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鄉黨員干部事跡材料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月13日,正好是該鄉第七屆村(社區)委會換屆選舉日。下午五點,鄉黨委書記游鑫和鄉長黃強從最后一個結束唱票的村——河閃渡村回來,高處的少數路段已經結冰了,吉普車爬行在公路上有些不聽使喚。沒想到第二天路面已經全面封凍,交通中斷了!隨著路面結冰的加厚,山上雪凝的加重,導致水停了、電斷了、公路交通運輸中斷了。黨委一班人迅速作出決定,災情就是命令、雪災就是戰場——立即成立了以鄉黨委書記任組長,鄉長任副組長,鄉黨委委員、股室干部、村“兩委”負責人和組干部為成員的抗災救災工作領導小組。下設供水組、物資保障組、糧食供應組、燃油供應組、道路交通安全保障組、機電發電供電組、路障排出組、設施護衛組等8個抗災救災工作領導小組,全力以赴投入抗災救災。鄉里明確作出規定,所有干部除留兩人值班外,其余人員全部深入一線了解災情,掛幫村組干部必須到崗到位、靠前指揮,組織群眾抗災救災。鄉里在縣里還沒有下達救災資金之前,率先采取積極措施,先拿出3萬元資金對受災的困難群眾進行救濟。
在這次抗冰救災期間,該鄉黨委書記游鑫、鄉長黃強以及鄉黨委成員既是指揮員,又是戰斗員,合理組織各種資源,果斷調度抗冰救災隊伍,及時處置各種緊急情況,熱心幫助受困群眾和過往人員,保證了在雪凝期間沒有人員餓死、凍死和交通事故的發生;全鄉的黨員干部和職工都沒有睡過一個安分覺,也沒有享受過一天的休息時間,總是奮戰在抗冰救災的現場。
該鄉路面出現結冰車輛通行受阻以來,鄉黨委在安排工作時,特別重視防災抗冰工作,組織和動員全體黨員干部職工做好抗冰的戰斗準備。當冰凍災害加重后,為了確保受災困難群眾有飯吃、有衣穿、有水喝、有照明,他們以對工作嚴格負責的態度組織開展了抗冰救災工作,領導干部首先做到身先士卒,鄉黨委成員每天早上7點鐘準時起床,冒著冰厚路滑的危險,步行到各村各組巡查災情。每次除冰鏟雪行動,他們都和大家一同頂著風雪,一鏟一鏟地鏟著厚冰,雪水和汗水淋濕了衣服,沒言一個“苦”字。
在一個月的抗冰救災工作中,黨政領導及股室干部以鄉為家,工作和生活都在鄉里,全身心投入于抗冰救災工作。民政辦主任劉安政已經一個多月沒有回家了,本來請了假,準備回30多公里外的琊川鎮去看看年邁的父母,雪凝災害當前他心里雖然著急,但他卻沒有離開工作崗位,每天工作到深夜,他的愛人打電話告訴他,說家里停電缺水好幾天了,年邁的母親取暖、用電、用水得不到保證,他都只打個電話安慰他的父母。
全鄉黨員干部把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民服務意識在本次的抗雪救災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好人好事層出不窮,舉不勝舉。下鄉救災途中,發現路上倒下的樹木擋住道路時,就親自把樹木砍掉、抬開;發現有車輛陷在冰雪中,就主動上前推車;發現有行走在公路的返鄉人員時,親自送上方便面、餅干等;發現有村民挑水時,就主動上前挑一肩并安全護送到家;鄉里組織向災民捐款時,黨政領導帶頭捐款。
雪凝災害期間,縣里撥到鄉里的民政救濟款物全部按時發送到群眾手中,五保戶、空巢老人、留守兒童、返鄉困難民工的基本生活得到切實保障。同時,該鄉組織了3噸柴油、3噸汽油、1噸煤油和30多臺柴油機,用以供應照明和加工大米,切實滿足街道居民和鄉下群眾的生產生活需要。街道設立了多個自來水應急供應點,街道社區和水利站、自來水公司的干部職工輪流值守,維護取水秩序,實行定量供應,確保戶戶有水用。鄉政府組織了數十臺大密集烤煙房專用汽油發電機,天橋街道和漆坪、龍鳳等人口密集的集鎮居民照明已有保障。政府對汽油、柴油等物資實行登記管理,對群眾日常必需品實行限價供應。通過張貼通告,公布舉報電話,嚴格控制物價上漲,保證了市場的正常秩序。有針對性地制定了緊急通知,要求派出所、衛生院、電工組、國土所、林業站、畜牧站等各單位及各村社各司其職,并明確了相關責任。各口工作有序開展。
