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縣紅色文化資源情況匯報材料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縣是中央蘇區的核心縣份之一,是全紅縣。也是黨史資源大縣,黨史的潛力很大。下面,將我縣蘇區紅色文化資源的情況向市調研組的領導匯報如下:
一、紅色文化資源的主要內容和定量評價
1.主要內容:1927年秋,第一個中共黨支部成立;1928年3月,爆發了轟動閩、粵、贛三省的“三?二五革命暴動”;1929年—1930年,紅四軍三次來到,有力地推動了革命斗爭的發展,期間發生了著名的“圳下戰斗”和召開了在蘇區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羅福嶂會議”;1930年5月,在時任縣委書記古柏的協助下,同志在作了他一生中最大規模的社會調查,寫下了《調查》和《反對本本主義》兩篇光輝著作,首次提出了“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的著名論斷,提出了“到群眾中作實際調查去”,“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等思想路線,初步形成了思想活的靈魂的三個基本點,即實事求是、群眾路線和獨立自主的思想,成為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光輝典范,也由此成為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發祥地;1934年10月,在、的領導下,何長工、潘漢年在羅塘與廣東軍閥陳濟棠成功地進行了“羅塘談判”,為中央紅軍主力和中央機關實行戰略突圍轉移和順利突破敵人設置的第一、二、三道封鎖線創造了有利條件。
隨著革命武裝斗爭的深入開展和紅色區域的不斷擴大,蘇區軍民進行了各項轟轟烈烈的建設。在政權建設方面,全縣7個區98個鄉,相繼建立了區、鄉蘇維埃政府和區總工會;在武裝建設方面,成立了紅二十一縱隊、縣軍事委員會和縣赤衛總隊,組建了紅五十團和紅軍獨立三師;在經濟和文化建設方面,在暗徑建立了蘇區兵工廠和在各鄉創建了列寧小學并書寫了大量的宣傳標語。為保衛蘇區的勝利果實,革命群眾踴躍參軍參戰,在發生的較為著名的戰斗就有12起,沉重地打擊了反動勢力,軍民也為此付出了巨大的犧牲,經統計,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就有3514名。
上述所有革命活動,在留下了大量的紅色革命遺跡。經統計,全縣目前共有35處革命遺跡,已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近期還將遴選出一批具有較高價值的革命舊址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這些革命遺跡是蘇區軍民當年進行革命斗爭的直接產物,是珍貴的紅色文化資源,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凝聚著深刻的內涵,蘊藏著豐富的革命歷史信息,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社會價值、經濟價值和教育價值。
2.主要特點和定量評價
①紅色文化資源內涵豐富多彩。首先,有著非常豐富的物質形態的紅色文化資源。從第一個黨小組成立開始,厚重的革命歷史在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遺存,其中較為著名的有調查舊址、羅塘談判舊址、紅四軍大隊以上干部會議舊址、紅軍醫院舊址、紅四軍司令部政治部舊址、中共縣委舊址、古柏烈士舊居、圳下戰斗舊址、羅福嶂會議舊址等;其次,還具有豐富的非物質形態的紅色文化資源。這其中包括以《調查》和《反對本本主義》所形成的思想活的靈魂的三個基本點,即實事求是、群眾路線和獨立自主的思想,也包括豐富的革命文化資源。產生于蘇區時期的民謠、紅色歌謠、白話劇等為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如《十送郎當紅軍》、《暴動歌》、《哭五更》、《農民出路歌》、《紅軍紀律歌》等。
②紅色文化資源分布廣且相對集中。紅色文化資源在全縣各鄉鎮均有分布,其中長寧鎮、晨光鎮、吉潭鎮、澄江鎮較為集中。
