種方式做好清理排查工作;對大檢查中發現的環境問題,列出清單制定綜合整改方案,落實環境監管責任主體,落實整改措施和整改時限,實施分類治理;要強化抽查督查工作,確保檢查到位、管理到位、整改落實到位。
(三)相關部門要定期、不定期對環境保護大檢查工作進行檢查和督導,對整改落實情況進行督查。對大檢查中發現涉嫌環境監管違紀違法的有關單位和人員進行責任追究。
四、時間安排
(一)動員部署階段。縣級相關職能部門、各鄉(鎮)要根據本方案要求,結合實際情況,做好動員部署,落實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保障,其他各牽頭單位也要制訂具體的檢查方案,各牽頭單位的檢查方案報縣環保局備案。
(二)全面檢查階段。縣級各責任單位要按照檢查內容組織開展環境保護大檢查,將大檢查工作進展情況送環境保護大檢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匯總。
(三)總結階段。縣級相關職能部門、各鄉(鎮)要認真總結環境保護大檢查工作開展情況及取得成效,分析存在的環境問題,梳理依法嚴肅查處、整改落實情況,思考下一步工作措施,將全年環境保護大檢查工作總結送環境保護大檢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匯總,最終形成全縣環境保護大檢查工作總結,經縣政府審定后送市環保局。
五、相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分管副縣長任組長、縣有關職能部門分管負責同志為成員的環境保護大檢查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環保局,承擔日常聯絡和協調工作,各成員單位明確專人擔任工作聯絡員。縣級各相關部門、各鄉(鎮)要加強組織協調,明確職責分工與完成期限,做到任務清晰、責任明確,確保大檢查工作圓滿完成。
(二)嚴處違法行為。環境保護大檢查涉及面廣、工作量大,各相關職能部門要在縣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合力做好大檢查的相關工作,要將環保大檢查期間發現的嚴重環境違法行為及時通報縣環保部門,環保部門要依據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及四個配套辦法等法律、法規嚴肅查處。
(三)務求檢查實效。縣環保局、各責任單位要始終把解決問題作為檢驗大檢查活動成敗的關鍵,通過大檢查徹底摸清縣域內排污單位底數,建立完善一企一檔(企業基本信息、地理坐標、建設項目情況、污染防治設施情況、現場檢查情況、違法行為處理情況等)環境管理制度和污染源信息數據庫,確保檢查不留死角、不留盲區。對群眾反復投訴、屢查屢犯、久拖不決等突出環境問題,要按照法律關于按日計罰、行政拘留、查封扣押、信息公開、責任追究等規定依法查處到位,并采取列入黑名單、組織約談、媒體曝光等綜合措施,確保問題解決。對依法作出的行政處罰、行政命令等,要及時實施執法后督察,跟蹤問效,確保執行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