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搭建平臺抓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是搭建制度保障平臺。注重黨員培養。針對新形勢下發展黨員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全面推行培訓考試制、全程公示制、發展票決制、組織考察制和失誤追究制五項工作制度,先后制定下發了縣2012年發展黨員工作規劃》縣關于做好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發展黨員工作的通知》和《關于做好在農村致富帶頭人中發展黨員工作的通知》等規范性文件。健全完善了發展黨員工作制度》入黨材料預審把關制度》和《發展對象考察談話制度》等相關制度實行發展黨員工作全程責任追究對入黨介紹人和考察人沒有如實向黨組織匯報發展對象真實情況,致使發展黨員工作出現錯誤的追究介紹人和考察人責任;黨小組向黨支部推薦不公開、不慎重,造成發展黨員質量有問題的追究黨小組長責任;確定入黨積極分子、發展對象、吸收預備黨員和預備黨員轉正不按發展黨員程序辦事或沒有進行公示的追究黨支部書記責任;發展黨員手續不全、政審不嚴和違反規定發展黨員及黨委沒有按時召開黨委會研究的追究分管副書記和組織干事責任;縣委組織部組織員把關不嚴,造成錯誤發展的追究組織員工作責任,有效地提高了黨員發展工作的質量。
二是搭建教育培訓平臺。著力構建多元化、動態化、開放性師資隊伍和培訓陣地,提升綜合素質。充分挖掘、整合、利用縣、鎮兩級18個黨校、232個現代遠程教育接收站點和電化教育設施、網絡培訓資源等各個方面的培訓資源。逐步形成了以縣、鎮兩級黨校為基地、以社會教育為依托、以各類社會組織的培訓中心為補充的社會化、信息化、網絡化的黨員教育培訓體系。堅持科技指導到戶、良種良法到田、技術要領到人的原則,把理論學習和實踐鍛煉、傳統培訓和電化教育、日常教育和專題培訓結合起來,依托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網,以創業指導、課程點播、政策解讀、創業項目為重點,打造黨員創業培訓的空中課堂400名農村黨員運用所學知識舉辦田間課堂1700多場次,幫助群眾解決農業生產中技術難題200多個;結合雙百四聯活動的開展,組織農業、畜牧等部門農科專家結合各自專長聯基地、聯項目、聯協會、聯農戶,先后向產業項目村、示范村、示范基地選派農科專家44名,培訓農村黨員群眾1萬多人(次)同時加大黨員教育培訓基礎設施建設,全縣215村實現了村村有較高標準的培訓場所;縣教育系統整合資源,每個鄉鎮中心小學或初中學校建立面向區域內黨員的開放式互動教育培訓基地17個;非公企業較為集中的經濟開發區,依托規模較大的非公企業黨員活動室,建立一刻鐘黨建活動圈4個,有效加強了區域內非公企業黨員的教育管理。
三是搭建服務管理平臺。積極創新工作載體,實行分類管理。堅持分類管理。拓寬黨員發揮作用途徑。對在職黨員實行目標式管理,根據其崗位職責,每年初向本單位黨員群眾從黨員共性、崗位目標和辦理實事三個方面的做出承諾,年終結合年終考核和黨員冬訓對黨員進行評議考核;對無職黨員實行設崗式管理,對有能力的無職黨員,按照人崗相適、因人定崗原則,結合實際,科學設置政策宣傳崗、糾紛調解崗、道路養護崗、科技示范崗、文藝組織崗、環境衛生崗、禁賭禁毒崗等黨員服務公益性崗位,推行黨員自主選崗、支部督促上崗、定期考核評崗、群眾參與議崗,激勵創先爭優。對流動黨員實行服務式管理,建立流動黨員信息庫,黨建網成立了流動黨員之家流動黨員相對集中的地方,依托鄉鎮便民服務大廳和村(社區)組織活動場所建立黨員服務中心(站)34個,積極幫助流動黨員進行勞保維權、勞資協商、政策解答、黨費繳納、組織學習等;對困難黨員實行幫扶式管理,通過黨費補貼、干部捐助、社會贊助方式,建立了資金規模分別達到100萬元和50萬元的黨員創業扶持金、困難黨員救助金,扶持黨員帶頭發展小型加工、畜牧養殖、大棚蔬菜等,幫助困難黨員解決燃眉之急。建立困難黨員檔案,對有勞動能力但缺乏致富門路的黨員,通過技能培訓、提供致富信息、聯系幫扶資金、引導外出務工等形式提高發展生產的能力;對喪失勞動能力的困難黨員和老黨員,積極協調民政等部門給予關懷幫助。
四是搭建創先爭優平臺。構建繁榮富裕文明和諧新活動主題,開展志愿服務。以深入基層、牽手萬家。以四走進四服務和四聯四幫服務活動為載體,招募注冊黨員志愿者2000多名,成立了縣黨員志愿者服務總隊,全縣17個鄉鎮和縣直各黨(工)委組建成立了政策宣傳、助農增收、扶貧幫困、治安維穩、義診服務、環境保護等23支黨員志愿者服務支隊,采取黨員自愿認崗與服務隊派崗相結合、定期定點服務與隨時上門服務相結合的方式,積極開展黨員志愿服務活動。結合構建城鄉黨建一體發展大統籌格局,機關黨員中組織開展千名機關黨員進農村助農增收解難題入戶訪談和以送政策信息、送項目支持、送物資幫扶、送技術培訓、送生活關懷為主要內容的五送活動,鼓勵引導全縣各級機關黨員干部在推動重點工作任務落實上創先爭優,指導幫助農村黨組織理清發展思路,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科技進步,研究謀劃現代農業發展之路,不斷加大中藥材、馬鈴薯、畜牧及勞務四大農業支柱產業的培育開發力度,促進群眾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