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鋼鐵及有色金屬基地建設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礦產冶金是縣重點發展的三大主導產業之一。實現產值24.05億元。全縣有鐵礦及有色金屬采選加工規模以上15家。無論企業數量還是實現工業產值都占到全縣規模工業的70%以上。礦產冶金工業發展呈現以下幾大特點:
支撐作用基本形成。年。鋼鐵及有色金屬材料企業共有8家,1產業發展迅速。全縣規模企業中。當年完成總產值2.13億元,尚無一家產值過億的企業。全縣規模以上企業增至15家,全年完成產值24.05億元,占規模企業總產值的80.17%其中大西溝礦業公司、盤龍制藥公司、金正礦業公司、三星公司、金正球團礦、博隆井巷公司、寶盛公司等7家企業產值過億元。成為支撐縣域工業經濟的中堅力量。
經濟總量大幅提升?!逼陂g。先后實施了大西溝礦業公司50萬噸磁鐵改造、三星礦業公司年60萬噸磁鐵改造、大西溝2個90萬噸菱鐵采選、金正礦業公司60萬噸球團礦、金鑫礦業公司日處理60萬噸銀銅采選、泰和銅業公司30萬噸銅礦擴改、環宇礦業公司30萬噸銅鐵采選、博隆礦業公司日處理60萬噸銅鐵采選等項目,2項目帶動力強??h礦產業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3億元。使全縣鐵精礦年產量達到130萬噸、球團年產量達到80萬噸、銅精粉年產量達到3萬噸。項目建設極大地提高了企業產能,使我縣鐵精礦年產量占到全省的65%以上,成為全省鋼鐵工業原料供應第一大縣。
社會效益顯著增強。年底。占到全部工業稅收的86.1%占全縣財政總收入的60%以上,3財政貢獻額大。全縣鐵礦及有色金屬采選企業累計實現稅金1.71億元。納稅額是年的8.14倍,占全縣財政收入的份額比年提高了30個百分點。全行業安置就業職工5760余人,年工資收入1.26億元,帶動周邊汽車運輸及相關服務業發展,年營業收入達到1.5億元以上。配合工業發展實施項目區及周邊移民243戶、1000余人,完成了移民集中區道路硬化、綠化、供排水、用電等公共基礎設施,加快了小嶺、下梁等區域的城鎮化進程。
發展特色更加鮮明。小嶺工業區入園投產企業由年的8家增至年的19家。銀、銅、鉛和釩材料生產加工企業5家,4園區集聚度高。其中鐵礦采選加工企業10家。這15家企業占到入園企業總數的79%占全縣礦產企業總數的近50%園區內11家規模以上企業,均為鐵礦及有色金屬材料采選加工企業,完成產值16.54億元,為年的7.52倍,實現稅金1.67億元,為年的7.9倍,其產值和稅金分別占全縣規模工業的57.8%和83.5%小嶺工業區集中了全縣絕大部分礦產業,成為承載縣域工業化的重大載體。
二、影響基地建設的主要因素
一)相對優勢
1礦產資源豐富。蘊藏著豐富的黑色、有色、貴金屬和非金屬礦產。目前全縣已查明各類礦產37種。黑色金屬礦石儲量3.5億噸,縣是省“山柞鎮旬”四大成礦遠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中大型礦床4處中型礦床3處小型礦床12處、礦點36處、礦化點158處。有色金屬礦石儲量2700萬噸。非金屬礦石儲量5.84億噸,礦產資源潛在經濟價值達1萬億元以上。
2基礎設施條件較好。境內西康鐵路、包茂高速和省道102線、307線縱貫其間。并為大西溝鐵礦的大規模開發預留接口。電力供應充足,交通運輸條件良好。正在建設的西康鐵路二線將對火車貨運站進行擴容??h內有330千伏變電站1座、110千伏變電站3座和多座35千伏變電站,其中330千伏線路為雙電源,電力供應穩定。水資源較為豐富,境內的乾佑、社川和金錢河年河水流量穩定,均徑流量6.4億立方米,為發展礦產冶金提供了充足的用水條件。
3發展條件基本成熟??h委、縣政府把礦產冶金作為三大主導產業之一重點培育。先后投資4000余萬元完善園區水、電、路、視、訊等基礎設施,近年來。以小嶺工業區為發展平臺。配套制定支持鼓勵產業發展多項優惠政策,目前,小嶺工業區已聚集了全縣80%以上的規模礦產企業,初步形成了以鐵礦和有色金屬采選加工為主導的產業集群。隨著大西溝800萬噸菱鐵采選、金正礦業智達200萬噸釩鈦磁鐵礦、龍鋼同興公司40萬噸中板廠等重大項目的實施,縣已成為全省最具投資潛力的礦產業發展大縣之一。
4國家產業政策支持。十二五期間。財政、稅收、投資、金融、產業、土地等方面進一步加大對西部地區的傾斜,首先。國家將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給我縣以礦業經濟為特色的資源大縣,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其次,縣納入了關中--經濟區發展規劃,資源、技術、人才等方面將會獲得更多的合作機會,有利于我縣加快承接東部產業轉移,推進優勢產業發展和結構優化升級。三是縣被列為全省擴權試點縣,制定產業發展政策上,將會有更大的空間。四是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于今年9月29日掛牌成立,打造1000萬噸鋼鐵產業的目標已經制定。大西溝菱鐵的規模開發,屬國家鼓勵開發的低品位難選礦種,選礦工藝技術基本解決,已被納入《省鋼鐵產業調整及振興規劃》國家發改委已正式同意800萬噸菱鐵開發項目開展前期工作,短期內有望啟動建設。
二)制約因素
1產業鏈條短。產品單一。生產的初級產品居多,附加值不高??h現有的鐵礦及有色金屬采選加工企業多屬資源開采型。產品附加值低,經濟效益未能得到充分發揮。
