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政府發展旅游業旅游強區活動安排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為大力發展我區旅游業,擴大旅游產業規模,實現旅游強區目標,根據《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旅游業發展的通知》(京政發[2001]31號,以下簡稱《通知》)精神和《北京奧運旅游行動規劃》,結合本區實際,制定本意見:
一、大力發展旅游業的指導思想和目標
(一)大力發展旅游業的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實現旅游強區為目標,以實施“人文、綠色、科技”奧運理念為主線,以加強旅游業的品牌化、規?;?、網絡化和國際化為主要內容,重點建設南北兩條旅游走廊和六大特色旅游區域,營造大環境,開放大市場,全方位樹立“北京根祖,溶洞王國”的房山旅游整體形象,大力開發推介名牌旅游產品,增強旅游業的產業帶動和輻射功能,力爭六年內使旅游業成為全區重要的支柱產業,實現由旅游資源大區向旅游經濟強區的跨越。
(二)旅游業發展目標。2008年以前,全區旅游經濟主要指標要以20%以上的速度遞增,旅游綜合收入占全區國內生產總值10%以上。今后六年,全區旅游業要逐步樹立旅游強區,首都重點旅游休閑度假區形象;創“一流的設施,一流的服務,一流的管理,一流的秩序”形象。
二、加強規劃管理,確保旅游業健康有序發展
(三)加強規劃管理。全區旅游業要堅持“突出特色、統一規劃、嚴格保護、科學管理、合理開發、永續利用”的原則,做好旅游資源評估和規劃工作,正確處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保護、研究與利用的關系,協調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關系。區計劃、農業、林業、建設、土地、文物、水利、市政、環保等部門的產業發展規劃及各鄉鎮的區域發展規劃和景區發展規劃要符合《房山區旅游業總體規劃》(以下簡稱《總體規劃》)和《房山區“十五”旅游業發展計劃綱要》(以下簡稱《計劃綱要》)的要求。
(四)嚴格執行規劃。旅游資源豐富的鄉鎮及重點旅游景區(點)要依據《總體規劃》和《計劃綱要》的要求制定控制性詳細規劃。區各有關部門要對鄉鎮和旅游景區(點)制定的控制性詳細規劃進行嚴格審核把關,防止對旅游資源的建設性破壞。區計劃、規劃等部門在審核旅游建設項目時,要依據《北京市旅游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征求區旅游主管部門的意見。
(五)加強監督檢查。加強對旅游建設項目的開發管理,強化監督檢查,對違反有關規定的建設要堅決予以制止,切實促進全區旅游業高水平開發和可持續發展。
三、實施名牌戰略,大力開發特色產品
(六)建設旅游文化名城。發揮良鄉衛星城連接市區,輻射全區的區位優勢和歷史文化優勢,以建筑為形,以文化為魂,使悠久的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有機融合。良鄉衛星城規劃建設要充分體現房山的文化特色,積極構筑濃厚的文化氛圍,塑造城市旅游景觀,努力把良鄉建設成旅游文化名城。同時,要切實加強周口店、琉璃河、大石窩、韓村河等旅游文化名鎮的建設。
(七)建設精品旅游景區。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切實加強康體休閑度假區、山水觀光度假區、根祖文化和宗教文化旅游區、巖溶洞穴觀光區、高山避暑度假區、現代農業觀光區六大特色旅游區域建設,形成具有不同吸引力的各具特色的旅游區域。在六大特色旅游區域建設中要重點實施“353”名牌戰略,打造一批品位高、特色鮮明的旅游精品,即:建設好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云居寺、石花洞三個世界級旅游區;建設好十渡、上方山、金陵遺址、西周燕都遺址、韓村河景村五個國家級旅游區;建設好青龍湖、白草畔、圣米石塘三個市級旅游區。
