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郵政投遞人員事跡材料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幾度風雨幾度春秋,風霜雪雨博激流。”這首耳熟能詳的歌是順昌縣郵政局投遞員最愛唱的歌曲,也是他身為投遞員的真實寫照。在漫漫十一載的風雨郵路上,他甘于奉獻、樂于助人,把寂寞的郵路編織成了生活的贊歌,每當別人問他:“跑郵路,孤獨嗎”,他總是樂呵呵地說:“用戶就是我的朋友,有他們,我就不孤獨。”
1999年,高中畢業,在他當投遞員的哥哥影響下,到城區投遞組應聘當一名投遞員,從此便堅守在這條風雨郵路上,開始了無怨無悔的征程。11年來,他奮發進取、勇于奉獻、盡職盡責地在平凡的崗位上為黨和人民傳遞聲音,為群眾架起信息溝通的橋梁。他先后被評為福建省郵政先進報刊投遞員、市新長征突擊手、市郵政服務標兵、先進個人、順昌縣勞動模范和技術創新能手等稱號。今年來,他又光榮獲得市勞動模范和福建省五四青年獎章二項榮譽。
救“死信”助親人團聚
“郵遞員同志,謝謝你啊!”4月10日,當順昌縣郵政局投遞員把幾經周轉尋訪多日的信交到獨居老人張宗貴的手中時,老人感激地說:“我以為這個世上再也沒有親人了,是你又幫我找了回來。”
原來,后山路這位獨居多年的張宗貴老人在歷經數次的搬遷后,逐漸和外地唯一的親友失去了聯系,當這位親友的“尋親”信件多次被退回后,特意致電該局領導,希望能幫忙重新聯系上老人。得知此事后,主動請纓。一有時間他就查對新舊址,詢問小區居民,查訪知情人,終于找到了這位老人,當珍貴的家書交到老人手中時,老人流淚了。
11年來,共投遞報刊、信函近400萬件,無一差錯、無一丟失損毀、無一有理由申告、無一安全事故,實現“零差錯”及“零投訴”。投遞中,每當遇到“原址查無此人”的疑難信件時,他不是簡單地按規定一退了之,而是利用休息時間到居委會和公安局戶籍科,認真核對準確的地址和門牌,多方詢問查找直到再次妥投。他就是本著這種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共讓375封“死信”起死回生,送到收件人手中。
結“對子”溫暖老人心
所在的投遞組是市級青年文明號服務窗口,他做為“青年文明號”負責人,身體力行參與青年文明號的創建工作,不斷豐富創建內容,不斷創新創建形式,帶動班組同事積極參加“青年突擊隊”、“抗震救災募捐”、義務獻血等公益活動;帶頭資助貧困學生、慰問孤寡老人,以實際行動詮釋著青年文明崗的職責。
3月,開始負責北門社區的投遞工作。留意到一些年事已高的孤寡老人行動不便,便主動與他們結成對子,從這以后,年近七十、行動不便的二位孤寡老人張宗仁、魏接稿的生活變了樣:門窗壞了有人修,生病了有人照顧,水費電費有人幫助繳,就連訂的報紙也有人遞到自已面前。幾年來,一如既往默默地關心著老人的生活,經常上門噓寒問暖關心幫扶老人,為他們捎帶米、油等生活用品,代繳水電費、電話費、匯款,代(寄)領包裹,也逐漸成為他服務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悠悠數載真誠的付出,讓老人感動不已,雙方結下了深厚的感情。
多年的優質投遞服務,使得在投遞縣政府大樓單位中形成良好的口碑,提起他來無不交口稱贊。政協有位退休老同志,單位為他訂閱了報刊書籍,到單位取報刊時,缺報短刊的現象時有發生,得知這一情況,立即把他的報刊轉投到家中,讓老人不用再跑單位也能如期收到。“通過投信送報,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退休干部劉忠明如是說。
重“細節”征訂報紙多
“細節決定成敗”這句話被奉為座右銘,他深切地體會到細節服務對于郵政服務行業的重要性,在日常投遞中,他總是將信件、書報疊放地整齊有序;遞交客戶郵件時,他總是滿臉笑容,讓人如沐春風;時間久了,群眾對這個黝黑面龐、憨厚笑容,輕聲細語的小伙子留下深刻印象。
不僅奉行細節服務,還奉行“以收促攬,收投合一”的經營理念。每到報刊大收訂期間,積極上門宣傳報刊業務,針對不同消費群體的喜好,為他們推薦不同類別的報刊,使用戶能各訂所需。他白天為單位客戶挑選目錄開票,夜間逐門逐戶進行洗樓式收訂,極大地方便了用戶。在一次收訂過程中,他發現有位客戶每天到報刊零售店購買報刊雜志,就是不訂閱,第一次到他家收訂就吃了個“閉門羹”。沒有氣餒,多次與他溝通,尋找原因。原來這位用戶住在高樓,擔心花了錢訂閱卻收不到報刊,所以才不愿到郵政局訂閱。為了打消用戶的顧慮,專門幫他在家門口裝訂一個信箱,并將負責該區域的投遞員介紹給用戶,保證報刊雜志妥投到位。該用戶二話沒說,非常干脆地在他手上訂閱了《足球報》、《每周文摘》及《讀者》等近千元的報刊流轉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