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產品質量監管實施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政府各有關工作部門、直屬機構:
為了切實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提升農產品檔次,增加農民收入,推進我縣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邁進,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有關規定,結合工作實際,現就進一步加強我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屆全會精神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貫徹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和中央一號文件,以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為核心,全面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基礎能力建設,不斷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提升我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水平,推動現代農業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和諧。
二、目標任務
參照商洛經驗,根據我縣實際,加快“政府負總責,三級有機構,監管到村組,檢測全覆蓋”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建立起精簡、統一、高效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和布局合理、職能明確、運轉高效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體系,實現監管重心下移;建立和完善屬地管理、權責一致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責任體系,全縣種植業、養殖業、農產品加工業基本實現無害化生產,鮮活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場抽檢合格率達到95%以上;特色農產品主產區、優勢農產品基地的農業標準化覆蓋率達到90%以上;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基本實現標準化生產。
三、工作原則
1、堅持統一領導與屬地化管理相結合的原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要在縣政府的統一領導下進行,實行屬地化管理。各鄉鎮人民政府對本轄區內農產品質量安全負責。各相關部門要在各自業務范圍內積極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各項工作。
2、堅持突出重點和整體推進相結合的原則。各鄉鎮和各有關部門要認真履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職責,全面開展區域內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動態監控工作,加強對重點區域和重點環節的實時監管,依法把好生產基地、生產環節、市場銷售等關口,做到“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程監管。
3、堅持各負其責和加強協作相結合的原則。各鄉鎮和各有關部門要根據各自業務特點,各負其責,各司其職,依法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實施監管,同時要加強部門協作,相互聯動,充分發揮行業協會、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經濟組織在農產品安全生產中的橋梁、紐帶作用,共同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
四、工作重點
1、加強隊伍建設,切實做好農產品質量監管工作。
縣農林部門要進一步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檢驗檢測體系建設,配備必要的檢測設備和辦公設施,配齊專業技術人員,努力提高農產品質量監管檢測工作水平。各相關部門、單位、企業和種養基地要全力配合抓好此項工作。要加強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站建設,達到“八有”,即:有工作機構、有工作職責、有工作人員、有工作經費、有辦公場所、有檢測設備、有工作制度、有工作檔案,做好農產品日常抽樣檢測工作。各鄉鎮要成立相應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負責區域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具備“四有”,即:有工作機構、有辦公場所、有工作人員、有監管工作檔案。村級要設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員(由村干部兼任)。通過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網絡,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水平,確保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
2、實施標準化生產模式,推進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
認真執行國家標準,積極制定和修訂各類實用技術標準和產品質量地方標準,依托農業技術推廣、農業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組織,對農民進行大規模的生產技術培訓,大力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實行農產品生產記錄制度,逐步實現農產品生產記錄可存儲,產品流向可追蹤,儲運信息可查詢,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要切實加強高標準農業示范基地建設,充分發揮典型示范和帶動作用,推動全縣農業標準化生產。
3、加大源頭治理力度,強化農業投入品監管。
全縣涉農執法部門要按照“標本兼治、打防并舉、綜合治理”的原則,加強對農業生產投入品的源頭管理和監督檢查,凈化源頭,規范管理。對國家禁止使用的農藥、獸藥和其它化學藥品,一律不得銷售和投入農業生產環節。突出抓好重點產品、重點區域、重點市場、重點季節的監管,大力開展農藥、獸藥等農業投入品市場專項整治行動,規范農業投入品市場經營秩序,嚴格控制禁限用高毒、高殘留農業投入品進入農業生產領域。積極推行建立農業投入品購銷臺帳和使用臺帳制度,各農貿市場業主及農資經營戶要堅持索證索票的進貨制度,實現農業投入品的可追溯管理。加強農業投入品使用知識的培訓和技術指導,切實提高農資經營者和農業生產者的質量安全意識。
4、嚴格產地環境監督管理,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
縣農林、環保部門要嚴格執行相關法律法規,加強農產品產地安全調查、監測和評價,對存在有害物質,不符合農產品產地標準的區域,要禁止農產品生產。各鄉鎮要積極組織種養專業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積極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要求,大力推廣清潔生產、健康養殖技術,嚴格按照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等安全標準組織生產和加工,宣傳教育生產者及時清除、回收農用薄膜、農業投入品包裝物等,防止污染農產品產地環境。
5、加大農產品認證工作,實施農業品牌戰略。
縣農林、蔬菜、畜牧、果業、水利等部門要加強優質特色農產品、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申報認證的組織工作,使優勢農產品盡快形成品牌,加快農產品品牌認證和基地認定步伐,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要指導農產品生產者根據各類農產品特點,對上市農產品進行包裝,創建名優農產品品牌,依法保護農產品注冊商標、地理標志、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標識,全面提升我縣農產品檔次。
6、積極推行市場準入制度,實現農產品產銷對接。
市場準入是保證上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和健康的重要關口。各鄉鎮和各有關部門要督促農產品加工企業嚴格自律,健全進貨檔案,實行索證索票,加強質量檢測;督促農產品批發市場建立農產品入市登記、現場抽查檢測和產地證明、產品質量證明報告制度;督促農產品銷售企業建立進貨登記、檢查驗收制度,健全農產品產地編碼、產銷檔案等。要積極鼓勵農產品包裝上市、推行農產品加貼標識銷售,推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貼標直接進入超市,提高優質農產品的市場份額。在重點農產品生產基地建立農產品生產檔案,實行田間到市場的全程追溯制度。要及時將農產品信息反饋給產銷雙方,提供中介服務,達到產銷對接。
五、保障措施
1、成立機構,加強領導。成立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縣委常委、副縣長擔任,副組長由縣政府辦主任、農林局局長擔任,成員有縣發展和改革局、工業發展局、科技局、公安局、監察局、財政局、水利局、衛生局、藥監局、文體廣電局、畜牧中心、蔬菜中心、果業中心、商務辦、供銷聯社、工商局、質監局、環保局等部門的主要負責人,負責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組織落實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站,負責全縣產品質量安全的日常監管工作。各鄉鎮人民政府也要成立相應工作機構,履行轄區內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信息報送、無公害農產品技術推廣、產地準出準入制度落實等職責。
2、分工負責,密切配合。縣農林局作為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的牽頭單位,要明確職責,依法行政,把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各項法律規定落到實處。縣蔬菜、畜牧、果業、水利等部門要切實加強對蔬菜、畜禽產品、水果、水產品生產源頭、投入品及生產過程的監督管理和檢查,積極開展標準化生產和無公害基地認定、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工作,主動配合縣鄉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依法開展農產品監測和監督檢查,確保消費安全。縣工商、質監、環保、衛生、工業發展、供銷、公安、文體廣電等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能,發揮自身優勢,加強協調配合,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3、加強宣傳,營造氛圍。各鄉鎮、各有關部門要采取多種形式,積極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有關法律法規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宣傳活動,增強人民群眾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引導農產品生產者、銷售者自覺遵守農產品質量安全有關規定,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消費安全。
4、保證經費,健全機制。要不斷加大經費投入,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隊伍和檢驗檢測體系建設,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長效機制。一是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保障機制。縣財政部門要加大支持力度,切實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的經費需求,確保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順利開展。二是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應急反應機制。縣農林部門要制定農產品質量安全應急預案,建立農產品安全預警系統和反應機制,對農產品質量安全重大事故進行及時有效處理。三是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激勵約束機制。縣上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納入各鄉鎮和相關部門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內容,嚴格考核獎懲,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做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和獎勵,對因工作不力或失誤造成農產品質量安全重大事故的,嚴肅追究相關部門和人員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