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安排意見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安排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安排意見

一、年全市農業農村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和奮斗目標

年全市災后恢復重建和農業農村經濟工作的任務十分繁重而艱巨,既面臨著國際金融危機日益加深的沖擊和影響,同時又面臨國家大力支持災后恢復重建、擴大內需、加大投入的難得機遇。全市上下必須切實增強危機感、緊迫感和責任感,針對宏觀經濟形勢新變化和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新情況、新問題克服各種困難,變壓力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審時度勢,周密部署,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全力抓好今年的農業農村經濟工作。

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中央和全省農村工作會議的部署要求,認真貫徹落實市委二屆五次全委會議和全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把農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首要任務,緊緊圍繞“穩糧、增收、強基礎、重民生”這個核心要求,解放思想,轉變思維方式、工作方式和發展方式,加強領導,落實惠農政策,加大資金整合力度,著力抓好以農村住房為主的災后恢復重建,以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為主的農業特色優勢產業發展以民生為主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建設,落實“六大行動”增加農民收入,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加大農業科技推廣力度,推進新一輪新農村建設試點,推進農村改革和制度創新,為建設生態、文化、和諧、富庶打好基礎。

奮斗目標是:實現農業增加值38.7億元,比上年增長6%糧食總產量92萬噸,與上年基本持平;農民人均純收入1995元,凈增215元,比上年增長12.1%恢復重建127752戶農村居民住房,全面完成農村居民住房重建任務;新修梯田8萬畝,完成退耕還林基本口糧田建設9萬畝;解決1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新增沼氣用戶4萬戶,配置太陽灶4萬臺。

二、年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

按照今年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和奮斗目標,重點做好以下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精心組織,有序推進,切實抓好農村住房恢復重建工作。

1全面完成農村住房恢復重建任務。年要全面啟動地震災后恢復重建規劃,其中完成農村住房恢復重建127752戶,占重建總戶數的54.6%要求去年末竣工的68134戶重建戶,6月底前全部建成;今年新開工的59618戶重建戶,4月份以前動工,年底必須全部建成。

2切實搞好恢復重建信貸工作信貸資金能否落實,直接關系年重建任務的完成。要努力做好各方面工作,全面落實重建貸款。要本著“特事特辦”原則,提高效率,采取靈活多樣的信貸方式,盡快使重建戶貸上款、用上款。積極落實貸款貼息政策,支持農村住房災后重建。

3嚴格新建住房的用地、規劃、設計和質量管理。今年農村災后恢復重建,原則上以整村重建為主,按照下山入川,集中重建的要求,凡10戶以上的重建村都要有規劃和設計。住房必須按具備防震、防地質災害的建設標準規劃、設計、施工、管理、驗收。納入災后重建的村民宅基地,必須依法做好用地審批手續。按城鄉統籌發展的要求,做到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相結合,與小城鎮建設相結合,與移民搬遷項目相結合,與扶貧整村推進相結合,與土地整理項目相結合,與農業綜合開發相結合。

4做好重建村基礎設施配套要按照以人為本、民生優先的原則,抓緊實施災區群眾吃水、行路、就醫、上學等基礎設施建設。對就地重建和分散重建村,要積極開展改水、改廁、改圈、改炕、改灶,徹底改善基礎條件;對異地重建村,要配套建設好水、電、路、學校、衛生室等公共設施,力爭實現重建村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話、通電視的目標,建成一批文明、富裕、民主、和諧的新農村。

5加強建材的生產供應和市場監管。要進一步加強建材生產,今年新建磚廠200戶,累計達到581戶,年生產能力達到30億塊,同時加強鋼材、水泥、木材、砂石、玻璃等災后重建所需物資的生產供應工作,確保災后重建物資不斷檔,不脫銷。加大建材臨時價格干預力度,實行最高限價措施和提價申報制度。對自產機磚實行限價管理;對外地購進的機磚銷售價格參照當地機磚平均利潤率實行差率控制;對建材運費實行限價管理。加強建材市場監管和質量監督檢查,打擊假冒偽劣產品,穩定物價,維護正常市場秩序。

