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加強河道及水源地環境治理的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指導思想
建立健全科學、有序、長效的河道及水源地環境治理體制機制,堅持近期治理和長期鞏固相結合,全面提升水資源質量,確保人民群眾飲水安全,為打造“生態城市、美麗”提供水環境保障。
二、目標任務
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系統開展河道及水源地環境治理工作,使沿河及水源地區域環境進一步優化,水資源和水環境監測監管、保護補償、考核監督等管理機制系統完備。經過綜合整治,河道水質明顯改善,水源地水質穩定達標,生態環境得以恢復,河道及水源地環境整潔有序、流域生態良性循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三、基本原則
——條塊結合、屬地為主。各縣市區政府(管委)對本轄區內河道及水源地環境和水質安全負總責;各縣市區水利(水務)局按照職責分工,做好河道及水源地環境治理的相關工作。
——聯防聯控、齊抓共管。積極推行“河長”制管理,推動河道及水源地環境管理從“行政單元”向“全流域單元”轉變;加強橫向協調,形成齊抓共管、互促共贏的水環境治理格局。
——突出重點、統籌兼顧。以主要河道和水源地為重點,綜合運用治理、保護、利用等多種手段,統籌兼顧上游與下游、地上與地下、近期與長遠、治理與開發等情況,促進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提升。
——有利有責、獎懲并舉。堅持“誰受益誰補償、誰污染誰賠償”,探索建立水生態補償和水資源有償使用機制。充分發揮水環境治理監督考核的導向作用,嚴格兌現獎懲,提高全社會保護水資源的自覺性。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督導考核
1.健全考核機制。市水利局“河長”制管理辦公室制定出臺考核標準,統一組織,堅持定期考核、日常抽查相結合,生態環境治理與水質、水情保護相結合,每月督查、每季通報、年終考核評比,考核結果予以通報。
2.突出考核重點。重點圍繞“河長”制管理實施情況,隊伍建設情況,“一河一策”綜合治理尤其是環境整治情況,年度內各河流段斷面和水源地水質情況,水體感觀狀況和生態修復、河容岸貌情況進行考核。
3.嚴格獎懲兌現。將河道及水源地環境治理納入生態文明建設考核體系。對貢獻突出的單位和個人,按規定予以表彰;對工作不到位、未完成任務的,進行通報批評;對造成重大污染事件和飲用水危機的,依法依規追究責任。
(二)多方籌措資金
結合生態文明城市建設、城鎮化建設、水利工程建設等方面工作,爭取更多的河道及水源地治理項目納入上級“大盤子”。爭取財政部門安排足夠資金,用于河道及水源地環境治理。水源地區域要根據治理需要積極籌措項目資金,探索多渠道籌資方式,引導更多的社會資金投向河道及水源地環境治理。
(三)加強宣傳教育
結合“世界水日”等宣傳活動,通過多種形式,廣泛宣傳河道環境治理和水源地保護的重大意義,推廣工作中涌現出的好經驗、好典型,引導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治理工作,營造人人珍愛水資源、重視飲水安全的濃厚氛圍。強化輿論監督和社會監督,及時曝光嚴重破壞河道和飲用水源的違法違規行為,提高社會各界保護水環境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完善公眾參與機制,建立健全信息機制,暢通舉報投訴渠道,鼓勵引導廣大群眾依法有序參與和監督河道及水源地環境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