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縣政農業項目監管辦法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進一步規范我縣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實施過程和驗收程序,建立健全驗收制度,保質保量地完成特色農業產業發展項目建設任務,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實施范圍及申報主體
經縣委、縣政府同意實施,且符合《縣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扶持辦法(試行)》規定的產業發展類扶持項目。農業特色產業發展扶持項目的申報主體為村民委員會。
第三條驗收原則及要求
1、實事求是,科學嚴密,數字準確,資料齊全。2、公開、公平、公正。3、分步實施,逐步驗收,過程監督。4、實行鄉鎮初驗、縣級復驗,分級負責的檢查驗收制度。
第二章實施程序
第四條立項
申請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立項的,應在每年6月底前提出立項申請,明確秋季和次年春季栽種計劃。申請立項的栽種小班連片面積應達到50畝以上(核桃高接換頭的除外)。申報主體提出的立項申請,經鄉鎮審查匯總后上報縣級主管部門。縣級主管部門對涉及的立項申請進行審核匯總并簽署意見后報縣特色農業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縣特色農業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對全縣情況進行復核匯總后報縣特色農業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審批。
第五條組織實施
縣政府與鄉鎮簽訂目標責任書,鄉鎮與涉及村簽訂目標責任書。鄉鎮按照立項批復,組織收取項目區農戶的保證金,指導農戶按照技術標準進行栽種,加強“樹木補植、病蟲害防治、松土除草、施肥澆水、整形修剪”等后續管護,嚴禁套種高稈作物。
第六條初驗
一、鄉鎮組織轄區內項目的初驗收。
(一)鄉鎮繪制詳細小班平面示意圖。原則上以50畝為一個小班圖,小班圖繪制成地塊示意圖,包含相對固定的道路、建筑物等,地塊應標注編號。地塊編號、戶主姓名、地塊面積、栽種品種、株數、小地名等詳細信息以表格形式列在地塊示意圖后。
(二)鄉鎮成立專班,會同村、組負責人、戶主組成初驗收小組,按照技術標準,依據小班圖對產業發展內容進行100%初驗收,栽種品種、栽種質量、栽種面積、成活率、合格率、地塊位置示意圖由四方責任主體現場簽字、按手印予以確認;因其它原因戶主拒絕簽名的,須注明拒簽原因并上報說明。初驗收不合格的,應責令農戶進行整改。整改不合格的不納入復驗范圍。
二、公示
鄉鎮初驗收結果(縣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初驗花名冊)在村、組公示欄進行公示,公示時間不少于5個工作日,接受實名監督、舉報。如對公示存在異議,應由鄉鎮進行復核。
第七條復驗
一、申報
完成初驗收的鄉鎮可從每年5月開始向縣產業特色農業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書面申請復驗。
二、栽種質量復驗
縣特色農業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縣農業局、縣林業局、縣財政局等相關部門組成驗收組,對各鄉鎮小班、地塊進行逐級隨機抽樣復驗。抽樣比例不低于30%。復驗表冊須由縣特色農業產業發展驗收組、鄉鎮、村三方簽字方可生效。復驗中,如發現不合格的,則暫停對該鄉鎮驗收。給鄉鎮一次整改機會,待整改完成后再向縣特色農業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書面申請驗收,如驗收再不合格,則取消該鄉鎮項目扶持。
三、公示
復核結果(縣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復驗花名冊)在鄉鎮公示欄進行公示,公示時間不少于5個工作日,接受實名監督、舉報。如對公示存在異議,該鄉鎮驗收、資金撥付工作暫停進行,待核實清楚后重新啟動。
第八條資金申報
