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陳圩村信訪匯報材料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依托“調解室”化解千家愁
----XX縣zz鄉陳圩村做好信訪前期工作做法
各位領導:
首先感謝市、縣領導不畏嚴寒,親臨檢查和現場指導工作,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也希望各位領導多提寶貴意見,便于下步改進。我向各位領導匯報的題目是:依托“調解室”,化解千家愁。
我們陳圩村緊臨zz鄉東部一公里處,2001年由陳圩、蔡孟兩村合并,全村3160人,耕地面積7200畝,轄8個自然莊,18個村民小組,805戶人家,現有黨員56名,村兩委由6個組成。其中四人組成調委會,下設6個調解小組,由21名黨員、致富能手、村民代表擔任聯防戶長、信訪隱患、矛盾糾紛信息員、聘請7名德高望眾的老村干、老黨員為義務調解員,實行層層分片承包,將網絡布滿全村。
幾年前,以上訪村聞名,特別是原蔡孟村“上訪頭”達20多人,集體上訪多次,沖擊鄉政府兩次,工作不能正常開展,是全鄉四個癱瘓村之一,村級財務、機動地等歷史遺留問題導致部分村民多次到縣、鄉集體上訪,五年沒有交一分農業稅和“三提五統”,尤其嚴重的是九九年九月十日十幾名鄉干部去征收農業稅,被圍攻長達十幾個小時,派出所去解圍,車輛被推翻在溝里,二000年十月份,鄉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坐陣我村,摸情況、找癥結,現場辦公,從解決老問題,化解矛盾入手,逐個擊破了各種矛盾,化干戈為玉帛。幾年來在鄉黨委、政府的重點關注下,緊緊圍繞“維護農村穩定,促進經濟發展”這個中心,牢牢把握“群眾利益無小事”這一基本點和工作的出發點,積極摸索新時期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的新路子、新舉措,采取重心下移,防守一線策略,在全鄉率先實施村級“調解室”建設,把矛盾化解在村里,消除在萌芽狀態,維護了全村的社會穩定,促進了全村經濟的發展。2000年底至今,在村調委會的努力工作下,連續五年無刑事犯罪,沒有一起個訪和集體訪,村民安居樂業,人均收入居全鄉前列。2005年被評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第一名。
我們的主要做法是念好調解“四字經”,即“組、查、防、調”。
一、“組”就是健全組織
組建過硬的村糾紛調解網絡,調解班子設主任1人,副主任1人,委員2人。每20-40戶通過民主選舉出1名文化素質高、威信好、思想好、作風正派的老黨員、老村干擔任聯防戶長,并身兼三員,即矛盾調解員、普法宣傳員、信訪信息員。全村共推選21名聯防戶長,將全村8個自然莊,18個村民小組,根據區域分布便于管理的特點,劃分為西孟、大王、二王、陳圩、雙興集、東孟6個管理片,由村干部分片負責,層層簽定責任狀,落實獎罰措施,加大責任制的追究,做到了層層有人管,事事有人抓。由于責任落實,都能夠在自己的責任段中履行自己的職責。保證了小糾紛不出組,大糾紛不出村,去年以來,全村矛盾糾紛信息員共調解各類糾紛28起,調解率和成功率達100%。
二、“查”就是細致排查
在排查方面,我們堅持每周片負責人一碰頭----小排查。每半個月對本村信訪隱患一排查,排查結果報鄉綜治信訪辦公室,每月召開一次“三員”及兩委班子排查矛盾糾紛、信訪隱患專題會議----大排查,每兩個月召開一次矛盾特點分析會(一般安排在單月11號,因為每單月12號為綜合信訪駐村服務日),排查歷年積案和重大問題,配合鄉駐村服務隊現場解決。
多年來的實踐和教訓使我們深深體會到:“穩定的社會環境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前提,沒有穩定的環境,什么事也辦不成”。而影響農村穩定的主要問題之一是來自小矛盾、小糾紛引發的大事件。稍微忽視會出現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甚至會出現惡性案件。農村矛盾糾紛大都是夫妻吵架、婆媳失和、叔嬸爭斗、翁婿反目等家庭糾紛和為田頭地邊而產生的鄰里糾紛。只要隨時留心關注這些糾紛,就能確保全村在穩定方面不出大問題。平時所有的村兩委干部、黨員、糾紛信息員、聯防戶長利用走訪農戶、田頭地邊交談、早中晚吃飯閑聊、趕集上街等機會,了解糾紛信息、信訪隱患,做到心中有底,一旦獲得信息立即趕往現場,能及時化解的及時化解,不能及時化解的,立即報告村調委會,大問題由書記、主任親自掛牌調處,確保矛盾糾紛消失在萌芽狀態。
