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電力學院領導先進事跡材料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電力學院領導先進事跡材料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電力學院領導先進事跡材料

1953年7月出生,省優秀校長,省電力公司勞動模范、優秀共產黨員。1978年大學畢業后分配到電力高級技工學校工作,先后任教師、教研副組長、副校長、校長等職務,2003年8月任電力職業技術學院院長。短短一年多時間,電力職業技術學院面積擴大至600多畝,在校學生由不到3000人擴充至近萬人,生源遍布全國27個省市自治區。

踐行“三個代表”

記省電力職業技術學院院長張

張,一位優秀的電工教師。1998年8月,45歲的他擔任電力高級技校校長;2003年8月調任電力職業技術學院院長。數年來,他以百折不撓的精神投身改革大潮,把一腔熱情傾注于摯愛的職教事業。他不倦地學習、不懈地追求、不斷地開拓,一步一個腳印地踐行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被職工群眾稱為“改革的校長、吃苦的校長、廉政的校長、實干的校長”。

銳意改革,敢為人先——張帶領教職員工以全新的理念闖蕩市場,走出一條創新之路

1999年的一個秋日,時任電力高級技校校長的張,乘車經過一座立交橋時,看見南來北往的車輛游龍一般,從一個個道口進,又從一個個道口出。他若有所思,眼睛一亮,一個靈感跳進他的腦海。

連夜,張召開班子成員會議,他態度謙和自信,語言清晰簡潔:“面對全國職教滑坡的嚴峻形勢,我們要走出低谷,就必須建立一個‘多進口’、‘多出口’的立交橋:一方面加大市場拓展力度,爭取生源,疏通就業渠道;另一方面搞活培訓機制,長期的、短期的、行業內的、行業外的都可以搞;三是和名校名企實行聯合辦學,為其他行業或院校輸送人才。”

張說這話決不是信口開河。上任一年多,正逢全國大專、技校招生形勢十分嚴峻,省電力公司停止計劃招生。面對學校的困境,張的第一反應是:“不能光抱著電力系統一條腿,而要面對市場求發展,實現多條腿走路。”班子成員經過討論,達成共識,理出了深化改革、直面市場的發展思路。

隨后,張又自我加壓,提出了“更新觀念、抓住機遇、穩中求進、辦出特色”的辦學方針,要求學校的每一位干部員工轉變觀念,邁步市場。

在停止計劃招生的第一年,即1999年下半年,張就和班子成員商定面向社會自行招兩個班----學校師資力量最雄厚的“電子電工”專業班。正如張所期待的,80多名學員尚未畢業就全部被珠海、深圳的四、五星級賓館和加工企業提前“訂購”一空。

張的精心謀劃使技校闖蕩市場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作為全國電力職業教育系統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初嘗了味道的鮮美,同時也更深刻地理解了市場的艱辛和道路的漫長。

電力高級技校增掛電力技術學院的牌子后,面對教育體制和電力體制改革的雙重壓力,張經常對同事們說:“市場需求就是辦學方向,企業滿意就是質量標準,服務經濟就是辦學目標。”隨著國家電力體制改革的深入,特別是“廠網分開”后,發電企業與電網企業完全分離,如果丟失發電企業的職業培訓、技能鑒定等,學校就丟失了一大塊市場份額。于是,張和學校領導班子提出了“立足行業搞培訓,面對市場求拓展”的辦學雙贏戰略。他們以“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質量辦學、高效能管理”為思路,在學校建立并完善了教學質量評估體系,形成了“特色、規范、質量、效益”的辦學特色,辦學向“培訓結構多元化、專業設置復合化、辦學層次高移化、技能特色穩固化”全面推進。

2001年,張得知一個信息:全國數控技術人才出現斷層,在經濟發達的浙江、深圳、上海、山東等沿海地區尤為明顯。浙江10余家企業,最高月薪承諾達6000元,卻沒有招聘到符合條件的技術工人。在實力和規模躋身全國前列的杭州汽輪機廠,數控技工的缺口大約就有260人左右。

“開辦數控專業,為我國制造業輸送技術人才,也為學校的未來拓展一片新的空間。”說干就干,張又沒日沒夜地忙開了。擬定計劃、培訓教師、編制教材、安排教室、添置設施、招生宣傳、落實就業,每一個環節都浸透了他的智慧和心血。數控教研組共投入230萬元,第一年招了3個班,畢業生成了全國各大企業的搶手貨。這個專業也成為技校的優勢專業和品牌專業,在全省技校的學科內遙遙領先。

在招生大戰中,技校打出“領著您的孩子,來學校看看”、“培養一名學生、造福一個家庭”的口號,以完備的硬件、真誠的服務來換取家長的放心和學員的滿意。那次在婺源招了50名學生,家長們要求學校派車接送,張毫不猶豫地停掉了學校的交通車。50多名學子興高采烈地坐上了“專車”,一路歡歌來到學校,身后留下了家長們的一片感嘆:我們的選擇沒錯!

