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民發明不該受冷落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農民**幾經努力,發明成功節能水泵,用這種泵每澆一畝地,每年可以節約電費20元人民幣。在大力倡導節能減排的今天,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更為難能可貴的是,他獲得的專利是技術含量最高的發明專利。
一個普通農民,沒有花國家一分錢,取得如此成績,令人欽佩。他的發明不該受冷遇!
農民也能搞發明?提出這樣問題的人,不是對專利制度不熟悉,就是對農民朋友存有偏見。大量事實已經證明,創新并不是科學家、腦力勞動者的專利,它是每個人都可以迸發的思維火花,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美國一個窮畫家海曼苦于常常找不到橡皮,便想如果將橡皮和鉛筆聯結在一起,問題不就迎刃而解了嗎?于是他發明了帶橡皮的鉛筆,申請了專利,辦廠生產,成了巨富。哈格里沃斯有一次與妻子吵架,踢倒了妻子的紡車,這使他發現,原本平躺著的紗錠,已經垂直立起,還被車輪帶著旋轉,他由此產生靈感,不斷改進紡車,使效率提高到原來的100倍,這一因與妻子吵架而來的紡織機,就是著名的“珍妮紡織機”,用馬克思的話說:“18世紀的工業革命就由此開始了”。
創新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從農村到城市,從田野到大型建筑工地,無數奮戰在生產一線的農民朋友,時刻都在積累著經驗和知識,為發明創造做儲備。盡管他們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也沒有什么高學歷,但是“發明面前,人人平等”,從事發明創造活動并不需要先出示文憑學歷。那些癡迷發明創造的有心的農民獲得發明專利,其實并不罕見。
然而,農民朋友的發明創造要實現產業化,遇到的困難遠比預想的多。誠然,農民朋友自身有許多不足,例如對自己的專利估計過高、對產業化的風險和困難知之不多等。但這些都不應該成為忽視農民發明創造的理由。農民朋友的發明創造是自發自覺的行為,在沒花國家一分錢的情況下,靠一己之力實踐科技創新,社會各界都應該理解他們,支持他們,從產業化等方面耐心幫助他們,促使他們的發明早日造福社會。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農民收入的逐步提高,農民朋友受教育的程度也在不斷提高,農民朋友的發明創造數量將不斷增加。因此,如何關注農民發明創造,鼓勵他們進行創新實踐,讓他們一同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添磚加瓦,是擺在各級政府面前的一項急迫的任務。