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改善醫藥衛生體制工作要點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年月以來,全面推進醫藥衛生體制五項重點改革,廣大基層群眾得到了改革帶來的實惠。隨著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向縱深推進,改革進入了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為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思路
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初步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等五項重點改革,按照“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要求,結合實際,以農村為重點,發揮中醫藥特色,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建立人民群眾滿意的醫藥衛生管理體制和運營機制,讓群眾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年月底前完成政府舉辦的基層衛生醫療機構綜合體制改革工作。
二、主要任務
(一)完善基本醫療和基本藥物保障制度,讓廣大群眾看得起病
1、擴大基本醫療保障覆蓋面和統籌范圍。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城鄉全體居民,參保率均穩定在以上。提高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籌資標準,政府對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補助標準提高到元,提高報銷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額,最高限額不低于萬元。提高統籌層次,啟動城鎮基本醫保市級統籌。探索建立城鄉一體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
2、加快推進實施基本藥物制度。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年月日零時起全部實行基本藥物制度,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
3、積極實施大病統籌。完善城鎮職工、城鎮居民大病統籌制度,鼓勵各縣(市、區)通過補充保險等多種方式建立農村居民大病統籌制度。通過政府補貼、社會慈善捐助等建立社會救助基金,有效解決大病救助問題。
(二)健全農村醫療服務體系,讓廣大群眾看得上病構筑分鐘以內醫療服務圈,使人人享有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1、加強行政村衛生室建設。一是每個行政村都要按照國家《村衛生室建設指導意見》要求,有一所標準化的衛生室,不達標的要按標準改造完善。二是每個行政村衛生室配備基本檢測和診療設備。三是每個行政村衛生室有適應服務任務的醫務人員。四是制定培訓計劃,設立專項經費,選擇有培訓資質的機構,加強對現有村醫的中、西醫兩種知識與技能進行培訓。五是實施“大學生村醫”計劃,鼓勵、支持、吸引醫學專業高校畢業生和具有專科以上學歷(含專科)的醫務工作者到農村工作,享受“大學生村官”的政策和待遇。
2、加強鄉鎮衛生院及社區服務中心建設。一是根據國家《鄉鎮衛生院建設標準》,每個鄉鎮都有一所政府舉辦的標準化鄉鎮衛生院。二是按標準配置醫療設備,市衛生局根據《鄉鎮衛生院建設標準》和《鄉鎮衛生院中醫科基本標準》確定的設備配置范圍,提出鄉鎮衛生院設備清單,按照填平補齊的原則采購配置。三是按編制配備人員隊伍。根據《河北省鄉鎮衛生院機構編制標準(試行)》進行核編定崗,院長及醫務人員實行競聘上崗、全員聘用、合同管理。
3、加強縣級醫療機構建設。加快縣級醫院項目建設,規范管理,提高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使每個縣至少有1所縣級醫院基本達到二級甲等或以上。
4、確定縣級醫療機構公立醫院試點。為推進公立醫院改革,確定市醫院為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單位。探索政事分開、管辦分開、醫藥分開、營利性非營利性分開的有效形式,建立健全有激勵有約束的公立醫院內部運行機制。
(三)提高醫療服務能力,讓廣大群眾看得好病
1、加強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隊伍建設,不斷提高醫務人員素質。加強現有醫務人員培訓,實施基層衛生專業人才培訓工程,開展全科醫學培訓、中醫藥知識技能培訓、勝任崗位能力培訓、適宜新技術培訓。擴大定向免費醫學生培養數量,推動基層醫生完成住院醫師規范化和全科醫生轉崗培訓。
2、建立完善績效考核機制,充分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制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人員績效考核細則,建立按崗定酬、按工作業績取酬的內部分配激勵機制,落實績效工資制度,依據考核辦法定期組織對醫務人員的績效考核,考核結果與個人收入掛鉤,重點向關鍵崗位、業務骨干和做出突出成績的個人傾斜。
3、鼓勵社會力量辦醫,滿足不同層次醫療需求。社會資本可按照經營目的,自主申辦營利性或非營利性醫療機構,調整和新增醫療衛生資源優先考慮社會資本。
(四)強化服務意識,逐步實現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全面推動建立城鄉居民健康檔案等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完成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等6項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現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有效提供,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提高到元。
(五)創建“健康城市”,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既要有醫療衛生服務作保障,又要從居民生活方式、生活環境等方面下功夫。在全市開展創建“健康城市”活動,并將其作為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基礎性工作和保障性措施來推進,全力實施“健康教育、健康服務、健康飲食、健康信息、健康文體、健康環境”六大工程,力爭通過五年的努力,使全市人民健康水平明顯提高,城鄉健康環境明顯改善。在市、縣、鄉(街道)、村建立起完善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形成健全的職業病防治、精神衛生服務和國民體質監測體系;人群吸煙率明顯降低,居民健康行為形成率、基本衛生知識知曉率明顯提高。到“十二五”末人均預期壽命比“十一五”末增加歲。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形成部門合力縣(市、區)政府是醫改工作的責任主體,政府主要負責人是醫改工作的第一責任人。醫改領導小組負責醫改工作統籌協調和組織實施,要及時研究解決醫改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問題,保證醫改各項工作扎實推進。縣(市、區)政府要成立醫改辦,配備強有力的工作人員。發展改革、財政、衛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和編制等有關部門,按照任務分工,認真履行職責,密切溝通協作,形成工作合力,推進改革落實。
(二)加強財力保障,強化資金管理各縣(市、區)政府要認真落實醫改投入政策,在預算中足額安排并及時撥付應由本級財政負擔的補助資金;要樹立民生財政理念,積極調整支出結構,切實保障新增醫改資金。市級財政要加大對基層醫療服務體系建設投入力度,增加以獎代補資金數量。加強醫改資金監管,提高投入效益。
(三)加強監督考核,提高改革成效要主動接受群眾和社會監督,將廣大人民群眾的滿意度作為醫改工作的評價標準。加強對醫改工作的檢查評估,確保各項改革按時依序推進,讓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要進一步強化對醫改工作的考核力度,將醫改工作納入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年度考核內容。
(四)廣泛動員宣傳,營造良好環境要結合醫改工作進程,制定分步驟、分階段的宣傳方案,采取通俗易懂、生動活潑的方式,廣泛宣傳醫改的目標、任務和改革措施,及時總結宣傳改革取得的進展成效,特別是人民群眾得到的實惠,形成推進醫改的強大聲勢,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