在張和全體師生員工的共同努力下,電力高級技校招生數量逐年穩步上升,僅2003年下半年,該校在社會上招生就達1000人,生源遍及全國10多個省市,為學校的生存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從電力高級技校畢業的學員,經過上級勞動部門嚴格考核,理論和技能全部達到中級以上技工水平。學員領到技工證書后,張并沒有撒手不管,而是千方百計為他們尋找出路,推薦理想的工作單位。廣東省高級技工學校領導被張的誠信、執著所感動,順利達成協議:電力高級技校學生在就讀一年半后,再到廣東就讀半年,畢業時直接推薦到沿海城市工作。如今,電力高級技校的畢業生在TCL、晨鳴紙業、上海外高橋集團等100余家知名企業的重要崗位上工作。

外闖市場的同時,張不忘狠抓學校內部的改革。他深知外因要通過內因起作用,如果面對瞬息萬變的新形勢,學校仍抱守著舊的教學、后勤、人事體制,就無法發揮教職員工和廣大學員的主觀能動性,也無法讓已經開辟的市場保持“旺銷”的態勢。

在技校,他把原來每周5天的作息時間改為5天半,在學期總課時不減少、教學質量有保證的基礎上,提前近十天時間放假。這樣一來,學生周末的一些“遠行計劃”就無法實施,有效地避免了那種周五晚上離校、周一早上返校的不良現象,遏制了學生的浮躁情緒,維護了學校的教學秩序;同時,提前放假十來天,可節省水電費和管理費用2萬余元,為學校增收節支。

到電力職業技術學院任職后,張發現一年的水電費高達200余萬元,日用水量竟達2900噸,相當于學校每名學生一天用了一噸水!連續幾天幾夜,張巡走在學校的教學樓、食堂、學生公寓之間,終于發現了問題的癥結:學院竟有很多水龍頭每天24小時在“長流水”!他震驚了,隨即迅速采取系列措施。一個月之后,與去年相比學院每月減少水電費5.1萬元。

2003年8月23日,是張調任電力職業技術學院上班的第一天,當他快到院門口時,遠遠看見幾名年輕人背著行李匆匆離去。“正是開學的日子,這里面一定有情況!”張敏銳地意識到。他快步迎上前去,詢問原因。原來這是幾個準備來學校報到的新生,他們告訴張:看了學校的環境和教學、后勤管理,覺得不太理想,準備另擇學校。張馬上說:“我就是這個學院的新院長,學院條件雖然差一點,但我愿意和你們一道,齊心協力把學院建設好,我相信有你們和廣大學員的參與,學院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張的真誠感動了他們,最后三個年輕人毅然留了下來。

要留住學生,不能光停留在語言上,還得落實在行動上。到電力職業技術學院上任伊始,張就和班子成員商定,大膽購進654畝教學用地,擴大教學規模,提升教學層次。2003年10月10日,申報的654畝教學用地通過審批。加上現有占地340畝,該院占地面積逾千畝,可以和省內重點院校相比肩!張打算把她建成“工業加工中心”,這樣既可供學生實習,又能生產產品,形成產業鏈。有這樣一個“產教研”相結合的宏偉藍圖,不怕學員不動心!

同時,張吸納各方建議,提出了“堅持一個根本、抓住兩大關鍵、實施三大戰略、做好四篇文章、形成五大特色”的辦學思路。他的宏偉目標是:5年后建成占地1千畝、擁有學員1萬人的一流大學。面對前行路上的重重困難,張卻信心百倍:“我準備脫一層皮、掉一身肉。”“辦學好比農民種莊稼,只有全心付出,才能有所收成”。

他的開拓、拼搏精神贏來了教職工和學員的一片贊嘆聲,大家覺得:新院長,能干實事,會動真格,學院大有希望。他告誡大家:“一要認識到沒有退路,二是不能等待,三要趕快投入到你的工作中去。”

“學院只有得到企業認可,定單培訓才會成為可能;學院只有得到學生認可,家長才會送子上門;學院只有得到社會認可,生存空間才能拓展。”這是張常掛在口頭上的一句話,為了這句話,張到職院三個月就瘦了八斤;為了這句話,張嘔心瀝血,矢志不渝!

