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創建高質量工作市區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各旗縣區人民政府,市直各委辦局、各企事業單位: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質量振興綱要》,鞏固幾年來我市開展質量興市活動取得的成果,推動我市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提高經濟綜合競爭力,現就進一步加強質量興市工作,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質量興市的重要意義
質量是城市形象和競爭力的綜合反映,近年來,我市把實施質量興市作為提升城市形象和增強競爭力的重要舉措來抓。大力開展質量興市活動,產品質量、工程質量和服務質量穩步提升,名牌產品、優質工程不斷增加,全民質量意識和法制意識進一步增強。但是,我市目前質量總體水平與國內先進水平比較,還存在較大差距,部分產品仍然存在質量隱患。各級政府必須高度重視質量振興這項長期而艱巨的基礎性工作,積極推進質量興市,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二、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政府引導、部門協作、企業主體、社會參與的質量工作機制,深入實施以質取勝和名牌戰略,全面提升我市經濟運行質量、產品質量、工程質量、服務質量,增強城市核心競爭力,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三、工作目標
(一)質量興市的總體目標。到2012年,全市實現工業生產由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的轉變,主要工業產品質量達到或超過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工程質量達到國家標準或規范要求;服務質量達到國家標準。經過3-4年的努力,全社會質量意識增強,各類質量認證、商標注冊企業和產品明顯增加,名牌產品銷售比重提高,產業整體競爭力提升,質量水平再上新臺階。
(二)產品質量。全市產品質量抽查合格率逐年提高,監督抽查產品質量合格率要達到和超過自治區的平均水平。到2012年,創建在國際、國內有一定知名度,市場占有率高,經濟效益好的中國名牌產品1-2個。新增通過ISO9000認證企業30家以上,強制性產品認證率100%。
(三)工程質量??⒐すこ藤|量必須達到國家標準或規范要求,工程建設項目驗收合格率達100%。
(四)服務質量。到2012年,交通、商貿、旅游、衛生、通訊、供電和金融、保險、公用事業、信息咨詢等傳統和新興服務行業全面推行服務質量國家標準,初步實現服務質量的制度化、標準化。
(五)農畜牧業質量。圍繞市場需求,調整農牧業產業結構,加強科技創新和應用推廣力度,發展生態高效農牧業。大力實施農牧業標準化工程、綠色食品工程、種子工程,建立無公害農業生產基地,提高農畜產品的質量,實現主要農畜產品良種化。
(六)市場質量。整頓規范市場經濟秩序,構建質量誠信體系,轄區內無假冒偽劣集散地,無重大假冒偽劣案件,知識產權得到有效保護。
四、具體措施
(一)提高企業質量管理水平。
1、引導企業按標準組織生產。企業是質量興市的主體。引導企業采用先進工藝,嚴格標準生產,重視計量檢測,加強工藝紀律,完善全員全過程的質量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從產品設計到售后服務全過程的質量保證體系。鼓勵企業開展質量認證工作,積極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嚴格按標準組織生產。
2、加快企業技術改造和創新步伐。依靠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快企業技術改造和開發具有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重點扶持骨干企業技改,引進國內外先進設備,提高企業的技術裝備水平,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加快技術創新步伐,提高產品質量,增強產品市場競爭力。
3、完善質量檢測基礎設施。加大財政投入,完善質量檢測基礎設施建設,重點辦好禽肉畜肉制品檢測中心、有色金屬檢測中心。建立和完善市級產品質量檢驗機構,提高產品質量檢測能力,擴大產品質量檢驗覆蓋面。
4、實施質量動態管理。開展企業質量狀況調查,全面掌握企業質量狀況,構建覆蓋全面、數據準確的生產型企業質量檔案庫,運用信息化手段定期分析質量動態,提出有針對性的質量改進措施。加快企業質量信用體系建設,對質量信用好的企業優先推薦各級名牌產品,對質量信用差的企業加大監管力度。
(二)積極實施名牌戰略。
1、加強名牌戰略的宏觀指導。運用市場機制和行政手段相結合,切實做好企業實施名牌戰略的指導、協調和服務工作。選定一批符合或基本符合申報條件的企業作為爭創名牌產品的重點扶持單位,加大從源頭抓質量工作的力度,做到培育一批,爭創一批。
