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鄉鎮扶貧開發工作方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今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關鍵之年,也是自治區和市實施新一輪扶貧攻堅戰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扶貧開發工作意義十分重大。為切實開展好今年的扶貧工作,根據《中共市委員會、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市年扶貧開發工作實施方案>的知》(黨字號)精神,結合我旗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年全旗扶貧開發工作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自治區和市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全市農村發展和農牧民增收“8511521113”工作部署,堅持開發式扶貧工作方針,以建設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項目和“兩項制度”有效銜接為契機,把扶貧開發作為頭號民生工程,把貧困農牧民作為主要扶持對象,將扶貧資金和項目在同等條件下優先向計劃生育家庭傾斜,把改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培育發展特色產業、提高貧困人口素質作為首要任務,提高扶貧標準,整合項目資金加大投入力度,多措并舉、綜合施策,努力解決制約貧困地區發展和貧困人口脫貧的突出問題,穩定增加扶貧對象收入,增強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有效減少貧困人口數量,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
二、目標任務
按照自治區新的貧困標準,目前我旗處在貧困縣以下農牧民4.8萬人口,占全旗農牧業人口的34%,今年過實施各類扶貧項目,全旗計劃整合投入各類扶貧資金2.8億元,其中國家和自治區財政扶貧資金4060萬元、國家和自治區及市危土房改造工程資金3604萬元,危土房改造自籌資金7420萬元,旗財政預算資金2000萬元,整合各部門資金6000萬元,銀行貸款5000萬元。重點扶持2000個貧困戶、8000個貧困人口穩定解決溫飽,實行連片開發、集中攻堅,推進12個嘎查村實現整體脫貧。
三、主要措施
(一)全力推進工業化,提高地方財政投入扶貧工作的能力。以打造銷售收入百億元園區為目標,強力推進庫倫沈陽工業園區和三家子工業城建設,加快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為項目入駐打造良好平臺,大力引進工業項目,創造貧困農牧民就業崗位,爭取兩年內實現兩個園區銷售收入超百億元。過加快工業化進程,提升地方財政實力,實現工業反哺農業,年內全旗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要達到40%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要達到30%以上,財政收入增速要達到30%以上。大力實施貧困家庭大學生就業計劃,建立貧困大學生人才儲備庫,形成各部門聯動的長效機制,促進勞動力就業與企業用工需求有效對接,努力使貧困家庭大學生都能有一份可靠的工作,有一份穩定的收入。過加快工業化和服務業發展步伐,新增就業崗位300個,增加貧困人口工資性收入。
(二)加快推進城鎮化,創造貧困地區農牧民轉移脫貧致富條件。一是推進移民搬遷工程。在實施好2011年200戶、714人口生態移民搬遷工程,解決好就業和社會保障的基礎上,整合易地搬遷、保障性住房等項目搬遷轉移160戶、510貧困人口到庫倫鎮,改善貧困人口的生存條件,提高生活水平,加快城鎮化進程。二是改善貧困群眾居住條件。依托危土房改造工程項目,加快推進貧困農牧民的危土房改造步伐,各級財政投入危土房改造資金4240萬元,完成危房改造660戶,土房改造1460戶,殘疾人危房改造100戶。對確實困難的特困戶,除補貼資金外,鎮和嘎查村要結合實際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和支持,解決特困戶建房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三是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實施“萬人職業技能培訓”和“零轉移家庭職業技能培訓”、“陽光工程”、“雨露計劃”等培訓工程培訓農牧民2650人次,強化培訓質量,提高培訓效果,確保穩定就業。四是依法推進土地草牧場有序流轉。推進土地、草牧場以出租、轉包、入股、置換等形式流轉,使貧困農牧民從土地脫離出來到城鎮從事二、三產業。
