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縣政晚秋農業生產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今年,我縣小春糧油喜獲豐收,但大春作物正處于主汛期,自然災害影響因素依然存在,實現全年農業增產增收的壓力較大。為全面完成全年農業農村經濟目標任務,現就切實抓好晚秋生產工作提出如下意見,請認真抓好實施。
一、目標任務
堅持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人種三分糧、一分菜”的總體要求,按照“突出秋蔬菜、擴種秋玉米、主攻秋洋芋、穩定再生稻、開發秋雜糧”的工作思路,全縣計劃種植晚秋作物60.2萬畝,其中:種植秋糧47萬畝(再生稻14萬畝,秋洋芋12萬畝,秋紅苕8萬畝,秋玉米10萬畝,秋大豆、秋蕎等其它秋糧作物3萬畝),種植秋蔬菜12萬畝,秋植柑桔1萬畝,品改黃花2000畝。力爭晚秋糧食總產達到5.5萬噸,人平增收30元以上。
二、工作重點
晚秋生產既要依托市場、爭早謀劃、突出特色、合理布局,又要與災后產業重建緊密結合,各鄉鎮要通過穩定面積、優化結構、提升品質等,全力保障市場供給,拓展農民增收途徑。
(一)合理布局抓好秋菜種植。各地要把秋菜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抓手,抓好在田蔬菜管理和秋季育苗工作,努力擴大秋菜種植面積,有效增加市場供應。城郊和場鎮周邊的村社重點發展速生葉菜類,遠離城區的低山區重點發展儲運方便的根莖菜類,山區要充分利用反季節優勢生產月份上市的優質蔬菜。同時,要依托專業合作社,大力開拓市場,搞好訂單生產,積極發展加工蔬菜。
(二)調優結構抓好秋糧生產。以提高種植效益為核心,狠抓秋糧種植結構調整。適度調減再生稻蓄留面積,積極擴種甜糯型秋玉米;充分利用水稻收后高塝田、玉米收后秋閑地、新植果園林下地發展秋洋芋;在沿江河流域和有再生稻種植習慣的鄉鎮蓄留再生稻;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引導群眾發展秋大豆、秋蕎子、再生高粱等秋雜糧,改善人們膳食結構。
(三)彰顯特色抓好產業重建。按照“新村帶產業,產業促新村”的災后重建工作思路,切實抓好鄉獅牌和鄉渠南紅心琯溪蜜柚、村柑桔品改、鎮譚壩奧桃、鄉清河巴山脆李等五大災后產業重建示范片后續管理,并根據生產季節抓好苗木補植工作;著力抓好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強縣柑桔標準果園建設和等鄉鎮2000畝黃花品改工作,推動全縣按質按量完成28630畝特色優質農產品基地建設任務,全力爭創全省非地震災區災后重建示范縣。
(四)突出科技抓好集成示范。各鄉鎮要重點抓好秋菜、秋洋芋、秋玉米等優良品種的示范,著力推廣秋洋芋整薯播種、再生稻早施促芽肥、秋紅苕合理密植和病蟲害綜合防治等高產配套技術,積極推行“水稻~再生稻~油菜(冬作洋芋)”、“菜~稻~菜”等種植模式,大力實行縣、鄉、村示范片建設機制,縣上在有慶、青龍、李渡、報恩等鄉鎮建立秋洋芋、秋玉米、再生稻、秋菜示范片各1000畝,示范帶動各鄉鎮集中建不低于100畝秋糧、秋菜示范片,助推全縣晚秋生產均衡發展。
(五)利用農閑抓好基礎建設。各級各部門要充分利用秋冬農閑季節,層層明確責任、倒排工期、嚴把工程質量,大力開展高標準農田、機耕便民道、戶用沼氣池、提灌站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晚秋生產事關全年經濟發展大局,各鄉鎮、各有關部門要振奮精神,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高度重視晚秋生產工作,及時成立領導機構,落實專人負責晚秋生產工作,嚴格做到統一認識、科學規劃、統籌安排。縣財政局負責籌措縣上晚秋生產示范片建設所需要資金;縣農業局要擬定晚秋生產技術要點,派出技術人員蹲點示范、指導現場生產;各鄉鎮要抓好晚秋生產規劃、物資籌措、示范片建設,全力以赴打好晚秋生產攻堅戰。
(二)做好物質保障。針對農業生產實際和生產需要,有關部門要多方籌集資金,及早抓好晚秋所需種子、肥料、農藥等物質的組織調運和供應工作,特別要大力引進推廣高產優質良種,提高晚秋種植效益。執法部門也要加大農資市場的監管力度,凈化農資市場,杜絕坑農害農事件發生。
(三)加大宣傳培訓。晚秋生產農事催人、農時逼人,各級各部門一是要緊緊依托新型農民培訓、實用技術培訓、扶貧培訓、就業培訓等項目,積極組織開展技術培訓,讓晚秋生產技術傳遍千家萬戶,切實提升我縣農民從業知識和從業技能;二是要充分利用電視、廣播、《農業網》、印發技術資料等手段,大力宣傳晚秋生產的重要性、必要性,充分引導、發動、組織群眾,全縣上下形成合力,掀起晚秋生產熱潮。
(四)強化督查考核。縣政府將成立工作督查組,加強對各地晚秋生產的督導和檢查,對工作進度緩慢、措施不得力的單位給予通報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