鄉鎮向縣特色農業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書面申請資金撥付,申請須附初驗表冊、復驗表冊和公示的相關圖片資料(如公示后有變動的,須同時上報變動前后的圖片資料)。
第九條資金撥付
縣特色農業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匯總審核確認,報縣特色農業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和縣財經領導小組同意后,由縣財政撥付資金至鄉鎮專項資金專戶,再由鄉鎮采用“一卡通”或支票形式兌付。林業產業新發展的花椒和核桃撫育管護兌現采取以物代補方式,由政府統一采購農藥、肥料等物資,交由鄉鎮發放。
第三章檢查驗收的技術、質量標準
第十條林業產業
一、整地方式、栽培技術是否達到技術標準。核桃窩子的規格為80×80×80厘米,花椒窩子的規格為40×40×40厘米。
二、栽植密度為核桃22株/畝,株行距為5米×6米;花椒110株/畝,株行距為2米×3米。
(一)核桃高接換種撫育管護按面積計算,面積以農戶實際嫁接株數、除以每畝22株的密度計算。
(二)核桃高接換種嫁接芽數以驗收合格嫁接芽數為準,10年生以下的核桃每株3—5芽;10年生以上的核桃每株10—20芽,超過標準的一律不予驗收。
三、質量標準
(一)苗木標準:苗木健壯,無檢疫性病蟲害,無機械損傷,根系完好;花椒要求苗高25厘米以上,地徑0.3厘米以上;核桃以嫁接口計算要求苗高20厘米以上,地徑0.8厘米以上,嫁接口愈合良好。
(二)栽植要求:要求集中成片(零星面積不納入驗收范圍),放線栽植。按技術標準定植穴要回填表土20厘米—30厘米,施入基肥;栽植時分層踩緊,澆透定根水,覆蓋一層疏松土壤;栽植后掏出樹盤并覆蓋。
(三)造林標準新建園:當年造林成活率≥85%為合格面積,65%—84%為補植面積,≤64%為失敗面積,項目完成后幼林保存率達到80%以上。低產園改造:成活率分枝(芽)成活率和株成活率兩種。枝(芽)成活率≥70%為合格面積,40-69%為補植面積,≤39%為失敗面積;株成活率≥85%為合格面積,60-84%為補植面積,≤59%為失敗面積。改造合格面積良種率(按株)必須達到90%以上。(四)凡間套種高桿農作物的一律為不合格面積。
四、管護要求
撫育管護時間從苗木栽植開始計算,連續管護3周年。管護內容為:
(一)樹木補植。經補植后,花椒密度應達到110株/畝,核桃密度應達到22株/畝。
(二)病蟲害防治。冬季石硫合劑刷白花椒、核桃主干,春、夏季開展食葉害蟲及其它病蟲害防治。
(三)松土除草。及時清理樹盤周圍妨礙生長的雜草并疏松土壤。
(四)施肥澆水。每年施肥1—2次,春季、夏季生長期施速效氮、磷肥,秋季施有機肥或磷、鉀肥。遇到天氣干旱時,要增加澆水次數,確保樹木正常生長。
(五)整形修剪。根據樹木長勢,每年春季或冬季進行一次整形修剪。
(六)間套種。花椒、核桃產業基地禁止間套種高稈作物。
第十一條農業產業
一、栽植要求
枇杷、紅富士蘋果定植密度為株距3米、行距4米,每畝株數在56—70株之間,定植穴長寬深均為1米;要求每穴施腐熟有機肥或秸稈等30—50公斤,或烘干雞屎糞5公斤,磷肥2.5公斤,與表土混合均勻施入定植穴的下層,或一層肥料一層土壤,至離土面約30厘米處時不再施入肥料;土壤回填時,穴土要全部填入,填完穴土后,土面呈高出地面的饅頭形;蘋果栽植前定干,定干高度40—60厘米,要求定干口以下有3—5個飽滿芽,用油漆或薄膜封頭。枇杷減去主干幼嫩部分,用油漆或地膜封頭,減去苗木上每片葉的1/2—2/3。栽植成活后,在40—50厘米處定干;苗木栽植時要理順苗木根系,覆土高度在嫁接口以下至少2厘米處,將樹干周圍土壤踩緊,使根系與土壤緊密接觸;樹盤覆膜:地膜大小以能覆蓋住樹盤為宜,面積約為見方1米。
二、栽植規模
要求連片規模在50畝以上(零星面積不納入驗收范圍)。
三、苗木標準
苗木健壯,無檢疫性病蟲害,嫁接口愈合良好,根系完好,須根3根以上,紅富士蘋果要求苗高60厘米以上,直徑0.5厘米以上;枇杷要求苗高45厘米以上,直徑0.6厘米以上;黃果柑要求苗高50厘米以上,直徑0.5厘米以上。苗木符合質量規格,剔除弱、病苗,解除嫁接口處薄膜。四、成活率要求長勢良好,成活率達到90%以上。五、果樹間作:在果樹行間可間作矮稈作物或綠肥植物(大豆、豌豆、花生、生姜、三葉草、黑麥草等),嚴禁種植玉米、高粱、有架四季豆、有架豇豆等高稈作物,凡間套種高稈農作物的一律視為不合格面積。