2礦產資源中伴生礦、難選礦比重大。生產成本較高??h的鐵礦資源儲量很大。選冶難度大,但基本為菱鐵、釩鈦磁鐵等難選或共生礦。投資和生產成本相對較高。
3企業生產不規范。資源利用率較低。多數礦山企業重開采、輕治理。僅限于正常生產,能耗高、污染大。企業技術人才缺乏、設備工藝落后。無力投入科技研發。相當一部分企業圍繞一個礦山,各自開采,規模較小,且在實際采礦中有互相重疊現象,存在產權糾紛和安全隱患。
4土地供應緊張。發展空間受限。縣為“九山半水半分田”土石山區。河谷狹窄,山大溝深。土地資源稀缺,發展工業的空間受到限制。
5管理方式落后。后續發展能力欠佳。因受生活環境、工資水平等條件影響。實行家族式管理,縣引進人才、留住人才的難度較大。加上多數企業為民營經濟。人才的培養和成長環境相對不足,影響到企業的發展壯大。
6國家產業政策影響。產能嚴重過剩。對我縣發展鋼鐵冶煉產業不利。同時,國鋼鐵總體態勢是產大于需。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限制新增鋼鐵產能的政策措施。秦嶺保護條例的出臺和南水北調水源地保護政策的實施,使我以礦產業為主的工業經濟發展受到制約。
三、對策及建議
1加快重點工程建設。著力提高新上項目的規模和水平。利用有限的礦產資源和土地資源。做大做強鋼鐵工業及有色金屬材料產業,產業發展的特色和深度上下功夫。提高新上項目的規模和水平。一是要扭住重大項目不放松。強力推進大西溝800萬噸菱鐵采選項目,確保在十二五”期間建成。二是要注重在鋼的深加工上做文章,加快推進礦鋼一體化進程。延伸產業發展鏈條,利用資源條件在鋼的深加工上下功夫,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加快新上金正礦業智達200萬噸釩鈦磁鐵礦、龍鋼同興公司40萬噸中板廠等項目建設步伐,適時啟動200萬噸特鋼,包裝完善一批鋼構件、五金配件等新項目。三是大力發展有色金屬材料產業集群。以銅、鉬、鈦和釩材料為重點,發展銅冶煉、鉬酸銨、海綿鈦和釩觸媒等現代材料產業項目。
2大力推進資源整合。增強產業持續發展能力。按照“科學、環保、安全、有序”發展思路。扶優扶強”方針,堅持“限小治亂。對生產規模小、工藝設備落后、資金不足、礦體相連的小型礦山企業進行整合,把資源配置給綜合實力強的企業,保障礦產業的做大做強。大力推進地質找礦,積極爭取國家地勘投入,加強和地質勘探單位的協作,調動我縣現有的51家探礦企業,擇優選點,加快對我縣鐵、銅、鉬、金等四大優勢潛在礦種的勘探進度,力爭提交更多的地質儲量,確保礦產業的后續發展資源供給。
3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增強礦產業發展后勁。認真研究國家產業政策。做好鋼鐵工業及有色金屬材料產業項目的近、中、遠期規劃。按照“儲備一批、籌劃一批、建設一批、投產一批”滾動發展思路,依據我縣的資源條件。積極論證、篩選、包裝好產業發展項目,建立完備的產業項目庫。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著力在引進中國500強企業、國內上市公司和沿海地區企業集團上取得新突破,力爭每年都有一批新的招商項目落戶上馬,不斷增強工業經濟增長潛力。
4積極倡導發展循環經濟。努力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依托小嶺循環經濟工業區。推廣先進適用的技術、工藝和設備,以優勢礦產資源的深度開發和綜合利用為重點。努力提高金屬回收率和礦產綜合利用率。重視和加強對尾礦的開發利用,加大同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重點在綜合回收伴生金屬、建筑材料應用和固體廢棄物研發利用上實現突破。大力推進企業清潔化生產,減少廢水、廢氣和廢渣的排放。以廢棄資源或企業的成品、半成品為紐帶,園區建立資源循環利用鏈條,促進傳統工業向企業集群化、產品系列化、綠色化和高附加值方向發展。
5注重優化發展環境。構筑產業發展高地。加大硬環境建設。著力提高產業發展中的交通、用電、供排水等基礎條件,增加對小嶺工業集中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增強項目聚集的吸引力和承載力。優化投資軟環境,加大宣傳力度,形成全縣上下重視、支持服務工業發展的良好氛圍。強化稅收政策、財政扶持資金和金融服務對產業發展的傾斜和引導。建立企地矛盾調處機制,及時幫助和化解企業在項目建設、生產經營當中遇到困難和問題。著力解決失地農民生產生活問題,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努力擴大用工容量,增加就業機會。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對農民免費進行職業技術培訓,以發展服務業、進廠務工和勞務輸出等多種形式,合理引導礦區富余勞動力向二產、三產轉移,提高收入水平。
6完善工作機制。調動各方支持產業發展的積極性。實行產業發展聯系協調會議、各級領導包抓重點企業和重點產業項目制度。將任務分解落實到縣級部門和鎮,定期召開協調會研究產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建立產業發展目標考核責任制。年終統一對項目(企業)包扶和企業主要指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進一步調動各方支持工業發展的積極性,形成人人肩上有擔子、全縣上下共同關注和支持工業發展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