二)大力發展以特色產業為主體的現代農業,著力構筑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1著力加強特色產業基地建設一手抓規模擴大,一手抓效益提升。核桃、花椒等優勢主導產業和區域性特色產業年內實現適宜區全覆蓋。全年栽植核桃50萬畝(其中補植30萬畝)給10萬農戶配置接穗樹100萬株;栽植花椒20萬畝,蘋果10萬畝(其中補植7萬畝)油橄欖6萬畝,銀杏2萬畝,茶葉2萬畝,烤煙2萬畝,蠶桑0.5萬畝;種植馬鈴薯185萬畝,中藥材110萬畝(含上年留床面積)蔬菜60萬畝,奶花蕓豆20萬畝。圍繞效益提升,完成經濟林果綜合管理150萬畝,嫁接換優150萬株,其中核桃嫁接換優100萬株,努力提升特色產業開發效益。

2著力加強畜牧養殖體系建設以發展牛、豬、雞、魚為重點,抓住省上對推廣畜禽良種實行財政補貼的機遇,加快建設一批畜禽良種繁育基地。全力推進規模化、標準化養殖。采取財政貼息的辦法支持農戶發展規模養殖。對規模養殖用地降低或減免土地占用費,養殖用地按農業用地管理。全力推進養殖小區建設,抓好試養、示范和推廣。積極引進新品種,抓好黃牛凍配改良。大力發展水產養殖,努力實現水產品養殖面積、產量新突破。全年出欄商品牛15.7萬頭、羊23.4萬只、商品豬92萬頭、商品雞384.6萬只,水產養殖總面積達到3.3萬畝,水產品產量達到2610噸。

3著力加強龍頭企業建設。認真落實扶持產業化經營的各項優惠政策,增加投入,優化發展環境,圍繞主導產業培育興辦起點高、規模大、帶動力強的龍頭加工企業和出口創匯企業,逐步建成糧食類、豆類、薯類、干果類、鮮果類、山野菜山珍類、飲料類、酒類、中藥材類、水產類等綠色食品工業體系。加大重點龍頭企業晉級申報工作力度,力爭全年新增1戶國家級、3戶省級、5戶市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申報省級農產品加工示范基地1個,省級農產品加工示范企業2戶。

4著力加強農產品營銷體系建設。改造和擴建現有農產品專業市場,加強市場內部管理,完善市場綜合功能,提升市場集散效應,促進農產品的流通銷售。落實信貸資金貼息補助政策,支持龍頭企業、專業市場、專合組織、營銷大戶使用信貸資金加快發展。落實優惠政策,開辟農產品對外銷售窗口和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全面完成25萬畝訂單農業生產任務。加大特色農產品的宣傳和推介力度,積極推進農產品品牌戰略的實施,最大限度地提高特色農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

5著力加強農產品生產標準體系建設。積極推行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加快制定和完善花椒、核桃、油橄欖等特色農產品地方標準,推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以5個省級無公害農產品基地縣為重點,加強產地環境治理,擴大無公害基地規模;進一步加強“一注冊三認證”工作,加快名、優、特農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進程;全年創建60個農業產業化、標準化示范點,新創建無公害農產品基地20萬畝。

6著力加強農業災害應急預防體系建設。市影響農業生產的旱災、澇災、雹災、動植物病蟲害以及其他氣象性自然災害發生頻繁,各級財政要拿出一定數量專項資金,加強農業災害應急預防體系建設。堅持以防為主,防治結合原則,切實做好防災減災工作,重點完善自然災害應急機制,增強對各種自然災害防治工作的預見性、時效性,努力將自然災損失降到最低程度。探索建立氣象應急機制,逐步設立鄉鎮兼職氣象協理員,充分發揮氣象服務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的作用,加大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頻次,最大程度降低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不利影響。