平靜的電力職業技術學院開始沸騰了:一些在后勤服務崗位工作的員工紛紛要求上教學第一線,一些調離學院的教學骨干又要求調回來,久違的第二課堂——各種講座吸引了莘莘學子,點亮了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的夜色。

實干創業,廉潔奉公——張以滿腔熱忱傾注于電力職教事業,把自己的一切獻給了學校

1978年,從南京工學院機電系畢業的張背著簡單的行囊,來到當時位于景德鎮市郊區的省電力技校任教。他心情激越,躊躇滿志,絲毫不因條件的簡陋而懷疑自己的選擇。連綿的群山銘記著他的誓言: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當一名人民的好教師。

回顧往事,恍若昨日:1982年,電力技校搬遷到南昌岱山,他在電工教研組任教。由于全身投入,準備充分,他的每一堂課都深受學生歡迎。八尺黑板成為他耕耘的沃野,三尺講臺成為他揮灑青春的樂土。他連續15年擔任一線電工教學任務,教學成績連年居華中網局同類學校的前列。隨后擔任電工教研組長,成為全校知名的電工骨干教師。

十余年如一日,他甘守清貧,淡泊明志,牢牢扎根在電工教學這片土地上,為電力技校教學事業盡力盡責。

同學們記憶猶新:張老師上課向學生們鞠躬回禮,頭是一定要碰到講桌上的。那標準的90度彎腰,凝聚了對學生們無私的愛心和無比的尊重。

同事們目睹耳聞:張老師沒有“百分之一千”的準備,不會打開課本;盡管他有多年教齡,但為了把書教得更好,總是四處尋覓最新版本的工具書,不斷更新知識。

同行們刮目相看:1988年,華中網局14所電力技校聯辦電工課競賽,電力技校獲得團體第一、單項第一的好成績,并成為唯一全班及格的學校;1993年華東六省一市技校電工知識競賽,電力技校又獲一等獎。那課,都是由張執教的。

原電力技校黨辦主任的腦海里有著永遠揮之不去的一幕:在四面漏風的南昌新溪橋糧食倉庫,張重病癱瘓在床的愛人謝小文滿臉是淚:“老張好幾天沒回來了,我呢,只有頭和手還能動彈。”那些日子,張正忙著賽前為學生進行模擬考試、強化訓練。

擔任校領導后,他更是拋家不顧,全身心撲在工作上。好在愛人病愈康復,用孱弱的雙肩挑起了生活重擔。知夫莫若妻,用謝小文的話來說:“對我家的那個工作狂,我心里能理解,只能用‘承包家務’的方式來給他一些支持!”在一次閑聊中,謝小文道出她對幸福的深刻理解:“我最大的幸福就是全家人在一塊,吃我燒的飯菜,陪我打毛衣、看電視。”她的付出,贏來了“省十大賢內助”的光榮稱號。張的兒子,初中三年一直都是南昌市三好學生,成績優異,可到了高中,由于張顧不上輔導和教育,他的成績逐漸退步,以致高考成績不理想。一說起這,張心中有著止不住的遺憾。然而遺憾歸遺憾,張仍把電力職教事業放在生命的第一位,化對家人的愧疚為動力,把自己的一切獻給學校。

有一次,一位中層干部深夜12點打電話到張家里,被告知出差未歸。哪知第二天,張跟往常一樣早早出現在辦公室。這位干部詫異地詢問,張若無其事地笑笑:“昨天夜里4點趕回來的。”原來張出差凌晨歸來,稍作休息又來上班。他,就是這樣不知疲倦!

為感激張的悉心教導,學生和家長送來了茶葉、高級襯衣、項鏈等,每次他都通過校辦工作人員給退了回去;他愛人住院,聞訊前往醫院看望的員工紛紛送上禮品,送上對張的一份敬意。事后,他也讓辦公室一一退還。對此,有人在背后說他是沽名釣譽,張只是淡淡一笑:“我只想為學院做些實實在在的事。我做的一切都是我應該做的。”

有一次,張和幾位中層干部到贛州出差,車行半途,已近中午,張叫司機在105國道邊上隨便找了一家小店就餐,一餐下來才花了20多元。他就是這么一個人,為了學校的發展,他總是一分錢掰兩半花,特別是對自己嚴格要求,從不浪費一分錢。據知情人介紹,在張的辦公桌里有一袋發票,估計有不下一萬元,那是張公差中發生的一些費用。張認為,市場開拓中必要的公關費用是正常的。辦公室人員好幾次提出要拿去“處理”掉,但都被張以“等學校有關費用報銷規范以后”和“經濟狀況好了再說”為由而擱置,但當他調離技工學校時,又以“現在更不好報銷”為由而婉拒。

