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市委促進工業建設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為加快實施“工業強市”戰略,進一步提高工業經濟支撐拉動能力,奠定財源建設基礎,根據中央和省市文件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1.指導思想:以黨的大精神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以實現財政最大化為目標,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全力做大做強園區經濟,轉變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結構,加快推進改革開放和技術創新,逐步建立起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能源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工業產業體系,不斷增強工業經濟綜合實力。
二、任務目標
2.主要任務:把做大做強園區經濟作為突破口,構筑加快工業發展的主要平臺;把調整工業經濟結構作為主線,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發展先進制造業,培育高新技術產業和新興產業;把培植產業集群、骨干企業、名牌產品作為重點,實現工業規模、結構、品種、速度、質量、效益的協調發展。
3.主要目標:到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350戶;工業增加值達到70億元,年均增長19.7%;銷售收入240億元,年均增長20%;利稅總額16億元,年均增長20%,其中利潤13億元,年均增長20.8%。與年相比,工業對地方財政貢獻率由45%提高到55%以上,工業增加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由47.5%提高到52.5%,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由11.8%提高到30%。
三、工作重點
4.全力率先突破重點區域。用足用活國家、省市擴大內需促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傾全市之力率先發展經濟開發區和臺灣農民創業園。在園區領導管理體制、發展模式、考核評價機制等方面大膽探索創新,為園區發展創造更有利的內外部環境;按照“科學定位,合理布局,設施配套,功能齊全,規?;⒓s化發展”的要求,科學制定園區產業發展規劃,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注重引進高附加值、高利稅、高成長性項目,形成區域發展龍頭。到年,經濟開發區和臺灣農民創業園的工業經濟總量占全市的比重達到50%以上,工業主導產業的產值占園區總產值的比重達到70%以上。
5.調整優化工業經濟結構。加快推進老企業嫁接改造,著力盤活閑置資產,鼓勵企業實施技改擴能、掛靠聯合和技術創新,拓展產業鏈條,提高核心競爭力,培育壯大骨干企業和優勢產業。到年,圍繞現代裝備、新型建材、新能源、食品加工等產業的發展培育,爭取在電子信息、汽車船舶零部件、特種纖維、風能、太陽能開發等方面有所突破。全市銷售收入過億元的骨干企業達到30戶,其中銷售收入過10億元的企業2戶,過5億元的企業5戶。
6.培育工業循環經濟。突出園區和企業兩個層面,加快建設循環經濟示范園區和循環經濟示范企業,努力實現區域工業生態化與企業生產清潔化;推進建材、化工等“兩高”行業和企業的清潔生產,延伸拓展風電產業鏈,積極開發利用清潔能源、再生能源。
7.加快推進改革開放。在初步完成工業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的基礎上,努力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推行職業經理人管理制度,提高工業企業管理層次的水平。鼓勵有條件的工業企業上市,到年爭取有所突破。全力以赴抓好招商引資,通過引進重點骨干項目、先進技術設備、高端人才和先進理念,培育一批新的經濟增長點。
四、扶持政策
8.設立工業專項發展資金。市財政每年安排一定資金作為工業發展專項資金,主要用于鼓勵和扶持工業企業發展。
9.鼓勵爭創名牌工作。鼓勵企業積極爭創省級以上名牌和著名商標,對新獲得省名牌和省著名商標的企業,市財政給予20萬元的獎勵;對新獲得中國名牌和中國馳名商標的企業,市財政給予50萬元的獎勵。
10.鼓勵技術創新。實施技術創新工程,鼓勵企業積極創建市級以上技術中心,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對新認定市級技術中心的企業,市財政給予10萬元的獎勵;對新認定省級技術中心的企業,市財政給予20萬元的獎勵;對新認定國家級技術中心的企業,市財政給予50萬元的獎勵。
11.鼓勵技術改造。企業實施符合國家產業鼓勵發展政策的技改項目,其技改投入按照市招商引資獎勵政策進行獎勵。
12.鼓勵企業上市。對在境內外首次發行股票上市的企業,市財政給予50萬元的獎勵,重點獎勵企業主要經營者。
13.獎勵優秀企業經營者。重獎對我市工業經濟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企業經營者,受獎企業實際入庫地方工商稅收必須達到一定額度,且比上年增長。其中,當年實際入庫地方工商稅收達到100萬元(含)的,獎勵1萬元,每增加100萬元加獎1萬元;當年實際入庫地方工商稅收達到1000萬元(不含)以上的,獎勵20萬元,每增加100萬元加獎1萬元。
14.扶持發展行業協會。成立市企業家協會,鼓勵發展各類工業行業協會,促其積極開展技術服務、信息交流、業務培訓、行業自律等社會性服務。經審核批準,市財政每年對優秀協會給予一定的獎勵。
15.鼓勵做大做強骨干企業。鼓勵鎮、街道、開發區通過招商引資和嫁接改造等途徑,培育壯大骨干企業。各鎮、街道、開發區當年每新培育一戶年銷售收入過5000萬元、利稅過500萬元的重點骨干企業,年度崗位責任制考核中給予2-5分的獎勵。對投資規模大、財政貢獻特別突出的骨干企業(項目),實行一事一議的特別獎勵或優惠政策。
16.鼓勵新產品產業化。新認定的國家級新產品,通過鑒定(驗收)的省級新產品,新產品的產值率當年達到50%以上,且當年新增入庫地方工商稅收在100萬元、150萬元、200萬元以上的企業,分別一次性獎勵5萬元、10萬元、15萬元。
17.鼓勵企業擴大出口。對生產性出口企業,其當年出口額達到500萬美元(含)以上且高于上年,每個企業一次性給予3萬元的獎勵;其當年出口額達到1000萬美元(含)以上且高于上年,每個企業一次性給予5萬元的獎勵。
18.鼓勵金融機構支持地方工業發展。具體獎勵辦法執行辦發[]8號文件的規定。
五、優化發展環境
19.建立宏觀協調機制。成立全市工業經濟運行指揮部,負責工業運行組織調度、分析研究和相關政策措施的制定,組織協調轄區工業企業積極應對金融危機,用足用活用好國家、省市出臺的擴大內需等相關政策。建立領導和部門包幫重點企業責任制、銀企聯誼制,健全工業推進落實機制,全力為工業企業發展提供保障。充實加強鎮、街道、開發區經貿辦的力量,及時分析轄區內企業生產經營情況,搞好服務指導。其工作開展情況列入對鎮、街道、開發區年度崗位目標責任制考核內容。
20.濃厚輿論氛圍。積極倡導“工業強則財政強,工業興則百業興”的科學發展理念,充分利用報刊、電視等媒體大力宣傳“工業強市”戰略、發展工業的政策措施、先進經驗和創業典型,進一步形成加快發展工業的共識,把全力發展工業、自覺服務企業變成全市上下的共同行動,創造一個更加有利于工業快速健康發展的社會氛圍。
21.優化服務環境。全市各級各部門都要強化服務意識,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簡化辦事手續,降低或減免收費,真心實意為企業發展排憂解難,全力以赴提供支持。對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實行市直部門主要負責人直接接待和受理制,特事特辦、急事急辦。因部門失職或服務不到位嚴重影響企業發展的,嚴肅追究部門主要負責人和當事人的責任。
22.本意見自公布之日起實施,以前有關工業扶持獎勵政策與本意見相抵觸的,以本意見為準;相關扶持獎勵政策由市經貿局會同財政、發改、考核辦等部門負責解釋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