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提升全縣城鄉規劃實施工作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嚴把規劃設計條件關
一是更加注重發揮城市設計對城市建設的指導作用。依據近期項目建設規劃和發展要求,對即將開發建設的建設項目的片區或地段先行進行城市設計。通過城市設計確定片區或地段的建筑整體風貌要求,對建筑體量、尺度、風格、色彩、形式、材料等基本方面進行必要的規定。既要統籌考慮與周邊建筑、環境的協調一致,又要考慮在縣城總體風格框架下,不同片區或地段要有各自的風貌和特色。同時,注重城市公共空間和配套基礎設施的設計,堅持本質上要為人服務,堅守人的尺度,為城市風貌和人居環境創造更加和諧宜居的場所。
二是更好地做好山水鄉戀與現代城市文明相融合的文章。歷史是城市的根脈,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城市建設和改造中,必須堅持開發與保護并重,做到統籌考慮、統一規劃。要注重文化傳統的傳承,堅決避免珍貴的歷史信息、昔日的記憶、前人的智慧結晶和勞動成果隨著拆遷的煙塵一并消散,成為多年以后的歷史斷層。在舊城和舊村改造規劃時,必須堅持相關部門進行現場實地踏勘,探明街區肌理、建筑物特性及承載的歷史信息、古樹名木等情況后,進行判斷、評定,本著慎砍樹、不填湖,建新留老,新老元素有機融合、和諧對話的原則,決定取舍,避免出現新的遺憾。在規劃設計過程中要時時處處立足獨特的區位優勢、山水脈絡、自然風光,運用多種手法和形式,讓市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要注重研究提煉過往的精髓和內涵,為老元素賦予新的時代精神,為新建筑植入歷史基因,達到保護和弘揚傳統優秀文化、彰顯城市特色、延續城市歷史文脈、守衛我們的精神家園的目的。從而不斷提升城市的內涵及品位,使人們既享受現代生活,又留住歷史和人文的印記。
三是更加注重和強化規劃設計條件的地位和作用。規劃設計條件是直接導控建設用地和建設工程設計的法定規劃依據,是規劃編制單位和設計單位進行規劃方案設計和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對方案進行審定的依據和應當遵循的準則,是建設項目土地拍賣、規劃設計、工程審批以及依法對項目實施監管和竣工規劃驗收的重要依據。要進一步注重和強化規劃設計條件的地位和作用,依法嚴把規劃設計條件關。依據上位規劃的規定和要求,依法嚴控規定性(強制性)條件,如地塊位置、用地性質、開發強度(容積率、建筑密度、綠地率、建筑控制高度等)、主要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車場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控制指標等;認真做好指導性條件,如建筑形式與風格、歷史文化保護和環境保護要求等。要切實提高規劃條件的水平和質量,在嚴控各項技術指標的基礎上,增強指導性,進一步提升城市建設的內涵、特色和品位。
二、規范設計市場秩序
一是嚴格落實設計單位資質審查制度。設計單位要嚴格按規定持相關資料到縣規劃部門進行資質審查、備案,未進行資質審查而承接設計任務的,縣規劃部門不予進行方案審查。堅決防止設計單位超范圍、越級承擔業務,避免設計單位陪標、襯標及業務轉包等行為,違者將嚴格按規定進行處罰直至清理出市場。
二是嚴格規范設計單位職業行為。設計單位必須恪守職業道德,嚴禁陰陽圖紙、弄虛作假、設計轉包等行為。對于承擔的設計任務,設計單位必須認真對待,配備得力人員,堅決避免“一流單位、二流人員、三流成果”現象的發生,確保建設項目規劃設計的水平和質量。
三、提升規劃設計方案質量
一是組建“優秀設計單位資源庫”,實現優秀設計資源共享。入庫單位從為我縣和濱州市及周邊地區提供過服務且業績優秀、實施效果良好的設計團隊中選拔產生,同時積極吸納國內、外知名的優秀設計團隊參加。擬入庫單位須提供資質、設計團隊人員、業績成果、近期在我縣或濱州及周邊地區的收費標準、方案補償費等信息,作為入庫的必備資料和建設單位抽取選用的依據。資源庫實行動態管理,定期對庫內單位進行資格和業績審查,及時補充高水平單位入庫,剔除業績不佳、弄虛作假者,確保真正發揮好資源庫的示范帶動作用,促進全縣規劃設計水平的提升。
二是按照分類管理的原則,確保規劃設計方案的數量。1、標志性片區、標志性節點、標志性建筑物的規劃設計由縣政府負責組織方案征集;2、城區內沿街、沿水的公建類項目,至少委托三家設計單位(設計資質不低于乙級,至少兩家為甲級)分別進行方案設計,其中至少兩家必須從“資源庫”中選取;3、城區內上述類別之外的其他新建非工業類項目,鎮區內建筑面積3000平方米以上的學校、醫院、住宅、商貿設施、社區等新建非工業類項目,至少委托兩家設計單位(設計資質不低于乙級,至少一家為甲級)分別進行方案設計,其中至少一家必須從“資源庫”中選取;4、城區內的新建工業廠房及配套設施必須委托相應資質的設計單位進行外觀設計。
