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街道工作委員會基層黨組織事跡材料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根據中央和省、市、區委的部署,街道黨工委把創先爭優活動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街道社區黨建工作的重要載體,作為服務居民群眾的重要途徑。深化拓展“五園一灣”黨建工作品牌,打造了“愛心聯盟店”、“五彩連心卡”、“七民工程”等各具特色的惠民服務品牌,有力地促進了街道社區黨建工作的開展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全面進步。街道先后獲得了“國家級充分就業示范社區”、“省級文明街道”、“全省城市社區黨的建設示范點”、“五好街道黨工委”等60余個榮譽稱號。
樓院黨小組,奉獻在社區
街道黨工委針對轄區單位多、人口多、下崗失業人員多,社情復雜,居民訴求多的實際情況,不斷探索收集民情民生的新方法,暢通社情民意收集渠道,認真解決影響社會穩定的突出問題,確保轄區和諧穩定、群眾安居樂業。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例如,今年已73歲的黃曉中老人雖然年逾古稀,已到了該頤養天年的時候,但他自從擔任樓院黨小組長以來,整日為樓院居民的急事難事操心,從沒想過要閑下來。只要是他“管轄”的小區樓院,不管是哪家的大小事,他都會熱心幫助,黃曉中老人常說“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是黨員就要樹立旗幟,就要奉獻百姓!”
五彩連心卡切實解民困
街道黨工委以“關注、關愛、救助”為服務理念,在居民群眾中創設了一系列惠民服務新載體,努力追求實現“服務無終點、惠民無止境”的職責。通過開展“五彩連心卡”,為街道轄區不同困難群體提供個性化菜單式服務。在活動中,我們得知轄區居民鮮建偉因有吸毒史,造成他連續多年沒有找到工作,由于丈夫曾有吸毒史,妻子又是文盲,雙方都一直處于無業狀態,每個月只能依靠政府發放的低保金過生活,造成一雙兒女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機會。得知此事后,街道黨工委積極與轄區內井兒街民族幼兒園進行協商,希望能夠解決其兒女的入托受教育問題。當街道領導向園長講述完鮮建偉一家人的情況后,園長立刻決定與鮮建偉一家見面了解詳細情況。當詳細聆聽了鮮建偉一家的困難情況。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家庭困難導致的孩子教育受阻問題,經街道社區、幼兒園協商,共同提出解決方案。一方面,幼兒園免去一雙兒女的所有教學費用,使孩子享受教育的權利和機會;另一方面由于孩子母親是文盲,一直無業,正巧幼兒園飯堂缺一幫廚,孩子母親也非常愿意在幼兒園飯堂工作,經協商園長決定每月另給孩子母親800元工資。當鮮建偉聽到解決方案時,激動地說:“感謝黨、感謝政府,感謝街道全體干部對我的關心和幫助,沒有你們就沒有我的今天!”
“五園一灣”,打造品牌
街道黨工委突出“陽光透明、服務居民”這一主題,完善服務機制,創新服務平臺,提高服務效能,著力密切黨群關系,做到了黨心民心社區行。通過搭建平臺,將區域內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納入到區域化黨建大格局,動員組織到社區樓院這一為民服務的第一線。在轄區黨員中開展了“一名黨員一面旗、服務奉獻在社區”黨員旗幟工程。根據轄區黨員的居住分布情況劃分區域,成立樓棟黨小組,選出身體較好、熱心服務居民的146名離退休老黨員,擔任樓棟黨小組長,并統一制作了公示牌,將樓棟黨員的身份亮出來。開通了征求意見箱、居民熱線電話、電子信箱,開展了“敲敲門、談談心”活動,讓黨小組長深入居民家中,了解居民的真實意愿。通過敲門談心活動,將654戶困難家庭、1325人納入城市低保,為86戶住房困難群眾申請了廉租住房,對口幫扶50戶特困殘疾人家庭,解決就業再就業862人。依托區虛擬養老院開設了“金色晚年”愛心餐廳,免費為轄區“三無”老人提供餐飲服務,切實解決老人的實際困難,做到貼心服務。
實行惠民,贏得民心
街道黨工委始終把握“陽光透明、溫暖百姓,365天天天有服務”這一主題,把居民群眾的滿意作為我們的最終目的,通過創新服務平臺,創建溫馨環境,提高服務效能。著力構建“一次性告知、一站式辦理、一條龍服務”的民生事務“快車道”。將涉及民生事務的30余項工作進行梳理,制作了簡潔明了的工作流程單,在街道建成300多平方米的政務大廳,將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通過LED電子顯示屏、觸摸屏向居民公開,樹立了文明、高效的街道服務窗口新形象,贏得了居民群眾的普遍贊賞。
“七民工程”,打造和諧
街道黨工委堅持從單位黨組織和廣大黨員與居民群眾的所思、所盼、所需、所求出發,在服務群眾中創先進、爭優秀。街道成立全市首家“黨員服務中心”,五個社區成立黨員服務站以及黨員志愿者服務隊伍,形成以街道黨員服務中心為指導,社區黨員服務站、黨員志愿者服務隊伍為依托的“一個中心、兩個支撐點”黨員志愿者工作平臺網絡,有效確立并鞏固了區域黨建共贏發展格局。截止目前,共有43個黨組織、36只志愿者隊伍,800多名黨員、30名入黨積極分子認領了維護穩定、扶貧濟困、城市管理、戒毒幫教等433個崗位。通過活動的開展,大力推介宣傳在創先爭優活動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用身邊的事感染身邊的人,形成了“比學趕超幫”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