第四章檢查驗收方法
第十二條驗收比例及樣本抽取方法
所有項目,由各項目鄉鎮組織力量以戶為單位全面初驗,縣級復驗采用對各鄉鎮小班、地塊進行逐級隨機抽樣復驗。抽樣比例不低于30%。
第十三條成效檢查
一、面積檢查
(一)鄉鎮初驗要以戶為單位深入地塊詳細檢查驗收,并繪制小班平面示意圖。
二、成活率檢查
(一)統計小班地塊內的死亡株數、成活株數計算成活率。
(二)瀕臨或生長衰弱無成活希望的幼苗,按死株記載;檢查工作開始后新補植幼苗,不計成活率。
第十四條統計匯總
一、成活率計算
(一)初植密度達到設計造林密度的:成活率=(成活株數÷初植株數)×100%(保留1位小數)
(二)初植密度達不到設計造林密度的;成活率=(成活株數÷設計造林密度)×100%
二、小數的取舍
(一)面積以畝為單位,取整數;株數均取整數。
(二)成活率百分數保留1位小數。
第十五條驗收結果確認
鄉鎮、縣級檢查驗收合格的,經驗收小組成員簽字認可后,應填寫驗收表及匯總表,分別存放鄉鎮、業務主管部門和特色農業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并作為項目資金申請的依據。第五章鄉鎮和部門職責
第十六條鄉鎮職責
1、負責本轄區內種植業發展年度計劃的制定和申報。2、負責本轄區內農戶種苗保證金的收取、保管和退還,組織指導特色產業發展。3、負責本轄區內特色產業栽種、管護的初驗收,繪制小班圖,填寫初驗表冊,上報相關材料,申請縣級復驗。4、負責配合縣級復核,提供購買苗木的收據或發票,編制初驗結果公示表并進行公示。5、負責填報資金申報表。6、負責發放農戶扶持資金。7、負責撰寫特色產業發展工作總結。8、負責對其它申請項目進行初審。9、收集整理涉及資料并存檔。
第十七條縣農業局、林業局職責
1、負責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包片對鄉鎮栽種技術把關指導。2、負責接受鄉鎮復驗申請并參與縣級復驗收,填寫復核相關表冊。3、負責指導復驗結果不合格的鄉鎮進行整改。4、負責對全縣栽種數據、補助資金進行匯總并報縣特色農業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5、負責接受鄉鎮上報特色產業發展項目資金申請表并進行審核。6、負責對涉及的其它申請項目進行初審并進行審核。7、撰寫工作總結,收集整理相關資料并存檔。
第十八條縣特色農業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職責
1、牽頭組織復驗驗收,對申請復驗鄉鎮進行復驗。2、接受縣農業局、縣林業局轉報相關鄉鎮資金申請表,進行審核后報縣特色農業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審批。3、接受其它扶持項目資金申請,審核后報縣特色農業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審批。4、向縣特色農業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匯總上報栽種數據、補助資金。5、牽頭對鄉鎮、部門栽種工作情況進行考核評估并提出考核評估意見,報縣特色農業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兌現工作獎勵。
第十九條縣財政、審計、紀檢監察職責
1、縣財政局負責按程序撥付資金并對資金進行財政監督。2、縣審計局按照法定程序對項目資金進行審計監督。3、縣紀檢監察部門對相關鄉鎮和部門履職情況進行監督。第六章相關責任
第二十條復驗不合格又拒不整改的,扶持資金不予兌付,保證金不予退還。
第二十一條鄉鎮收取的保證金在縣級復查驗收合格后退還農戶。
第二十二條對特色產業發展年度目標任務完成良好,成效顯著的鄉鎮和部門除按《縣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扶持辦法(試行)》規定的標準兌現獎勵外,還將在年度目標考核中予以加分。對未能完成特色產業發展年度目標任務,又沒有正當理由的,在獎勵資金總額中按一定比例扣除,并在年度目標考核中扣除相應分值。
第二十三條對工作不力、玩忽職守的部門和鄉鎮實施問責;對擠占、挪用、虛報、冒領等違反財經紀律,騙取財政扶持資金的,依紀依法嚴肅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