(三)加強生態建設,進一步改善農牧民生存條件。一是加強林業生態建設。年內完成人工造林10.5萬畝,其中樟子松3萬畝,楊樹2萬畝,以檸條為主的灌木3萬畝,以大扁杏、文冠果和果樹為主的經濟林2.5萬畝。完成封沙育林8萬畝,退耕地補植補造1.1萬畝,跡地更新造林1.3萬畝。二是發展沙地襯膜水稻產業。積極引導北部沙區兩個鎮的貧困群眾擴大沙地襯膜水稻的種植規模,采取項目和資金扶持的措施鼓勵農牧民發展沙地襯膜水稻產業,扶持額勒順鎮、茫汗11個嘎查村、1700個貧困戶發展沙地襯膜水稻3500畝,實現貧困戶戶均2畝襯膜水稻。三是開發沙地新能源等相關產業。在實現額勒順鎮國電和風風電開發項目并網發電的基礎上,大力推進庫倫鎮三家子大唐新能源風電項目盡快批復實施,積極推進浙江桑尼光伏發電項目盡快落地開工,推動沙地新能源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同時,積極發展沙地中草藥種植產業,拓寬貧困農牧民增收渠道。
(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筑牢扶貧攻堅基礎。一是啟動鎮和嘎查村總體規劃編制工作。聘請專業規劃設計機構,實施2個鎮的總體規劃修編和12個新農村示范村的總體規劃編制工作。二是實施節水農業建設。依托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理、糧食增產等項目和資金實施高產高效節水農田11.4萬畝。積極推廣膜下滴灌技術和大小壟種植技術,實施節水增產農田建設工程4萬畝。加大農業科技服務力度,全面推廣測土配方施肥、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技術,進一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三是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實施國家重點水保建設工程6.9萬畝,農村牧區飲水安全工程14處,開工建設8座小II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在額勒順鎮泊白、烏旦塔拉兩個嘎查實施牧區飼草料節水改造項目5000畝。在庫倫鎮上勿蘭和哈拉嘎查實施庫區移民農田水利建設項目,新打機電井20眼,新建井房20座,開發水澆地2000畝。四是加強交和電力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改善交基礎條件,促進旗域經濟加快發展。完成茫汗至八仙筒33公里高速出口公路建設工程,抓好甘庫一級公路建設工程和庫倫至平安地一級公路出省道建設,謀劃甘庫鐵路二期連接巴新鐵路工程。年內計劃投資5000萬元,實施村水泥路92.6公里。推進扣河子220千伏一次變工程建設,實施新建66千伏額茫輸電線路、六家子變電所移址新建等重點工程。此外,在農村牧區實施無害化衛生廁所3000座,在六家子鎮塔斯海村實施庫區移民后期扶持項目,建設160平方米的農村衛生室和文化活動室。
(五)大力發展農村經濟,穩定增加貧困人口收入。一是抓好設施農業和特色種植業建設。在現有設施農業棚室發揮效益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設施農業規模,新建設施農業1.2萬畝,其中日光溫室0.7萬畝,春秋拱棚0.5萬畝。大力發展沙地襯膜水稻、花生、西瓜、蓖麻等特色種植業,年內新發展特色種植面積達到2萬畝。二是抓好畜牧養殖業。加強疫病防治和畜種改良,完成黃牛冷配4.8萬頭,羊人工授精8萬只,以五號病、布病為主的牲畜防疫390萬頭(只、口、次),突出抓好黃牛養殖,推廣母犢分離的養殖模式,不斷壯大養殖規模,增加養殖效益。年內全旗牲畜飼養量達到109.4萬頭(只、口),同比增加12.4萬頭(只、口),其中牛25萬頭,羊56.1萬只,豬26萬口。肉食雞飼養量穩定在400萬只。同時,積極發展獺兔、庫倫驢等特色養殖業。切實抓好飼草料基地建設。擴大優質牧草和青貯飼料種植面積,新增飼草料基地5萬畝,確保滿足全年禁牧飼草需求。三是抓好新農村示范村建設。重點推進庫倫鎮南元寶山村、白廟子村,扣河子鎮文家杖子村、羅家杖子村,六家子鎮塔斯海村、小南京洼村,白音花鎮白音花嘎查、牌樓嘎查,額勒順鎮蘇日圖嘎查、白音塔拉嘎查,茫汗早布日根塔拉嘎查和常海嘎查等12個新農村示范村建設,過實施扶貧開發、財政“一事一議”獎補政策和危土房改造以及以工貸賑、村水泥路等工程項目,實施村屯規劃整治、街路硬化、綠化和亮化工程,大力發展特色產業,促進農牧民增收,確保年內達到新農村建設標準。四是充分發揮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扶持蕎田生態科技、蘊綠菌業等產業化龍頭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推動興源有機食品、興農禽業盡快投入生產,加快佐源糖業食品加工項目建設步伐,推進浙江紅鷹集團蕎麥深加工項目盡快落地開工,帶動全旗農牧業產業化加快發展。