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環境綜合治理指導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工作目標
鞏固近年來我縣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取得的成果,并將治理工作向精細化推進,努力實現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全覆蓋,在年初成功創建“省級環境優美示范縣城”,年底成功創建“國家衛生縣城”,90%以上的鄉鎮、80%以上的村莊達到“四化”標準;進一步完善城鄉垃圾清收清運機制,縣城生活垃圾封閉運輸率和無害化處理率均保持100%,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90%以上;在有條件、有特色的鄉鎮(村莊)繼續實施建筑立面清理和風貌塑造,采取多種方式提高城鄉居民環境保護意識。
二、工作重點
在總結2012年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經驗和保持治理成效的基礎上,2013年將著重做好十個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推進創衛工作。一是對照標準,細化方案,全民動員,在年初認真做好“省級環境優美示范縣城”創建工作的復查驗收,確保一創成功;二是總結經驗,積極行動,完善方案,全力沖刺“國家衛生縣城”創建工作,爭取在年底通過國家衛生縣城的檢查驗收。
(二)加快完善工作機制。一是進一步完善我縣環衛保潔機制,在全面落實“一把掃把掃地”后,加大機械化清掃保潔力度,落實環衛作業路段人員公示,強化環境衛生管理,努力探索環衛系統各作業區域的考核激勵機制,提升街面的保潔效果和質量,確保縣城區的常態干凈;二是進一步完善垃圾清運處理機制,在城區堅持生活垃圾“約時定點、上門清收”的同時,將主要街道的垃圾箱(船)放進小區,在居民小區內規劃修建規范的垃圾池,積極推進生活垃圾和餐廚垃圾分類收運處理,根據需要合理增添垃圾清運車輛等環衛設備;對鄉鎮堅持“戶集、村收、鎮(鄉)運、縣處理”的機制,繼續建設農村垃圾收集池、轉運及小型無害化處理場,在實現城鄉垃圾統一處理后加速推進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建設進程;三是進一步完善軟件資料報送機制,在總結2012年各單位報送各類創建軟件的基礎上,健全并堅持日常治理資料的常態報送機制,要求各單位(特別是大城管部門)在每月的25日左右將本月的工作信息(少不于1條)、工作小結、重要的圖片資料在收集整理后報送縣治理辦備案。
(三)加強宣傳曝光工作。一是深入開展“除陋習、樹新風”專項行動,加大新聞媒體的輿論宣傳力度,積極引導城鄉居民支持參與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增強城鄉居民“講文明、愛衛生”意識,培養城鄉居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提高居民文明衛生素質;二是努力營造氛圍,通過新聞媒體、流動宣傳車、發放宣傳資料、辦板報和社區會議等形式營造濃厚的整治氣氛,在電視臺開辟專欄節目,每天在《新聞》中播放環境治理工作和推進情況,每周在《艾哥熱線》,每月在《記者視角》中制作環境治理專題節目。
(四)加強市容環境治理。一是要強化常態保潔,重點做好主縣城區主次干道、公園廣場、居民小區、醫院學校、城市節點、城鄉結合部和過境公路的衛生保潔、落實專人全方位抓好“牛皮癬”及其他各類小廣告的清除工作,努力消除城鄉“六亂”(亂搭亂建、亂停亂放、亂堆亂擺、亂扔亂倒、亂貼亂畫、亂拉亂掛)現象;二是要強化風貌塑造工作,在縣城進一步做好濱江路、太和大道、沱牌大道的建筑立面整治和店招店牌改造工作,進一步加大中心城區路面、立面、綠化及光彩工程綜合整治,從方案設計到建設施工都要確保高水平提升城市形象;在鄉鎮要大力推進沱牌、金華、瞿河、明星、青堤、鳳來、陳古、廣興等特色城鎮建設,重點打造沱牌鎮魏家營和大中壩、金鶴鄉才子灘、玉太鄉木孔壩、文升鄉石院壩、仁和鎮永平場、仁和鎮西家溝等7個新農村綜合體,著力建設一批人口聚居適度、產業支撐有力、功能設施齊備、環境優美和諧、管理科學民主、體現城鄉一體化格局的農村新型社區,城鄉互動,多管齊下,共建設美麗城鄉;三是要扎實推進城鄉植綠增綠工作,大力建設生態公益林、生態保護林、生態經濟林,采取規劃增綠、拆墻透綠、見縫插綠、庭院植綠等多種方式提升城鄉綠化水平,提高城鄉綠化覆蓋率,因地制宜地對城鄉主要街區道路、公園廣場等公共區域進行綠化升級,打造品種多樣、內容豐富、環境優美的城鄉綠化景觀,改善自然生態環境。