(八)建設精品旅游線路。以北京至十渡黃金旅游線為主線,以石花洞、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上方山和云居寺為軸心,構建以知名景區、精品線路為依托,貫穿南、北兩條旅游走廊的“黃金旅游圈”。組織策劃好根祖文化游、宗教文化游、康體娛樂游、山水風光游、消夏避暑游、溶洞奇觀游、原始森林游、生態農業游、現代工業游、時尚人居游、紅色之旅游等旅游精品線路。
(九)策劃精品旅游活動。運用市場機制,策劃包裝一批具有房山特色的旅游活動。如上方山登山節、云居寺浴佛節、十渡蹦極賽、青龍湖龍舟賽以及張坊采摘節等,尤其要提高以“房山旅游文化節”為代表的節慶活動質量,增強對外的影響力和吸引力。
(十)研發精品旅游商品。要采取政府主導、市場運作、企業經營的形式,成立集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商品開發公司,以房山特色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源為素材,融匯奧運理念,研發推廣特色旅游紀念品;積極扶持張坊磨盤柿、上方山香椿、蒲洼山野菜等特色農產品以及石雕、石刻等特色工藝品的生產和銷售;引導鼓勵區內定點旅游商店、景區(點)銷售本區的旅游商品;繼續推出龍鄉金牌美食系列商品,滿足游客的消費。
四、加大整體宣傳促銷力度,進一步拓展國內外旅游市場
(十一)明確宣傳促銷市場定位。堅持“主攻京津,拓展周邊,面向國內,發展海外”的原則,采取“穩近拓遠,固老培新”的市場策略,加強宣傳促銷;進一步加強對東南亞國家以及香港、澳門、臺灣等地區的促銷,積極開拓歐美市場,努力推銷房山旅游產品。
(十二)強化旅游整體推介。加強對全區旅游產品及資源整體包裝的推介,要強化“北京根祖,溶洞王國”的房山旅游整體形象。策劃制作房山旅游風光片、旅游畫冊、旅游系列叢書等整體形象宣傳品,擴大對外影響;強化區內整體互動宣傳,在各交通干線、機關辦公地、星級飯店、景區(點)等公共場所的明顯位置,規劃并抓好具有房山旅游文化特色的宣傳品展示工作。
(十三)加強媒體促銷。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四大媒體,全方位強化市場促銷。借助北京實施奧運計劃所產生的新聞效應,積極邀請國內外有影響的新聞媒體記者來房山采訪,組織知名作家寫房山、知名畫家畫房山、攝影名家拍房山;加強旅游信息化建設,建好“房山旅游”信息網,以一級獨立域名鏈接知名網站,實現與游客互動交流。
(十四)加強載體促銷。發揮旅行社的載體作用。區內旅行社要加大改革力度,成龍組團,上規模、上水平;積極與區外旅行社聯合,形成“你來我往,相互組團,多組有獎,利益共享”的運行機制;進一步發揮客源地促銷窗口的作用,深入開發客源地市場。
(十五)加強區域聯銷。加強與北京及天津、河北、山西等地橫向聯合,積極采取旅游大篷車、參會、參展等多種形式走出去宣傳,擴大知名度。搞好與周邊地區和旅游熱點城市的協作配合,互通信息,客源共享。同時,采取辦節、聯誼、會議等多種活動把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協作單位和部門請進來推介,形成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五、改善旅游環境,提高綜合服務水平
(十六)完善城市旅游功能。實施“旅游暢通工程”。加強道路建設,抓好良鄉衛星城乘車樞紐站建設,更新旅游交通工具,切實改善可進入性和舒適性差的問題,及早突破交通落后對旅游業快速發展的“瓶頸”制約;區市政、公路、交通、旅游等部門要共同協作,完善旅游雙語標識引導系統,為國內外游客提供便捷服務;加強城市主題公園和文化廣場建設,完善城市旅游功能。
(十七)加強旅游環境建設。搞好以衛星城、中心鎮和主要公路干線為重點的綠化、美化、凈化、亮化工作。加強風景綠化帶、綠色走廊建設;抓好沿路兩側及前臉山自然植被的保護和綠化工作。旅游景區的綠化要各具特色。同時,沿主要公路兩側可視范圍及旅游景區(點)內要禁止開山采石,重點景區要禁止放牧、封山育林。各有關鄉鎮要搞好旅游景區(點)周邊及沿線的污染企業治理,堅決關掉“五小”企業,禁止再建新的污染企業。區市政、環保等部門要加強對旅游景區(點)及其周邊企業的監督檢查,嚴厲查處破壞環境的違法行為,嚴格把好新建企業的審批關,促進旅游業健康發展。
(十八)完善旅游景區(點)服務設施。進一步加強旅游服務設施建設,提高旅游產業供給規模和綜合配套功能。旅游景區(點)要強化供水、供電、游客中心、旅游廁所、垃圾收集和污水處理等設施的建設,提高旅游接待能力。旅游賓館飯店、定點餐館要完善服務設施,提高服務質量。
