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強化產業發展匯報材料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今年是“十一五”的開局之年,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市突出戰略主導產業,發展優勢特色產業,提升傳統產業。圍繞奶牛、清真牛羊肉、優質糧食、設施瓜菜、釀酒葡萄五大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力扶持灘羊、灘雞、小弓棚西瓜、高酸蘋果等區域性特色產業做大做強,使之逐步成為新興主導產業。
一、以*優質奶牛核心區為抓手,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奶牛擴欄增量
為了進一步鞏固奶產業優勢地位,擴大已有成果,按照我市“十一五規劃”的總體要求,根據奶牛自然增量及市場宏觀走勢,確定了20*年奶牛存欄突破13萬頭,市區達到11萬頭的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們確定了以*優質奶牛核心區為抓手,加大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奶牛擴欄增量。市委、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到核心區進行現場辦公,解決資金、技術等方面的問題。*核心區管委會與水務、科技、土地、供電、交通、園林等部門全力配合、積極協調,爭項目、籌資金,加快建設。今年第一季度已完成投資4570萬元,硬化道路5.1公里,打機井2眼,鋪設供水管道3公里,建供水房及泵房2處,安裝排水管道3.6公里,植樹1.3萬株,栽植草坪1.8萬平方米,架設10千伏高壓線路7.4公里,變壓器7臺及完成主干道兩側的公用路燈。奶牛良種繁育中心已建成生產牛舍6棟;疫病診療中心已建成綜合服務樓、病牛隔離觀察棚舍等設施,購置設備60套;信息管理中心主體工程已經完工。養殖區已建成標準化牛舍100棟,入園奶牛2310頭。
二、以奶牛出戶入園上擠奶臺為切入點,全面提升奶牛養殖的綜合效益
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市奶產業在數量上有了很大的增長,已建成奶牛科技示范性園區83個,入園奶牛3.1萬頭,入園率達到35%。但奶牛養殖綜合效益不高、抵御市場風險能力不強的問題日益突出,許多深層次的制約矛盾已不容回避。為此,今年市委、政府借助自治區的優惠政策,將“奶牛出戶入園上擠奶臺”作為奶產業提質上檔的新突破口,全面實現手工擠奶向機械化擠奶轉變,切實推動我市奶產業發展。20*年總的計劃是新建機械化擠奶站70座,使全市擠奶臺總數達到140座,確保奶牛養殖園區、規模養殖戶、奶牛專業村全部實現機械化擠奶,奶牛存欄比率達到65%以上。按照分區域建設、分段實施、穩步推進的總體思路,70座擠奶臺全部以協議的形式落實到企業、經紀人、合作社等建設單位,并已有33座開工建設,其余正在籌備階段。
三、借助地理優勢,積極發展壯大葡萄產業
*山東麓中部沖擊地帶被國家農業部劃為最適宜釀酒葡萄種植地區,這說明我市有發展釀酒葡萄得天獨厚的優勢,也為我市釀酒葡萄產業的壯大提供了有利的機遇。*、*市20*年釀酒葡萄種植已達到4.6萬畝,御馬公司擁有先進的葡萄工藝和設備,年生產能力達到3萬噸。今年,我們將加大對企業與基地建設的扶持力度,無償為農戶提供優質種苗,規范專業合作組織與產業協會,加強農民技能培訓,積極拓寬融資渠道,支持龍頭企業擴大生產、開拓市場。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通過項目覆蓋給釀酒葡萄產業減負助推,力爭20*年基地規模再擴大1.8萬畝。
四、以做亮品牌為切入點,努力做大灘羊、灘雞產業
今年以來,我們深入抓好灘羊的保種、選育工作,優化灘羊品種,達到優質優價。全面做好灘羊品牌的宣傳、管理、使用、保護工作,重點扶持壯大灘羊產品深加工企業,進一步推進產、加、銷一體化的產業化進程。在鞏固灘羊品牌的基礎上,加快“*灘雞”商標的申報注冊。抓好灘雞育雛、養殖、加工、防疫等環節的工作,實現灘羊、灘雞的無公害生產。年內爭取*灘羊飼養量達到120萬只,出欄率達到55%,灘雞飼養量達到300萬只,并積極拓寬銷售渠道,加快出欄周轉,提高綜合效益。
五、加快以孫家灘地區為主的高酸蘋果產業發展,使之成為我市的又一新興產業
今年,為探索我市旱作區農業經濟發展新思路,農民增收新舉措,我們啟動了以*移民開發為主的高酸蘋果基地建設,這是針對近年來國際濃縮果汁良好的市場前景和我市適宜的氣候條件所提出的。以*市為中心的*蘋果產區被全國果汁加工企業譽為中國最佳高酸蘋果生產地,超過50萬畝的土地非常適宜高酸蘋果種植。并且種植高酸蘋果不僅節水,還有利于改善生態環境。今年我市將制定并出臺相關的產業扶持政策,建設以*地區為主的5000畝高酸蘋果基地。預計“十一五”期間,全市將新建10萬畝高酸蘋果基地。到2*0年,總規模將達到35萬畝,年生產優質高酸蘋果100萬噸,成為全國最大的高酸蘋果生產基地之一。
六、抓住有利時機,積極推廣覆膜種植技術,擴大小弓棚西瓜面積
隨著春季的到來,氣溫逐漸升高,農業生產工作已全面展開。目前是小弓棚西瓜種植的最佳時機,市區各級農技人員正積極行動,采取抓大戶、抓培訓、擴基地、樹典型、帶群體的措施,充分發揮“*”小弓棚西瓜的品牌效應,在市區*、*等鄉鎮種植小弓棚西瓜9400畝。同時,從技術上加強*旱作區抗旱保墑,推廣覆膜種植技術,在3萬畝秋覆膜的基礎上,擴大2萬畝春覆膜種植,為全年旱作區農業豐收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