③紅色文化資源品位較高。截止到2011年,全縣已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有調查舊址、羅塘談判舊址,其中調查舊址為為待批第七批國保單位;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有紅四軍大隊以上干部會議舊址、紅軍醫院舊址、中共縣委舊址、古柏烈士舊居,其中古柏烈士舊居為待批第六批省保單位。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有調查舊址,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有古柏烈士紀念碑、羅塘談判舊址。近期還將有一批革命舊址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④紅色文化資源伴生資源豐富。由于革命的發生地多集中在偏遠的山區和廣大農村地區,的紅色文化資源又具有別樣的特色:美麗的自然生態資源、多彩的客家文化資源和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等與之相伴生。良好的生態環境、淳樸的鄉土人情、鮮明的地域特色及人文遺跡與自然環境完美的結合又構成紅色文化資源的另一大特色。
二、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和利用情況
1.保護情況。在30多處的革命舊居舊址中,除調查舊址保護比較完好外,其余都因年久失修而損壞嚴重。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上級下撥的維修與保護資金較少。1972年,省革命委員會下撥了3萬元修復調查舊址資金,1987年發生5.8級地震,省里下撥了1萬多元用于維修調查舊址,2007年,我縣向國家旅游局爭取到70萬元資金用于羅珊政府搬遷出“羅塘談判”舊址辦公和用于“羅塘談判”布展等資金,此外自2008年以來,上級每年下撥給縣紀念館10萬元左右的免費開放資金,除此之外,沒有下撥更多的革命舊居舊址的維修與保護資金。二是縣財政投入維修和保護資金的情況。2003年,在縣財政非常困難的情況下,投資150萬元新建了調查陳列館和按原貌修復了紅軍醫院舊址。2008年,爭取民間資金4萬元,對中共縣委舊址進行了維修。2011年,縣政府下撥30多萬元對調查的整體環境進行再次改造。今年,又投入107萬元對“羅塘談判”進行布展。同時,今年縣財政又下撥4萬元給項山鄉政府對“羅福嶂會議”舊址進行維修。此外,縣財政今年又下撥了30萬元給縣紀念館用于挖掘整理《調查》的史料、申報革命舊址編制維修方案等方面的費用,今年也下撥了5萬元給我局,用于編制“求是園”項目的經費。可以說,去年以來,是我縣對紅色文化資源投入最多的時期。三是請求上級給予關心和支持。由于是貧困縣,要對現有的革命舊居舊址進行全面的修繕不太可能,只能逐年增加。但由于的革命舊居舊址基本上是明清時期及二十世紀初建造的土木結構建筑,多數革命舊址因年久失修而損壞嚴重,有的甚至成了危房,如不及時加以維修,隨時都有倒塌的可能。如在羅福嶂會議的舊居在10多年前已倒塌,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
2.利用情況。如前所說,由于的革命舊居舊址缺少維修和保護資金,因而影響了開發利用。除調查舊址外,大多數革命舊址都還處沉睡狀態。調查舊址是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之一,也是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年接待參觀人數突破了5萬人次,較好地促進了我縣旅游業的發展,也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但的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水平還較低,遠遠不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有待于進一步的挖掘和提升,以實現紅色旅游資源開發利用的最大化。
三、紅色文化的創作和宣傳情況
1.紅色文化的創作情況。上世紀七十年代,我縣創作了《毛委員來到馬蹄崗》歌曲。1993年,出版了《古柏》一書,2003年,印刷了《調查》(內部資料)一書,同時還出版了《調查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起步》一書,書中收入了原中央黨史辦副主任石仲泉等領導和海外內專家、學者的論文。2011年縣紀念館印刷了由外國傳教士鮑斯菲德夫婦分別撰寫的《的故事》和《發生在的故事》兩本書。這兩本書作為了解調查舊址來歷的內部參考資料。今年4月,縣紀念館還整理出版了《調查史料選編》一書。此外,縣內外的廣大黨史專家和學者,在《黨史文匯》、《山西黨史》等刊物中,發表了大量的有關《調查》和古柏烈士等方面的文章。