如果說字典里的“執著”是鍥而不舍,那么張的執著還傾注了獻身精神。技工學校籌建變電仿真機的可行性報告審批后,資金尚有一大缺口。為了節省費用,鍛煉隊伍,張決定自行設計自行安裝。本來,從電力的情況出發,搞三個電壓等級的就夠了,但他想到基礎建設是百年大計,從長遠和全面考慮,只有建成既有針對性又有先進性的一流仿真機,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爭取主動,而這樣資金就更成問題了。后來,他從三峽工程的建設中得到了啟發:用前期工程創造的效益,為后期工程建設服務。于是,張和大家一起投入了500千伏、220千伏、110千伏、35千伏和10千伏五個電壓等級的變電仿真設計。當400多張圖紙呈現在人們面前,透過那厚厚一摞圖紙,人們仿佛又看到了他們所經歷的多少個不眠之夜,多少回艱難曲折。

作為一校之長,總有許多事在等著張,大到學校的發展,小到給老師送喉片。暑期,仿真機設備安裝進入關鍵階段,張卻揮汗如雨,光著膀子干上了。沒有假日,沒有報酬,幾卡車的大件全部自行卸貨自行安裝,4000多米線自己接,五六公里電纜自己敷。2000年12月仿真機投入試運行,該工程實際投資額為370萬元。而據權威人士分析:想完成這樣一個與國內外同類系統相比,有六方面獨創性而奠定其先進地位的大項目,至少需要1000萬元。他們創造了奇跡!

這個奇跡的背后,張毫無保留地奉獻著自己:平時紅光滿面的他看似一座鐵塔,其實高血壓、高血脂、高膽固醇等毛病早就纏上了他。在超負荷、無規律的“運轉”中,張常感不適,一量血壓就是210/120mmhg。他悄悄住進醫院,僅兩天又悄悄出現在安裝現場,誰也不知道發生過什么。

創業是艱辛的,也是難忘的。張最難忘的,是他親手建成的500千伏變電仿真系統,當這個系統被評為“省電力系統科技進步一等獎”的那一刻,當投入試運行機組歡快轟鳴職工歡呼雀躍的那一刻,當中國工程院院士薛禹勝宣布該系統通過科技成果鑒定的那一刻。張的眼睛濕潤了。

成功永遠屬于不懈努力、辛勤工作的人。張贏得了組織的信任和社會的尊敬,2001年,他被省教育委員會、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授予“省優秀校長”榮譽稱號。電力高級技校被國家教育部、原國家經貿委、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聯合授予“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稱號,這在省職教系統是唯一的一家,在全國電力系統職教學校中也是唯一的一家!

以人為本,關愛師生——張的心中時時想著是廣大師生員工的利益,甘愿化作一片綠蔭,為他們遮陽擋風。

在采訪過程中,張深情地說:“教職員工,是教職員工創造了學校的輝煌,我個人只是盡了一名領導者的責任,我付出的只是一個‘人’的‘真心’而已。”的確,目睹學校變遷的紅土地可以作證:你點燃的是希望,你高揚的是精神,你獻出的是至誠!

熊婷婷,25歲,一名朝氣蓬勃的女教師。在一次醫療檢查中,突然聽聞自己得了癌癥!生活的陰霾剎那間布滿了她無憂無慮的天空。在婦幼保健醫院、省一附醫院,醫生在為她作化療的同時,堅持要手術切除整個子宮。因為化療而掉光了全部頭發的小熊沒有傷心,可現在,極度傷心的小熊找到張:“校長,我好想擁有做母親的權利,我好想去上海治療。”張在領導班子碰頭會上說:“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治愈希望,我們也應該為她爭取。”他像個兄長,鼓勵小熊以勇氣戰勝病魔。小熊到上海接受治療,半個月后竟精神煥發地回來了。也許,心理的醫療比藥物治療要有效得多。

學校每兩年一次的體檢,也從來沒有間斷過。一次體檢,張發現教職員工中竟有三、四十人為肝炎帶菌者。他急了,四處找醫務專家打探治療辦法,醫生告訴他,只有自己注意,合理膳食,勞逸結合,才不至于發生病變。于是,在大會小會上他反復強調:請同志們千萬注意身體,千萬千萬哪!情之真、意之切,令人動容。