五是加強農村牧區科技脫貧服務。為改變基層科技服務薄弱的狀況,建立健全農村牧區科技創新和科技推廣工作體系,面向高校畢業生選聘農村牧區科技服務員,為每個嘎查村分別配備至少1名科技服務員,負責農牧業科技推廣,為農牧民科技脫貧致富提供信息和技術支持。六是發展壯大農村商貿流業,促進農村市場繁榮。認真實施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強化“農家店”和“農資店”的管理,加快發展農村集貿市場、牲畜交易市場、雜糧交易市場,進一步壯大農村第三產業規模。
(六)發展文化旅游產業,帶動貧困群眾增收。加強對安代文化的保護、挖掘和弘揚,過積極向上爭取資金、政府自籌、招商引資和吸引民間資本等多種形式,積極爭取啟動實施安代文化原生態保護園區項目。積極宣傳推介“庫倫三大寺”4A級旅游景區,提高景區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參觀游覽,爭創安代博物館國家特色博物館,積極引進沙漠旅游開發項目,進一步壯大沙漠旅游產業規模,同時,發展以蕎麥為主的特色飲食服務業,積極發展“農家樂”、“牧家樂”等旅游服務項目,帶動更多的貧困群眾參與旅游業,促進貧困農牧民增收。
(七)大力發展農村社會事業,促進城鄉社會均衡發展。一是改善教學條件,提高教育水平。實施15所學校校舍安全工程,新建6所較大村幼兒園,妥善解決農牧民幼兒入園難問題。進一步加強對鎮和嘎查村中小學校的管理,努力提高農村教育教學質量。在實行義務教育階段免費教育的基礎上,按政策、按比例對高中在校生發放助學金、免除課本費,并繼續開展生源地貸款工作,確保特困家庭學生順利入學。二是加強基層衛生基礎建設,提高醫療衛生水平。改擴建白音花中心衛生院和三道洼衛生院,新建15家嘎查村衛生室,積極爭取上級項目和資金,引進和購置先進的醫療設備,進一步改善基層醫療基礎設施條件。在堅持衛生引進人才長效機制的基礎上,對現有醫務人員加大學習培訓力度,主動與對口支援醫院建立聯系,積極與醫療水平較高的外地醫院溝協調,建立培訓實習基地,努力提高醫務人員的醫療水平,有效解決看病難問題。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使用好大病醫療救助基金,減少因病致貧現象。三是加強基層文化建設,豐富基層群眾文化生活。加強鎮文體廣場和嘎查村文化室建設,建設草原書屋52個,新增廣播電視自然村40個。四是加強人口計生工作,加快計生家庭脫貧步伐。扎實有效地落實和實施惠及計生家庭的獎勵扶助、特別扶助、“少生快富”、獨生子女父母獎勵政策和項目,將人口計生文化大院、計生服務室項目建設向重點貧困村傾斜,培養和樹立一批“少生快富”幸福家庭。五是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堅持把就業再就業工作擺在突出的位置,多渠道、多形式開發就業崗位,鼓勵和扶持自主創業。年內發放小額擔保貸款3000萬元,扶持400人成功創業,帶動2000人實現就業。實施好新型農村牧區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工作,年內將4.8萬農牧民和城鎮居民納入農村養老保險范圍。認真落實農村低保提標政策,年人均保障標準和補助水平分別提高300元,達到2129元和1800元。農村牧區五保集中供養標準年人均提高500元,達到4000元。籌措城鄉醫療救助資金400萬元以上,實現醫療救助對象全覆蓋。積極做好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的擴面和基金征繳及發放工作。
(八)使用好財政扶貧資金,實施好扶貧項目。年計劃投入扶貧資金6060萬元,其中上級投入財政扶貧資金4060萬元,旗本級財政投入2000萬元。一是整村推進工程。扶持9個嘎查村發展種植和養殖業,新建日光溫室90座,食用菌日光溫室50座,購買黃牛328頭,建棚舍0.8萬平方米。二是黃牛養殖連片開發項目。扶持10個嘎查、1200個貧困戶,新發展黃牛養殖3000頭,建棚舍11萬平方米。三是產業化扶貧項目。扶持5個嘎查村新建日光溫室60座,養牛350頭,建棚舍2000平方米。四是勞動力轉移培訓工程。實施“雨露計劃”培訓轉移貧困地區剩余勞動力250人,廣開就業門路,改善培訓條件,提高培訓質量。五是科技扶貧項目。新建蕎麥良種繁育基地1處。六是實施襯膜水稻開發項目。開發襯膜水稻1000畝,打塑管井300眼。七是貧困嘎查村互助資金試點項目。在確保現有32個嘎查村互助資金扶貧項目安全、高效、穩定周轉使用的基礎上,積極爭取新增11個互助資金扶持項目嘎查村。八是移民搬遷工程。在做好2011年-年移民擴鎮項目100個貧困戶搬遷工程的基礎上,積極爭取后續100萬元項目資金及時足額到位。九是小額貸款項目。嚴格操作流程,抓好貸款發放及回收工作,防范風險,確保農戶自立服務社可持續發展,年內完成小額貸款發放3000萬元。