三、“防”就是預防與防止激化
在預防與防止激化方面,我們做到“四先”、“四早”,即:預警在先,苗頭問題早消化;教育在先,重點對象早轉化;控制在先,敏感事情早防范;調解在先,矛盾糾紛早處理。“無事早防、有事早辦、無事找事”。
“無事早防”就是做好預防工作,防患于未然。村兩委每季度都要根據農業生產、農民生活的重點,對可能發生的哪些類型的糾紛做出預測,并提出相應的防治對策和措施。如春天注重田頭地邊糾紛、植樹糾紛;夏天關注鄰里汛期放水;秋天打聽娶妻生子;秋天重點婆媳嘔氣(男的外出打工多),游手好閑人員喝酒、打麻將等等。
“有事早辦”就是快捷及時化解矛盾糾紛,防止激化。調委會成員對群眾找上門的有求必應;對聽到別人反映的有聞必到。知道哪里發生了矛盾糾紛,我們就找到哪里調解,不管白天黑夜,不論刮風下雨。去年三月份,陳圩莊陳某在外地打工被電死,拉到家后準備葬在南湖自家地中,雙興集徐某得知影響他老陵風氣,脫掉上身衣服睡在打的井中,死活不讓葬,治保主任孟凡良聽到群眾議論,立即跑到現場,先勸說控制事態,看到雙方針鋒相對,事態很難控制,安排人員通知鄉分管負責人,經過長時間勸說,使已拉開架勢準備互毆的兩個家庭成員的憤怒得以平息,避免了一場惡性事件的發生。
“無事找事”就是草里尋蛇,防止有深層次的矛盾糾紛、信訪隱患。尋找小事當大事,凡事都向最壞的打算,凡涉及群眾利益,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如:村級財務、救災物資發放等進行陽光辦公,杜絕新問題的出現。對群眾敏感的事,盡可能讓工作做細,主動為村民排憂解難,極力消除民間糾紛隱患,時刻牢記“群眾利益無小事”。
四“調”就是調解及時
通過外地經驗和我們多年來農村工作經驗,把排查的問題矛盾糾紛和信訪隱患分為三類:
一類矛盾不出組。一般性的矛盾由調解員自己解決;二類矛盾不出莊,即較為復雜的矛盾由自然莊調委會成員與調解員共同化解;三類矛盾不出村,比較大又復雜的矛盾,自然莊已調處又調處不了的糾紛矛盾上報村調委會,由調解委員會立案,集體共同調解。在處理矛盾上,我們堅持做到“三受理”。一是當事人上門要調解的糾紛熱情受理。二是對正在發生的糾紛及時受理。對正在發生的糾紛決不等待當事人上門,而是聞風而動,迅速到達現場,先采取措施,不用過激語言,耐心疏導,防止事態擴大激化,然后進行調解。對這類矛盾堅持做到:到達現場快,調查研究快,分析案情快,調解和平息糾紛快。三是對走訪了解到的糾紛主動受理。堅持走訪、回訪個別農戶與進行全村糾紛排查相結合,經常深入本村農民家中了解情況;及時發現問題,使糾紛處理在萌芽之中,發現糾紛不等不靠,不推不拖,主動受理,及時調解。
各位領導:
我們雖然在工作中取得了一點成績,但離上級的要求和領導的期望相差堪遠,在摸索新方法、探討新思上只是九牛一毛,特別是在新的歷史時期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光靠傳統的調解方法和自己在工作中摸索的方法是遠遠不夠的。加之這項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在實際工作中也遭到很多白眼,有時說公道話也得罪了不公道的人。另有少數別有作心的人總是在背后使陰勁,使有些問題調解起來很難,加之有些群眾法制觀念淡薄,占便宜的欲望高,較為復雜的矛盾需多次往復調解。當然做好調解工作是我們村一級義不容辭的責任,今后將繼續努力,找差補缺,踏實工作,愛崗敬業,深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多辦利民之事,身體力行三個代表,只有這樣才能使廣大農民在獲得利益的同時,感到春風拂面溫暖人心,才有進行教育說理的感情基礎,才能保持農村的長期穩定,才能讓領導放心,才能讓群眾滿意。
以上匯報如有不妥之處,敬請各位領導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