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經發言材料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加強農業技術隊伍建設,強化制度管理,是提高農業技術隊伍整體素質和專業技術工作能力,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及各項技術措施到位率行之有效的途徑。是發展質量效益農業,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強有力的保障措施之一。
提高農業技術隊伍的整體素質,強化服務意識和管理職能,使其在發展效益農業、生態農業和促進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中真正發揮出重大作用。現將,我鎮的具體做法向大家匯報如下:
一、完善農業職能部門和服務體系建設,明確責任,分工協作,為發展效益農業提供組織系統保障
1、鎮農貿公司設立生產技術部、種苗銷售部、試檢部、信息部等農業管理、服務職能部門,各部門分工協作,形成農業生產管理、服務統一體。
2、各農業合作經濟組織配齊農業技術服務和生產管理人員,明確職責。按各單位種植規模配備農技主管技術員3—5名,明確職責、層層把關,與公司農業綜合管理、服務部門共同形成完整的農業生產管理和服務體系。
3、加強對各村農科帶頭人的培養。不斷把專業水平高、綜合素質好的農業技術人員充實到村級植保站及核心示范區等重要崗位,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和示范帶動作用。
4、充分調動離退休技術人員的積極性,為農業生產獻計獻策,為農戶提供技術指導服務,發揮余熱。
由于完善農業職能部門建設,責任明確,上、下及部門間分工協作,理順了農業生產管理和服務體系,保證了農業生產管理和服務措施的順暢實施,提高了技術措施標準化程度和到位率。為提高農業生產科技含量和生產效益水平,發展效益農業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二、加強制度建設,強化對農業技術隊伍的管理,提高管理服務水平,為發展效益農業提供技術保證和貯備
1、建立農業技術人才引進、培養制度,強化農業人才庫建設。
2002-2004年涌泉柑橘產業合作社引進大學畢業生2名(其中:本科學歷1人),引進省柑橘研究所專業技術人才3人,更新了農業技術隊伍結構,提高了農業隊伍整體基礎素質。計劃到2005年每個專業合作社配備大中專畢業生1名。
為加快大中專學生的成長,鎮里要求各業主給每名大學生專門指派一名實踐經驗豐富、綜合素質高的老技術員做師父,并由市場銷售部和生產技術部共同對大中專學生的學習、工作等各方面不定期進行考核,關心生活、督促成長進步。
2、建立農業技術員培訓制度。
(1)鎮里通過集中辦班、現場定標觀摩、舉辦農業知識智力競賽等多種形式對農業技術員進行常年培訓,提高對農業生產技術措施的實際運用能力。
辦班通過聘請國內外專家教授講課,生產小組及技術員相互研討交流,典型經驗介紹等多種形式進行。來提高農業技術人員的基礎理論水平,積累經驗。特別是2003-2004年舉辦的兩屆農業季節實用技術培訓班,在培訓方式上與現場操作結合的培訓方式,取得了顯著的培訓效果。
(2)對現崗農業技術人員進行輪訓,2003-2004年鎮農貿公司、涌泉柑橘產業合作每年外派2-4人到大專院校進修學習,提高現崗技術員的基礎理論知識水平,增強專業技術工作綜合能力。
(3)鎮農辦、共青團、婦聯于2002年和2003年連續兩年舉辦“農業知識暨創品牌智力競賽”,參賽人員即有管理人員,又有農業技術員人員,還有農戶。通過“農業知識暨創品牌智力競賽”活動,極大地激發了全場農業科技人員和農戶學科學、用科學的熱情,對提高全員科技意識和創保品牌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3、實行主管農業技術員例會制度和業務知識研討制度。
堅持按月或農業生產季節召開主管農業技術員例會,總結上月工作完成情況,表彰先進,督促后進;安排布置當月工作,明確工作目標和技術措施要點;逢會必進行專業技術知識研討,研討內容為與階段生產相關的農業技術基礎知識、措施運用、新技術推廣、試驗示范知識等。通過實行主管農業技術員例會制度,可及時有效地全面總結農業生產中的經驗教訓,以利全面、高質量地完成好農業生產各項工作。
4、實行農業技術員科技示范制度,強化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建設。
(1)為保證農業科技示范園區、技術員示范田各試驗、示范項目實施到位,充分發揮其先示范動作用,鎮里設專人負責抓此項工作。
年初逐村、逐地塊、逐項目幫助、指導技術員進行試驗、示范設計;在抓生產的同時,利用下村和召開“主管技術員每月例會”等時機,隨時對各技術員所承擔示范試驗項目的完成情況進行督促、檢查,確保試驗、示范項目實施完整、調查記載及時準確。年底指導搞好調查、總結、分析。
強化對農業科技示范園區試驗的管理。狠抓以農時標準化為核心的農業生產標準化、農業技術措施到位率及田間管理標準化等措施,把每一塊試驗、示范項目都建成高標準樣板田,真正成為農戶學習、借鑒的榜樣。
(2)加強示范園的標準化建設。
①2001-2003年投入專項資金500余萬元,對示范園進行標準化規劃建設。完成示范園區標準路面建設,完成試驗區排、灌溝渠及路側溝渠配套建設,建成標準化大棚設施栽培3棟2000多平方。
②積極與農業院校、科研院所合作,與生產實際緊密結合,拓寬科研課題來源渠道,增強科研課題的深度和廣度,提高示范園科研人員的科研技術水平。
(3)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加強對農業示范帶(園區)的標準化建設。
2003-2004年,鎮里投入專項資金近百萬元,通過加大對農業科技示范園、生態農業示范區、標準化大棚栽培范區等高標準建設,科學設立試驗示范課題及標準化管理,并以生產小組為單位及時組織農戶參觀、學習,等于為農戶設立了直觀、詳實的田間課堂,每年前往參觀、學習的農戶達2000-3000余人次,對提高農戶科學種田水平、促進質量效益農業發展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前來學習、觀摩的各級領導及專業技術人員達5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