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村改革與新農村建設交流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堅持從各地實際出發,尊重農民意愿,扎實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湖北省赤壁市官塘驛鎮雙丘村是全市新農村建設的試點村和示范村,最近,我們前往該村實地調查,親身感受該村新農村建設取得的成效。雙丘村在培植支柱產業、壯大經濟規模,努力探索新農村建設模式方面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對于正在推進的新農村建設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一、基本概況
雙丘村位于赤壁市北端,西臨陸水湖,是一個林業大村、農業大村和資源豐富的山區村。*4年因合村并組調整,由原東塘村、五家嶺村、郭家畈村和雙丘村四村合一為現在的雙丘村。全村版土面積68平方公里,下轄13個村民小組,807戶,4108人,耕地面積3015畝,山林面積5萬余畝,其中楠竹面積4.5萬畝。煤炭儲量達到500萬噸,擁有村辦企業9家。
*5年雙丘村工農業總產值達到5600萬元,農民人平純收入4000元,集體經濟積累達到6000萬元,年創利稅700余萬元,連續9年被評為赤壁市“紅旗村”,1999年被省政府評為“模范村民委員會”,*0年被省公安廳授予“優秀治保委員會”,*2年、*4年分別被中共湖北省委授予“模范村民委員會”和“五好村黨組織”,多次受到咸寧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宛如一顆耀眼的明珠,閃爍在鄂南大地上,放射出晶瑩奪目的光彩。
二、實踐與探索
近年來,雙丘村兩委一班人按照“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一手抓物質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一手抓民主政治建設,一手抓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認真開展各項示范創建活動,緊緊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求,堅持從實際出發,尊重村民意愿,扎實穩步推進新農村建設,經濟建設得到快速發展,社會事業得到全面進步,群眾生活富裕,農民安居樂業。
1、依托資源優勢,發展支柱產業
雙丘村地處鄂南山區,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楠竹、煤炭、河砂堪稱為雙丘村的資源“三寶”。旅游業、漁業及煤炭、河沙開采業、竹木加工業是雙丘村的重要支柱產業。近年來,雙丘村立足該村的資源優勢,把“靠山吃山,吃山養山”作為發展的重要思路,大興滅荒造林,發展楠竹栽種,確保青山常在,資源永續利用,增強發展后勁。原東塘村七家山有千余畝土質肥沃的荒山,無錢開發,并于雙丘村后,村里投資3萬元修通了七家山公路,栽楠竹1.2萬根,擴大林場1000畝,保證了村集體經濟可持續發展?,F雙丘村已發展集體林場4000余畝,投資興建的村意楊、獼猴桃、楠竹三大特色基地已產生明顯效益,為進一步拓展經濟發展渠道,走新型工業集約化發展之路打下基礎。去年投資1000萬元開工興建的雙丘工業園,第一期工程已近完工,“三通一平”已基本到位。今年將繼續雙丘工業園區第二期工程建設,計劃五年后初具規模,屆時將聚集全鎮竹木加工業于一園,引進規模企業10家以上,初步形成以楠竹資源為基礎的加工、銷售“一條龍”企業,成為鄂南地區最大的楠竹加工基地,年創產值超億元,并帶動其它相關產業發展,為農民增收增添信心,提供更多就業機遇。雙丘村是一個以煤炭為主導產業的經濟強村,現有三個煤礦,在保證雙丘礦安全生產穩步前進的同時,又注重了葉家山礦、張司邊礦的投資發展,這三個煤礦年產利稅達到300萬元以上。興辦的2個河砂廠,年利潤可達20萬元以上。在陸水湖畔,利用美麗的湖光月色,青山綠水,天然美景和便利的條件,新建旅游渡假村,開發旅游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今年雙丘村又將集體資金380萬元投入到赤壁市房地產業,為村集體經濟進一步增強了發展后勁,注入了新的活力。雙丘村委一班人就這樣不斷創新發展思路,為村民增收致富拓展渠道,依靠集體的力量,發展集體經濟,使雙丘村逐步走向小康之路。
