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城建局場鎮改造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工作目標
一般場鎮〔市域范圍內除區(市)縣城區和34個重點鎮之外的小城鎮〕改造工作與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基本同步,用5年時間,分別實現以下目標。
(一)新市鎮。新市鎮應建設成為有特色產業支撐,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完善,政府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完備,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城鄉管理體系健全,人居環境優良,城鎮風貌特色鮮明的小城鎮。
(二)一般鎮。一般鎮應建設成為配套設施完善、政府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完備,城鄉管理體系健全,人居環境優良,具有“四性”特色的新型社區以及規范高效的當地農村社會管理和服務中心。
二、總體思路和基本原則
(一)總體思路。按照“全域*”的理念,運用統籌城鄉的思路和辦法,整合城鄉資源,集約利用土地,實施一般場鎮改造,完善市域城鎮體系,構建新型城鄉形態;充分運用市場機制,以多元化投入為保障,加快完善城鎮功能,改善群眾生產生活環境,全面提升一般場鎮發展水平,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二)基本原則。
1.統籌城鄉,綜合整治。運用統籌城鄉的思路和辦法,緊密結合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推進一般場鎮改造,統籌利用城鄉資源,促進“三個集中”。
2.政府引導,群眾自愿。各級政府要強化基層基礎工作,深入發動群眾,充分尊重群眾意愿,調動和發揮群眾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共同實施一般場鎮改造。
3.科學規劃,集約用地。一般場鎮改造要全面貫徹落實“四性”要求,集約節約利用土地,因地制宜優化一般場鎮的相關規劃并制定實施方案,保護生態環境和歷史文化遺存,突出場鎮的特色。
4.市場運作,社會參與。推廣運用災后重建的經驗,制定配套政策措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鼓勵社會力量以多種方式、多種渠道參與一般場鎮改造。
三、工作任務
(一)完善基礎設施。按照規劃改造建設場鎮市政基礎設施,平整硬化道路路面,配置路燈等公共照明系統,加快污水處理廠(站)建設,配套完善雨污管網,盡力實施管線和架空纜線下地埋設,改善場鎮功能。
(二)改善場鎮形象。按照場鎮風貌定位,對主要街道臨街建筑立面進行風貌整治,加強場鎮生態建設,實施重要節點景觀打造,美化場鎮環境。
(三)增強服務功能。優化場鎮公共服務設施布局,同步協調推進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增強社會服務和管理能力,提高場鎮管理水平。
(四)壯大產業支撐。優化產業布局,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和農副產品加工業,形成產業支撐,增強產業聚集功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五)推進農民集中。積極開展危舊房和舊城改造,加快場鎮新型社區建設,結合土地綜合整治,引導農民向場鎮集中居住。
四、工作方式
結合我市一般場鎮實際,分類分步實施改造建設。
(一)場鎮形象性改造(“小改”)。對場鎮基礎設施配套差、形象面貌差、環境衛生差的一般鄉鎮和已撤銷建制的集鎮區,實施環境綜合治理,整治“臟、亂、差”現象,做到街面整潔、市場規范、攤點歸位、道路暢通,完善配套設施,改造或拆除不協調和破損的建筑,盡快改善場鎮形象。
(二)場鎮功能性改造(“中改”)。對現狀規模和布局基本符合城鎮規劃的一般場鎮,按照新市鎮的性質和標準,結合土地綜合整治,推進農民集中居住區建設,改造完善場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治理場鎮環境,提升場鎮功能。
(三)場鎮開發性改造(“大改”)。對現狀規模較小、不適應發展需要的新市鎮,按照城鎮體系規劃的定位,對原場鎮進行重新規劃,結合產業項目和開發項目建設,調整優化場鎮布局,實施整體改造,全面完善場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整體提升場鎮功能,加快推進場鎮發展。
五、保障措施
(一)統籌城鄉規劃,確保高水平高質量推進場鎮改造。