7著力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繼續加大扶持力度,依托核桃、花椒、油橄欖、蘋果、茶葉等特色產業,大力發展各類專合組織,培育扶持專業大戶和經紀人隊伍,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增強農民抵御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能力;幫助指導各類專合組織加強內部管理,健全完善機構,規范運行機制,提高運行能力,實現健康發展,努力把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8著力加強農業信息服務平臺建設。整合涉農信息資源,健全農業信息收集制度,用信息技術裝備農業;加強信息服務平臺建設,深入實施農村信息公共服務網絡工程,及時農資價格、主要農產品供求情況等信息,推進農村信息化建設。

9著力加強農業設施裝備建設。認真落實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適當增加地方補貼配套,支持農民購置和使用農業機械化裝備,提高農村生產力水平。積極推廣運用適合當地農業特點的小、靈、特、多”農機新技術、新機具,機械化收獲、生產、管理等農機技術方面有較大突破,不斷提高農機化水平;加快設施農業建設步伐,鼓勵和支持農民建設溫室、大棚、養殖暖棚等農業設施設備,切實提高農業裝備水平。

三)加強農業基礎建設,努力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搶抓國家大力支持災后恢復重建、大幅度增加基礎設施投入的歷史機遇,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建設,促進農業農村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得到大改善、大提高。

1狠抓農田水利建設。新修梯田8萬畝,完成退耕還林基本口糧田建設9萬畝;完成西漢水流域土地開發整理1.2萬畝;新增有效灌溉面積3.6萬畝,發展集雨節灌4萬畝,節水灌溉4萬畝;完成1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工程;抓好徽成盆地和“兩江一水”沿岸河谷川壩區老灌區的維修配套與節水改造;完成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水利災后重建工程和河道防洪工程建設任務。

2狠抓林業生態建設。大力推進生態建設步伐,全年完成生態林40萬畝,天然林保護1013.7萬畝,公益林建設262.4萬畝。抓好公路行道樹栽植工作,實現所有等級公路及鄉村道路全線綠化;新建綠色通道400公里,完成義務植樹1000萬株;武都城區造林綠化工作繼續以南北兩山為中心,以“雙十園”建設為重點,按照劃片包干,定點作業,一包到底,長期不變的既定方針,堅持抓緊抓好,進一步提升城鎮綠化的水平和檔次。抓好森林病蟲害防治和護林防火工作,提高林政管理水平。

3狠抓水土保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認真實施長治工程和生態修復工程,搞好泥石流預警工作,進一步加大封禁保護力度,落實封禁管護措施,切實搞好水土保持工作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全年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400平方公里,完成長治工程建設150平方公里;加大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加強農村節能減排工作。

4狠抓農村新型能源建設。著力推進農村新型能源建設,新增沼氣用戶4萬戶,安裝太陽灶4萬臺;按照“一池三改”和“四位一體”要求,推動農村改灶、改炕、改廚、改廁、改圈;鼓勵發展速生林為主的薪炭林,實現林木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積極爭取“鄉村清潔工程”及農村垃圾處理項目,推進人畜糞便、農作物秸稈、生活垃圾和污水的綜合治理和轉化循環利用。

四)加大農業科技推廣力度,用現代科技促進農業發展。

1切實加大新品種、新技術引進推廣力度。把引進推廣新品種、新技術作為提升農牧業科技水平的重要措施來抓,重點推廣旱作農業、立體種養、農業標準化、節本增效、病蟲害防治、畜禽規模養殖、設施瓜菜生產、農產品精深加工等綜合配套技術。鼓勵支持農業科技單位,積極開展新品種引進、試驗、示范和推廣,加快品種更新步伐,適宜地域實現良種全覆蓋。切實加大“萬元田”多千田”建設力度,完成“萬元田”13.5萬畝,多千田”55萬畝。推廣全膜雙壟集雨溝播11萬畝、配方施肥250萬畝、優質專用糧食播種205萬畝。

