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考試前的心理調適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考場上的競爭,不僅僅是知識、技能的角逐,也是心理狀況的較量。每年高考中,總有很多“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取得輝煌成績,同樣,也總有一些“尖子”“失手落馬”,這主要是心理狀態好壞決定的。前者輕輕松松,沒有壓力,超水平發揮;后者驚慌、恐懼、神經衰弱等,水平沒有體現,這是很令人遺憾的。所以,擁有良好的心理狀態,是每個考生的愿望。
一.怎樣才能具備良好的考試心態
1.正確地進行自我評價和自我分析,準確了解自己,建立合理的奮斗目標。建立合理的奮斗目標是解除心理顧慮第一步。高考中,大部分人是定高了目標,這個目標很難實現,在心理上自然而然地產生恐懼感。另外一部分人雖然沒有明確地定下目標,但總幻想有奇跡的出現。幻想顯耀的名牌大學,這可以理解,但不必要,因為它增加了思想負擔。正確的目標確定,有賴于自我評價和自我分析的準確。應對自己的水平、在班級名次、各科的優劣作客觀的分析,根據這個分析,務實地定一個目標。目標是建立在能力基礎上的,就多了一份現實,少了一份幻想,考起試來踏實得多。
2.以心理狀態積極、健康的人為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話有一定道理。榜樣往往就在你身邊,這些同學樂觀、信心十足、不怕失敗,你不妨在心中暗暗向他學習,把他變成激勵者、組織者,行為的評定者。也可以與他多多談話,體會那種良好的心理狀態。榜樣還有書本上的、影視中的優秀人物,遇險不驚、沉著機智是他們的優點,這正是在高考臨場中需立的典范。在心中樹立他們的形象。
3.有意克制不良心理活動,使之向良好心理活動轉化。有些同學的心理狀態是波浪式的,時好時壞,自己也深為苦惱。這是不良心理與良好心理進行沖突、進行斗爭的結果,有時良性的占據主導地位,有時反之。那么,考生可以做的是加速思想轉變,克服不良心理活動的出現,當心里一冒出恐懼、煩躁等不良行思時,便將之克制,或通過轉移注意力把它淡化。要形成一種習慣。因為這帶有強制性,開始幾天困難較大,然后才可漸入佳境。
4.增加愉快的情緒體驗,在學習生活中尋找樂趣。學習的某些失敗肯定存在的,失意也是正常的。高考復習,更是充滿酸甜苦辣。考生不要把心思全放在分數上,應盡量增加生活的情趣,讓自己有更多的愉快情緒體驗。只要你肯發現,即使在“沉悶”的課堂也有很多新鮮事,“枯燥”的復習也有許多樂趣。考得不好不高興,考得好就應笑一笑了!考得“砸”的卷子里頭,不也有解得很妙的題目嗎?適當的體育運動、文娛活動、課余活動中,笑聲真不少!所以說,考生要放松緊繃的神經,體驗到生活學習的精彩!
5.杜絕激動,付之幽默。考生的不良心理狀況,很多是由于平時做出的努力沒達到目的,“刺”入心中,轉而陷入激動狀態,久久不能平息。復習到高考,不合意的事情連綿不斷,就越易陷入激動,陷得越深,又越難平息,惡性循環下去會逐漸導致高考時的神經衰弱。因此,考生面對平時的失望現象時,一方面要能客觀分析面前的事實,同時又不讓自己陷入激動情緒,最好以幽默態度對付,一笑了之,這可以使本來緊張的情緒變得輕松。考生學會以微笑對付平時的小困難,才能以微笑對待高考大事。
6.給過去的失敗歸因。害怕擔心是不必要的,但怎樣消除擔心害怕呢?重要方法之一是對過去失敗正確歸因。它是怎樣引起的?知識不牢,反應不快、心里急躁、身體不適、外人干擾……考生對過去失敗正確歸因,能夠客觀、正確地認識過去的失怕,丟掉模糊不清的擔憂、擺脫失敗陰影,把考生的心理活動與客觀事聯系起來、總結經驗教訓,走向成功。
7.表現不良心理。復習考試的種種煩悶,苦惱、痛苦,考生還可以把它表現出來。第一,請老師、家長和朋友幫助。考生大可不必認為傾訴不良心理狀態不好意思。請他們幫助、疏導,大腦變得清醒,心靈也得到了慰藉;第二自我宣泄。放聲大哭、劇烈體育運動等,都已證明是調節不良心理的好辦法。
二.臨考心理調適
1.調控情緒
在人的心理世界中,情緒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像是染色劑,使人的學習、生活染上各種各樣的色彩;它又似加速器,使人的學習活動加速或減速地進行。我們需要積極、快樂的情緒,它是獲得學習成功的動力。
(1)情感樂觀、思維活躍
有人說:情緒是思維的催化劑,思維能力可以通過情緒的調節而顯示出更高的效應,人也會因此顯得更聰明、更能干。積極的情緒可使人精神振奮、想象豐富、思維敏捷、富有信心。消極的情緒則使人感到學習枯燥無味、想象貧乏、思維遲鈍、心灰意懶。高高興興地學和愁眉苦臉地學,效果大不一樣。心情高興時,會增強學習的信心和興趣,產生學習新知識的強烈愿望,會感到大腦象海綿吸水一樣,比較容易把知識"吸"進去。而煩惱、焦慮、愁悶、恐懼時,會降低學習的愿望和興趣,抑制思維活動,從而影響智力發展。