2、加快經濟發展步伐,改善群眾生產生活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立足點是發展生產,增加農民收入,使村民都過上小康生活。隨著雙丘村經濟發展、企業增加,村民就業基本都有了保障,不少農民在家門口“打工”。隨著楠竹、煤炭、石灰石、河砂等資源產業不斷擴大做強,相關運輸、服務等第三產業也取得較大發展。雙丘村的主干道原大部分是“斷頭路”、“泥巴路”,村組公路不連接,現村組路網已初具規模,村民生產生活條件大為改善,計劃兩到三年內將組組通水泥路。村委會中心區街道規劃整齊,全長1.2公里,兩旁居民小區別具風格,庭院錯落有致,街道兩邊的花壇、樹木、路燈規劃整齊,花團錦簇,綠樹含蔭,賞心悅目。投資130萬元的雙丘村小學,堪稱全市村級小學中的一流。與之遙相呼應的村委會辦公大樓布局合理,全市第一個占地面積達80畝的農民廣場已具雛形。村級集鎮規模得到了迅速發展,村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明顯提高,生活環境有了明顯改善。街道管理成立了專班,垃圾定時清除,75%以上村民用上了自來水,百戶汽車擁有量25部,彩電、冰箱、洗衣機、電話、手機、摩托車等高檔電器基本普及。全村95%以上村民都參加了合作醫療,村委會對老黨員、老干部、退伍軍人、特困戶在年終都上門慰問,給予溫暖和關照。如今的雙丘村民人人享有“一免費一獎勵兩補貼”的生活待遇,一免費即免費參加村里舉辦的各種文體活動,一獎勵是對村民子女考上大學的一律進行獎勵,上一類大學獎5000元,二類大學獎500元;兩補貼是老年人享受生活補貼和村民享受建房補貼。
3、加強民主管理,推行村務公開
實行民主議事、民主決策制度,雙丘村定期召開黨員干部、村民代表會議,把日常通用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宣傳到千家萬戶。凡屬重大問題先收集群眾意見,然后再民主決定,以利于村委會工作,促進村級經濟健康有序發展。村級財務問題始終是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雙丘村健全和完善了財務管理制度和民主理財制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財務帳目做到日清月結,各項費用支出由村主任一支筆審批,資金和帳目由鎮財經管理所“雙代管”,并逐月將財務情況進行公布,接受群眾監督,既增加了透明度,釋疑解難,消除隔閡,又解決了問題,群眾十分滿意。
4、倡導文明生活新風,營造和諧發展環境
村委會針對雙丘村實際,定期在村老年協會、青年之家、娛樂活動室、老年健身房開展各種形式的健身娛樂活動,全村人人積極向上,民主法治意識日漸增強,文明新風、好人好事層出不窮,村廣播、墻報及時對這些好人好事和文明新風進行表彰、宣傳,取得較好的效果。不贍養老人、相罵打架、封建迷信、抹牌賭博等社會不良風氣得到有效遏制;文明健康、積極向上的社會風氣日益濃厚,涌現出一批好婆媳、好妯娌、好兄弟等文明家庭。村委會就社會治安、生產生活、社會風俗結合相關法律、法規,制訂村規民約并付諸實施。為充分發揮村級治保會、民事調解委員會的職能作用,加強節日森林防火、防汛抗旱等期間的隱患排查和巡邏值班,村里結合實際,成立民兵突擊隊和治保隊,及時化解矛盾。目前為止,雙丘村沒有一起民事糾紛,沒有一起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無越級上訪現象。
5、明確發展思路,統籌新農村建設
為了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戰略部署,盡快把雙丘村建設成省級新農村示范點,雙丘村確立了新農村建設的基本思路:立足本地資源優勢,著力工業園區建設,使之成為生產發展、農民生活富裕的平臺和載體;立足自身發展,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達到村容整潔,功能齊全,實現鄉村城鎮化的目標;立足打響雙丘品牌,充分利用優良社會資源,積極爭取各級部門和領導支持,加強民主管理,建立鄉風文明、影響力不斷擴大,具備一定旅游價值的生態新農莊。
圍繞這一思路,村委會決定分兩個階段,用2—3年時間,把雙丘村建成生產發展、生活寬裕、村容整潔、鄉風文明、管理民主的鄂南明珠村、赤壁第一村。
第一階段以雙丘村中心區建設為重點。主要是抓好中心區5個組的環形道路建設和工業園區啟動生產,即一區一園建設?!耙粎^”建設以規劃為龍頭,狠抓道路硬化、路燈亮化、衛生潔化、家庭美化、環境優化;“一園”建設以招商引資項目開發為主,力爭*6年引進2—3個項目,特別是簽約的浙江華宇5月底前標準廠房建設開工,力爭10月底投產。
第二階段以合并后的東塘村、五家嶺村、郭家畈村及雙丘原有的幾個自然組為重點,主要是抓好道路硬化,各戶門前硬化及其它村莊整潔的相關內容。主要道路硬化建設*6年底前完成,其他內容用2—3年時間,力爭全部達到新農村建設規范要求,使雙丘村整體平衡發展,建成名符其實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三、思考與啟迪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政府主導、群眾參與、各方努力的一項社會系統工程。雙丘村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探索與實踐,對我市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了許多有益的啟示。
