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社會主義新農村金融發展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總體要求、主要措施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加快金融知識普及,更新金融支農理念、健全農金組織體系,建立支農長效機制、拓寬資金供應渠道,拓展創業貸款種類、創新農村金融產品,支持支柱產業發展、加大信貸投放力度,促進基礎設施建設、調整農村信貸結構,改善金融信用環境、構建信用擔保體系,構筑風險分散機制、提升金融服務水平,支持農民技能培訓等,具體材料請詳見下文: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市屬、駐市各單位:
為充分發揮金融機構在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提高服務水平,增加有效信貸投入,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現就全市金融機構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執行黨中央、國務院金融政策和貨幣政策,以增加有效信貸投入為目標,以完善金融服務體系為載體,按照“實事求是、突出重點、循序漸進、務求實效”的原則,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因地制宜、突出重點,舉全系統之力,圍繞“五新一好”,全力支持新農村建設,支持現代農業大發展、農村面貌大變化、農民生活大改善。21秘書網
二、主要措施
1、加快金融知識普及,更新金融支農理念。各金融機構要針對廣大農村,宣傳金融方針政策,普及涉農金融知識。人民銀行每年要組織金融機構聯合開展送金融知識下鄉活動;各涉農金融機構要結合當前新農村建設的目標任務,做好金融服務宣傳。各涉農金融機構要樹立新的農村金融發展觀和作為觀,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體要求,不斷更新支農理念,找準市場定位和職能定位,穩定和完善農村營業網點,消除農村金融服務盲區;樹立新的農貸風險觀,根據實際情況對農業貸款的風險程度進行綜合分析,使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更加貼近農民、貼近農村、貼近農業。
2、健全農金組織體系,建立支農長效機制。要充分發揮政策性金融功能,進一步加大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加工企業的支持力度,積極支持訂單農業和農業科技的推廣應用,積極開辦農業小企業貸款和小額擔保貸款業務。同時,積極爭取政策,開發政策性金融新產品,大力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要進一步激活商業性金融,發揮涉農金融機構的支農作用。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進一步落實農村信用社改革的政策措施,及時足額返還營業稅等額補助,并大力幫助和支持農信社做好不良貸款“雙降”工作,確保農信社按期兌付央行專項票據,要支持農信社做強做大,增強其支農實力。各級財政部門要按照中央的政策要求,在財政資金中安排部分資金,用于支農貼息和呆賬損失彌補。
要引進和發展農業保險機構,積極籌建政策性保險機構,引導建立農村互助保險組織,大力開辦農業保險業務,降低農業生產風險。要加快建設擔保體系,切實解決涉農企業貸款和農民大額貸款擔保難問題。完善財稅支持方式,采用財政補助和貸款優惠等方式,引導各經濟成份投資農業,鼓勵和扶持各類工商業進入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3、拓寬資金供應渠道,拓展創業貸款種類。改革和完善以政府投資為引導,農村直接融資為主體,信貸融資為支撐的多層次農村投融資體系,擴充新農村建設的資金來源。銀監部門要出臺地方性民間融資指引,積極爭取政策開展民間借貸合法化試點。各金融機構要加強銀行間橫向資金融通,促進商業銀行加大投入以吸引信貸資金回流。要大力組織開展資本市場融資工作,培育發展有條件的農業企業上市。各金融機構對進城創業的農民要提供必要的信貸資金支持,加強再就業小額擔保貸款發放工作,鼓勵試辦和創辦“創業”貸款,積極發放“雙帶”貸款,對結對扶貧的公職人員和離職在農村創業的公職人員,切實提供信貸支持,做好金融服務。
4、創新農村金融產品,支持支柱產業發展。各金融機構要結合實際,創新農村信貸產品,積極開發推廣以土地承包租賃為鏈接的租賃權抵、質押貸款等信貸新品種;合理設定貸款期限和貸款額度,方便農民用好用活信貸資金;創新農業保險產品,在特色種養業、規模農業等方面實現災害性保險產品規模發展的突破,同時大力發展以養老保障、醫療保險為主的人壽健康保險產品。創新農民結算產品,引進發達地區先進快捷的結算服務產品,完善服務功能,提高服務效率。涉農金融機構,尤其是農村信用社和郵政儲蓄機構,要結合農村偏遠地區條件落后、金融機構網點少的客觀實際,因地制宜拓展地方特色結算產品。要采取“聚集項目、捆綁資金、集中投向”的方式,大力支持以臍橙產業為主的優勢農產品基地建設,建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項目庫,重點支持一批經營規模大、帶動力強的大型涉農加工企業,使農村小生產聯接大市場。對有發展潛力的農村民營企業,要采取靈活有效的抵、質押方式,適當擴大授信額度;要支持臍橙合作社等農產品物流企業發展,加大對農產品運銷、儲藏和流通環節的支持,突破農業產業化發展瓶頸。
5、加大信貸投放力度,促進基礎設施建設。人民銀行要綜合運用支農再貸款、再貼現、利率等手段,引導轄內各金融機構加大對新農村建設的信貸支持力度;要搞好農村融資協調,對不認真執行農業和農村信貸政策的金融機構,及時加強管理與監督。各國有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要適度向基層下放貸款管理權限,力爭各項支農信貸資金每年增長15%以上,確保新農村建設的資金需求。農村信用社要繼續確保小額農貸投放每年增長20%以上。
各涉農金融機構要緊扣為新村鎮建設服務這個主題,通過優惠利率、增加授信等方式,做活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貸款,大力發展農民住房貸款和消費貸款,逐步改善農民生存環境。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督促有關部門嚴格執行貸款中介收費標準,規范貸款中介收費行為,降低貸款交易成本,為銀行做好信貸工作創造寬松的政務環境。
6、調整農村信貸結構,改善金融信用環境。各涉農金融機構要擴大農村消費信貸范圍,拓展保險、理財咨詢等理財產品,積極做好大件耐用消費品等消費類貸款發放工作,引導農民樹立健康消費觀念,提高農民生活品質,拉動農村經濟增長。要繼續做好生源地國家助學貸款主辦和工作,延伸助學貸款支持對象,提高農村消費水平。
要繼續深入開展創建金融信用鄉鎮、創評文明信用農戶活動,對守信戶實行優惠信貸支持,對失信戶予以信貸制裁,培育誠實守信的文明鄉風。要切實打擊各種拖債賴債行為,扎實推進縣市金融信用環境建設,營造良好的農村金融生態環境。
7、構建信用擔保體系,構筑風險分散機制。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大力發展多種形式的擔保機構,積極引進擔保公司參與市場競爭,逐步解決融資難問題。各金融機構要積極與擔保機構開展業務合作,建立良好的銀保互信機制,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
8、提升金融服務水平,支持農民技能培訓。各金融機構要簡化辦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切實為農民提供良好的貸款服務。要進一步加大農村金融科技創新力度,及時將銀行卡、電子銀行、電話銀行、ATM等新興業務逐步延伸到農村,切實解決農民工匯款容易取款難問題。對新農村建設貸款項目,要在利率上酌情優惠,在期限上適當放寬,在手續上盡量簡化。
各涉農金融機構要加大對新型農民培訓項目的支持,試辦農民就業技能培訓貸款。通過支持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增強農民轉產轉崗就業能力,提升農民職業技能和整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