三是嚴格落實規劃設計方案。方案在設計之初,建設單位和設計單位應準確理解把握規劃設計條件中的各項規定和要求,對于空間布局、平面布置、建筑風格、交通流線、裝飾工藝、環境藝術等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充分考慮其實施的可能性。方案一旦評審通過,設計單位必須嚴格按照通過的規劃方案進行施工圖設計,對于方案中表達的內容在施工圖紙中嚴格落實,確保方案的完成度。嚴禁對評審通過的方案做實質性修改,堅決杜絕為了通過方案評審,不切實際隨意貼圖。對于施工圖紙與評審通過規劃方案不一致的項目,規劃部門不予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及規劃管理備案。建設項目內的配套設施、道路開口、入口院墻、門頭牌匾、景觀綠化、夜景亮化等內容納入建筑規劃方案內,按照“三級會議”審批制度的要求和范圍進行評審,審批通過后必須與建設項目同步施工,并作為規劃竣工驗收的必要部分進行核驗。
四、完善專家咨詢、評審制度
一是建立專家庫及運行機制。在全國范圍內邀請、吸納規劃、建筑學、美學、經濟學、社會學等各方面的高層次人才進入到專家隊伍中來,注重專家的專業水平檔次、優化專家的專業構成比例,組建專家庫。同時,建立科學、完善的組織機構和運行機制,在人員構成上相對固定,讓專家們全面了解、掌握的經濟、文化和社會的發展狀況以及城市規劃現狀,結合自身的專業研究,在各自專業領域內對城市規劃的編制、修訂、發展擁有絕對的話語權。
二是完善專家咨詢、評審制度。積極發揮好專家庫專家的咨詢作用,在各類規劃的編制、重要項目的設計前,邀請專家們親臨現場一并踏勘,結合實際從各自專業的角度提出意見和看法,經歸納整理后作為設計條件的一部分,為規劃的編制、項目的設計提供咨詢服務。繼續嚴格執行規劃項目“三級會議”審批制度,邀請專家庫專家參加,更加全面、客觀、科學的對方案進行評審,更有針對性地指出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的方法,并嚴格按評審意見進行整改,使設計方案更加科學合理,切實提升我縣規劃設計水平。
五、強化規劃管控
一是嚴格方案變更程序。規劃方案一經評審通過,必須嚴格執行。因特殊情況確需變更者,須由業主書面申請,載明變更理由,并按程序由規劃主管部門組織專家論證和征求公眾意見,報縣規劃委員會審議,并經縣政府批準后,方可辦理規劃許可變更手續。擬變更后的容積率、綠地率和建筑密度等相關指標不得突破規劃條件要求,外飾材料和景觀標準等不得降低。
二是加強規劃管理。在依法嚴格進行日常管理的前提下,積極采取多種措施確保規劃落到實處。1、事前介入,注重提升項目業主素質。組織業主在項目建設之初走出去,參觀、學習外地先進經驗,開闊眼界,為后續規劃、建設提供參考。2、嚴格執行綜合驗收制度,倒逼規劃落到實處。嚴格執行工程開工放線、驗線制度,建設單位在取得縣規劃主管部門核發的驗線確認書后方可開工或繼續施工;對工程建設過程中規劃管理的各個必控環節實行報驗制。規劃竣工驗收實現從注重單體向綜合驗收的轉變,將建設項目內的配套設施、道路開口、入口、院墻、門頭牌匾、景觀綠化、夜景亮化等是否達標做為規劃竣工驗收的必備條件,以此形成倒逼之勢,引起項目單位的高度重視。3、加強正面引導,提供“保姆式”全程服務。將城區劃分為若干個責任區,區內建設項目指定專人在項目前期策劃、方案、評審、審批、開工建設、竣工驗收等各個環節加強正面引導,提供保姆式全程服務,盡全力提升建筑品質。4、開展規劃“回頭看”活動。不定期組織業主、設計單位和相關人員對建成小區進行回顧評估,找出在單體設計、景觀設計、配套設施建設、空間舒適度等方面的優缺點,明確以后努力和改進的方向。
全縣城鄉規劃工作要堅持以推進新型城鎮化為目標,加快提升城鎮功能,加快推進城鄉融合發展。要站在更高起點上謀劃城鎮化發展目標和空間布局,做好“龍頭規劃”,全面推進城鄉一體發展;要按照生態低碳的理念,進一步豐富城鎮的地域文化內涵,做好“精品規劃”,努力塑造城鎮競爭軟實力;要以健康、舒適、幸福為目標,圍繞打造宜居環境,做好“民生規劃”,助推城鎮生活環境的進一步改善;要進一步創新體制機制,切實提高規劃管理水平,做好“效能規劃”,全力提升規劃服務質量和效能;要嚴格執法,堅決維護規劃工作的嚴肅性,做好“鐵的規劃”,建立、完善長效治理機制和監督考核機制。從而扎實推進各項工作的落實,全面提升全縣城鄉規劃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