2切實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繼續堅持“農業特色產業最大化,土地綜合開發效益最大化”工作思路,全面落實“十百千萬億”工程大力調整產業結構,白龍江、白水江川壩河谷地帶建成特色產業開發萬元田示范區,西漢水流域建成特色產業綜合開發示范區嘉陵江流域建成優質高效優質特色產業示范區;加快等區域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充分利用空地、地埂、荒山、灘涂,擴大特色產業基地規模,努力實現核桃、花椒、蔬菜、中藥材等主導產業在適宜區域全覆蓋;油橄欖、銀杏、食用菌、特色鮮果、花卉等區域性、獨一性特色產業加快發展,做大做強。全市今年新發展特色產業面積184.15萬畝,產值達到43.7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到45%以上。

3切實加大農民科技培訓力度。堅持不懈地推進“五個千到村”工程。完成創辦并全面提升1000所農民科技學校的創建水平,做到組織管理、場地設施、教員教材、培訓任務、培訓效果”五個落實。用好陽光工程勞務培訓、科技培訓和扶貧培訓項目資金,發揮農業科技部門人才技術優勢,圍繞農民增收主題,廣泛開展“農民科技大培訓”活動,努力提高廣大農民的科技素質。

五)切實抓好扶貧開發,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1全面完成扶貧開發任務充分利用災后重建和扶貧開發相結合的歷史機遇,繼續堅持開發式扶貧的方針,堅定不移地走好產業開發、整村推進、勞務輸轉、移民搬遷、科技扶貧五條路子,切實加快扶貧開發進程。全年減少貧困人口4.6萬人,落實扶貧整村推進110個村,實施災后重建與新農村建設結合試點村13個,修建便民橋9座。

2突出扶貧攻堅重點完成國家、省級貧困村災后重建與扶貧開發相結合規劃試點工作;全力做好全市已列入災后恢復重建規劃的7個重災縣1653個貧困村47.79億元重建資金的銜接落實工作。認真開展規劃編制,按照“一村一策,一戶一方”要求,努力把西漢水流域扶貧綜合開發落實到村到戶;以特殊貧困片帶為重點,邊遠、邊緣貧困鄉村傾斜整村推進項目,解決群眾最迫切的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話問題,落實建房補助,發展互助資金協會,抓好特殊貧困片帶的扶貧開發;積極與國家、省上有關部門和新疆方面聯系溝通,力爭今年移民50007000戶。擴大“兩后生”培訓輸轉5000人,完成普通勞務技能培訓輸轉2萬人,培訓輸轉工業移民2000人、隴原妹”500人,實現勞動力培訓輸轉新突破。

3拓寬農民收入渠道。著力實施特色優勢產業提升行動,草食畜牧業發展行動,農村二三產業推進行動,農村人力資源開發行動,扶貧開發水平提高行動,強農惠農政策保障行動等“六大行動”拓寬農民收入渠道,促進農民收入穩定增長。

4加大扶貧幫建力度加強協調,對市、縣(區)領導的幫扶聯系點進行調整,加大全社會參與幫扶和災后重建幫建力度,力爭捐助太陽灶1.2萬臺;積極爭取中央、省上各部門及天津對口幫扶,完善幫扶工作責任制,創新幫扶機制,確保社會幫扶工作有新進展。

5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以“六大制度”建設和創新為重點,切實提高新農村建設試點村的建設標準和水平。市上盡量籌措一定新農村建設資金,縣(區)級財政不少于300萬元,全力抓好災后重建與新農村建設結合13個市級試點村配套建設工作。加強對10個省級驗收試點村的鞏固和管理工作,做好已建和在建市、縣級試點村的提高完善工作。全力落實新一輪省上確定的省級新農村建設西和試點縣的四年建設規劃和實施方案編制、論證、審批工作。嚴格按照省上要求,落實責任,精心組織實施,不斷創新工作機制,動員社會各界力量以實際行動參與支持新農村建設工作。

