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個人先進事跡流動黨員的好家長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這些天,廣西梧州市59歲的老黨員張漢詩心情特別好。3年前因企業改制下崗的他,接到市內一家小有名氣的餐飲店經理電話,夸他干得不錯,店里打算跟他正式簽訂聘用合同。興奮之中,他沒忘了介紹他到這家餐館工作的“好家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流動人員黨支部書記覃永絢。
在梧州,覃永絢像個“大家長”,他把流動人員黨支部“經營”得像塊“大磁石”,成了當地罕見的“特大型支部”,1600多名因企業改制下崗的流動黨員在這里找到了“家”。通過覃永絢等人牽線搭橋、熱心推舉,其中1200多名黨員先后找到了就業門路,再顯身手。
覃永絢是2002年初接任梧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流動人員黨支部書記職務的。面對下崗職工黨員中“大齡多、牢騷多、怪話多、分散多、困難多、文化和技術不高多”的“六多”現象,覃永絢知難而上。他每天都把大量時間放在“找黨員”和給他們“找工作”上,成了下崗職工黨員的知心朋友。一些下崗職工黨員在外地打工,漂泊不定,工種常換、電話常變,有的就連家里人也不知道聯系方式,但覃永絢總能與他們聯系上,把他們帶回流動黨支部這個“家”來。在他的努力下,下崗職工黨員一個又一個地回到了組織懷抱,流動黨支部由原來50多名黨員逐步增加到1600多名。原市塑料廠的一位黨員在接轉組織關系時充滿怨氣地說:企業變賣了,工作沒有了,組織也不要我了,還找我干什么?覃永絢不怕碰釘子,3次登門找她談心,終于把這位原打算“隱居”的黨員請回了黨支部。如今,流動人員黨支部的黨員們黨費按時交,組織生活正常,黨員思想健康穩定,多次被市和自治區評為模范基層黨組織,覃永絢也多次被評為優秀黨支部書記。
下崗職工黨員大多年紀偏大、文化和技術偏低。當地稱之為“4050”(指年紀在40—50歲)人員,重新就業難度大。覃永絢從就任流動人員黨支部書記起,就把為下崗職工黨員重新找到工作視為己任,“說破了嗓子,跑斷了腿”也要為他們找到一份工作,開辟創業新天地。市物資系統黨員陳明修夫妻倆3年前同時下崗,兩個孩子在校讀書,家里還有老人,生活一下沒了著落,覃永絢到處奔波,經過極力推舉,陳明修終于有機會應聘到蓮花社區當主任。市糧食系統黨員紀小媚下崗后帶幾個姐妹開了個早餐店,正當生意日漸紅火的時候,門面被業主收了回去。她只好在新興一路又找了一個門面,還投入了1萬多元更新設備。可因手續不全,遲遲拿不到營業執照。看著幾個姐妹沒工資領,還要交納數額不小的租金,急得紀小媚直哭。覃永絢得知后,拿著報告親自跑工商、環保和食品等管理部門,終于為紀小媚解了難。如今,紀小媚的早餐店越辦越好。
為使下崗職工黨員能順利找到工作,覃永絢一方面動員和組織他們參加職業技能培訓;一方面創辦了一份不定期的流動黨員《學習通訊》,及時反映黨的方針政策、黨員的學習心得和就業的新動向,供流動黨員學習參考。3年多來,下崗職工黨員先后有500多人參加了職業技術培訓,1270多名流動黨員實現再就業后,還以自己的模范帶頭作用,安排了500多名其他下崗和待業人員到自己開的門店或行業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