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生豬產業發展工作實施方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為切實抓好生態養豬建設,實施生豬“三零”工程,又好又快地發展我縣生豬產業,根據州市新村辦《關于印發州市年新農村建設生豬和蔬菜發展工作實施及考評方案的通知》(市新村辦發[]4號)的精神和要求,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標任務
(一)出欄生豬13.5萬頭,比上年增長6%。
(二)琴江鎮新建1個“五位一體”發展模式的生態養豬小區,出欄生豬1萬頭以上。
(三)建設生態養豬小區9個,每個小區新增規模養殖戶2戶以上(含2戶),同時成為縣華豐合作社社員。
(四)實施生豬產業“三零”工程,加強疫病控制、獸藥殘留控制和生豬污染控制,實現生豬養殖“零疫情、零殘留、零污染”目標。
二、主要措施
(一)大力發展“五位一體”養殖小區,引進溫氏“公司+農戶”生豬養殖模式
1.與溫氏集團總部協商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在全縣推廣溫氏生豬養殖模式{龍頭企業+政府+銀行+專業合作社(養殖戶)+基地(小區)}。
2.主動與溫氏公司聯系,洽談合作發展事宜。協助溫氏公司落實專業養殖小區建設地點,搞好土地流轉、“三通一平”工作;開展宣傳發動,落實養戶發展等事宜。
3.抓好生態養殖小區三種模式的試點和推廣。一是小區集中開發模式—由政府牽頭,搞好小區規劃選址、土地流轉和“三通一平”,統一建設糞污處理設施,統一推行生豬標準化生產,每個養豬小區一般以出欄生豬3000-4000頭的規模為主;二是豬—沼—果生態養殖模式—在琴江鎮邱坊村等果園集中連片區,發展果園豬場,實施豬—沼—果配套工程,走農、林、牧結合的生態養殖之路;三是單戶養殖模式—即農戶利用自有空隙地單戶建設豬場。充分發揮我縣丘陵和緩坡多的山區資源優勢,引導以溫氏模式的生豬產業向非水源山地、果園等非禁養區發展,按照土地條件、生態環境以及廢棄物消納能力的要求,建立適度規模的專業養殖示范小區。今年,琴江鎮要新建1個溫氏模式生態養豬示范小區,開展好小區集中養殖試點、示范工作,積累經驗,為全縣其他鄉(鎮)建立生態養豬小區作出示范,樹立榜樣。其他鄉(鎮)要新建一個生態養殖小區,小區內新增年出欄200頭以上的規模養豬戶2戶以上,為今后建立“五位一體”養殖小區打下扎實的基礎。
4.做強做大縣華豐合作社。在擴大規模的基礎上,統一品牌,統一技術,做大銷售網絡,發展我縣生豬產業。
(二)實施“三零”工程,精心打造綠色優質生豬品牌
1.開展試點示范。通過技術創新、項目跟進、集團發展等措施,先行試點,在取得成功經驗的基礎上,以年出欄千頭以上的規模豬場為主,重點推廣生豬養殖零疫情、零殘留、零污染的“三零”技術;年內主抓試點示范豬場13個,其中琴江鎮、高田鎮、橫江鎮各2個,其他鄉(鎮)各1個。
2.狠抓生豬疫病防控,嚴格控制疫情發生。切實落實免疫、消毒、疫情監測、檢疫監督等各項防控措施,堅決打好春季和秋季防疫集中行動戰役,豬瘟、口蹄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等重大動物疫病實行強制免疫,確保免疫密度達到100%,力爭不發生生豬重大疫情;加強規模養殖場的監管和疫情排查,對規模養殖場做到“五查三下達”(查防疫條件、查免疫記錄、查養殖檔案、查無害化處理設施、查防疫制度是否健全和下達疫情排查確認書、強制免疫通知書及防疫條件整改通知書);加強疫病監測預警和動物標識及可追溯體系建設,強化應急準備,果斷處置突發疫情,確保疫情不擴散蔓延,確保生豬產業安全發展。
3.強化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嚴格控制藥物殘留。規范飼料中藥物和相關添加劑的使用,嚴格執行休藥期,制定合理的用藥方案,減少抗生素的使用,通過生產環境、疫病、藥殘全過程的檢測和監測,取得綠色或無公害農產品安全認證;督促已列為今年的試點示范場使用由“三零”工程配套生產的“零殘留”飼料,嚴格控制抗生素用量,確保肉食品無殘留和安全;推進“瘦肉精”監管工作常態化、規范化,從飼料、養殖、收購、販運、屠宰等各環節,實現動物產品質量安全的有效監管,確保全縣畜產品質量安全。畜牧獸醫管理部門與飼料生產企業、大中型規模養殖場(戶)簽訂不添加飼喂“瘦肉精”等違禁藥品承諾書,加大違法案件查處力度;縣財政安排“瘦肉精”專項檢測經費,確保“瘦肉精”監管工作順利開展。
