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司法局群眾實踐工作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加強司法行政機關群眾工作,是踐行黨的宗旨、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的必然要求,是切實提高司法行政機關公信力、廣泛爭取人民群眾對司法行政工作的信任、理解與支持的重要舉措。為認真貫徹中央一系列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要求,扎實開展好創先爭優和“書記帶頭大走訪”活動,我局結合司法行政工作實際,在田家庵區東淮社區、泉山社區設立了“市司法局群眾工作實踐基地”(以下簡稱“實踐基地”),現就“實踐基地”工作開展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1、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堅持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執政為民、黨的群眾觀念,把人民群眾的需要作為司法行政工作的根本導向,依法正確行使人民賦予的權力。
2、目標任務:通過加強司法行政機關群眾工作,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對司法行政工作的信任度和滿意度;緊緊依靠人民群眾開展司法行政工作,按照人民群眾的新要求新期待加強和改進司法行政工作,提高司法行政工作整體水平,推動司法行政工作的科學發展;努力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法律需求,促進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二、工作要求
全體司法行政干警要心系“四民”,堅持群眾路線,架起群眾工作的橋梁。
廣納民意。全體司法行政干警要以實踐基地為平臺,深入群眾、深入一線開展調查研究,傾聽民聲、了解民意、集中民智,推進決策民主化。在實施決策過程中要及時聽取人民群眾反饋的意見,不斷修正完善決策內容,依靠群眾的力量,推進決策科學化。
善察民情。廣大司法行政干警要深入基層,既開門接訪,又入戶走訪,體察群眾意愿,關心群眾需要,尤其要到群眾反映強烈、問題集中的領域,了解群眾訴求。使之成為謀劃工作的基礎,創新工作的動力,改進工作的鞭策。
真解民憂。群眾利益無小事,凡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和實際困難的事情,都要積極為群眾出謀劃策,幫他們出主意、想辦法,為他們送法律、送信息、送服務。同時,要不斷改進工作方式方法,急群眾所急,解群眾所憂,化群眾所怨,多做理脈順氣、舒心暖氣的人民調解、法律援助等工作,把問題化解在萌芽狀態,解決在基層,解決在當地。
牢結民親。要懷著對人民群眾的真摯感情,建立幫扶臺帳,通過“攀親結友”,與人民群眾融為一體,把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要求貫徹到群眾工作中去,把履行司法行政職能與服務人民群眾統一起來,著力提高做好群眾工作和維護社會穩定的能力,進一步樹立司法行政隊伍的良好形象。
三、工作內容
要充分利用實踐基地,根據群眾需求,充分發揮司法行政職能作用,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權益。
1、貼近群眾做好社會矛盾化解工作。根據社會發展狀況和人民群眾的現實需求,大力推動行業性、區域性調解組織建設,充分發揮人民調解組織作為中立第三方調解機構的作用,把征地拆遷糾紛、醫患糾紛、交通事故糾紛、勞資糾紛等“四大類糾紛”的排查調處化解作為重點,利用全市人民調解專家庫的優勢,快捷、高效化解人民內部矛盾。扎實推進人民調解預測、預警、預防機制建設,嚴格落實群體性事件快速反應和法律服務行業敏感案件風險穩定評估機制,進一步提高對重大疑難矛盾糾紛、群體性事件的預測、評估和化解能力。
2、著力打造群眾法律服務窗口。在“實踐基地”內公布法律援助、法律服務、公證、司法鑒定辦理條件、辦事流程、辦理時限及聯系方式等,組織法律服務工作者對老弱病殘或群眾比較多的情況下開展上門服務,主動征求群眾意見,在群眾的監督下進一步提高服務群眾的能力。
3、發動群眾參與開展安置幫教工作。要在司法行政機關的統一組織協調下,借助社區、實踐基地和居民的力量扎實開展安置幫教工作。要把對刑釋解教人員的監督管理納入基層人民群眾的視線,嚴格落實信息“點對點”對接、人員“面對面”交接、管理“全方位”銜接的工作模式,切實解決脫管漏管問題。動員社會力量,做好刑釋解教人員的法制教育、職業培訓和經常性心理咨詢,幫助他們順利融入社會。全面了解刑釋解教人員的生存質量和問題隱患,及時調整幫教措施,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重新違法犯罪,切實維護社會安全穩定。
4、動員群眾參與做好社區矯正工作。要動員組織街道、社區的群眾參與社區矯正工作,進一步完善對社區矯正人員的人格調查、判后交接、出獄銜接、異地托管、危險評估、心理矯治、公益勞動、考核獎懲等教育矯正制度。利用實踐基地平臺,大力推進融管理教育、公益勞動、心理矯正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教育矯正基地。把有不良行為的服刑人員放在健康的人民群眾中加以監督管理和教育改造,提高改造質量。
5、提高群眾樹立遵紀守法意識。要充分發揮法制宣傳的職能作用,引導廣大人民群眾學法、守法、用法,通過法律途徑、運用法律手段表達合理訴求,維護合法權益。根據基層組織和居民的需求,利用實踐基地平臺,聘請法學專家、專業律師等為居民開展法制宣傳活動,增強法制宣傳的針對性、有效性,為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營造良好的法制環境。
四、統籌兼顧,確保活動取得成效
在實踐基地開展群眾工作期間,需結合上級機關部署開展的各項活動,做到相互結合、統籌兼顧。
一是與創先爭優活動相結合。要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要在創先爭優中堅持用群眾觀點思考問題、處理問題、解決問題,多做人對人、面對面、手拉手、心連心的工作,說話讓群眾“聽得進”,交往讓群眾有“親近感”,辦事讓群眾“信得過”,以實際行動鞏固黨執政的群眾基礎。
二是與“書記帶頭大走訪”活動相結合。要按照“書記帶頭大走訪”活動要求,主動與群眾加強互動聯系。要學習他們的語言、體驗他們的辛苦、體諒他們的心情,了解他們的思想。要站在群眾立場上想問題、辦事情,在化解矛盾中引導群眾理性反映訴求,在法制宣傳中弘揚法治精神,提高群眾依法辦事的能力。要把人民調解、法律服務、法律援助工作送到居民家門口,為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
三是與開展政法干警核心價值觀教育活動相結合。“忠誠、為民、公正、廉潔”的政法干警核心價值觀,本質上要求加強群眾工作,經常性地開展對全體干警的思想教育和作風整頓,堅持把治理庸、懶、散問題作為加強提高干部隊伍服務群眾能力的突破口,以治庸增能力、以治懶提效率,以治散正風氣,著力提高司法行政隊伍推動發展、服務群眾、維護穩定的本領。
司法行政的多項業務工作,直接與人民群眾打交道。干警的作風如何,直接關系到司法行政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要從規范權力運行、提高行政效率方面入手,尊重群眾的知情權,深入推行各項公開工作,方便群眾辦事。要推進公正廉潔執法,切實維護群眾利益,減少和杜絕侵害群眾合法權益的事情發生。要增強依法辦事意識,嚴格按法律和政策規定開展工作。要加強對群眾工作紀律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通過整治發生的違法違紀問題,讓群眾切身感受到公正廉潔執法的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