職工張建德腦溢血復發,張安排人手、車輛及時將其送往武警醫院,當他得知其住在農村的女兒屬弱智患者后,多次到張建德老家走訪,并根據有關政策規定,和當地有關部門協商,為其女兒辦了低保。每個月的補助雖然不多,但對這個困難家庭來說,可謂雪中送炭。

在張心中,裝滿了對職工的關愛,他時刻想著的是職工。電力教研室周志老師說,每年大年初一,他都會接到張校長的拜年電話,“新春愉快,新的一年把工作做得更好!”那一聲親切的問候,那一句真心的鼓勵,伴隨著他度過每個春節并永遠銘記在心上。周志老師微笑著說:“他年長,又是領導,本來我們應該先給他拜年的,可我們的動作沒有校長的快呀!”其實,每年春節,張都要給全體教師送上節日的問候和祝福。群眾評價他說:“大事做好了,小事也做好了。”

他看重和關愛一線教師,始終認為教學就要以老師為中心。一線教師的獎金在全校是最高的,作為一把手又有著幾十年教齡的張,其2002年獎金在全校僅排第41名。

他把學校任課最多的10名教師送到新、馬、泰旅游,費用由學校報銷,而他自己擔任校長5年沒有走出過國門!有的中層干部建議:教師旅游了,我們也沾沾光吧。張卻說:“這是教師應該享受的,你們可不能打擦邊球!”

2003年省公司安排了64套住宅給學校,張也是把分房政策向教師傾斜,夠分房資格的高級講師全都分到了,沒拉下一個。

萬小平,技校領導班子著力培養的全校3名學科帶頭人之一,省內幾家知名企業欲以高薪把他“挖”走,他都堅決拒絕。萬小平坦言:是領導的信任和技校特有的良好氛圍,讓他舍不得走,也不忍心走,技校有最適合他的發展沃土。

在教職工的培訓上,張舍得花錢。他說:“教師素質的提高,是學校發展的保證。”2002年上半年,送有關教師到韓國進修,參加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舉辦的培訓班;他還把3名本科教師送到天津職業技術學院學習,每人花費16000余元。“辦學要出名校,名校要有名師。”、“教師是學校的根本。”這都是經常掛在張嘴邊的話。

到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后,由于學院遠離市區,張搬來幾件行李,干脆住進學院,僅在雙休日抽點時間回家看看相濡以沫幾十年的妻子。他隨身攜帶著一本筆記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記載著教師、學員的冷暖、記錄職工群眾的想法和反映的問題。在職工大會上,他竟能把一些教師年度工作總結的精彩段落流暢地背下來,贏得全場一片喝彩。

他經常對同事說,他也有“三從四得”,這就是對工作,要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對學生,要招得進、留得住、教得好、分得出。

張來到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在廣泛聽取群眾意見,進行大量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很快提出了“求真務實,與時俱進,艱苦奮斗,辦出特色”的十六字方針,并確立了“力爭3到5年辦成萬人規模的大學,爭創一流高職院校”的奮斗目標。

他從擴大學院規模做起,打報告、購地、撿工棚,在學院大興土木,不到半年就翻新修繕了16棟學生宿舍和教學樓,建成了多媒體教學樓,改造了教學試驗樓、學生風雨球場和4個學生食堂。

在硬件設施具備后,學院當年招收新生就達到4300多名,一度沉寂的校園又熱鬧起來了,而張同志的身影卻時常出現在教室、實驗室、學生公寓、學生食堂,教師宿舍。

“群眾利益無小事”,張的心中時時想著是廣大師生員工的利益,甘愿化作一片綠蔭,為他們遮陽擋風。他以無私的情懷,把一片丹心獻給了職工群眾,獻給了電力教育事業,詮釋了一名黨員領導干部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誓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江县| 武安市| 池州市| 郎溪县| 昌宁县| 台北市| 汤阴县| 石嘴山市| 杂多县| 六枝特区| 突泉县| 锡林浩特市| 嫩江县| 恩施市| 榕江县| 庆云县| 泽州县| 海门市| 福鼎市| 鲁山县| 平原县| 上虞市| 靖安县| 望江县| 远安县| 南丹县| 雷山县| 孝感市| 安远县| 厦门市| 正蓝旗| 迁西县| 东乌珠穆沁旗| 昭觉县| 都兰县| 达州市| 巩义市| 博爱县| 罗城| 通渭县| 江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