2.宣傳推介情況。2003年11月,我縣承辦了全國性的“紀念同志誕辰110周年暨《調查》發表73周年”的學術研討會,邀請了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等中外學者參加,同時,還邀請了總政歌舞劇團的演員來我縣宣傳演出。去年,電視臺來我縣攝制《調查》專題片并在旅游欄目播放。近期,市電視臺也來我縣拍攝《紅色檔案》節目。今年,為迎接中央調研組來我縣的調研,縣委、縣政府專門制作了《馬蹄聲聲寄深情》專題片。此外,在央視和省市電視臺等新聞媒體陸續播發過有關紅色文化的稿件。
四、發展紅色文化的主要舉措及政策制定情況
1.主要舉措。一是制定了革命舊居舊址的保護規劃。根據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的成果,我縣擬訂了縣文物保護與維修規劃。將35處革命舊居舊址中的21處紅色文物列入振興贛南蘇區文物保護的項目當中。二是將文物保護與維修經費列入財政預算。今年已預撥了30萬元給紀念館作為向省、市文物部申報編制維修方案的配套經費,同時還下撥了4萬給項山鄉政府作為維修“羅福嶂會議”舊址的經費。三是積極向上爭取文物維修經費。今年2月,省政辦公廳已將縣革命烈士紀念館、古柏烈士紀念碑、調查舊址等文物列入我省向國家部委爭取維修經費的項目。省文化廳也下發了《關于協調國家有關部委對縣革命舊址維修項目進行立項的辦理意見》(贛文廳字〔2012〕3號)。四是積極申報國保和省保文物單位。調查舊址為省保單位,也是待國務院正式公布的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外,還有司馬第圍屋及古柏烈士舊居等2處為待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五是打造“求是園”項目。為唱響是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發祥地這一紅色文化品牌,我縣將計劃興建“求是園”項目,該項目總投資為3.2億,即將調查舊址擴建為“求是園”,同時,維修和保護一批革命舊居舊址,修繕和保護一片歷史街區。具體說,就是擴建一個調查陳列館新館,以展示《調查》一書中所涉及的政治、交通、商業、人口、土地、山林、借貸、教育、醫療、宗教、文化、婦女等方方面面的內容,像一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歷史畫卷呈在世人面前。同時,修繕和保護一批革命舊居舊址,對搞調查時所走訪的民居、店鋪和作坊等街區進行修繕和保護。該項目既保護文物又開辟一條紅色旅游的線路。六是加大宣傳力度。在境內的主要出口路懸掛“是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發祥地”等固定的大型宣傳牌。整理和出版《調查史料》等出版物,邀請國家、省、市媒體來我縣拍攝和撰寫專題,舉辦全國性學術研討會、創作反映革命歷史題材的文藝作品等。
五、挖掘紅色文化資源的建議
1.加大對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的力度。一是要加大對革命舊址維修與保護的投入。長期以來,上級對革命舊居舊址的維修與保護經費投入較少,縣里的財力又有限,因此,要借助振興中央蘇區這次千載難逢的機遇,使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投入上有根本的改觀。二是做好開發利用的工作。即把紅色文化和旅游相結合,使潛在的紅色文化資源變成現實的經濟優勢。三是把列入全市紅色旅游的精品線路中去。即打造瑞金--龍巖,—梅州的旅游線路時必須把規劃進去。無論從瑞金到龍巖,還是到梅州都必須經過,而且隨著瑞尋高速的開通、尋全高速的通車,成為贛、閩、粵邊的交通中心。
2.抓好專業人才隊伍的建設。一是加強對黨史辦、紀念館等部門的建設。目前,很多地方的黨史辦、紀念館或博物館,在人員編制和經費上比較薄弱,有的沒有人,有的沒有經費,使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工作步履維艱。二是建設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目前,從事黨史、博物館工作的人員處于斷層狀態,即使在崗的人員也缺乏敬業精神。沒有一支熱心于紅色文化的人才隊伍,要打響我市的紅色文化品牌是一句空話。三是借船出海開發我市的紅色文化資源。本地人才少,可以邀請外面的編劇、作家、學者來我市策劃、創作和撰寫紅色文藝作品、學術專著,進一步挖掘我市的紅色文化資源。四是對全市的紅色文化資源進行統一規劃。目前,在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上存在縣(市)之間各自為陣,缺乏統一的規劃。開發利用上重點不突出,資源沒有得到優化組合。因此需要由市里統一牽頭、統一規劃,各顯特色,使紅色文化產業和旅游成為全市的一大經濟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