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完善行政工作聯系制度實施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牢固樹立依法解決行政爭議的理念。
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各種利益糾紛和矛盾不斷凸現,行政爭議呈現增多的趨勢,且日益多樣化和復雜化。能否預防和妥善解決行政爭議,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穩定。市、縣(區)政府與人民法院要進一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樹立依法解決行政爭議的理念,建立完善工作聯系制度,促進行政機關與審判機關的良性互動,充分發揮其在促進依法行政,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作用,探索建立高效率、低成本化解社會矛盾和行政爭議的工作機制。
二、建立健全解決行政爭議工作制度。
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是解決行政爭議的重要渠道,要建立健全適應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工作特點的互動和保障機制。
一是從起在全市建立政府與同級法院聯席會議制度。每年至少召開一次由政府及有關部門負責人和法院領導參加的聯席會議,遇有重大行政爭議案件,應隨時召集會議研究協調。聯席會議的主要職責是:通報全市年度行政復議應訴和行政審判工作情況;研究行政執法、行政復議和行政審判適用法律法規有關問題;研究行政執法、行政復議和行政審判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研究協調行政審判中的重大復雜行政爭議案件,協調行政復議和行政審判互相銜接中的有關問題。各有關部門應按聯席會議提出的具體要求和人民法院的司法建議,制定切實可行的整改方案,認真解決依法行政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二是建立市、縣(區)政府法制機構與人民法院行政審判機構之間經常性工作聯系制度。市、縣(區)人民法院行政審判機構要經常向政府法制機構通報日常行政審判監督工作情況和典型案件的審理情況;市、縣(區)人民政府法制機構要經常向法院通報階段性行政復議應訴等政府法制工作情況和行政執法動態。不定期召開行政審判和行政復議應訴方面的工作聯系會議。定期交換有關資料,搭建信息交流的平臺,實現資源互通與共享。對人民法院公開審判的行政案件,政府法制機構每年應當選擇其中典型案件,有計劃地組織相關行政領導和行政執法人員到法庭旁聽,并在庭后組織有關人員與法院審判人員就案件進行交流探討,分析研究行政執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整改措施。市、縣(區)人民法院要精心組織好庭審旁聽,發揮行政案件庭審的宣傳和指導作用。
三是建立健全行政首長出庭應訴制度。從年起,凡以市、縣(區)政府及其所屬部門為被告的,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時,市、縣(區)政府及其所屬部門負責人應代表本機關出庭應訴,對案情重大,情況復雜的行政訴訟案件,行政機關主要負責人應親自出庭應訴。行政機關的法制機構要做好行政首長出庭應訴前的各項準備工作,提高行政訴訟應訴技能。行政首長確因特殊事由無法出庭應訴的,也可以委托本機關法制機構或法律顧問參加訴訟,但必須主動了解案情、過問應訴情況,不能將案件全權委托。
四是建立行政復議應訴情況報告制度。從年起,市、縣(區)政府行政復議職能部門應在行政復議案件審結后15日內,將行政復議情況向本級政府法制機構書面報告;行政復議申請人向政府部門的上級業務機關申請行政復議的,作為被申請人的政府部門應及時將行政復議情況書面報告本級政府法制機制。行政復議機關和行政審判機關在審理行政復議案件和行政訴訟案件時,對行政執法中存在的問題,應當下達行政復議建議書和司法建議書,提出整改建議。行政執法部門應當高度重視行政復議建議和司法建議,認真整改,并將整改情況報告本級政府法制機構。對整改不及時和沒有報告整改情況的,由市、縣(區)政府予以通報批評,單位主要負責人要寫出書面檢查。
行政執法部門對于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中的典型違法案件應當在所屬單位予以通報,進行警示教育,防止類似案件再次發生。市、縣(區)政府法制機構與人民法院行政審判機構要將各類典型案件收集匯編成冊,印發各行政機關和執法人員,開展學習教育,所需經費由同級財政予以解決。
三、確保違法責任追究制有效落實。
市、縣(區)政府與人民法院要切實加強領導,采取有效措施,積極創造條件,為順利實施行政復議應訴與行政審判工作聯系制度,并取得預期效果提供有力的保障。市、縣(區)政府及其所屬部門要將行政復議應訴與推行依法行政和行政執法責任制相結合,完善違法責任追究機制。市、縣(區)行政審判機關及有關行政執法部門應當與政府法制、監察、人事部門加強協調聯系,及時通報具體行政行為在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中撤銷、變更、確認違法和責令履行的基本情況和具體數量,將其作為衡量該地區和部門執法質量的量化指標和公務員考核的重要依據。對未依法組織應訴、舉證等失職行為導致行政案件敗訴,造成重大經濟損失或嚴重后果的,由有關職能部門按照相關規定追究主要領導和相關領導的責任。市、縣(區)政府法制機構應當定期向本級政府匯報各行政執法部門領導出庭應訴和錯案責任追究情況,并選擇部分典型案例向社會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