六)堅持以項目建設為總綱,增強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后勁。

1落實項目工作責任制。要堅持以項目為綱,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項目工作責任制,進一步明確目標任務,靠實領導和部門責任,切實加強項目工作,以項目建設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深入研究和準確把握國家產業政策,立足產業優勢,論證、貯備和爭取立項建設一批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有市場前景、有較強帶動功能、有較高技術含量、有較大建設規模的大項目、好項目,推動全市農業和農村經濟的跨越式發展。要重點搞好西漢水流域綜合扶貧開發項目的規劃、立項申報和爭取工作;繼續做好農村清潔能源建設、長防二期工程建設、亞行貸款生態建設發展項目等重大項目的跟蹤爭取工作。要保持抓大項目不放松小項目的工作勢頭,積極拓寬渠道爭取各類項目資金投入。

2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要加強協調配合,扎實開展工作,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通過招商引資新建一批特色產業開發和農產品深加工項目,新建一批具有開發潛力和后發優勢的涉農綜合旅游項目,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進程

七)不斷深化農村改革,創新農業發展機制全面落實中共省委實施〈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意見》大力推進農村改革,創新農業發展機制提高服務質量水平。

1推進土地流轉基本經營制度改革。嚴格執行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現有土地承包關系保持穩定并長久不變,賦予農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切實加強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和服務,逐步規范土地流轉程序,建立健全土地流轉的信息收集和、法律咨詢、價格評估、合同簽訂、糾風調處等制度,按照依法自愿有償原則,引導鼓勵農民以轉包、出租、互換、轉讓和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不得改變土地集體所有性質,不得改變土地用途,不得損害農民土地承包權益。

2推進集體林權改革。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和省委、省政府關于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實施意見精神,盡快成立各級工作機構,廣泛宣傳動員,深入調查研究,出臺實施方案,選好試點鄉鎮,宕昌試點基礎上,全面推開全市9縣區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森林分類經營改革、國有林場體制改革工作。

3推進農業服務體系和綜合執法體系改革。嚴格按照中央、省、市農業服務體系和綜合執法體系改革政策要求,加強領導,健全機構,強化措施,保障經費,全力抓好畜牧獸醫體制、基層農技服務體系、農經體系、農產品質量檢測檢驗體系、農業執法體系五項農業服務體系改革工作,力爭年內全面完成改革任務。

八)切實抓好強農惠農政策落實和涉農執法工作,保證農業和農村工作健康順利推進。

1全面落實強農惠農政策。要不折不扣抓好各項政策落實,加強監督管理,及時足額兌現各類強農惠農補貼資金。嚴肅認真地使用好市本級財政今年加大傾斜扶持農業和農村發展的各類資金,充分發揮其杠桿和酵母作用。認真落實涉農收費公示制度,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政策性和項目性資金督查檢查,及時發現糾正問題,確保黨的強農惠農政策落到實處,確保項目資金專款專用、充分發揮效益。

2加強農業法制建設。全面加強農業行政執法,切實加強涉農行政執法和監督管理工作,加快林權頒證、退耕還林地的確權頒證。加強森林“三防”體系建設,層層落實護林防火雙軌責任制,確保第十八個連續無較大森林火災年目標的實現;高度重視林業有害生物預測預報、植物檢疫和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疫情防控撲滅工作;抓好武警森林部隊組建工作,不斷改善執法條件和管理手段。強化水土保持預防監督,進一步加大監督執法力度,適時開展水土保持監督執法專項行動,全面落實開發建設項目“三同時”制度,堅決遏制人為水土流失。進一步強化水政執法力度,加強河道管理。依法開展防雷減災工作,加大防雷裝置安全檢測力度。依法保護農產品注冊商標、地理標志產品和知名品牌,建立和推行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加強農機安全管理,將農機安全事故降到最低程度。

3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全面貫徹《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搶抓省上安排專項資金支持農業標準化體系建設的機遇,加強和完善市、縣農產品質量監測中心和重點農產品批發市場檢測站點建設,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測體系,加強農畜產品質量和畜禽疫情監測工作,切實做好市場檢疫、產地檢疫及出入境畜禽監督檢疫工作,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提升監管水平。特別是要加大農業投入品的監管力度,嚴禁違規生產、銷售和使用高毒農藥,鼓勵引進和示范無毒、低殘留的替代農藥,推廣物理和生物病蟲害防治技術,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農資、違禁獸藥飼料添加劑和激素的行為,推廣標準化種植、養殖技術。