4.加強養殖清潔生產,嚴格控制養殖污染。開展宣傳教育活動,營造深厚的養殖清潔生產氛圍,提高保護生態環境的責任意識和自覺性;根據生態環境控制養殖規模,發展適度養殖,防止盲目擴大生產規模;建立環保審批和農業部門登記備案制度,嚴格建設標準,新建養殖場要依據防疫合格和環保前置的原則建設,對沒有配套建設糞污處理設施的豬場,或設施未能正常投入使用的,動物防疫部門不得發放《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督促現有糞污處理設施和處理能力尚未到位的養殖場,加快防疫設施和糞污處理設施的改造;沒有完成糞污處理設施改造的代養戶,公司暫停供應豬苗,合作社開除其社員資格,農業部門限止其飼養;對年出欄千頭以上的規模養殖場(戶)實行專項治理,轄區內所有年出欄千頭以上規模豬場全部要開展糞污治理工作,確保到年底實現達標排放;積極推廣各類形式的治污模式、生物發酵床零排放模式和“豬—沼—果(漁、蓮、菜)”立體種養模式;對采用“豬—沼—果”模式的養殖戶,嚴格實行養殖規模與沼氣池容積相配套,對沼液進行有效處理,確保糞污得到治理和消納,實現達標排放或綜合利用。
(三)強化組織領導,落實優惠政策,為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保障
1.建立組織保障體系。成立以縣政府分管領導為組長,縣委農工部、縣發改委、財政局、農糧局、國土局、林業局、環保局等單位主要領導為成員的生態養豬小區建設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于縣農糧局,由溫小碧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各鄉(鎮)要高度重視,把生豬產業發展工作擺上更加重要位置,切實加強領導,做到政府分管領導親自抓;要建立溫氏“五位一體”發展模式生態養豬小區建設工作專門機構,做到有組織實施的機構、有專門負責的工作人員;要制訂切實可行的鄉(鎮)生豬產業發展的年度工作實施方案,采取有力措施,狠抓工作落實。
2.切實加大資金扶持力度。縣財政設立一定的生豬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主要用于防疫經費、技術培訓、發酵床養豬的菌種補貼、市場平臺建設,建立獎勵基金以及溫氏發展模式的生態養豬小區土地整理(“三通一平”)和統一糞污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要積極爭取銀行的大力支持,創新融資模式,組建生豬貸款聯合擔保基金,通過銀行授信,用于新發展養殖戶的欄舍建設貸款。
3.切實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縣發改、農糧、農業綜合開發、扶貧等部門要積極向上爭取項目,對適度規模養殖、標準化生產、種豬擴繁場建設等項目要優先申報。農糧、國土部門要協助搞好龍頭企業種豬場建設和代養戶欄舍建設的土地流轉;國土部門對豬場建設用地要簡化審批程序,減免審批費用;林業部門對豬場建設占用林地要簡化審批程序,減免審批費用,對欄舍建設所需的林木用材要給予砍伐指標,優惠有關費用。
三、考評考核
(一)考評內容
主要考核溫氏模式“五位一體”生態養豬小區建設,“三零”工程實施以及產業發展保障體系建設等三個方面。
(二)考評方法
縣里成立生豬發展工作考評小組,采取“一支隊伍、一個標準、全程督查、統一考評”,通過實地察看、查閱文件資料、隨機抽樣養殖戶、檢查進帳憑證等形式進行打分。
(三)考分設置
總分為100分,其中:
1.“五位一體”生態養豬小區建設(40分);
2.實施“三零”工程(50分);
3.產業發展組織體系建設(10分)。
(四)考評細則及評分標準
1.“五位一體”生態養豬小區建設(40分)
(1)每個鄉(鎮)要下發對畜牧業發展建設用地免收費用等優惠政策的文件(10分)。
(2)每鄉(鎮)完成1個生態養豬小區建設(其中琴江鎮建設一個“五位一體”養殖小區),得20分。以縣里組織的驗收為準,驗收標準另行規定。
(3)鄉(鎮)政府落實專業養殖小區建設地點,搞好土地流轉等工作,得10分。以考核情況為依據。
2.“三零”工程(50分)
(1)生豬疫病防控(20分)
口蹄疫和豬瘟免疫密度達100%,得5分,每少一個百分點扣0.5分,扣完為止;免疫抗體監督合格率達到80%以上,得10分。抗體監測合格率不達標者,每少1個百分點扣1分,扣完為止。對規模養豬場開展了監管,得5分,否則不得分。
(2)藥物殘留控制(15分)
養殖環節開展檢測工作,得5分,否則不得分;定點屠宰場開展檢測工作,并保證抽檢率不少于10%,得5分,否則按抽檢比率進行扣分。以畜牧獸醫局和定點屠宰檢測記錄為準。
(3)養殖污染治理(15分)以年底前轄區內所有生豬年出欄千頭以上的規模豬場(含省農業廳下達的第二批清潔生產治理對象)開展養殖污染治理工作,得5分,每少一家按比例扣分;全部通過環保、農業污染源辦驗收,實現達標排放的得10分,少達標按比例扣分。
(4)加減分
配合、督促示范場使用“零殘留”飼料以及疫病控制、實現排污達標初步完成“三零”要求為考核依據,視考核情況進行加分。滿分為10分。
做好“三零”肉食品直銷超市建設等方面的試點工作,視考核情況加分。滿分為10分。
3.產業發展保障體系建設(10分)
(1)成立生豬生態養殖小區建設工作專門機構得5分,否則不得分。
(2)制訂生豬產業年度工作實施方案得5分,否則不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