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公共政策執政能力考察材料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執政能力就是管理國家和社會公共事務的能力、本領和水平。從公共政策的角度看,執政黨和政府管理國家和社會公共事務的基本方式和主要途徑就是制定和實施一系列公共政策。執政就是決策,就是一系列的公共政策產出。因此,執政黨的執政能力實際上就體現在制定和執行公共政策的能力、本領和水平上,體現在公共政策質量的好壞和水平的高低上。簡言之,執政能力直接體現在公共政策的有效性上。
一般說來,判斷公共政策的有效性是根據科學、合理、公平、有效的原則,從效益、效率、公正性、回應性、充分性、適當性等六個方面進行衡量的。效益是一組數量指標,是指特定政策方案能否和在多大程度上實現既定目標,即其政策的結果和效果,通??梢杂脭盗炕蜇泿艃r值表示。效率是一個或一組比值或比例指標,是指特定政策效益、效果與投入的資源和努力的比值,一般通過單位成本來衡量。公正性往往與公平通用,是指公共政策關于權利、機會和價值、利益在社會成員之間的配置和分配符合公平、正義、人道等原則,它是衡量公共政策有效性的一個關鍵標準。回應性與社會理性和行政管理理性相聯系,是指公共政策對特定群體的意愿和需求的反應和滿足程度。充分性是指特定的政策效益對該政策問題、政策訴求及其目標人群的需要、價值和機會的契合與滿足情況,是一種合理性標準。適當性是關于公共政策的綜合性標準,它與實質理性相聯系,是指政策目標的價值與支持這些政策目標的前提是否可靠,并從總體上判斷該公共政策目標和該項政策本身對社會是否適宜。對任何一項公共政策,在考慮效益、效率、公平、回應性和充分性的基礎上,綜合分析是否適當、合理、必要。適當性是一個綜合性標準,它往往要在上述幾個標準之間權衡取舍,特別是經常要在效率與公平、公平與權利、自由與秩序等幾組主要矛盾之間進行選擇。
根據上述檢驗公共政策有效性的六個標準,以及制定政策和執行政策的基本原則,我們從政策問題和政策目標確定、方案規劃和決策、執行等幾個環節和政策過程,分析公共政策有效性和執政能力問題。
在政策問題和政策目標確定階段,如何積極回應公眾對各種社會問題的要求和期待,將社會問題有效轉化為公共政策問題,如何確定合理、可行、公平、有效的公共政策目標,是解決社會問題的前提和起點,也是決定政策有效性的首要環節。政策目標的確定,要經得起上述六個標準的檢驗。如果政策問題不確定,將導致政策目標不明確、不合理,甚至導致政策目標完全扭曲,走向公眾期望和政策初衷的反面。
在政策方案設計和規劃環節,進行全面、科學、客觀的政策方案設計、規劃和評估,綜合考慮各政策方案的成本與收益,特別是其社會成本和社會收益,通盤籌劃和綜合平衡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實在利益與潛在利益之間的關系,按照六條政策有效性標準設計和規劃政策方案,是保證政策有效性的關鍵。政策規劃設計要全面、公正地評估各方案的利弊得失,綜合比較各方案的收益成本,科學分析評估各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和預見性。
政策決策是公共政策的核心環節。提高執政能力的核心和關鍵是提高公共政策決策能力,提高決策者對政策備選方案的決斷和“拍板”能力。在現代社會,要保證公共政策的有效性,一般要求政策規劃與決策兩個環節適當分離。政策規劃階段的“多謀”是決策階段“善斷”的基礎?!岸嘀\”一般可以委托或外包給專家智囊機構,“善斷”就構成執政能力的核心。作為核心執政能力的“善斷”,就是善于權衡取舍、善于把握公共政策效率與公平之間的“火候”與“度”,善于統籌兼顧科學性、合理性、公正性和可行性,善于果斷抉擇。
公共政策執行是將紙面的、觀念形態的政策內容轉化為現實效果,實現既定政策目標的過程。政策執行是依據法定授權實施方案的執法行為,首先要依法行事。政策執行又是具體的行政行為,無疑要公道、講理。同時,政策執行面對的是活生生的人,還要講情、講人道,要做深入細致的說服、教育和宣傳工作。所以,有效的政策執行,既要依法行事,又要有情操作。政策執行無疑要貫穿效率效益原則,更要貫徹公平和回應原則。政策對象一般是廣大民眾,他們是否理解、接受和服從,決定該政策能否順利實施,也決定該政策效果能否充分實現。換言之,政策執行是否及時準確地回應政策對象的要求,是否公平、公正地協調和分配政策利益,是否始終以社會福利和公共利益最大化為目標,是政策順利執行的關鍵,也是公共政策有效性的關鍵。
通過對公共政策有效性的考察,我們發現,執政能力和公共政策有效性之間在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基本內容和評價標準等方面都是基本相通的。從公共政策視角研究提高執政能力問題,實際上就是研究提高黨和政府制定和實施政策的有效性,就是提高公共政策的質量和水平。
從指導思想上看,提高和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就是要始終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驗,以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為重點,努力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是執政能力的重點,而其核心是公共政策的決策機制和執行機制。領導決策機制是否科學、合理、規范,工作執行機制是否公平、有效、適當,直接制約和影響執政能力與執政成效。
在提高和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總體目標上,就是做到“四個成為”,即成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黨;成為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執政黨;成為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潔的執政黨;成為做到“三個代表”、保持先進性、經得住各種風浪考驗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盀楣?、為民”體現了政策的公平性和回應性;科學、民主、依法執政代表的是公共政策的科學性、合理性和適當性;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潔反映了公共政策的效益、效率、可行性、充分性等原則要求。公共政策的根本原則是要增進效率、效益,增加社會福利、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和公正,與“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社會和諧、人民幸福”的執政能力建設總體目標完全一致。
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主要任務是推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不斷提高“五種能力”,即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發展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設先進文化的能力、構建和諧社會的能力、應對國際局勢和處理國際事務的能力。這五種能力,與公共政策根本原則和有效性標準是一致的。特別是其中駕馭市場經濟、發展民主政治和構建和諧社會三種能力,更是與科學、合理、公平、有效的公共政策有效性原則完全相通。關于提高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能力更是直接提出了“改革和完善決策機制,推進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并“完善重大決策的規則和程序”的要求,這實際上就是公共政策的決策原則的根本要求,也是公共政策有效性的基礎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