1.按照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的歷史定位和長遠目標要求,統籌謀劃一般場鎮改造。結合市域總體規劃和“全域*”的城鎮體系布局、土地利用規劃以及土地綜合整治規劃,科學定位場鎮的發展方向和功能,調整優化鎮域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嚴格按規劃改造和開發建設,杜絕違規違法用地行為。
2.按照“四性”理念優化場鎮風貌設計,形成場鎮特色。挖掘本地文化特色,結合當地建筑主導風格特征,準確定位場鎮建筑風格。按照傳統與現代相結合,基本風格統一又豐富多變的思路,同步開展場鎮風貌設計,做好場鎮主要街道、路段、節點的建筑立面風貌設計,指導和控制場鎮建設項目。
3.完善基礎設施,優化公共服務設施布局。優化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設施布局規劃,適當擴大場鎮規劃區范圍,增加場鎮建設投入,加大場鎮建設力度,完善基礎設施,提升公共服務設施水平。
(二)統籌城鄉建設用地,為推進場鎮改造提供保障。充分運用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和災后重建的經驗,整合城鄉土地資源,多元化實施場鎮改造。
1.加大一般場鎮土地綜合整治力度。對土地綜合整治和農民集中居住區建設項目,布局在場鎮規劃區內的,優先立項,項目資金安排上適度傾斜。
2.加大場鎮改造用地支持力度,集約利用存量建設用地。整合場鎮規劃區內零星分散的“插花地”和場鎮規劃區外的國有建設用地,整合后按程序確認或征收為國有建設用地,按照規劃開發使用。
3.零星集體建設用地向場鎮集中。對土地綜合整治后的零星集體建設用地或撤銷建制的舊場鎮整理出的集體建設用地,按照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的相關規定,置換到場鎮規劃區內集中使用,土地增減掛鉤收益的10%以上用于一般場鎮改造建設。
4.健全集體建設用地儲備和流轉機制。充分利用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成果,堅持“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對零星集體建設用地進行收儲,依法流轉或利用儲備的土地融資,實施場鎮改造。
(三)政府引導,多元化投入推進場鎮改造。一般場鎮改造堅持政府引導,市場為主,多元化投入的原則,健全投融資平臺,統籌資源,集中力量,加快改變一般場鎮面貌。
1.加大各級政府的資金扶持。一般場鎮財力相對較弱,各級政府應發揮公共財政的引導作用,對一般場鎮予以支持。市財政2010年安排一般場鎮改造專項資金5000萬元,以“以獎代補”方式對完成任務的區(市)縣予以獎勵。各區(市)縣政府、市政府相關部門和單位要積極扶持相關項目的實施,支持一般場鎮改造。
2.市、區(市)縣兩級有關投融資平臺要充分發揮融資作用,加大對一般場鎮重大建設項目和現代農業項目的投入。市小城投公司應按照一般場鎮改造的進度安排,加大對改造項目的投入。
3.一般場鎮要按照規劃和可利用資源策劃推出場鎮改造的開發項目、可經營性地塊,盤活存量資產,組織招商引資,吸引社會資金投入場鎮改造。鼓勵金融機構向群眾提供貸款,改造、新建和購買房屋。
(四)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支持一般場鎮結合自身特色資源優勢,統籌利用城鄉資源,發展農產品物流集散貿易,深化農業產業化經營,大力培育特色主導產業。結合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推進承包地的流轉經營,鼓勵企業和經營大戶發展種養殖業,促進現代農業和特色農業的發展。結合歷史文化資源和林盤田園風光的保護利用,積極發展鄉村旅游,努力實現一三產業互動,增強鎮域經濟發展實力,促進城鄉居民就業增收。
(五)組建工作機構,強化組織保障。
1.成立*市一般場鎮改造工作領導小組,由負責一般場鎮改造工作的副市長任組長,市政府相關部門和單位負責人為成員(名單附后),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建委。各區(市)縣要成立專門工作機構負責組織協調,由政府主要負責人牽頭抓好一般場鎮改造工作,強化分類指導,統籌分步推進。
2.一般場鎮改造工作納入政府目標考核,實行市、區(市)縣、鎮三級職責對口、績效掛鉤的考核辦法。市政府目督辦和市一般場鎮改造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加強對一般場鎮改造工作的督查,目標層層分解,確保各項工作有效落實。
3.加強一般場鎮改造項目管理。市、區(市)縣一般場鎮改造工作領導機構負責協調監督,各有關部門具體審查管理,確保一般場鎮改造項目嚴格按規劃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