2、進一步增強企業創名牌意識。引導企業通過實施名牌戰略提高企業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擴大名牌產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充分利用名牌無形資產,保護名牌產品的合法權益,為名牌產品開拓市場創造有利條件。
3、加大品牌經營力度。積極引導企業利用名牌優勢,細化分工,擴大協作,延長名牌產品的產業鏈。以名牌為紐帶,進行聯合兼并,優化配置資源,擴大名牌產品的生產規模和能力。開發系列產品,擴大名牌效應,促進資源向名牌產品和名牌企業聚集,提高名牌產品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4、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抓好農業地方標準的制訂,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扶持和建立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無公害產品和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帶動全市提高農產品質量,推動品牌戰略實施。鼓勵和支持農業企業申報國家綠色食品認證和無公害農產品的認證,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三)強化社會質量監督。
1、完善質量社會監督機制。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建立健全市場監督體系;完善監督抽查通報制度,加大曝光和處罰力度;逐步建立行政監督與社會監督相結合的質量監督管理體系。
2、加大打假治劣力度。集中力量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違法行為,切實解決直接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社會反映強烈的重點領域的突出問題。對質量隱患較大的重點行業、重點產品進行專項質量整頓,以抓大案要案、抓源頭、端窩點、整頓市場為突破口,有針對性地開展打假工作,維護區域特色經濟品牌。
3、完善重要產品的準入和退出機制。建立食品生產準入機制,確保食品質量安全。針對食品、建材、農藥、化肥等涉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產品的質量問題,加大執法力度,實行動態監管,堅決查處假冒偽劣產品。對危及健康安全的不合格產品實行責令企業召回制度,建立市場退出機制。
(四)建立質量興市的長效機制。
建立質量責任考評和獎罰制度。制定和完善質量責任考評辦法和考核細則,把質量責任落實到有關部門,并分解到位、落實到崗、具體到人。質量職責列入領導干部目標責任制考評內容,年終進行考核。健全檢查考核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對工作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給予獎勵;對存在問題的部門通報批評,問題嚴重的給予處罰,保證質量興市工作順利推進和持續開展。
(五)營造質量興市的良好社會氛圍。
1、大力開展質量興市宣傳活動。充分發揮新聞媒體、行業組織和群眾團體等的宣傳和監督作用,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普及質量知識,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報道質量先進經驗,宣傳為質量興市做出貢獻的單位與個人。及時通報產品質量監督抽查結果,加大對質量問題嚴重特別是制假售假單位和個人的曝光力度,形成強有力的輿論監督氛圍。加強與國家級、自治區級媒體的聯系,及時宣傳我市質量興市工作取得的成效,使質量興市活動深入人心。
2、增強全民質量法制觀念。通過普法教育,使政府有關職能部門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監督,企業切實履行法定的質量義務,依法生產、依法經營;消費者依法維護合法權益。每年開展“質量月”活動以及“3.15”國際消費者權益保護日等活動,動員全社會參與質量興市活動,自覺參與質量監督,積極舉報質量違法行為,營造全社會抵制假冒偽劣商品的風氣。
3、積極培養和引進各類質量管理人才。把勞動者素質作為提高質量的重要環節,有計劃、有重點、分層次開展質量教育和培訓,使廣大職工具備保證產品、服務質量的知識和技能。加強企業廠長、經理及管理人員的質量管理知識和有關法律法規的培訓,提高企業決策管理層的質量意識和法制觀念。提高質量專業技術人員素質,創造良好的工作條件和社會環境,吸引國內外優秀質量管理人才到我市發展,促進質量興市工作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