(2)適度焦慮、激發動機
有些同學因前階段的成績不理想而擔憂,害怕看到家長失望的目光,眼看離高考越來越近,心里一點底兒也沒有,雖然天天挑燈夜戰到深夜,但效率不高,睡眠質量不高,常作惡夢,第二天頭腦昏沉沉的...。看來過重的學習負擔、心理壓力、家長和社會過高的期望已使這些同學的情緒處于過分焦慮狀態。
焦慮指對個人的自尊心構成威脅的情境產生的擔憂反應或反應傾向。其實學習需要一定程度的焦慮,心理學試驗表明:焦慮水平與學習成績呈倒"u"形關系。無焦慮或焦慮水平過低,學習無緊迫感,對什么都無所謂,肯定學不好;而焦慮水平過高,人的精神極度緊張,又會影響正常的思維;只有處于中等焦慮水平的同學激發內在的學習動機,變壓力為動力,學習效果最好。這就提醒我們要調控情緒,使之保持適度焦慮,客觀地認識自我,在學習中揚長糾短,講究學習方法,為實現理想的目標堅持不懈地奮進、拼博。
(3)積極暗示、挖掘潛能
消除過分焦慮可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大家都有這樣的體會,一個人總是沉浸在不愉快的回憶中或滿腦子都在想我怎么學不好、記不住時,情緒肯定低落、焦慮,且效率不高。因為這種心態不利于大腦正常發揮作用。同學們要學會自我調節,當你坐在書桌前開始學習時,腦海中先浮現出令你最自豪、最愉快的畫面一分鐘,并在心中默念三遍:"考試前我一定能復習好"、"我絕對有能力學習好",然后充滿信心、精神振奮的投入學習,不妨試試,會有明顯的效果。因為在我們每位同學的體內都有一顆成功的種子,也許有的還在休眠,快些把它喚醒,它會把你帶到成功的高峰。積極的自我心理暗示有助于增強自信、排除焦慮,充分挖掘潛能,提高復習學習效率。
2.增強自信
據心理學家測試。75%的學生臨考前都有緊張、焦慮、恐慌情緒,面對決定人生前途的高考,學生的精神壓力、心理負擔很重,因此容易怯場。如:一進考場心跳加快,頭腦暈乎乎的,面對試卷,腦海中一片空白,一走出考場,又感到題題會解,但一切已追悔莫及。考試結果也說明,許多同學落榜,并不全是因為考題太難,而是因為思想過于緊張,從而導致記憶混亂、思維阻滯而發生失誤。可見考場不只是對考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驗,更是對考生有無良好心理素質的考驗。
三.防止考場怯場的心理調適
分析考試怯場的原因主要來自三方面:一是外界干擾:當人們進行思維活動時,突然遇到新異或強烈的刺激,會使原來的思維活動受到抑制。如考場的嚴肅氣氛、監考人員冷峻的表情或生硬的態度,父母的叮嚀:"你進這所學校不容易,化了很大的代價,這可是人生的關鍵一博,事關你個人的前途..."這些都會給考生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一旦遇到小小的麻煩,情緒越加緊張,促成怯場。二是缺乏自信:有些考生,尤其是性格較懦弱,多次受過挫折的考生,常常自我懷疑,即使有把握的問題,也顯得猶豫不決,不敢相信自已。如果見到陌生題或難題更是誠惶誠恐,亂了方寸。三是腦過度的興奮,大腦神經細胞的興奮性有一定的限度,為了防止大腦神經細胞過度受損,大腦會自動轉入抑制,阻止回憶活動。有些考生考前開夜車,用腦過度,睡眠不足,加上心理緊張,引起回憶反應暫時抑制,造成怯場。
防止考場怯場的策略:
1.考前兩天:增強自信、擇要復習。考前復習要有所側重,只要檢查一下重點內容是否基本弄清就可以了。所謂重點:一是老師明確指定和反復強調的重點內容;二是自己最薄弱的、經常出錯的地方。如確認這些方面已沒有問題,就可以安下心來,并反復暗示自己"復習很充分,一定會考好的"。
2.考試前夕:睡眠充足、情緒愉悅。在有了信心之后,考試前夕的休息十分重要,切莫在考試前夜以犧牲睡眠時間去復習,這是得不償失的。因此臨考前夕,要盡情放松,看看花草散散步,減輕心理緊張度,聽聽音樂愉悅心情,打打球調劑大腦,早些休息...一定要避免思考過多,精疲力竭。同時家長要盡量為孩子創造一種和諧、輕松、愉悅、安靜的家庭氛圍,不要用言語刺激孩子,給予積極暗示:"你行,一定行!"讓孩子充滿自信地步入考場,因為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素。
3.考試當天:從容安排、沉著鎮靜。吃早吃好、欣賞音樂、檢查準考證、文具用品等是否帶全、適時到校、緩行忌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