十是抓好“兩項制度”有效銜接工作。在完成貧困人口認定的基礎上,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以項目到戶為基本途徑,突出能力建設,完善扶貧到戶措施;對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過低保、救助等方式保障基本生活需要。此外,認真做好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項目的爭取和實施工作。主動與自治區和市扶貧部門溝協調,爭取更多的項目扶持全旗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為扶貧攻堅工作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九)扎實開展社會扶貧,形成扶貧攻堅強大合力。積極探索專項扶貧、行業扶貧與社會扶貧相結合的經驗和作法。主動與自治區工商聯和市直定點幫扶單位對接,實施好幫扶項目,積極溝聯系,爭取更大的支持。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扶貧攻堅,扎實開展“百名干部下基層扶貧增收”活動,各包聯單位幫助嘎查村制定脫貧計劃,扶持嘎查村發展主導產業,確保活動取得實效。實行14名旗級領導包聯14個重點貧困嘎查村,252個部門機關干部包扶2520戶貧困戶,每個干部包扶10戶貧困戶。旗直和駐庫中區市直各部門、單位及企業要抓好包聯扶貧工作,加強規劃指導和組織協調,充分發揮行業優勢,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增強企業社會責任,積極爭取企業和個人參與扶貧,形成更加廣泛的全社會參與扶貧攻堅的強大合力。
四、相關要求
一是進一步加強對扶貧開發工作的領導。緊緊圍繞旗委、旗政府的戰略部署,以改善貧困地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和實現收入穩定持續增長為目標,繼續實行黨政一把手總負責,層層落實責任制。旗委、政府成立由旗委主要領導任組長,旗政府主要領導,旗委、政府分管領導任副組長,旗直及駐庫中區市直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扶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各地、各部門也要成立由主要領導任組長的扶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為扶貧開發工作的扎實有效開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二是整合項目和資金,加大對扶貧攻堅的投入力度。為切實有效解決貧困群眾的脫貧致富問題,今年要積極爭取國家和自治區扶貧項目和資金,有效整合節水灌溉、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生態移民、危土房改造、村水泥路等項目資金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各相關部門、單位要將項目和資金向扶貧開發工作傾斜,向重點整體推進的貧困村集中投入,發揮項目和資金的最大效益。切實加強扶貧開發項目的管理,增強項目管理人員的責任意識,提高扶貧項目資金的管理和使用水平,加強對項目資金的檢查監督,防止資金截留、擠占、挪用,確保項目資金安全、規范運行。
三是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抓好嘎查村“兩委”換屆工作,選好配強村支書和村委會主任,配齊配強嘎查村“兩委”班子,充分發揮村支書和村委會主任扶貧帶頭人的引領作用。強化黨員教育管理,三年內對農村黨員全部輪訓一遍,起到脫貧致富的示范帶頭作用。深入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增強嘎查村“兩委”班子維護穩定的責任,加強對農牧民的培訓,提高廣大農牧民的整體素質,增強貧困群眾的自我發展和脫貧致富的能力。
四是進一步強化對扶貧開發工作的宣傳。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加大對扶貧工作的宣傳力度,營造全社會支持、參與扶貧攻堅的濃厚氛圍。及時宣傳、推廣全旗好的脫貧致富典型和經驗,充分發揮示范引導作用,努力形成全社會關注和關心扶貧開發事業的良好輿論氛圍。
五是加強扶貧工作考核和督查力度。組織部門要將扶貧工作納入到對各鎮和部門的實績考核之中,考核結果作為干部提拔任用的依據之一。旗委、政府督查室要將扶貧工作納入到督查工作的重點,定期不定期地深入到各地、各部門對扶貧工作進行督促檢查,并及時進行報,從而促進扶貧工作的深入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