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村莊建設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提高認識,增強做好村莊建設工作的緊迫性和責任感;理清思路,明確村莊建設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突出重點,抓好村莊建設的關鍵環節;加強領導,落實村莊建設的各項保障措施,對村莊建設工作意見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總體目標任務: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量力而行、積極穩妥,先易后難、有序推進”的要求,大力支持村民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改善居住條件,引導能夠集中成片改造或建設的地方先行啟動,讓經濟條件較好、建房積極性較高的農戶率先啟動,集中力量,突出重點,分期分批展開,確保建設有成效、群眾得實惠、具體目標任務:通過試點啟動、典型示范、以點擴面,力爭到2010年末,全市基本建成10—15個交通便捷、設施配套、環境優美、居住舒適、功能齊全,既富有現代氣息又具有地方特色的村莊建設試點村、深入調查,摸清底數、科學規劃,統籌安排、因地制宜,注重實效、市政府從2010年起設立村莊建設專項引導資金600萬元,各區(縣)要相應設立引導資金,采取“以獎代補”方式支持各地加強村莊規劃編制、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維護,重點向省市新農村建設示范片中的相對集中建設的試點村傾斜、要整合發改、國土、交通、農業、水利等各方面支持新農村建設資金向試點村傾斜,具體由區(縣)統籌安排、要抓住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的機遇,統籌安排好農村居民點、基礎設施、公益事業和二、三產業發展用地。在規劃修編中對城鎮、村莊周圍的基本農田進行合理調整,為村莊建設和農房建設預留建設用地空間、村集體開展舊村改造節省出來的土地,復墾后由村集體組織管理使用,具體材料請詳見:
一、提高認識,增強做好村莊建設工作的緊迫性和責任感
近年來,各級黨委、政府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認真實施一系列惠民工程,村莊建設速度明顯加快,基礎配套設施、農民住房條件及農村人居環境得到了較大改善。但由于多種因素制約,村莊布局不合理,土地節約集約水平不高,基礎設施共享度低,農房建設設計檔次不高等問題依然存在,不能適應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加強村莊建設工作,改變村容村貌,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符合“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要求,有利于改變農村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改善農村生產條件,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各級各部門要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進一步統一思想,明確方向,把解決村莊建設難問題作為全面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以做好規劃間的銜接、加快村民居住點規劃選址、鼓勵適度集中建房、保障農房建設用地、簡化審批手續、加大宅基地調整、加強農房建設的技術指導和服務、依法處理違章建筑等為重點,制定具體工作方案,落實政策措施。
二、理清思路,明確村莊建設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拉動投資、擴大內需、改善民生為主線,以加快城鎮化進程、推動新農村建設、促進城鄉一體化為目標,以政府統籌、政策引導、群眾主體、科學規劃、試點先行為基本原則,結合省委省政府成片推進新農村建設和村莊人居環境治理的總體要求,有序開展村莊建設,節約集約用地,協同推進城市和小城鎮建設、農村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農村新型社區建設,加快改善農村居民住房條件和生活環境,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三)目標任務
1.總體目標任務: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量力而行、積極穩妥,先易后難、有序推進”的要求,大力支持村民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改善居住條件,引導能夠集中成片改造或建設的地方先行啟動,讓經濟條件較好、建房積極性較高的農戶率先啟動,集中力量,突出重點,分期分批展開,確保建設有成效、群眾得實惠。