一個黨員一面旗,一個干部一根樁
該鄉黨員干部和職工把抗冰搶險救災作為一項政治任務。每天起床用雪水洗一把臉,用最短的時間處理完日常工作后,趕緊吃一碗面條,就主動上到抗冰救災一線。鄉里干部職工雖人數不多,但大家發揚了釘子精神,向速度、時間要進度,不怕累、不怕苦,每天連續步行20多公里,有時只吃一頓飯,沒有一個叫餓,沒有一個喊停,沒有一個說累。困難人員沒有糧食、沒有燃油、沒有照明,隨時都有挨餓或生命的威脅,鄉里的每一個干部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沒有一個不動惻隱之心!為了及時救助受災困難群眾,全體干部就用麻繩綁在鞋上,挨家挨戶的在商店里采購方便面、礦泉水、餅干、蠟燭等,從鄉里分幾路步行出發,沿途向困難農戶發放應急用品,將救災物資送到僻居住戶。
河閃渡大橋施工單位有70多名施工人員被冰凍困滯在那里,生活物資無法運進去,交通中斷,電話不通,究竟他們狀況如何?書記鄉長坐不住了,他們帶著工作人員,冒著危險,翻越高山,扛著500斤大米、20斤菜油和100多支蠟燭,一路艱辛,花5個多小時終于趕到河閃渡大橋施工點,道橋公司經理楊泉勇感動得不知所措,激動地說:“沒想到鄉黨委政府在最困難時還想著我們,真是雪中送炭,幫助我們解決了大問題?。 笨h委副書記廖其剛在天橋視察災情時,得知情況后,專程與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王全會、副縣長傅書祥、肖光強等領導為道橋公司送去120斤豬肉、50斤白酒和幾件水果等。
臘月27日,眼看就要過年了,書記游鑫和副書記陳鵬背著棉被,步行到漆坪村關莊組孤寡老人李元碧家里,把200元救濟金和一床新棉被送到老人家里,還為老人挑滿一水缸水,專門動員鄰居們開展互幫互助,安排好老人的生活,李元碧老人感動得淚流滿面,連聲說:“感謝共產黨,感謝政府!”漆坪村望鄉村民組五保戶莫潤福老人80多歲了,與有智障的孫兒一起生活,鄉長黃強為老人送去慰問金200元,并囑咐村組干部和附近群眾好好照顧老人的生活,老人拉著黃鄉長的手哽咽得說不出話來。
負責全鄉“林改”工作的副鄉長徐文學,與天橋村副支書張強一起到天橋村涼橋組召開群眾會后,正在高墻上拍攝雪災圖片時,“啪”的一聲,重重地摔倒在墻下的冰面上,好一會沒有爬起來,旁邊同志本想過去拉他一把,雙腳卻不聽使喚,不過2米之遙,怎么也挪不過去,滑滑的冰上著不了一點力。與此同時,數十名干部正奔波在六村一社的坡地山林間。林改工作有嚴格的時間和程序要求,第一階段的時間只有一個周,而程序中要求每小組必須召開群眾會。要在規定的時間保質保量完成任務,就只有冒著風雪,進村入戶,夜以繼日地開展工作。不少干部一下隊就是好幾天,夜宿農家,從這個組轉到那個組,有多少人在滑不留足的小路上摔了跤,無從統計。只是在規定的時間內,六村一社齊刷刷地交出了完善的表冊,并全都按時予以公示。他們不僅走在全縣前面,也贏得了這場同雪災的對決。
副鄉長劉平光、人武部長何云江為了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一路步行沿著烏江河岸,檢查已經關閉了的煤窯,以防私采發生危險。
