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設施蔬菜生產基地建設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肖何廟村設施蔬菜發展現狀
肖何廟村地處市西北部10公里,距312國道1.7公里,交通便利,年日照時數2175小時,年均氣溫13℃,無霜期218天,年降水量519.2毫米,屬暖溫帶半溫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土壤肥沃,水利條件優越,無工業污染源,屬于生產無公害農產品的最佳適宜區。全村4個村民小組,272戶,1080人,勞動力610人,耕地面積1540畝,年農民人均純收入4224元,農業總產值880萬元。
該村從1995年開始發展設施蔬菜,是我區塬上設施蔬菜種植第一村。近年來,在區、鎮兩級的幫助下,設施蔬菜面積不斷擴大,檔次不斷提高,效益不斷攀升。截止年底,全村設施蔬菜種植面積240畝,全部為日光溫室大棚(共119座),生產的西紅柿、黃瓜、茼蒿、菜花、西蘭花、豇豆、荷蘭豆等反季節菜、晚秋菜在西安、市場占有相當的份額,已成為該村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從該村設施蔬菜面積來看(僅占耕地面積的15.6%),發展的空間很大;從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來看,通過區鎮兩級的幫扶,特別是今年3月20日赴涇陽取經學習,群眾觸動很大,精神振奮,發展的潛力和群眾基礎較好;從蔬菜產業發展的前景及效益來看,我區地處城郊,區內擁有西北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銷售市場廣闊、渠道暢通,今年盡管受金融危機影響,但蔬菜價格持續走高,效益可觀;從基礎設施來看,該村是年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水利設施完備,完全能夠滿足生產需求。
二、建設規劃的指導思想及目標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為目標,強化規劃指導,創新服務方式,綜合運用行政推動、市場拉動、科技驅動、服務促動等手段,實現生產規?;⒓夹g標準化、經營產業化,打造全區高標準設施蔬菜種植示范亮點,推動“蔬菜上塬”工程。
(二)建設目標
從年開始,利用三年時間,新發展設施蔬菜1000畝(建棚模式參照涇陽縣花馬村建設模式,全部按照“半地下、厚墻體、鋼結構、大跨度”標準進行建設,單棚棚內面積不小于800平方米),該基地成為全區設施蔬菜發展的樣板,產業結構調整的亮點。同時,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輻射帶動周邊鎮村積極發展設施蔬菜產業,力爭在我區塬上建成萬畝設施無公害蔬菜基地,使轄區群眾過上更加殷實的生活。
三、規劃布局及建設計劃
(一)規劃布局
基地的規劃布局見《區肖何廟村千畝設施蔬菜生產基地規劃圖》
(二)建設計劃
共新建新型日光溫室1000畝,其中部分按照畜-沼-菜模式建設,具體建設計劃如下:
年新發展設施蔬菜285畝,其中3月—6月(一期工程),發展設施大棚100畝;6月—10月(二期工程),發展設施大棚185畝。
年(三期工程)新發展設施蔬菜164畝。
年新發展設施蔬菜350畝。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為了加強基地建設工作的領導,確保建設項目順利實施,區政府決定成立由主管區長任組長,區財政、農林、水利、農發、交通、市區電力局和信用聯社以及雙照鎮等部門單位負責同志為成員的基地建設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區農林局,具體負責基地建設的組織協調實施工作。
(二)強化技術支持。一是抓建棚質量??紤]到基地要建設的新型大棚在我區為首次,為確保建棚質量,聘請涇陽縣蔬菜局相關專家負責該項工程的棚體設計、施工監理等工作。二是抓新優品種篩選引進和技術推廣。區農林局針對規劃區域資源環境條件和市場需求前瞻性預測,適時篩選確定一批主推品種。并大力推廣標準化生產技術,做好產業發展技術保障。三是抓科技培訓。結合實施農業科技入戶工程,著眼于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定期不定期舉辦培訓班,提高技能素質,達到每個建棚戶有一個技術明白人的目標。
(三)強化政策扶持。為了確保基地建設順利開展,促進優勢產業形成規模,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步伐,區財政對新發展新型設施大棚進行以獎代補,補貼標準為每畝1500元,并協調區信用聯社保證每個建棚戶發放貸款2萬元。同時,借鑒涇陽縣經驗,給合基地實際,采取領導包抓和支農資金捆綁使用的辦法,全力打造我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亮點。雙照鎮由鎮長及主管農業鎮長包抓,主要負責基地建設過程中的土地合理流轉、群眾積極性的保護和發動、信貸資金的落實、基地建設施工監管以及協調解決施工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區農林局由主管局長及園藝站站長包抓,主要負責基地建設規劃的編制、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推廣、設施蔬菜標準化生產技術的推廣、設施機械的推廣補貼等工作;區農發辦和水利局負責做好基地的灌溉水利設施建設;區交通局負責生產和園區道路硬化工作;市區電力局負責做好基地的電力線路建設工作;區信用聯社負責做好基地群眾建棚貸款籌措、發放等工作;區財政局負責區級以獎代補資金的籌措和發放工作,確保補貼資金足額按時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