2.具體目標任務:通過試點啟動、典型示范、以點擴面,力爭到2010年末,全市基本建成10—15個交通便捷、設施配套、環境優美、居住舒適、功能齊全,既富有現代氣息又具有地方特色的村莊建設試點村。到2012年,全市達到村莊建設試點村50個。
(1)各區(縣)每年要確定1—3個村莊建設試點村,有條件的區(縣)要加快推進。
(2)試點村要編制村莊建設(治理)規劃,農房集中點改造或建設戶數原則上達到30戶以上。
(3)試點村的農房改造建設應符合村莊建設(治理)規劃,統一建筑風格。
(4)各區(縣)要抓緊確定并啟動第一批試點村的村莊建設,力爭用一年左右的時間建成出成效。
三、突出重點,抓好村莊建設的關鍵環節
村莊建設要堅持城鄉統籌、以人為本、科學管理、惠農便民的方針,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高農房質量和防災抗災能力、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目標。進一步加強農房規劃建設布局,科學集約土地利用,注重農房風貌設計,規范農房審批程序。
(一)深入調查,摸清底數。各區(縣)要立即著手進行農村住房建設及改造調查摸底,重點調查近些年我市重大建設項目需征地拆遷、城鎮規劃區內需改造的城中村、城鄉結合部和鄉鎮駐地、交通干道沿線村莊及農戶數量,城鎮規劃區外需要舊村改造、整村遷建、合村并點的村莊及農戶數量等內容。要逐村逐戶建立農村住房建設檔案,為編制規劃、制定政策、開展工作提供依據。
(二)科學規劃,統籌安排。按照“城鄉統籌、合理布局、節約土地、集約發展”的原則,在城鄉統籌發展規劃、村鎮體系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鄉鎮總體規劃、成片推進新農村示范片總體規劃的指導下,結合我市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近期、中期和遠期發展的目標,科學編制村莊建設(治理)規劃。合理確定規劃控制區的范圍,以及村民居住點建設的數量、選址和規模,協調安排農村生產、生活服務設施、公益事業設施等,實現區域共建共享。凡需異地建設、改造戶相對集中、30戶以上的村民居住點都應編制村莊規劃。要打破“夾皮溝”,提高村莊布局水平,突顯村莊特色、鄉土氣息和生態保持;打破“軍營式”,提高村落規劃水平,體現山水田園風光;打破“火柴盒”,提高民居設計水平,突出川南民居風格。要強化村莊建設(治理)規劃對農房建設的基礎性指導地位,積極引導農民在村民居住點集中建房。農房改造和建設必須依據規劃有序實施,改變農房建筑形式單調呆板、功能不全、缺乏多樣化和地方特色等現象,達到既實用又舒適美觀的目的。
(三)明確任務,落實責任。根據調查摸底的情況,各區(縣)要盡快確定每年的村莊建設任務和具體的村民居住點,并分解落實到鄉(鎮、街道),逐級落實目標責任,定期督查調度,年終檢查考核,確保按期完成任務。區(縣)政府是責任主體,負責制定計劃、組織實施;鄉(鎮、街道)負責具體抓落實。農民群眾既是村莊建設的主要參與者,又是直接受益者。要把增強農民的主體意識、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貫穿工作的全過程,激發農民群眾積極投身村莊建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要及時上報工作進展情況,各區(縣)建設局每月向市規建局及時報送工作進展情況,市規建局匯總全市情況后報市政府。
(四)因地制宜,注重實效。村莊建設工作要從實際出發,堅持因村制宜,分類指導,綜合考慮地域、經濟條件等差距較大的因素。對具備條件的建房農戶,政府主要給予政策支持和技術服務;對沒有能力進行危房改造的困難群眾,積極爭取國家危房改造資金予以扶持,鼓勵社會捐助、單位幫扶。工作中要結合各地不同的實際情況,采取舊村改造、整村遷建、合村并點與農戶分散自建相結合,嚴格防止出現兩次拆遷,重復建設,造成新的浪費。近期,要以重大建設項目需征地拆遷異地重建、省和市級新農村建設示范片的新民居建設以及國家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相掛鉤的政策(以下簡稱“雙掛鉤”)等項目實施為重點,迅速啟動村莊建設試點村的建設。各區(縣)要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措施和實施方案,包括建設方式、用地規模、取得建設用地的方式,集中居住農民的戶數及人數,分期建設計劃、配套設施建設計劃、項目建設投資來源、實施單位等。
(五)加強監管,規范運作。區(縣)相關部門和鄉(鎮、街道)要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認真履行對村莊建設管理職責,加強對農房建設各個環節的監督管理和服務指導。要認真貫徹《城鄉規劃法》、《土地管理法》的有關規定,嚴格農房建設規劃許可和用地審批。要加強農房設計管理,不斷提高農房設計質量和水平。要適時開展農房設計方案競賽活動,編印并免費發放農房設計方案圖集,鼓勵農房建設選用市、區(縣)建設部門批準的通用圖集。要加強農房施工管理,認真執行《建筑法》及建設部《關于加強村鎮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見》》(建質〔2004〕216號)的相關管理規定。要加強對集中連片農房建設和農戶自建房的現場質量安全監管,組織開展施工隊伍和村鎮建筑工匠培訓,確保農房施工質量和安全。要健全鄉(鎮、街道)農房建設管理機構,調整充實管理隊伍,不斷提高村莊建設管理水平。