(十九)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充分發揮龍燈會、高蹺會、少林會、獅子舞、雜技等特色文化活動優勢,提升文藝節目創作水平,并在旅游重點城鎮設立旅游表演中心,形成晚間娛樂亮點。大型旅游飯店、重點旅游景區要為游客提供健康豐富、參與性強的娛樂活動,為國內外游客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六、拓展旅游產業領域,優化區域經濟結構
(二十)完善旅游產品結構。積極實施“人文、綠色、科技”奧運理念,大力發展文化旅游、生態旅游、會展旅游、科技旅游、教育旅游等專項旅游產品。同時,建設好大型旅游設施、旅游飯店、以人造景觀為主的主題公園以及利用森林資源開發的旅游項目,不斷豐富旅游產品結構。
(二十一)拓展旅游產業領域。有效整合“行、游、住、食、購、娛”等要素,促進相關產業共同發展。工業、農業、商業以及文教、科技、體育等部門,要充分利用自身優勢,搞好旅游資源的綜合開發與利用,不斷創造旅游發展的新亮點。特別是各鄉鎮要積極抓好旅游民俗村、民俗戶、精品觀光園等方面建設,進一步推動和促使旅游農業上規模、上檔次、突出特色,逐步形成多層次的旅游產業體系。
(二十二)調整優化經濟結構。旅游資源豐富的鄉鎮,要把旅游業作為龍頭產業來抓,進一步發揮旅游業對其它關聯產業的帶動作用,積極調整優化經濟結構。特別是山區鄉鎮,產業結構調整更要充分發揮旅游業的龍頭帶動作用,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要大力發展以旅游業為主導的環保產業,進一步提升經濟運行質量和整體發展水平。
七、實行扶持政策,加快旅游業發展
(二十三)加大對旅游業的投入力度。根據《通知》精神和《北京市旅游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區政府建立房山區旅游發展專項資金,主要用于制定修改全區旅游規劃、旅游整體宣傳推介、重點項目建設、旅游行業管理等方面的支出。旅游發展專項資金要列入年度財政預算,根據旅游發展的需要逐步增加。旅游發展專項資金由區旅游行政主管部門專項使用,區財政部門審核監督。各鄉鎮也要逐步加大對旅游業的導向性投入,促進旅游業的快速發展。
(二十四)進一步擴大旅游業的對外開放。按照“誰投資、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拓展旅游融資渠道,形成政府主導下的多元化旅游投資機制。通過盤活存量、引進增量等多種市場融資途徑開發經營旅游資源,舉各方之力加快旅游業發展,力爭“房山旅游”品牌早日上市。支持并吸引大型企業、上市公司以各種形式投資旅游產業;鼓勵支持中小企業在轉產、安置下崗職工中投資興辦旅游企業;鼓勵民營企業、民營資本參與旅游開發經營;鼓勵全社會參與旅游開發、興辦旅游經濟實體。
(二十五)進一步探索和理順景區管理體制。進一步探索重點景區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方式,大力推進全區旅游景區(點)的體制創新。要本著“統一規劃,統一宣傳,統一管理,統一建設”的原則,建立職責明確、精干高效的景區管理機制。同時,重點景區要突出抓好投資規模大、拉動作用強的旅游項目,有效整合景區及周邊旅游資源,互通信息,協作配合,客源共享,優勢互補,利用市場機制推動龍頭企業強強聯合,努力向網絡化、專業化方向發展。
(二十六)深化旅游企業改革。以深化產權制度改革為重點,加大全區旅游企業改革力度。通過資產重組、兼并聯合、連鎖經營等形式,培育跨地區、跨所有制、跨行業的旅游企業集團,增強旅游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區屬旅游企事業單位要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深化改革,重組轉制,創新機制,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進一步增強企業活力。在有利于保護現有旅游資源的前提下,鼓勵旅游景區(點)實行所有權、經營權分離,采取租賃、拍賣等形式轉讓經營權,加快景區(點)資源開發,搞活景區(點)經營。
(二十七)充分發揮價格杠桿的作用,調節淡旺季價格。主要旅游區應充分發揮價格杠桿的作用,實行淡旺季價格和不同時段價格。要注意緩解游客過于集中對生態環境和文化遺產保護的壓力,保證旅游業可持續發展。