龍鳳村張入良家房子被雪凝壓斷的大樹扎跨,鄉里知道后,立即解決500元資金,迅速派干部對其進行專門慰問,并指定專人負責安排他到鄰居家住下,動員干部群眾幫助他恢復生產,重建家園;龍鳳村新街組村民宋昌友家的住房因樹斷被打壞了,鄉包村領導熊旭、王琴與村干部在接到信息當天,趕到現場察看了災情并為他送去100元慰問金,并妥善解決了全家的住宿、烤火、吃飯的問題;即將退休的老同志張培祿,為給河閃渡和漆坪村送小型發電機,大年三十一大早出發,一直忙到晚上,家人為了等他吃團圓飯,把飯菜熱了三次最終都沒有回來,等他回來時,家里早已經吃過年夜飯了;民政辦的劉安政,為了及時把救災款送到災民手中,在平頭溪的路上把腳摔成了骨折;宣傳干事張兵,大年三十冒著冰雪為河閃渡送救災款物,等他送完款物回到家里時,已是新年凌晨1點多鐘……
全鄉按照分片掛包的原則,各村(社區)干部,走遍了每一個村民組的困難群眾,每到一戶特別是空巢老人、留守兒童家里,都要看看柴房里有沒有柴,水缸里有沒有水,米缸里有沒有米,并把他們托付給附近的村民,把所有的事情交代完畢后才放心離開。街道社區干部春節期間實行輪流值班,維護街道應急供水點取水秩序,并積極向從事經營活動的家屬、親戚、朋友和左鄰右舍宣傳鄉政府有關穩定物價的規定,要求帶頭模范遵守物價政策,不能哄抬物價……
抗擊雪凝打先鋒,重建家園當模范
鄉里人手不夠,抗冰救災責任重大,怎么才能完成工作任務重呢?黨委成員擰成一股繩,克服困難一齊上陣,24小時連軸轉,每天黨委書記游鑫帶著分管領導、派出所、綜治辦、交管站的人親自上路督查交通安全,排除安全隱患。從輝塘河到到河閃渡,從天橋街到平頭溪,沿途設立路障和警示牌,排除路邊電桿和樹木安全隱患。風雪中他們忘記了寒冷,把自己的身體化作安全的警示燈,閃亮在群眾心中。
在冰凍災害面前,對天橋鄉來說,恢復生產、重建家園就是一場攻堅戰,特別電力設施是難上加難。在鄉里組織恢復電力設施時,許多黨員干部拍著胸膛說,不完成電力設施恢復、收隊“集結號”不吹響我們決不下戰場!56歲的老同志張培祿長期分管電力,是鄉里干部中年紀最大的一位同志,卻長期和年輕干部一樣,獨當一面,為黨委、政府分了不少憂。從初三開始,就開始組織修復電力設施,憑借多年分管電力工作的經驗,為全鄉電力設施迅速恢復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堅持和省、市電力督查組的領導一道了解災情,制定搶修計劃,搶修電力設施等。大年初七這天,黨員干部齊上陣,四面八方的600多群眾來幫忙,他們翻山越嶺、踏冰臥雪、采水田、越深壑、喊號子,在電力公司和廣大群眾的一道努力下,當天就將倒塌的84根主干線電樁恢復起來;大面坡組謝朝平、李孝華等村民積極投工投勞栽電線桿,一天之內,栽起了17根電線桿。市電力公司一位領導到天橋視察時,被七八百人同時上陣修復電力設施的場面“震”住了。他感慨地說:“倒塌1100多棵電樁,那么長的距離,那么險的地勢,原計劃要半年時間才能恢復的,沒想到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就恢復得差不多了,天橋的干部群眾真齊心,人定勝天呀!”
龍鳳村龍鳳組組長李新遠、大坳組組長熊祖江、漆坪村望鄉組組長宋光耀等一大批報酬微薄,卻承擔著大量應急、重建工作的村民組長們,站在齊膝深的水田里修復電力設施的平頭溪村副主任王明書,與群眾一起抬電桿、栽電桿的齊心村支書龔自強,積極協助應急工作的派出所全體干警等同志像一塊塊不起眼卻堅固的磚頭,為抗災工作的勝利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還有煙葉站全體職工,和行政干部一道,破冰搭棚,在十天之內,順利完成了1200個小棚、46個中棚的烤煙育苗任務,為確保烤煙生產任務完成,幫助群眾“小季損失大季補”,實現大災之年“農業不減產,農民要增收”的目標打下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