四、加大扶持力度,推進村莊建設工作有效開展
要采取多元化、多渠道、多層次籌資方式,加大對村莊建設的投入。進一步加大資金整合力度,集中現有各部門、各專項的涉農資金在不改變管理渠道和投向的前提下由區(縣)統籌協調,按照村莊建設(治理)規劃的要求,集中用于整村推進的相關項目建設。要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和調動金融、企業和社會力量投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一)資金扶持
各級政府要加大對村莊建設的資金扶持力度,對村莊規劃、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房改造建設給予積極支持。
1.市政府從2010年起設立村莊建設專項引導資金600萬元,各區(縣)要相應設立引導資金,采取“以獎代補”方式支持各地加強村莊規劃編制、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維護,重點向省市新農村建設示范片中的相對集中建設的試點村傾斜。
2.各區(縣)要安排土地出讓收益統籌用于相對集中的村莊建設,解決道路、供水、排水、垃圾處理等公共基礎設施的資金問題;對“雙掛鉤”農村居住點土地增值收益,可用于公共基礎設施部分建設和農房改造建設;因重大建設項目征地需拆遷異地集中建設的村民居住點,要統籌解決基礎設施建設。
3.要整合發改、國土、交通、農業、水利等各方面支持新農村建設資金向試點村傾斜,具體由區(縣)統籌安排。
4.重大建設項目征地拆遷重建村、城市規劃區內城中村、城邊村和建制鎮駐地村莊進行統一建設改造,用于安置農村居民的住房,按規定減免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城市規劃區外舊村改造、整體遷建和農民自建住房,不收任何費用。
(二)用地支持
按照“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和節約用地制度,堅守耕地紅線,確保耕地和基本農田數量不減少、用途不改變、質量有提高。
1.要抓住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的機遇,統籌安排好農村居民點、基礎設施、公益事業和二、三產業發展用地。在規劃修編中對城鎮、村莊周圍的基本農田進行合理調整,為村莊建設和農房建設預留建設用地空間。
2.要積極爭取利用好“雙掛鉤”政策,逐步擴大雙掛鉤范圍和規模,最大限度地改造農村居民點。
3.村集體開展舊村改造節省出來的土地,復墾后由村集體組織管理使用。
五、加強領導,落實村莊建設的各項保障措施
(一)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把加強村莊建設與農房改造建設工作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重點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強力推進。各級政府主要領導要親自抓,確定分管領導具體抓,明確責任部門和責任人。要根據實際情況,突出當前工作重點,加強分類指導,抓好典型示范,采取先易后難、集中突破、樹立樣板、以點帶面等方式,盡快打開工作局面。
(二)部門協作,形成合力。各級有關部門要根據各自職能,各負其責,加強溝通,協調一致,形成合力。建設部門要發揮好牽頭作用,抓好村莊建設的規劃編制、農房建設的技術服務和指導、信息收集并及時向市政府報告工作開展情況等工作;農業綜合部門負責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編制、農業產業發展、村落建設布局、生態環境保持等的統籌、協調、指導工作;國土部門負責解決村莊建設用地問題,組織開展城鄉建設用地“雙掛鉤”試點,抓好農村土地整理、土地復墾,把重點建設項目拆遷農戶的安置居民點的確定納入整個征地方案;財政部門負責安排財政專項資金,落實村莊建設試點村的補助經費;交通部門負責繼續抓好“農村公路通達”工程,推進農村交通發展;監察部門要嚴格監督,及時查處違紀行為;其他相關部門根據職責做好村莊建設和農房改造建設工作的服務、指導、監督與管理工作。
(三)加強宣傳,積極引導。要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絡、宣傳欄和標語等多種形式,使農村住房建設與危房改造工作的各項政策措施家喻戶曉,形成全社會支持配合的良好氛圍。要及時報道工作進展情況,宣傳好典型、好經驗、好做法,激發廣大干部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要加強交流,相互借鑒,相互促進,共同提高。要引導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為改善農村群眾居住條件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