(五)加強交通環境治理。一是要強化交通秩序管理,通過“交通環境集中治理月”和“文明勸導”等方式,嚴格監管各種車輛的停放和出行,嚴厲打擊出租車亂穿、亂停、亂掉頭和行人亂穿、亂行等情況,努力確保城鄉交通環境規范有序;二是強化車輛外部衛生狀況的整治,加大對臟車入城的執法查處力度,加強對停車站(場)、洗車場的監督管理,對車身、車輪有明顯污跡的車輛禁止入城,不定期開展道路拋灑滴漏整治行動,努力確保車輛和路面的干凈整潔。
(六)加強工地環境治理。一是要加強工地內部管理,嚴格要求各業主單位封閉施工、規范施工,建筑工地周圍應當設置臨街面刷白且不低于2米的圍墻(或遮欄),按行業規范制作齊備“五牌一圖”等安全文明施工標識,場內要規范堆放建筑材料和建筑垃圾,規范排放工地污水,拆遷產生的渣土、棄料及其它廢料應及時清除。待建工地內不得亂搭亂建、亂堆垃圾;在建筑工地出口通道必須硬化,棄土和建渣必須采用封閉或加蓋篷布的車輛向外運輸,不得破壞城市道路和公共場所的環境衛生;二是加強工地空間治理,認真做好城鄉架空線纜亂拉、地面設施亂建、地下管網亂鋪的“新三亂”治理,努力確保新建道路和經綜合整治道路的各類強弱電線入地埋設率達100%,凈化城鄉公共空間,努力營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
(七)加強市場環境治理。一是加強農貿市場日常監管機制建設,積極探索由縣工商局牽頭,街道辦事處和縣執法局配合的齊抓共管理機制,努力確保城鄉各農貿市場的規范整潔有序;二是加強市場經營秩序整治工作,以建立標準化農貿市場為目標,重點加強城南綜合市場、迎春市場和水滸宮市場的升級改造,按照“省級環境優美示范縣城”和“國家衛生縣城”的要求,撤除亂搭亂建的雨棚、遮陽棚,取締占道經營,規范車輛停放,嚴格禁止游商走販和無照經營行為,督促商家業主做好日常保潔。
(八)加強機關、社區治理。一是以“創建環境優美機關”為目標,堅持做好每周五的機關環境衛生大掃除,要求各機關單位內部保持常態清潔,辦公室、樓道、食堂等處窗明幾凈、無積塵、無蛛網,雜物堆放整齊有序,地面無痰跡、無煙蒂、無紙屑、無油污垢,合理擺放和設置垃圾箱(簍、桶),機關院內車輛停放整齊;二是以“創建環境優美小區”為目標,加強對居民小區的日常監管,要求各類小區內均要有垃圾存放桶(箱)、公共廁所無臭、無蛆、無蚊蠅、無尿堿、無積塵、無蛛網,院內雜物堆放整齊,“除四害”密度達到標準要求。
(九)加強生態環境治理。一是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建立空氣質量超標預警機制,結合大氣監測和常規監測工作啟動空氣質量預警機制,加密監測頻次,強化各種因素造成空氣污染的預防和治理措施,重點加強對工業企業排放粉塵、煙塵、揚塵的污染防治力度,對煤場、料場、渣場、大型煙囪等易產生大氣污染的點源進行全面清查,督促企業加強污染防治工作,建立治理設施運行管理和臺帳并整改落實治理措施,采取有效手段確保pm10空氣指數穩定達標,在2013年實在pm10的年均值控制在0.15mg/m3以內,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340天以上,城市空氣環境質量優良率高于95%;二是要加強噪聲污染治理工作,重點加強對工業企業噪聲的環境監管,加強對各類歌城、建材加工點等排放社會生活污染噪聲的點源進行監管,采取不定期開展聯合執法的方式,努力營造一個安靜、舒適的生活環境;三是組織城管、工商部門要合理規劃再生資源網點建設,建立規范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杜絕各類廢品收購站的違規占道經營行為。
