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煤礦開展創建學習型組織活動申報材料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近年來,為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實現安全發展、和諧發展,某礦積極導入學習型組織理念,廣泛深入開展“創建學習型企業、爭當知識型職工”活動。該礦以務實、創新為主線,不斷健全完善促學激勵機制和創建保障機制,團隊學習力不斷提升,推進了管理、制度、技術、文化的持續創新和職工技能的不斷提升。2005年,被評為江蘇省創建學習型企業工作先進單位、示范單位,成為全省國有企業唯一獲得示范單位的企業,“創爭”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一、融入戰略,示范性激勵領引“創爭”
該礦把“創爭”活動作為一項基礎性、長期性、戰略性的工作,融入企業戰略管理,促進了“創爭”工作的順利開展。不斷健全完善專業工種、專業技術培養與使用一體化機制,延伸和拓展幾年來“創爭”工作的好做法。選樹“首席工程師”、“首席助理工程師”、“專業工種帶頭人”和“首席職工”,發放特殊津貼,為工程技術人員搭建施展才華的平臺。實施職工職業生涯設計工程,把組織培養和個人意愿相結合,鼓勵職工從管理人才、技術人才、高技能操作工“三條線”選擇發展,提升人才成長速度:先后有4人走上副總以上管理崗位,有46人走上副科級以上干部崗位,有47人被聘為技師,2人被聘為高級技師,有123人拿到高級工證書,14名職工獲首席職工稱號。推行職工發明創造命名制度,有8項創新被命名。注重典型示范,加大對集團公司技術能手表彰力度,兩年內有4人被選樹為礦標兵。該礦對在集團公司技術比武中受到獎勵的職工,給予1.5倍的嘉獎,營造了有技術光榮、有技能吃香的濃厚氛圍。
二、煥發熱情,多樣化“創爭”特色明顯
兩年來,該礦各單位立足自身實際,不斷拓寬創建渠道,“創爭”工作呈現出個性化特色、團隊化趨勢、多樣化方向。生產準備工區實施技能培訓、師徒結對、換崗練兵、典型引路等6個“1+1”提高職工素質工程,80%的職工達到了由單一型向復合型的轉變,為安全生產提供了人才資源保障。綜采工區著力打造品牌職工隊伍,強化傳幫帶,“1+1”師徒結對效果明顯,中級工以上人數占全區職工總數的82%。機電工區建立“三學”機制,在一般職工中實施技能工資浮動促學,在技師和高級技師中實施技能津貼引學,在高級工和中級工中實施技能評聘督學,在全區營造了學習知識、提升技能、練硬本領的風氣。通風工區實施“學技提薪”激勵機制,開展“五個一”行動,讓知識參與分配,用機制激勵團隊學習,激活了團隊學習細胞。運搬工區、通風工區等建立了職工技術學習室和創新室。機電工區建立機電實驗基地,洗選廠成立技術攻關隊,通訊中心成立7個不同的業務學習創新組,物業公司主動為張北平實用技術創新室建立兩個實驗工廠,為廣大職工提供了學習交流平臺。運搬工區俞石把自己26年機電維護的豐富經驗,整理成一個小冊子,隨身攜帶,既縮短了處理問題的時間,又提高了設備使用的安全可靠系數,“俞石手冊”被廣泛推廣應用。
三、精心謀劃,創新力增添發展活力
該礦各單位認真落實第八次黨代會確定的戰略目標,全面實施“一區一品”創新工程。安監科實施職工安全誠信3a級評估、安全監理制度,從源頭提高了安全可靠度。總調度室實施“調度系統大提升”工程,研制安全生產信息全方位閉環監控和考核應用軟件,建立數字地圖及應用、安全生產智能化輔助決策系統,實現了綜合調度管理高效率和可視化。皮帶工區建立精細化管理體系,制定了13個工種的操作規程、32個工種的崗位責任制及工作標準、28項規章制度和19項管理規定,詳細規定了要干什么、怎么干、應達到什么程度和必須遵循的標準。運搬工區實施環境熏陶法、境界提升法,對安全重點人員實行進步獎制度,人性化管理推進了和諧區隊創建。掘進八區建立職工基礎信息系統,做到“三個清楚”、“三個及時”(聯系方式清楚、家庭住址清楚、職工工作技能生活習慣清楚,及時排憂解難、及時清除疙瘩、及時解疑釋惑)。供應管理科利用計算機系統建立職工“晴雨表”,信息廣泛、動態管理,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張北平實用技術創新室不斷創新,兩年中,43個創新項目創造價值500多萬元,有4項創新成果獲國家專利,被省表彰為學習型班組,并被推薦為全國學習型標兵班組。
四、強化比練,知識化技能化職工隊伍建設進程加快
注重技能人才的培養,把培養高技能人才納入企業人才戰略,堅持理論培訓與實踐鍛煉雙輪驅動,深入開展崗位練兵、技術比武活動。工會從維護職工的發展權出發,立足崗位,立足班組,開展學習型班組創建活動,提高了職工的知識含量。培訓中心精心策劃、認真實施區隊和礦兩個層面的職工技能競賽,重視每個節點的階段性目標,做到過程跟蹤、過程管理,提高了比練效果。堅持好中選優的競爭機制,把“比練”的重心放在區隊,在職工中開展比工作質量、比熟練技能、比工作效率活動,擴大了職工參與面。在今年集團公司組織的技能競賽活動中,該礦85名參賽選手參加了18個項目中的17項比賽,有53人進入17個單項的前6名,有10人獲得一等獎,進入前6名的人數是2004年的2.8倍,增加了34人,占集團公司受表彰總數的51.96%,蟬聯集團公司職工崗位技能競賽“四連冠”,較好地展示了某礦的團隊形象和職工的整體素質。
“創爭”活動的深入開展,不僅為企業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也打造了企業發展的新優勢。安全形勢持續穩定。至2006年11月27日,該礦已連續實現安全生產2693天,連續6年被江蘇省評為安全工作先進單位,獲得了全國煤炭系統安全思想宣傳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安全已成為該礦第一品牌,經濟效益穩中有升,噸煤成本持續下降,年利潤可望超過集團公司計劃指標30%。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定時生產、集中休息得到集團公司認可。地面花園化、井口機場化、軌道地鐵化、井下工廠化,管理亮點不斷涌現,獲全國企業管理示范單位稱號。企業文化日臻成熟,企業理念識別系統、形象認別系統、行為規范識別系統正在形成體系,被中國文化管理學會、中國企業文化促進會表彰為中國首屆企業形象優秀單位。職工學習蔚然成風。兩年來,通過自學函授新增加大專生55人、本科生35人,400多名干部職工參加大專以上繼續教育,全礦70%職工掌握兩門以上技能,近50%職工掌握三門以上技能,隊伍素質不斷提高。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傳統心智模式得到改善,安全品行“八大規范”、文明行為“八大規范”得到職工普遍遵守,健康生活、快樂工作已成為某礦職工的追求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