(二十八)旅游飯店、民俗戶享受相關扶持政策。對旅游飯店實行與一般工商企業同等的用電、用水、用氣價格。鼓勵民俗旅游戶的發展,允許村里通過民俗旅游協會等形式,統一為民俗旅游戶辦理經營手續,統一交費,減輕農民負擔。
(二十九)實行旅游稅收獎勵政策。各鄉鎮引進發展的旅游企業實現的稅收,區財政應按現行政策獎勵給鄉鎮,用于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和旅游發展。對于引進、新建的旅游企業和中介機構、中介人的獎勵,按照《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房山區擴大開放引進強區的獎勵規定(試行)的通知》(房政發[2002]37號)執行。
八、加強組織領導,提高行業管理水平
(三十)進一步加強旅游管理體系建設。完善區旅游工作領導小組例會制度,研究、協調解決我區旅游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政府各部門要強化旅游產業意識,協調動作,形成合力。各鄉鎮要明確分管旅游工作的領導和部門,旅游資源豐富、發展比較快的重點旅游鄉鎮,要明確專職分管領導和旅游管理開發機構。與旅游密切相關的區直單位,也要明確分管領導和職能科室兼管旅游工作。逐步建立起由區統一領導,旅游部門組織協調,區直單位分工負責,全區上下齊抓共管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格局,切實保證旅游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三十一)堅持依法治旅。認真貫徹落實《北京市旅游管理條例》,嚴格依法治旅。加強有關部門聯合執法和綜合治理,依法查處違法、違規經營和擾亂市場經營秩序的行為。倡導規范服務、文明服務和誠信服務,建立良好的旅游秩序。加強旅行社和導游員的管理,提高投訴處理效率。加強價格監督檢查,對旅游產品和旅游服務實行明碼標價,打擊價格欺詐、假冒偽劣等違法行為。逐步健全旅游消費者保護機制,依法維護旅游者和旅游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超級秘書網
(三十二)加強旅游行業管理。加強旅游企業的規范化管理和標準化建設,在全區旅游企業中抓好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和OHSAS18000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認證工作。切實抓好全區旅游景區(點)的質量等級評定和賓館、飯店的星級評定工作。加強旅游從業人員的崗位培訓和學歷教育工作,嚴格實行旅游從業人員資格認證和持證上崗制度,培養一支政治素質好、業務能力強、職業道德水平高的旅游業隊伍。全面提高旅游業的服務質量和水平。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自律作用,有效遏制旅游行業不正當競爭行為。
(三十三)積極推進旅游信息化建設。加大電子政務、網上審批的工作力度,逐步實現全區旅游行業網上辦公。加快電子商務發展,逐步實現全區旅游行業的網上預定、網上銷售、網上招商,提升全區旅游業的服務能力。加強旅游統計、旅游咨詢服務體系的網絡化、信息化建設,建立健全旅游信息調查制度,及時把握旅游者的需求動態,提供優質的旅游信息服務。
(三十四)加強旅游安全和衛生保障工作。各有關部門要切實做好重點旅游景區(點)及周邊地區的社會治安、消防安全、設備設施安全和衛生防疫、緊急救援工作。旅游企業要進一步完善安全、保衛、消防設施。建立旅游急救中心和預警聯動系統,制定旅游安全、消防事故緊急處理預案,落實安全、消防責任制,確保旅客人身安全。
(三十五)加強旅游行業精神文明建設。全區旅游行業要積極開展“優美環境、優良秩序、優質服務、達到旅游者滿意”的“三優一滿意”活動和爭優創先活動。以創建文明景區(點)為載體,廣泛開展文明觀光樣板路、文明旅行社、文明購物點等多種形式的創建活動,使旅游景區成為游客融入自然、感受文明、愉悅身心的家園;成為宣傳科學理論、傳播先進文化、塑造美好心靈、弘揚社會正氣、倡導科學文明的重要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