(十)加強專項環境治理。一是要加強“三線”治理工作,重點做好縣境內的公路、水路、河道(灘)的日常環境治理,及時清運道路兩旁的各類白色垃圾,嚴格杜絕各類建筑亂倒行為,逐步清理撤除涪江河道內的各種擺攤、經營行為;二是要扎實開展小流域治理工作,健全排水管理長效機制,嚴格執行排水許可制度,按照“城鄉一體、全域截污、多措并舉、綜合治理”的原則,認真開展河流、溝渠排污口治理,加強對河道兩岸工業企業、餐飲業、洗車場、農家樂、養殖場、屠宰場等違法排污行為的監管,對不達標的排水戶堅決取締;三是加強農村面源污染治理,繼續推行農村環境連片整治,推進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生活污水清潔化處理和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污染集中治理,并控制農藥、農膜、化肥過度使用,年內連片整治村莊要達到100個,85%以上的行政村要實現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生活污水清潔化處理率要得到較大提高;四是持續開展“五亂”治理工作,加大力度整治占道經營、戶外(游動)廣告、車輛亂停亂放、工地亂象、城市揚塵、屋頂亂搭建、亭棚亂占道、門楣式led廣告亂設置、吊牌式門柱廣告亂懸掛、活動式廣告亂擺放等違規行為,深入開展“消除環境衛生盲點死角”集中整治活動,加強背街小巷、城中村、城鄉結合部以及邊遠鄉鎮和村莊等薄弱區域的環境治理;五是認真開展“十進”活動,充分發揮“十進”牽頭部門的職能作用,嚴格落實環境治理“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村莊”、“進家庭”、“進景區”、“進工地”、“進市場”和“進宗教場”等活動,多渠道、多角度開展系列教育和主題實踐活動,勸導和糾正不健康、不文明行為;六是要繼續開展“部門包街”和志愿者“文明勸導”活動,突出廣大市民在城鄉環境綜合治理中的主體地位,發動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在參與中轉變舊觀念、舊習慣,改變落后的生產生活方式,凈化心靈,陶冶情操,提升素質。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進一步深化治理工作。繼續強化組織領導,把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抓好抓實,各單位的主要領導必須親自抓,抓重點和難點,及時解決具體問題,分管領導具體抓,找準此項工作的落腳點,把工作具體落實到村、社區和其他有關責任單位,達到標準和效果,努力提高分管領導對環境治理工作的執行力,在人力、物力和資金給予大力的支持。
(二)加大宣傳力度,進一步提升市民素質。將2013年作為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宣傳提升年,通過各類媒體和開展各種活動,加大對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和“三城創建”工作的宣傳報導,通過開展向不文明行為宣戰活動,進行媒體曝光、社會監督,營造全社會“共同關注、共同參與、共同監督”良好氛圍,努力提升市民素質。
(三)強化規劃建設,努力優化城市功能。對城鄉風貌進行統一規劃建設,力求突出城市特色、彰顯城市性格,不斷規范城鎮建筑布局與風貌秩序,清除違章搭建,治理“裙房卡口”;堅持疏堵結合、便民利民原則,加快城區市場改造升級;大力實施城市“暢通工程”,進一步抓好城區道路的治理規劃與停車場等配套設施建設;大力開展城鄉市綠化工作,實施城市生態工程,提高城鄉生態質量和綠化美化效果。
(四)增加資金投入,努力完善基礎設施。重點做好縣城區交通干道黑化、綠化、亮化、美化的提檔升級,尤其是城市重要節點的打造、主次干道店招店牌和重要路段的建筑立面改造;著力提升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水平,加大對城鄉環境設施設備的投入,加強農村保潔隊伍建設,配齊農村環衛保潔人員。
(五)強化督查考核,進一步健全責任機制。由縣治理辦牽頭,會同縣紀委效能監察室、縣委督查室、縣目標績效督查室堅持明查與暗訪相結合、定期檢查與突擊檢查相結合,并在每季度末組織一次交叉檢查,堅持日巡查、周通報、月排位機制,對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對發現的問題,立即督促整改或曝光,考核結果將納入各相關單位和部門的年度目標考核,對工作重視不夠,推進不力,治理效果不好,整改不落實的單位和個人依法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