1、把握“三個理念”,抓好“三個建設”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個長期的、艱巨的過程,不能也不應該一蹴而就。要依據實際,科學制定發展戰略,堅持用工業理念謀劃農業,用城市理念建設農村,用現念教育農民。一是用現念教育農民,抓好培育造就新農民的建設。“要想富口袋,須先富腦袋”,“要想實現現代化,農民必須知識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首先要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把培育造就新農民作為一項將農村巨大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的根本措施去抓,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二是用工業理念謀劃農業,抓好優化發展新產業的建設。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和重要內涵就是發展壯大新產業,依靠具有新理念、掌握新技能的新型農民為發展新產業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撐,這是富鄉富村、轉移農民、減少農民和富裕農民的基礎和保證。要按照“一村一品”或“幾村一品”要求,充分發揮示范基地的示范、引導和輻射作用,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增加新收入。三是用城市理念建設農村,抓好整治營造新環境的建設。要按照“工農商建運服協調發展,山水林田路屯綜合治理”的要求,抓好科學規劃,通過基礎設施改造和建設,改善和提升農民的生產和居住條件,引導他們與傳統落后的生產生活方式徹底決裂,樹立新風尚,營造新環境。
2、堅持因地制宜,科學有效推進
村級經濟發展水平并不完全處于同一階段和發展水平,財力也不平衡,新農村建設會存在快慢、高低之分。因此,在建設新農村過程中不宜強調同一個模式,同一種方法或同一個標準,應從自身實際出發,量力而行,注重實效,不搞盲目攀比,避免搞形式主義和形象工程,避免新農村建設運動化。由于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差距很大,新農村建設的側重點會有所不同。因此只能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不能照搬照套,更不能搞超前消費和過度建設,以此來增加鄉村債務和農民負擔。農村干部必須要多做“工程師”,少做“設計師”,按照市里的政策和新農村規劃,組織廣大群眾去施工,才是領導干部的本職所在。
3、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
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是新農村建設的中心任務。建設新農村不僅僅是建新房、修街道。它最重要、最本源的內容是發展農村生產力、增加農民收入。只有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高了,農村經濟全面發展了,才能增強自身的活力,才能為新農村建設提供雄厚的物質基礎。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出發點和歸宿。增加農民收入,既要在農業、農村挖掘潛力,更要從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尋找出路;既要從當前出發,采取“吹糠見米”顯效快的增收措施,又要著眼長遠尋求解決農民增收的治本之策,建立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
4、尊重農民意愿,確保農民受益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農民既應是建設者,更應是受益者,他們是新農村建設的主體。如何發揮廣大農民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和積極性,關鍵是處理好農民參與和農民受益的關系。為此,一要將新農村建設與經濟發展結合起來,使新農村建設能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讓農民收入得到更快的提高。二要將新農村建設與社會事業發展結合起來,使新農村建設能促進農村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讓農民分享更多的社會福利。三要將新農村建設與民主決策結合起來,使新農村建設能促進農村基層民主化進程,建立在農民自覺、自愿的基礎上。切不可脫離實際,違背農民意愿,盲目攀比,而必須堅持從實際出發,規劃先行,分步實施,示范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