4加強畜禽疫情監測防控工作。進一步提高認識,完善應急預案,健全工作機構,細化工作措施,切實做好市場檢疫、產地檢疫及出入境畜禽監督檢疫工作;抓好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禽流感和牲畜W病等重大動物疫病的防控工作。加強應急儲備,有計劃、有重點地抓好農業災害、動物防疫、草原火災、草原蟲災、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機安全等農業應急工作,切實提高我市農業應急工作的水平。繼續加大動物衛生防疫體系建設投入,對國家規定的重大動物疫病實施免費強制免疫,加快推進動物標識及疫病可追溯體系建設,確保應免疫動物長年處于有效免疫狀態。

三、加強組織領導,扎實推進全市農業和農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做好年“三農”工作,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對于繼續保持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勁勢頭,加快推進科學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切實加強組織領導。要認真落實對“三農”工作的組織領導責任,努力形成領導上手上位、干部全力以赴、部門通力協作的工作格局。工作安排、力量配備、項目傾斜、財力支持等方面體現重中之重的明確要求。要嚴格落實“五個一”工作責任制,把任務落實到各級領導干部身上,落實到相關部門和人員的身上。領導干部抓工作的責任、任務、目標要向全社會公布,接受廣大人民群眾的監督。各縣區、各部門要細化目標,硬化任務,強化責任,切實把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涉農各部門要進一步明確職責和任務,強化大局意識,更加積極主動地做好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各項工作。

二)切實轉變工作作風。要堅持工作落實以轉變作風特別是領導干部作風為突破口,全力以赴抓好市委、市政府決策和部署的落實工作;要繼續認真落實三個“三分之一”工作要求,堅持深入基層,撲下身子解決問題,盯住不放抓好落實,發揚抓實抓細抓具體的實干精神,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出擊,打破常規,開拓創新,扎實工作。各級領導干部要求真務實,真抓實干,深入農村調查研究,及時總結推廣基層的好經驗、好做法,幫助基層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各種矛盾和問題,促進全年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的順利進行。

三)切實強化幫扶。要動員和組織全社會參與“三農”工作,強化幫扶責任,落實幫扶任務,明確幫扶時限,創新幫扶模式。繼續堅持領導聯系點制度,市級領導聯縣抓鄉包村,縣級領導聯鄉抓村包戶,科級干部聯村包戶,按照“四到五定”和結窮親、解民憂、幫民富、受教育、長德才、求發展、促和諧要求,進一步把幫扶工作推向深入。對2106個村實行全覆蓋,從戶抓起,幫到戶、扶到人。群眾不脫貧幫扶不脫鉤。特別在春秋兩季農業生產的關鍵時節,市縣要抽調強大的幫扶工作力量,以為困難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為主,做到支農物資、技術指導、工作措施幫扶到戶,任務完成到戶,切實幫助農民群眾搞好生產。

四)切實強化督促檢查。要切實改進和加強督促檢查工作,采取更加有效的辦法和措施,及時發現實際工作中存在矛盾和問題,及時反饋有關情況,促進工作落實。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及農業綜合協調單位要加大工作力度,履行工作職責,牽頭對農業重點工作、重點項目進行跟蹤督促檢查,跟蹤問績問效,促進各項工作措施落到實處。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鲁科尔沁旗| 磴口县| 行唐县| 垣曲县| 铁岭县| 东宁县| 临潭县| 黑山县| 迁安市| 肥城市| 岳普湖县| 亳州市| 望江县| 张家川| 永川市| 五峰| 五台县| 武义县| 宜城市| 合川市| 衡东县| 佛山市| 廉江市| 怀远县| 宁都县| 万州区| 扎囊县| 兴海县| 巧家县| 盈江县| 安龙县| 潞西市| 襄樊市| 曲沃县| 天津市| 宜良县| 琼海市| 凭祥市| 扎兰屯市| 镇江市| 交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